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詩文閱讀的教案範文

古代詩文閱讀的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考點解讀】

古代詩文閱讀的教案範文

高考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誦,一般都是按照“名”和“學生熟悉”這兩個要求來命題的。所謂“名”是指“著名”,具體講就是:寫景生動、議理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理景交融,引用較多、值得品味、富於啓迪的詩句和文句。所謂“學生熟悉”是指“以課內爲主,即以《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背誦篇目爲標準,適當延伸到課外。從近幾年的高考真題來看,考綱中“常見”二字的具體含義,可以這樣理解:一是《教學大綱》和現行教材規定背誦的篇目,這些篇目考查的可能性最大;二是課外的人們經常引用的名句名篇。那些冷僻的名句名篇一般不會考。

【考勢預測】

名句名篇是高考的必考內容,分值一般都是在5-10分之間,古詩詞佔60%左右,古文佔40%左右。它的命題形式,大多數都是:給出上句默寫下句,或者給出下句默寫上句,或者給出前後句,要求默寫中間一句或幾句。當然,也會出現一些變式,如根據提示來進行默寫,但這種變式還是比較少見的。

綜觀歷年來的名句名篇默寫考題,筆者在此對201X年此類試題大膽地作些預測:201X年名句名篇默寫的命題形式一定還是以穩爲主,以變爲次,實行的也仍然是穩中求變的命題原則。命題都是有繼承關係的,不可能變得面目全非,當然,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具體說來,201X年的名句名篇默寫的命題,將出現以下五種形式:

一、上下句對接默寫題型(此種是高考的主要默寫題型);

二、完成一首或一篇默寫題型;

三、課文的中心句默寫題型;

四、比較內容默寫題型;

五、根據提示或情境默寫題型(此種題型也經常出現);

對以上五種形式的名句名篇默寫題,考生都要逐一進行訓練備考。

【真題解析】

一、(201X年高考語文江西卷)文學常識與詩文填空。

(1)豈曰無衣______。王於興師,______,與子偕行!《詩經·秦風·無衣》)

(2)《離騷》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日的兩句是:______,______。

(3)或取諸懷抱,______;或因寄所託,______。(王羲之《蘭亭集序》)

(4)_____,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______。(李煜《虞美人》)

解析:江西卷的這個默寫填空題,所選的都是一些名句名篇,並無生僻內容,都是課本中的,有的還是非常常見的,比如第(4)句。考查的`形式有直接接寫,有根據提示來默寫,形式靈活多樣。

答案:(1)與子同袍/修我戈矛(2)攝提貞於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3)悟言一室之內/放浪形骸之外(4)雕欄玉砌應猶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二、(201X年高考語文山東卷)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風急天高猿嘯哀,______。(杜甫《登高》)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

(2)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是故無貴無*,無長無少,______,______。(韓愈《師說》)

(3)仰之彌高,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論語·子罕》)

______,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桃之夭夭,______。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桃夭》)

同是天涯淪落人,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解析:山東卷的這些名句名篇默寫題,全都是接寫上句或下句式的,並無其他題型,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高考仍以接寫上下句的爲最多、最常見。

答案:(1)渚清沙白鳥飛回/煢煢獨立,形影相弔(2)會挽雕弓如滿月/道之所存,師之所在也(3)鑽之彌堅/斜陽草樹(4)灼灼其華/相逢何必曾相識

三、(201X年高考語文江蘇卷)名句名篇默寫

(1)不見覆關,______。既見覆關,載笑載言。(《詩經·衛風·氓》)

(2)故木受繩則直,______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______。(《荀子·勸學》)

(3)詩云:“______,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戰國策·秦策》)

(4)奇文共欣賞,______。(陶淵明《移居》)

(5)______,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6)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______,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

解析:要把江蘇卷的這八空都填出來,平時沒有大量名句名篇的背誦記憶是比較難全部回答出來的。也就是說,平時大量的背誦記憶,就是爲了考時這少量的幾空默寫。準備是必須的,如果你真的熟悉了,默寫這幾空是比較容易的,這就叫作熟能生巧。

答案:(1)泣涕漣漣(2)金就礪則利/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行百里者(4)疑義相與析(5)劍閣崢嶸而崔巍(6)不知天上宮闕/又恐瓊樓玉宇

【方法攻略】

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熟記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名句名篇,還要背誦課本中沒有出現但爲人們所常見的名句名篇,要注意收集古典詩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語,還要注意收集近現代史上仁人志士及愛國名人的名言名句。具體的方法有:

一、死記硬背。名句名篇默寫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考生平時的大量記憶訓練,沒有人能夠不看不記名句名篇,就能在考場上默寫出來的。如果有,那是天方夜譚。考生一定要記住:大量背誦是名句名篇默寫的基礎的基礎,一定不能忽視。

二、在熟記的基礎上,尋找一些竅門。

(1)找正反對應規律。有些名句會出現上下句一正一反的現象,此時,就可以據上寫下,或據下寫上。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上述句子中的“得”與“失“多”與“寡”“生”與“死”“憂患”與“安樂”“金玉”與“敗絮”“君子”與“小人”“坦蕩蕩”與“長慼慼”都是正反對應的,朝着這個方向去想,就可以通過比較自如地默寫出來。

(2)找數字對應規律。例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以上名句含有數字,且對應出現,如“一”與“萬”對應,“千”與“百”對應,“五”與“三”對應,“萬”與“百”對應等。根據這種啓發去默寫,是比較好寫的。

(3)找疊詞的對應規律。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些句子中的疊詞,是啓發考生默寫的觸點,如果平時記得多,只要一觸及就可寫出。

(4)找含有對偶、排比等的修辭規律。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些句子分別用了對偶、排比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按照這個方向去默寫,也是比較好默寫出來的。

(5)注意易錯易混字。如,“天生我才(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海上升(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問渠那得清如許?唯(爲)有源頭活水來”“業精於勤,荒於嘻(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長)慼慼”“三顧頻繁(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以上句子中括號裏爲正確字,一定注意不要寫錯了。只要寫錯了一個字此空就無分了。

(6)注意顛倒排列的名句。如,“兩情若是長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淡妝濃抹)總相宜”“文章合爲時而著,詩歌(歌詩)合爲事而作”,以上句子中括號裏是正確的寫法,千萬別按照常規寫法去寫。

此外,名句名篇默寫的備考,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熟悉高考大綱目標

1.名句的背誦,主要是針對高中新大綱教材而言的,涉及的內容有:①提示人生哲理;②反映生活真諦;③描摹人物情貌;④表現事物真相。

2.“常見”的含義是指考查內容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是考生在日常的閱讀和寫作中經常會遇到的。考生在備考時應以新教材背誦內容爲主要備考方面。

二、把握趨勢,迴歸教材。

像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登高》、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勸學》《論語》等,這些名篇一定要重點去背誦記憶。

三、辨明特徵,突出重點。

要辨明名句名篇的特徵,這樣才能突出複習的重點。

【鞏固練習】

一、上下句對接默寫題型。(此種是高考的主要默寫題型)

給出上句接下句,或者給出下句填上句,這也是一種最傳統的考查名句名篇默寫的題型,此種題型考生仍然必須關注。

1.一年一度秋風勁,__________,__________,寥廓江天萬里霜。(《採桑子·重陽》)

2.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3.__________,__________,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歸有光《項脊軒志》)

4.__________,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二、完成一首或一篇默寫題型。

就是一首詩詞或短文,抽出其中的一些句子,再要求考生默寫完成其空缺部分。

1.默寫下面一首唐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無爲在歧途,兒女共沾巾。

2.默寫下面一首宋詩。

病起書懷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默寫完成劉禹錫《陋室銘》中的空缺句子。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課文的中心句默寫題型

課本中學過的文章,很多都有其明顯能夠顯示中心的句子,或闡明哲理的句子,這樣的句子很容易被命題者選中出默寫題。

1.請你默寫出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一文的既顯示中心又包含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請你默寫出蘇軾的《石鐘山記》一文的既顯示中心又包含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四、比較內容默寫題型。

同內容的名句名篇聯繫起來,將其句子比較異同觀點而背誦默寫,這也是一種常考的題型。

1.根據要求寫出相關的內容。

同樣寫夕陽,李商隱的“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是惆悵、落寞的情緒,而葉劍英的“________,________”卻抒發了革命者的樂觀情懷。

2.同爲詠梅花,陸游說“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詠梅》)而“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詠梅》)。

3.唐人陸參做《長城賦》雲:“千城絕,長城列。秦民絕,秦君滅。”以四個三字句發端。杜牧《阿房宮賦》祖《長城賦》句法,雲“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的詩歌創作中表現出議論、描寫、抒情結合起來的藝術特色,《過華清宮》中“_____,_____”即爲一例。

五、根據提示或情境默寫題型(此種題型也經常出現)

就是給出一定的提示或提供一定的情境,把要求默寫的句子寫出來,這也是一種比較靈活的默寫題型。如:

1.根據前後文的提示或意境默寫下面兩個小題。

(1)古代詩詞很講究借鑑。唐溫庭筠詞有“梧桐樹,三更雨”之句,宋秦觀也有“雨打梨花深閉門”之句。李清照的《聲聲慢》中的“_____,_____,_____”,與此意境相仿。

(2)在詩人李白筆下,水,永遠魅力無窮:天姥之水,“綠水盪漾清猿啼”,靜靜而神祕;廬山之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浪漫而神奇;而在《將進酒》中“_____,_____”,卻把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描寫得那樣雄渾壯麗。

2.我市網民正在進行“市花”推選活動,如果你也參加這項活動,下面三種花中,你打算選什麼花爲“市花”?請仿照示例,在橫線上填入相關的古詩文名句。(任選一處填寫)

示例:我選擇杜鵑爲“市花”,因爲,花中此物似西施。

(1)我選擇牡丹爲“市花”,因爲,_____________

(2)我選擇梅花爲“市花”,因爲,______________

(3)我選擇荷花爲“市花”,因爲,______________

3.根據所提示的內容,在橫線上填入相關課文的原句。

(1)關於“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讚語,但古人對此也有非議的,如宋朝的蘇洵就這樣評論“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引用《六國論》中的一句話)

(2)歐陽修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說過含義相近的一句話,這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

(3)荀況的“________________”,後演變爲成語“青出於藍”;韓愈在《師說》中說“是故________________。”其含義與此成語意思相類似。

【創新測試】

一、定點指向詩文中的某類句默寫題型。

就是定向指出某個作者某篇詩文中的某類句子,只提供簡單的說明,要求憑藉記憶默寫出來。

1.運用所學課文,根據題意要求填寫名句。(任選兩小題做)

(1)柳永《雨霖鈴》中表現友人灑淚惜別、欲語難言情景的名句是:________

(2)描寫出《師說》中說明擇師標準的句子:________

(3)劉禹錫《陋室銘》中描寫清新幽雅環境的佳句是:________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多次描寫了月光,默寫出其中的一處上下兩個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要求填寫名句。

(1)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著名詩句是: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________

3.爲表達“舊事物將衰落、歷史長河仍向前”之意,杜甫則曰:“________,________”(《登高》);爲勉勵、鼓舞那些情場失意的人,失去的戀情就讓它過去,不必太傷心,遍地都有芳草,到處都可尋得真情,蘇軾則言:“________,________”(《蝶戀花》)。

二、多句描述同一話題默寫題型。

和話題作文一樣,給出一個話題,圍繞着它,用多位名人的名言給予闡述,以達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1.古詩文中有很多佳句對寫作具有啓發指導作用,如運用虛中見實的表現手法以無聲襯有聲,白居易寫的“________,________”;主張寫作要從讀書中獲得淵博知識修養,杜甫寫的“________,________”;強調讀書與實踐並重,董其昌寫的“________,________”和陸游寫的“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寫“愁”的詩詞名句非常多,而且寫到了極致,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________”(《虞美人》)的亡國之君的綿綿哀愁;范仲淹的“人不寐,________”(《漁家傲·秋思》)的戍邊將士的家國之愁;也有李清照的“簾卷西風,________?”(《醉花陰》)的獨自消魂的閨中清愁。

3.古人描繪大自然的神筆真是五顏六色、色彩繽紛。如孟浩然寫道“________,________”(《過故人莊》);王之渙寫道“________,________”(《登鸛雀樓》);白居易寫道“________,________”(《憶江南》);賀知章寫道“________,________”(《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