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計劃 >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5篇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來爲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5篇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重點藉助對必修3和必修4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戲劇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

二、工作重點

1、課堂實踐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2、嚴格要求與悉心關懷相結合,加強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3、講練考結合,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並有階段性檢查小結。

4、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具體措施

1、以模塊教學爲“點”,以讀寫實踐爲“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模塊”,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模塊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注意“閱讀”與“寫作”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形成探求式能力課型。

每個模塊精講“教讀課”,以“課”爲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爲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型必以學生自學爲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氣息濃郁,但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文言文模塊教學,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並適當爲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用好教材這個例子,培養多種思維能力,總結寫作方法,並充分利用我校有效資源——閱覽室,加強閱讀指導,培養自覺積累的意識和習慣,讀寫結合,本學期安排八次寫作訓練,着力於寫作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2

一 本期的主要任務

1. 完成本期教本和讀本的教學任務;

2. 加強基礎練習,落實單元訓練,努力提高學生考試成績;

3. 加強備課工作,通過集體備課促進青年教師的培養;

二 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再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我校語文組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三 教學工作

(一)必修課

1.教本

(1) 必修課教本的處理,依據合理有利的原則、單元組織的原則、集體備課的原則、改革創新的原則,按時完成。

(2) 教學內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後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轉轉課”。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並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繫起來,進行比較閱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後,組織並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 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週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解說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要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後要各抒己見,細緻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2.讀本

根據教本與讀本相結合的原則,做如下安排:

(1)課本、讀本銜接。

教本(單元) ———— 讀本(課文番號)

第一單元 1—8(小說)

第二單元 9—20(雜文)

第三單元 21—31(說明文)

第四單元 32—44(文藝論文和文化雜論)

第五單元 45—55(古文1)

第六單元 56—65(古文2)

名著與文化素養:66—68;

語言運用、閱讀和寫作:69—79

(2)讀本納入備課方案。

單元備課,不僅備教本,也備讀本,對兩者教學的重點難點、方式方法,都做通盤考慮。

(3)讀本課文處理方法

——以“讀”爲主,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和討論交流。要在讀本的閱讀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以寫促讀,佈置讀書筆記的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對讀本的閱讀理解;

——讀本的“名著導讀”部分,結合“研究性閱讀”實施;

——在練習、檢測時以讀本爲材料,促進學生的讀本學習。

(二)作文教學

1. 依據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語交際與寫作實踐”訓練。

2. 寫作練習分步驟進行達標訓練,要求學生逐漸達標,形成基本的語言修辭意識。

3. 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鐘內能根據要求寫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 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

5. 作文教學重講評,通過講評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導學生自批自改。

6. 鼓勵學生寫作文後記,做自我總結。

7. 本期擬做大作文8次,練筆10次。

(三)單元檢測

本期安排4個單元檢測。命題分工如下:

1.第五單元檢測題命題人: 遊俊鬆

2.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命題人:羅曉暉

3.第六單元命題人: 汪曉丹

4.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命題人:鄧惠鑫

(四)課時進度

1. 全期21周。按授課18周(除放假和檢測考試時間)每週5課時計,全期共90課時(預計)。單元檢測4個,安排5課時。

2. 具體安排

教本:8課時ⅹ6單元 48課時

讀本:30課時

1-8課 3課時

9-20課 5課時

21-31課 2課時

32-44課 5課時

45-55課 6課時

56-65課 5課時

66-68課 1課時

69-74課 2課時

75-79課 1課時

寫作: 10課時

機動: 2課

合計: 90課時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爲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語文組的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爲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爲終身學習準備好必備的能力。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 教學設想

面對學生薄弱的語文基礎,強化訓練,夯實基礎,落實日常教學是關鍵。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環節:

(一)閱讀方面,充分利用“經典”與“名著”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閱讀,養成學生每週閱讀翻譯文言文的習慣,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寫作方面,堅持每週幾篇課外練筆,每兩週一次大作文的訓練。

小作文,從寫景、記人、敘事等方面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觀察、構思、措辭、造句等能力。大作文從觀察與感受、想象與聯想、再現客觀事物、表現主觀情感等方面,讓學生把握寫作運動的內部規律,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

(三)口語訓練方面,結合詩歌教學,開展詩歌朗誦訓練,掃除學生練習口語的心理障礙,訓練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在具體操作方面,結合單元教學,穿插“說服別人”、“拒絕別人”、“勸慰、鼓勵別人”等不同目的的語文口語訓練,使學生能自由流暢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養成文明得體的說話習慣。

(四)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爲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爲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說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三、 教學策略

1、 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和思維訓練的特點。

(2)要加強學習研究,重視知識更新,訂閱書報雜誌,閱讀理論專著,及時更新觀念,提煉信息,充實知識儲備。同時又要儘可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參悟道理,總結經驗,提升素質。

(3)重視備課組建設,充分發揮集體的知識和力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增強素質教育意識,紮紮實實學好課本。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視師生的互動的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和表演空間,把氣力花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上。

(2)重視每堂課的收效,重視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力求做到重點突出,訓練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養上。

(3)注意初高中的銜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提升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辨證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恆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防止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

3、 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設想: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努力探尋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教學資源,課堂作文訓練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雙管齊下,使作文教學真正走上系列、優化的健康之路。具體來說,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做法:(1)分解能力,講究專題性。每次寫作,“寫什麼”、“怎麼寫”,都要明確到位,決不含糊。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3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爲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語文組的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爲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爲終身學習準備好必備的能力。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教學設想

面對學生薄弱的語文基礎,強化訓練,夯實基礎,落實日常教學是關鍵。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環節:

(一)閱讀方面,充分利用“經典”與“名著”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閱讀,養成學生每週閱讀翻譯文言文的習慣,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寫作方面,堅持每週幾篇課外練筆,每兩週一次大作文的訓練。

小作文,從寫景、記人、敘事等方面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觀察、構思、措辭、造句等能力。大作文從觀察與感受、想象與聯想、再現客觀事物、表現主觀情感等方面,讓學生把握寫作運動的內部規律,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

(三)口語訓練方面,結合詩歌教學,開展詩歌朗誦訓練,掃除學生練習口語的心理障礙,訓練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在具體操作方面,結合單元教學,穿插“說服別人”、“拒絕別人”、“勸慰、鼓勵別人”等不同目的的語文口語訓練,使學生能自由流暢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養成文明得體的說話習慣。

(四)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爲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爲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說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三、教學策略

1、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和思維訓練的特點。

(2)要加強學習研究,重視知識更新,訂閱書報雜誌,閱讀理論專著,及時更新觀念,提煉信息,充實知識儲備。同時又要儘可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參悟道理,總結經驗,提升素質。

(3)重視備課組建設,充分發揮集體的知識和力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增強素質教育意識,紮紮實實學好課本。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視師生的互動的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和表演空間,把氣力花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上。

(2)重視每堂課的收效,重視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力求做到重點突出,訓練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養上。

(3)注意初高中的銜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提升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辨證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恆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防止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

3、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設想: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努力探尋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教學資源,課堂作文訓練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雙管齊下,使作文教學真正走上系列、優化的健康之路。具體來說,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做法:(1)分解能力,講究專題性。每次寫作,“寫什麼”、“怎麼寫”,都要明確到位,決不含糊。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高一第二學期語文教學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爲重點,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全面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形成具有學校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體系。

以《教學大綱》爲準繩,認真貫徹“課改”精神,教、學好必修課文和語文知識,進行有效的讀、寫、聽、說訓練,切實培養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使學生汲取課文中的實用語言、藝術語言、文學語言的豐富養料;同時,通過語文材料的薰陶感染,陶冶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報國的革命情懷。

二、工作要求

(一)課程安排

高一第二學期語文課程主要學習必修課程三、四兩個模塊。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分兩個學段(各10周),每個學段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

1、閱讀與鑑賞。

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

(1)能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2)能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複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4)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能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6)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對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18個)、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7)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

(8)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能利用多種媒體蒐集和處理信息。

2、表達與交流。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陳述自己的看法。

(2)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

(3)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記敘性文章;課內作文不少於7—8篇,課外練筆不少於3000字;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實施方略

1、閱讀與鑑賞。

(1)教學中要緊扣《課程標準》和《指導意見》精神,依據文本內容,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恰當設計教學目標,並以此引領和實施教學。

(2)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能夠熟練駕馭教材。

(4)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文意,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或觀點,並能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5)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6)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爲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2、表達與交流。

(1)鼓勵學生從不同視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觀察、想象和表達,鼓勵學生自由地、有個性地、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爲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2)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

(3)指導學生修改習作,針對學生寫作中暴露的不足,可採取學生獨立修改、相互修改等方式,使學生逐漸提高修改能力。

(4)重視指導學生在交際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演講、討論、辯論等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5

一、情況分析:

1、教材教學:高一下學期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個學期,從教材上來看,難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3、教材分析:必修三以小說、唐詩、文言文、議論文爲主;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以培養欣賞能力爲主;寫作教學重點爲寫議論文。

二、教學目標: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夯實雙基,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斷地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努力開發有活力的語文新課程。

力求合格率達百分之八十,優秀率達百分之二十,提高率達百分之九十五。努力拓寬語文知識面,紮實深化語基底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寫好議論文,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進行檢查小結和制定整改措施。

3、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爲抓手,帶動其他方面的教學工作。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5、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措施與方法:

以模塊教學爲點,以讀寫實踐爲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模塊,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模塊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與寫作、口語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形成探求式能力課型。

每個模塊精講教讀課,以課爲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爲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型必以學生自學爲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 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氣息濃郁,但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文言文模塊教學,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並適當補充《讀本》中有關篇目擴大閱讀面。

4、狠抓背誦默寫和基礎訓練,注重課內外結合,立足訓練提高,面向高考,以練爲主,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5、認真抓好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實現資源共享。

6、狠抓背誦默寫,實行在規定時間內人人過關的方法,務求背誦默寫無缺漏。

7、狠抓課堂紀律,提高上課質量。

8、努力鑽研教材和專業知識,認真備課,講求上課質量。

9、注重語基的訓練與指導,重視語法知識的講授,提高學生的語文層次。

10、注重課外知識的講座,合理運用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把觸角伸向課外。

11、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指導學生做好知識積累。

12、抓好書寫訓練和寫作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3、努力開展語文活動,全面推進語文教學改革。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佛山市超盈實驗中學教學工作計劃補充意見》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學校“個性化教學”的理念,以閱讀和寫作爲重點,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課內外的結合,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審美情趣。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爲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學校教學計劃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人文化、個性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二、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級下學期學習內容爲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必修3、必修4,同前兩冊教材相比,本兩冊教科書繼續貫徹“守正出新”的編寫原則,構建立體化的語文學習系統,設立“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板塊,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探究能力,爲其終身學習和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實行了文理分科,20xx級高一年級共有學生680餘人,18個教學班級,文理科各2個重點班,1個藝術班,1個體育班,3個美術班,9個基礎班,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之間差距較大。去年的統考全級668名學生,14人缺考,參加考試人數654名。最高分105。5分,最低分15分。特優120以上無,100分以上6人,佔0.8%,90分以上37人,佔5.5%,60分以下62人,佔9.2%,平均分74.8分。整體來講學生語文成績偏低,低分層比較多,故情況不容樂觀,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因此,本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不僅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成績,就成爲高一下學期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四、工作思路

1、上期期末統考反思

期末統考全區19所學校參加考試,區平均分爲86.6分,我校平均分爲74.8分,排在最末一名,與全區平均分有近12分的差距,與倒數第二名裏水高中有

近5分的差距,整體成績比較差。寒假備課組佈置了一道作業:怎樣趕超他校?經過一個假期的思考,在新學期的第一次科組會上,大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總結出來考試失利的主要原因在於平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脫節。老師講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學生也很認真聽了,但做起題來效果不佳。痛定思痛,本期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及方法上實行改革。

2、新學期工作思路

工作目標:埋頭奮進,趕超他校

工作方針:大膽實行教學改革,精講精練,統一規範,狠抓落實。工作思想:不自欺欺人,不敷衍了事。

教學工作流程:講——練評——考——輔(四輪滾動式教學)具體做法:精講精練:

精講:每單元重點講一篇課文(文言文單元多幾篇),突出重難點。精練:以練習冊爲載體,練——評——考——輔

單元流程:新課——練習(先練後講)——單測——作文(講—練—改)統一規範:

教師:教學進度統一,各項工作統一;備課(教案)規範,評改規範學生:作業統一完成,統一收齊;筆記規範狠抓落實:

教師:分配的工作落實,科組商討後的決議落實;學生:作業的質量,答題方法掌握落實。

五、工作目標

整體目標:埋頭奮進,趕超他校具體目標:

1、全面提升組內老師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語文教師隊伍。

2、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增強語文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提高鑑賞能力、閱讀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

4、全面提升學生學科成績,通過一學期努力,使學生的學科成績邁上一個新臺階。及格率上升5個百分點,低分率降低5個百分點,平均分提高5分,爭取突破80分,期末統考超越一所以上的學校。

5、認真完成學校各項工作,比如開放周等,爭取搞出特色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放實施工作。

6、積極參加市、區、校級各類比賽活動,爭取獲獎。

六、具體措施

1、實行教學改革,根據新學期工作思路,在日常教學中不斷修正、完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改進教學方法。

2、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探索新教法;堅持聽評課常態化,發掘教學過程中閃光點,相互交流,大幅度提高教師的整體業務能力。

3、集體備課:每週二上午進行集體備課,備課有中心發言人,詳細解說本課的重點、難點、疑點,提出教材處理意見。全備課組成員在聽取這些意見後細緻討論,達成共識,再由主備人組織編寫備課框架和課件。

4、優化課堂,實施有效教學,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設計新的教案編寫模板,教案裏面增加學生活動內容、設計目標等。

5、抓好常規管理,嚴抓早讀和晚修。早讀課明確學習任務,加強背誦和朗讀的訓練與過關,對未達標的有明確的懲處措施;晚修狠抓課堂紀律,督助學生認真完成當天的消息任務。

6、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介紹課外閱讀篇目,指導學生寫作讀書心得,合理安排時間(週一第八九節),規定閱讀內容與閱讀量,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7、積極準備開放周活動,每個老師精心準備一個星期的好課,推薦2節特色課。教師活動預計搞個“百家講壇”,學生活動準備舞臺劇,如演《雷雨》等。

8、主動取得與南海區教研員的聯繫,積極參加市、區、校級各類比賽活動。

9、搞好校本課程的開放實施工作。本期計劃研究康有爲的思想,制定方案,充分發動學生參與,擴大影響力(詳細內容另有方案)。

10、作文教學依據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表達交流”訓練。本期擬每兩週一次大作文,每週一次小作文。

11、做好作業佈置、批改、講評、單元測驗、考試、閱卷及質量分析工作。尤其搞好單元過關測試,採用多種方式及時反饋成績。

12、加強個別輔導,培優輔差,開展師生交流工作。與學生多個別交流,多些學習、思想和情感上的關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提升學生成績。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7

教材分析:

新編教材以實現不一樣本事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所以,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本事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交替教學。

教學目標:

本着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意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加強技能的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特點,不斷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本事。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閱讀,夯實基礎,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本事,同時注意培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構成健全人格。

方法和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2、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努力研究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加強教學理論研究並付諸課堂實踐。

3、教學以精讀課文爲範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4、注重誦讀,培養語感,理解詞句的着眼點在於更準確的把握文義。

5、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6、作業做到一課一練,及時反饋。

7、加強培優輔差工作,異常是對差生的輔導。

8、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探求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重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資源。

9、安排二三次語文實踐活動,鍛鍊學生採集、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究創新等各方面的本事與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進度安排:

1—2周:必修一一單元寫人事漢字簡介。

3—4周:必修一二單元寫景《論語》導讀。

5—6周:必修一三單元寫人對聯簡介。

7—8周:必修一四單元寫事新詞語與流行文化簡介。

9周:朗讀比賽《大衛科波菲爾導讀。》

10周:期中複習知識梳理期中考試。

11—12周:必修二一單元描述成語簡介。

13—14周:必修二二單元抒情修辭簡介。

15—16周:必修二三單元選取記敘角度《家》導讀。

17—18周:必修二四單元虛構姓氏簡介。

19周:演講《巴黎聖母院》導讀。

20周:期末複習考試總結。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8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再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我校語文組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爲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

二是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敘、比較複雜的說明、比較複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爲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

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爲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閱讀教材分爲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文言文的閱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爲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二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爲重要,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閱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能力培養的不同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內容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文學的評鑑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五、教材處理

1、以單元教學爲“點”,以讀寫實踐爲“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爲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爲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爲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

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將文言文單元穿插到現代文單元中進行教學,本學期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抓好誦讀和默寫指導,並適當爲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推薦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閱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將課外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篇目有《吶喊》《彷徨》《唐詩三百首》《紅樓夢》《論語》《孟子》。

六、具體措施:

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積極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爲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閱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閱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後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既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改變做練習的習慣。

如何處理練習問題,我們嘗試以下辦法:

1、整合原則。

將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爲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說:“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自由原則。

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爲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象,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

傳統的處理練習的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準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

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說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說出來,最後再說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

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

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或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爲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爲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纔是學習的主人!

爲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所有成員將團結協作,發揚二中人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羣策羣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七、教學工作安排

必修課教本

(1)必修課教本的處理,依據合理有利的原則、單元組織的原則、集體備課的原則、改革創新的原則,按時完成。

(2)教學內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後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公開課”。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並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繫起來,進行比較閱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後,組織並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週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解說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要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後要各抒己見,細緻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落實新課改精神,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爲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現狀及教學重點

由於我市初中教育,學生語文基礎普遍不夠紮實,學生語文素質明顯落後於其它幾個市的學生,再者,在高中教學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輕文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重視不夠,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督促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的意識,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還有我省今年全面深入推進新課標,課程內容增加了,課時減少了,這要求我們教師努力探索教學新路子,大力提高課堂效率,努力做到教、學、練的有機結合。

教學重點:

1、落實好基礎知識;

2、搞好學生的閱讀和寫作;

  三、具體措施

1、集體備課,大家羣策羣力,分工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嚴格按照學校要求,一週一次集體備課。

2、積累本督查,老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積累本,督促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

3、寫作每兩週一篇大作文,另外每週一篇隨筆或日記。

4、繼續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

四、教學進度及分工安排進度計劃(必修三)

1——19周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1.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爲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

2.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爲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爲終身學習準備好必備的能力。

3.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高一327班和334班兩個班,其中327班66人,334班55人,學生來自全縣各地及周邊縣市。從入學摸底考試的情況來看,學生初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爲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1、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

(1)、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

(2)、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敘、比較複雜的說明、比較複雜的議論的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爲中心編排,而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實際組織單元;

(3)、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爲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

(4)、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2、新教材的教學重點

閱讀教材,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寫作教材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着重培養學生個體主體能力;第一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學策略及實施:

1、策略:

(1)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增強素質教育意識,紮紮實實學好課本。

(3)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4)加強語文第二課堂的組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

2、實施:

必修課

1.教本

(1)進度安排

必修1、2的閱讀教材,着重培養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本着由淺入深、分散化解難點的原則,教學安排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後半期完成六、三、四單元。

(2)教學要求

本期教材文體多樣,有詩歌與散文,還有講演詞、序言等,內容比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欣賞與學習並模仿與創作.每個單元的教學都要精心組織,單元內部的各篇課文在突出自身特點的同時,一定要和單元的整體特徵和要求相一致。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後,要指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小結,明確每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2.讀本

根據教本和讀本相結合的原則,爲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3.個性研討:

着手進行國學的普及,從晨讀入手,選一些經典名句與大家一起涵詠。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1

結束了高三後的漫長暑假,又重新走入課堂。新學期又如約而至。學校又有了新的面貌,也迎來了新一批懷揣夢想的孩子。這一學期我教高一3班和4班的語文課,剛經歷高三的緊張的教學和系統複習,接觸新高一的學生,無論在教學上和課堂上都要做相應的調整,高一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初中向高中過渡,適應高中教學的關鍵時期。學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本學期的教學至關重要。現作簡單計劃,如下:

一、高一級學生剛從初中升學上來,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語文科更是其薄弱環節,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存在着懼怕心理,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利用最短的時間和班主任、學生溝通,儘快瞭解學生,以做好因材施教。第一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不僅在於讓學生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在於通過中考和高考試卷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明確語文知識考點的遷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學習目標的轉化,更好地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

二、緊抓語文基礎,落實日常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充分了解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在知識、講法、學法上的區別,以儘快適應高中的語文課堂。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爲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爲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說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三、利用高一上半學期充分打好學生的基礎,充分調用語文晨讀鞏固我省考綱中背誦篇章中初中的那部分內容,並計劃讓同學自由訂閱《讀者》《意林》等雜誌,拓寬學生的閱讀範圍。

四、本學期計劃兩項工作重點,一是打好學生文言翻譯的功底,一是多留作文,從高一抓寫作,堅持不懈。

五、以考代練,學會知識遷移,及時訓練。

新高一年部繼續實行月考訓練,訓練以日常學習內容爲主,考試作爲日常學習的再次訓練。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2

一、教學思想與教學目標: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高舉新課改理論旗幟,以其鮮明的教育理想和濃郁的時代創新氣息,進行語文教育與教學的改革。語文教師應儘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確立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充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人生。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使語文教學將變得更加開放、創新,

教學過程中要緊密結合三維目標,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改革課程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教學設想與教材處理:

本期完成必修三與必修四的講授,閱讀鑑賞部分共計27篇課文。約76課時完成。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約20課時完成。本期學習時間約爲30周,教學任務應完成必修3與必修4兩本教材。

新編語文教材與傳統語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着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對必修三與必修四的教材處理是:

(1)閱讀鑑賞單元與表達交流單元教學、及作文教學相輔相成。

閱讀鑑賞的每一個單元大約爲兩週完成,每教授完一個單元以後,按教材編排順序講解表達交流的一個知識點。作文教學主要依據 表達交流知識點地排序來進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寫六篇,小作文四篇,每兩週一次大作文,一週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課堂完成任務。本期作文文體訓練主要是針對議論文,每篇大作文與小作文都要配備老師講授和指導資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學生習作範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範文要起到示範作用,對病文要求進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應花至少四課時進行,總計作文課時爲30課時。在這過程中,必須每一週要求學生寫一篇週記。

本期週記要求主要依據學校所發資料《作文周計劃》完成,主要針對議論文形式進行訓練。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以亳州市教育局及本校教學工作計劃,高二語文備課組工作計劃爲參考,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爲基礎學科的特徵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選修模塊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紮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爲學業水平測試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選修《古代詩歌與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

說單元的教學主要注意把握小說的主題和情節;散文教學重點是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現技巧;文言傳記閱讀在於強化字詞句的積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詩詞鑑賞重點在於掌握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科普文章教學重點是理清作者思路,歸納概括科普文章的論點,體會語言風格:準確、嚴密而又不乏情趣。而文言教學之積累是重點難點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選修教材的遷移、擴展與探究;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感、有見地的文章,在四個方面上下功夫:緣事析理要深刻,謳歌親情要充實,鍛鍊思想有文采,注重創新寫新穎。寫作要求更高,既解決寫什麼,又指導怎麼寫,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學生分析:

學生在現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課外遷移不夠深,進入高二下學期,閱讀和寫作能力都還有待加強。雖說經過一個半學年的學習,但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比較被動,語文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整體閱讀能力還可以,但學習習慣還不是很主動,上進心有個別同學不太強,任務還是比較艱鉅的。

四、具體措施

1、提高備課質量,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3、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利用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提出朗讀要求;課前開設三分鐘積累成語或小演講等活動。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4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再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我校語文組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爲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二是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敘、比較複雜的說明、比較複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爲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爲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閱讀教材分爲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階段着重培養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高三階段着重培養研討、評價的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文言文的閱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爲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二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爲重要,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閱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能力培養的不同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內容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文學的評鑑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五、教材處理

1、以單元教學爲“點”,以讀寫實踐爲“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爲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爲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爲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

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將文言文單元穿插到現代文單元中進行教學,本學期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抓好誦讀和默寫指導,並適當爲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推薦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閱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將課外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篇目有《吶喊》《彷徨》《唐詩三百首》《紅樓夢》《論語》《孟子》。

六、具體措施:

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積極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爲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閱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閱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後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既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改變做練習的習慣

如何處理練習問題,我們嘗試以下辦法:

1、整合原則。將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爲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元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說:“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自由原則。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爲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象,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傳統的處理練習的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準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而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說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說出來,最後再說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或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爲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爲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纔是學習的主人!

爲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所有成員將團結協作,發揚二中人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羣策羣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高一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一(15)班、高一(16)班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學期下來,感覺兩個班的學生大部分學習態度端正,有較強的上進心。但從具體學習情況來看,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習慣仍未完全養成,有些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仍不會或不願預習,課堂上聽、記不能協調,不會主動記筆記;大多數學生雖能大致掌握教材內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遷移能力不夠。另外,較少一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盤接受教師灌輸的觀念上,在認識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記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要完成語文必修3與必修4兩本教材的學習。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更加重視古詩文的鑑賞與誦讀。此外,結構變化也很大,總體目的是在初中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措施

爲了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本學期我制定瞭如下教學計劃:

1、強化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必須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編制教案、學案,做到:

①教育目標和能力目標明確;

②知識、能力及語文實踐活動內容具體落實;

③教法安排和學法指導實在可行;

④重點難點清楚、教學過程明晰;

⑤版書設計實用。要改進教法、講究效果,儘可能增大課堂容量和信息密度,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爲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情境和條件,要努力幫助學生克服“不願學、不勤學、不會學”的現象,力求在45分鐘內給學生具體、實惠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

2、訓練要落實:

①教師要精心選擇、組織訓練題,做到每課有練習。

②凡要求學生做的教師必須先做;

③所有訓練教師都必須收、查、改、評,不得簡單地公佈答案了事。

3、教學以精讀課文爲範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4、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5、使學生掌握高考詩歌鑑賞的技巧。

6、加強培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對差生的輔導的教學要有耐心。

7、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8、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規規矩矩地寫字,仔仔細細地讀書,踏踏實實地練習,認認真真地寫作,隨時留心觀察、廣泛涉獵,自覺動腦動手,積極創造性學習。該記的、該寫的、該背的、該說的、該操作的,務求掌握。要特別注意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9、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爲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