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必修二第三單元課文鑑賞大綱

必修二第三單元課文鑑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一、文本賞讀

必修二第三單元課文鑑賞

1.《聽聽那冷雨》《再別康橋》《石鐘山記》都以其特定的情思、意境和獨具魅力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啓示。請反覆朗讀體味這三個文本,並背誦《再別康橋》和《石鐘山記》。

2.《聽聽那冷雨》和《再別康橋》中有許多精彩的描寫,請選取自己感觸最深的語段,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和同學交流。

《聽聽那冷雨》第一、三節鑑賞

《聽聽那冷雨》是一篇感覺性的文章,“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柯靈語),需要讀者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同時參與享受。第3節的“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指出雨是冷的,訴諸觸覺。冷雨可以“聽、看、嗅、舔”,便是訴諸聽、視、嗅、味等感覺。第1節“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和第3節“空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句,“空濛而迷幻”可以訴諸視覺,“薄荷的香味”可以訴諸嗅覺,“料峭”“淋漓”“潮溼”固然是訴諸觸覺的描寫,但運用疊字“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天潮潮地溼溼”便同時錄下了風聲雨聲的聲響了。同樣的,用“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造成細碎的聲音,也極富聽覺的刺激力。像這樣感覺交通,一語兼攝,既寫實境,又描聲態,給讀者感官以豐富而鮮明的印象。

 《再別康橋》第六節鑑賞

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有過的夢想也已幻滅。詩人要在今晚離開康橋,因此情緒異常低落下來,而且消失的夢已無法追回,這種深切的低落已使人無法再去放歌,作者只能悄悄吹奏別離的笙簫,沉默中有種離別的惆悵。草叢中的夏蟲也似乎感受到了離別的憂傷,也悄不作聲,保持了沉默。康橋往日的歡愉再也看不到,今晚除了沉默還是無盡的沉默,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也由此推向了極致。本小節通過渲染和襯托手法,表現出詩人回到現實,離愁縈繞在心頭的無限眷戀和無可奈何之情,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緒得到了充分體現。

3.閱讀的過程是自我體驗的過程,當我們戀戀不捨地從《聽聽那冷雨》和《再別康橋》的藝術世界裏走出的時候,心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冷雨”和“康橋”,請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口頭描述“我心中的冷雨”和“我心中的康橋”。

  我心中的冷雨

古老的鐘聲帶走了遠古的文明,在那些木門吱悠作響的年代,茅屋前的青石小路延伸向村前的古井,悠悠扁擔聲裏,和着丁冬而響的古井水,透明的液體從木桶裏晃盪而出,濺在曲折的鄉間小路上,夾雜着泥土的清氣,給人一種春雨的.錯覺。

那個年代的雨曾那樣細膩、溫柔過。那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默默中守護着自己的麥田,母親般安詳。清涼的雨絲劃滿整個人間,輕飄飄但不混亂,安然地落在大地,落入麥田,落入湖泊。那個只有粗布衣服,只有黑白照片的年代裏,春雨是如此靜謐,安然地像是一汪靜水,沉默寡言。

那個年代的夏天卻是粗獷而猛烈的。傾盆的雨水從天而降,澆在麻木愚昧的灰色人羣裏,洗去滿身的灰色塵土,在混沌中橫行的人羣不禁打個冷戰,在冰冷的雨中徹底清醒。余光中說:“整個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尾,一直是這樣下着雨。”那個年代就是這部黑白片子的一段,於雨中不斷迷失又不斷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