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兵不厭詐詩詞典故

兵不厭詐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厭: 嫌惡,排斥。詐: 欺騙。作戰時不排斥使用欺詐的戰術。源自《韓非子·難一》:“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衆我寡,爲之奈何?’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僞。君其詐之而已矣。’”

兵不厭詐詩詞典故

春秋時期,晉楚城濮之戰,是一次著名的大戰。開戰前,晉文公與其舅父狐偃(又稱子犯、舅犯、咎犯、臼犯、狐子)商量戰術。晉文公說:“楚國人多士衆,我們軍力不足,怎麼辦?”舅犯說:“我聽說,講究禮義的君子,不厭惡忠信;打仗的時候,不排除使用詐術,偶爾使用詐騙之法也能取勝。”晉文公採納了他的建議,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一舉打敗了楚軍。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時間雖然晚了800多年,但傳播得卻更廣泛。這就是三國時代許攸的故事。見《三國演義》第三十回:“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也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這個故事說,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的謀士許攸曾勸袁紹派出輕騎突襲曹操後方許都,袁紹不僅不聽,反而因他與曹操有舊,把他大罵了一頓。許攸出來,氣憤不過,一怒之下,連夜跑到了曹營。當時,曹操已上牀就寢,聽說許攸來了,顧不得穿鞋,便出門去迎接,而且一見面,曹操先給許攸下拜。許攸急忙把他扶起來,說:“公是堂堂漢朝丞相,我乃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敢勞下拜?”曹操說:“你是我的'老朋友,我哪裏能擺那套架子呢?”許問他:“軍糧尚有多少?”曹操一聽,說:“還夠吃一年。”許攸說:“恐怕未必吧?”曹操改口說:“還可吃半年。”許攸見曹操奸詐,便站了起來,甩甩袖子,準備回去。曹操急忙改口說:“軍糧還可吃三個月。”許攸聽了不禁笑道:“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果然不假啊!”曹操聽了也笑着說:“您沒聽說‘兵不厭詐’嗎?我現在老老實實告訴您,只剩下這個月的軍糧了!”許攸聽了說:“您還在吹牛,現在已吃光了!”於是許攸就建議曹操劫燒袁紹的糧倉。曹操聽從了許攸的建議,使袁紹60萬軍馬無糧可吃,不戰自亂,曹操大獲全勝!

“兵不厭詐”意思是用兵打仗要善於採用迷惑敵人的戰略戰術來戰勝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