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安居樂業」的典故

「安居樂業」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安居樂業

「安居樂業」的典故

“安居樂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這個成語於《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dan)。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髮、白鬍子的小老頭兒,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爲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想走回頭路。他懷戀着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爲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老子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