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計劃 > 【熱門】語文教學計劃範文錦集8篇

【熱門】語文教學計劃範文錦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熱門】語文教學計劃範文錦集8篇

【熱門】語文教學計劃範文錦集8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計劃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班級共有5名學生。三名學生屬自閉症類別,兩名學生屬智障類別。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語言障礙,行爲怪異,交往困難。其中只有一名學生受過較好的家庭教育,兩名學生曾在教育機構呆過。剛來的時候,真的是一個學生一個樣,令老師有些手足無措。

二、教材:

以人教版全日制培智學校教科書爲參考,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制定相關教學內容,其中以語言訓練,認知理解和認知表達爲重點。

三、學段目標:

(一)語言訓練

1.喜歡學習說話,有主動與人交流的願望。

2.(張綿驛、遲博文)會背誦24個韻母,23個聲母,會拼讀音節、藉助拼音識字。其他同學習得部分韻母和聲母,並會說相關的詞。

3.掌握漢字中最基本的筆畫;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簡單的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二)認知理解(物件概念)

1、辨認與自己有關的物件及事物:

能辨認出自己的名字

能辨認自己在鏡中的影像及說出名字

能辨認屬於自己的物件

能辨認自己身體1-5個部分

2、學會常用物件的名稱及功用:

能依照名字找出適當的物件

會模仿使用家居常見物件的用途

3、類別概念:

能將常用物件按不同類別分類

4、認識物件特性:

辨別6種顏色(黑、白、紅、藍、綠、黃)

辨別幾種基本形狀(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三)認知表達

1、詞語理解

能理解有關自己及物件的詞語:

能按指示指出熟悉物件的圖片

將一些常見物件名稱與其所屬的類別聯繫起來

理解簡單的雙詞指令或句子:

能理解只包括一個步驟的指示(如:給媽媽)

能對有否定意思的指令作出適當的反應

繼續發展對詞語的理解:

能理解更多物件、動作的名稱

能理解部分常用的形容詞

2、語言指令理解

理解簡單的雙詞指令或句子

能理解及解答問題:“誰”、“什麼”

3、短句使用

學習使用短句做表達:我要……

4、語言表達

能夠說出一般物件的名稱

使用含有“否定”意思的字眼

使用短句做表達

(四)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對感興趣的內容有反應,結合課外生活,引導其迴歸生活中來。

2.結合語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課堂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說話和常規訓練,要求學生聲音洪亮,氣息勻暢,發音正確。

3、加強生活情境教學,要求學生能夠認知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

4、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5、因材施教,實施個別教學。

6、注重情感教育。

7、勤與家長溝通。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的教學進度嚴格按照開學初制定的教學進度表執行。

語文教學計劃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藤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緣起,點明瞭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藤王閣序》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婺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藤王閣景象視頻、圖片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教學第一自然段。

一、導入新課

1、長江發源於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後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爲“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爲什麼?(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顯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1300多年曆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爲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顯示王勃圖片)

二、初讀課文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麼疑問嗎?

2、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3、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4、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5、檢查自讀情況:

A、讀一讀

南昌 藤王閣 都督 宴會 文章 野鴨 披着 燦爛 讀 《藤王閣序》 才氣 秋景

慶賀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6、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

7、朗讀全文。

三、學習第一段

1、指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地點:南昌

原因:藤王閣整修一新,都督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3、你還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結合剛纔所介紹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請情景。

5、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學生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識記生字。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構,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學生描紅。

五、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詞,組詞

督—都;宴—焰;章—張;披—批;序—野

3、蒐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語文教學計劃 篇3

一、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學情分析:

經過高一上學期的磨合,學生基本適應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大多數同學擺脫了初中時段機械地、死記硬背地學習語文的思維定勢,大體上能感覺到高中語文學習與以往有所不同,懂得了主動學習、主動選擇和確定學習內容,最起碼有了這種認識、這種慾望了。

在上學期期中考試中,許多學生摸不着頭腦,從不知考什麼中反映出不知學什麼,很迷茫。到期末考試時,大多數同學知道高中語文學什麼,以及怎麼學了。當然,迷惘的同學也還有不少。這需要我們進一步激發和引導他們學習語文。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和必修4兩本書的內容。

必修3的“閱讀鑑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既有古代詩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說和科普科幻作品。四個單元分別是:人物與環境(小說一),感受與共鳴(唐宋詩),質疑解難(古代議論散文),啓迪與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表達交流”中的寫作部分主要訓練一般議論文的寫作,寫作專題分別是: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善待生命—學習論證;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口語交際專題爲議論。

“梳理探究”設計的專題爲: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文字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名著導讀”介紹《紅樓夢》和《高老頭》。

必修4的“閱讀鑑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有中外戲劇,宋元詞曲,古代人物傳記及社會科學論文。四個單元分別是:性格與衝突(中外戲劇),情思與意境(宋元詞曲),理清思路(社會科學論文、隨筆),知人論世(古代人物傳記)。

“表達交際”中的寫作部分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寫作專題分別是:解讀時間—學習橫向展開議論;發現幸福—學習縱向展開議論;確立自信—學習反駁;善於思辨—學習辯證分析。口語交際專題爲辯論。

“樹立探究”設計的專題爲:邏輯和語文學習,走近文學大師、影視文化。“名著導讀”介紹莎士比亞戲劇和朱光潛的《談美》。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擬在期中考試前完成必修3內容的學習,其中安排3次寫作訓練,2次月考或單元測試;期中考試後完成必修4內容的學習,其中安排3次寫作訓練,1—2次月考或單元測試。

教學中要求做到:

1、依據新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力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認真鑽研、領會新教材和新大綱,提高課堂效益,向45分鐘要質量。

3、本學期要完成必修3和必修4兩部書的教學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強化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與提高。

4、本學期在寫作上,着重培養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先了解議論文文本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議論說理的興趣和能力,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

五、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學情分析,面對高一下學期文理分科的現狀,認識並瞭解新的學生,儘快熟悉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2、繼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圍繞學法設計教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講究提問設計,板書設計,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歸類、梳理。

4、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解疑答難,加強輔導,補學補差。

5、強化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6、在集體備課和教學中,以培養閱讀能力爲中心,在作文備課和訓練中做到系列性、科學性、實效性。

六、教科研設想:

1、充分認識到教科研工作在實施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性。

2、認真學習、鑽研新課程理論,切實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用科學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語文教學。

3、堅持集體備課制度,集思廣益,羣策羣力,用羣體智慧和力量,提高整個高一年級組各位語文同仁的語文教學水平和能力。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筆記本電腦在備課、教學、輔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5、課外認真學習有關語文教學的雜誌,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等,廣泛吸收,不斷充電,以期高屋建瓴地實施教學。

總之,不能做經驗型語文教師,而要做科研型語文教師。

七、教輔用書及參考資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參考書》(高中語文必修3、4)。

2、大衆文藝出版社《名師伴你行》(高中語文必修3)。

語文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1)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

(2)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3)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體會欣賞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盡情鋪寫的表現手法。

2、難點: 詞中所體現的離別情緒。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蘇軾曾問一個善於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用紅色檀木製成,於唱歌時打拍子用的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最早的琵琶不是專門用來當樂器演奏了。而是類似戰鼓那樣在作戰的`時候激勵士氣的。鐵綽板估計也是金屬製品,像快板)唱‘大江東去’。”由此大家可知這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雨霖鈴》(板書)

二、作者簡介:

提及柳永,大家也許不像對蘇軾那樣熟悉,但他的兩句名句早已廣爲傳誦。(提問、啓發)——“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約987--約1053年),北宋婉約詞代表。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北宋詞壇上是一個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時代到汴京(即開封)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由於流傳的軼事和詞中所表現的內容,人們都把他看作是一個風流浪子。

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着一種流浪的生活,潦倒一生,功名不揚。

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有《樂章集》問世。

由於他遭遇坎坷,較多地同中下層市民接觸,因此他的詞語言比較樸素,接近口語,音律和諧,美妙動聽,他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人,(慢詞的名稱從“慢曲子”而來,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更曲折婉轉悠揚動聽。)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對詞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在表現手法上,他善於鋪敘,盡情描繪,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爲一體;在內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華風光,體現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抒發離愁別恨的痛苦,表現婦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淪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因而他的詞曾傳唱一時,甚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深受當時市民的歡迎。本詞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

板書:(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4)作品:《樂章集》。

三、解題

《雨霖鈴》原於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馬嵬兵變後,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後,玄宗北還,一路淒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鸞的金鈴上。玄宗觸景生情,甚是思念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作者在填這首詞時,由於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和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覺得痛苦萬狀。所以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寫與一位紅顏知己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雨霖鈴”屬於詞牌名。一般詞的題目由兩部分組成,即詞牌名和詞題,當然也有單有詞牌名作題目的,如虞美人、聲聲慢等。本詞屬於長調、慢詞。

四、預習:

1.作者寫了哪些景物?(蟬、長亭、雨、蘭舟、煙波、雲氣)

2.哪些句子抒寫了作者的感情?

3、這首詞是按什麼順序寫離別之情的?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明確:別前、別時、別後。(板書)離別前:勾勒環境 離別時: 描寫情態 離別後: 刻畫心理

五、朗讀:

1、師讀: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哀婉、悲傷、悽清。 (板書)

2、指導誦讀。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其次要讀出節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帶領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纔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指明學生朗讀——學生齊讀。

六、賞析

這首詞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寫他要離開汴京(今開封)去各地飄泊時和他的心愛的人難捨難分的離愁別恨。情景交融、虛實相濟。鑑賞時注意詞中哪些是景語,哪些是情語?哪些是情景和說?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逐句賞析上片 (學生朗讀、體會、討論後分組發言,教師糾正)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1)字詞: “寒蟬”:透出涼涼的秋意。 “悽切”之聲令人感到淒涼冷落。

對:面對 “驟雨初歇”:一場秋雨剛剛停歇

(2)~~~寒蟬淒涼急促地叫着,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急雨剛剛停歇。

(3)起首三句寫什麼?是情?是景?

——寫景。寫別時景。點明瞭季節(秋季)、時間(傍晚)、地點(長亭)和事件(送別)。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後的蟬,秋有蕭索感愛,而蟬在淒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後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着長亭。這樣,這裏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蕭瑟)。

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悽切”。

(4)分析: 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釀造出足以觸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

2、“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都門”是指汴京門外。 “帳飲”是說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古人離別餞行離不開酒。“無緒”是當時心情不好,沒有興致的表現。

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在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是高度壓縮的精練的寫法。

“留戀處,蘭舟催發”,正當二人難分難捨之時,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留戀之情深,是多麼依依不捨。從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不難想象畫面中的人物淚眼朦朧,難以割捨,不忍放手。

~~在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裏喝着酒,卻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人已催着出發。。

這兩句是寫別時人:不忍別又不能不別。

心情:痛苦、無奈、戀戀不捨。

3、“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無力而有意的手握在一起,無神而有情的眼互相凝視,縱有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白描手法,寥寥數語便把情人間那種纏綿眷戀之情,無可奈何之意維妙維肖地表達出來了。柳永是描寫離別之情的高手,他特別擅長通過這種看似簡單平凡的詞句來傳達真摯感人的情懷。

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捨難分的離別場面。而達到的藝術效果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感情:纏綿眷戀、無可奈何。

後來傳奇戲曲中常有這樣一句唱詞:“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語出於此,然卻不如柳詞凝鍊有力。詞人“竟無語凝噎。”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

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1)這裏的“念”字用得特別好,“想”之意。承上啓下,表明是設想離別後的情景,是他的內心獨白。離別後如何呢?

(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表示走得很遠,越走越遠。“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

(3)這一路去,陪伴詞人的又是什麼呢?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虛實結合。

“千里煙波”:輕煙籠罩,江面浩淼空曠;是愁人的景象。

“暮靄沉沉”:傍晚的雲氣重重地下壓,“沉沉”不僅的暮靄的樣子了,更是作者抑鬱的心理表現,他的愁緒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

“楚天闊”:楚地天空的空闊遼遠,以空闊的天空爲背景,寫出了人的孤獨。

(4)~~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5)兩句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後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寫法。還沒有離別,便想象行程遙遠,空曠廣漠中充滿着漂泊無依的愁緒。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麼一來,給予讀者的感覺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着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

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小結:第一幅畫可命名爲“長亭別離”:一個秋天的傍晚,驟雨剛剛停歇,空氣格外清新,寒蟬在柳樹梢長鳴不已。京城門外,長亭邊,一個臨時搭建的篷帳裏,筵席上有兩個斟滿酒的酒杯和兩盤幾乎沒動過筷子的下酒菜。詞人與情人雙手緊握,喉嚨哽咽着說不出一句話來,臉頰上掛滿了滾燙的淚水。此時,水面上,一隻小船裏一位老艄公正對着這對情人使勁地喊着:“上船嘍——,上船嘍——”。天色越來越暗,茫茫水域裏,濛濛霧氣一片。

語文教學計劃 篇5

西師版的語文教學計劃

學情分析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爲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說,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我任教的班級學生大體上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有些孩子善於動筆,但是,個別學生的表現的確不夠理想,反映出孩子們基礎知識的不牢固,學習習慣不夠好,心浮氣躁。歸根結底,他們學習態度不端正,常常不按時完成作業,不善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協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因此,我的教學着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提高語文素養上,也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的態度抓起,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以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積累與運用三大部分。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有“小練筆”或“課文鏈接”,以幫助瞭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

教學目標

1.認字200個,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方法措施

1、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2、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3、完善學習管理制度。

4、重視指導後進生的學習。

5、加強優等生的提升。

語文教學計劃 篇6

  一、分層分類教學的主要內容

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中進行分層分類教學的主要內容有:

1.學生的分層。

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個層次。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有記錄在案,但不宜向學生公開。否則有可能助長“優等生”的傲氣;挫傷學困生的自尊心;增加學困生的心理壓力。

2.目標的分層。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與高中低層次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通過分層分類的教學,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達到應有目標要求。

3.方法的分層。

在教學中,教師重視對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金鑰匙”,獲得學習“主動權”,變“死學”爲“活學”,從“學會”到“會學”。教學過程要承認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分類指導,培優輔差,適應各層次的學生要求。這樣,可有效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

4.提問的分層。

提問要根據水平較低的學生接受能力情況,先提問中下水平的學生,可通過他們的自學、思考以及經老師點拔引導等來回答問題。再利用他們知識上的不完善,回答問題的不完整,把問題展開,進行討論,由淺入深,來提問中等生,在突破重難點時,就要發揮優等生的優勢,啓發全體學生深刻理解,及時進行反饋。

5.作業的分層。

學生作業分爲兩類,課內作業和課外作業。這兩類作業均要分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搞“一刀切”。根據課標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較高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頂”與“保基礎,求發展”的原則。課內作業按A、B兩類設計和指導,課外作業佈置分爲必作題和選作題。作業要求也分層次,對學困生可以只要求會讀會寫;對優等生則要求能會分析、會設置問題,能根據感悟寫讀後感,讓他們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語言化、文字化日常學習生活中所感興趣的事於物,培養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分層分類教學的實施模式

分層分類教學模式着重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精讀課)基本上可分爲:導入新課(合)→探索新知,鞏固新知(分)→課內總結(合)→佈置作業(分)。

  三、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操作程序如下:

這幾個環節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要針對具體課型和教材的內容靈活運用。但要做到在同一節課內既有面向全體的“合”環節,又有兼顧培優輔差的“分”的環節。這樣不但自然地融進了自學、剖解、質疑、探討、操作、輔導、評價、練習、小結等教學過程,而且較好地解決了各層次學生的動靜支配的矛盾,分層分類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是分層次的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時,要放手讓優等生進行獨立學習、討論。通過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掌握學習方法。而對中等生可出示一些具有提示的習題,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自學課本,同時發揮小組的力量進行研討,獲取所學知識和技能。對於學困生,教師可直接參與輔導啓發,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

語文教學計劃 篇7

在新的學期中,感謝學校領導及各位同仁對我的信任,讓我擔任了初一年級#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並擔任了#班的班主任。

作爲一名剛剛加入到教師隊伍中的年輕人,我滿懷熱情投入到這份新的事業中。對新學期教學工作做了如下計劃:

一、針對初一新生由小學升入中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把“三個一”作爲本學期教學的重點來抓。具體的“三個一”就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一個認真的學習態度”“樹立一個長遠的學習目標”。

二、結合語文學科廣泛性、人文性、深入性、實用性的一系列特點,我將通過“閱讀——交流——指導——拓展”等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趣中感受語文,學習語文。

三、制定一定的學習措施:

1、積累本

2、練筆本

3、作文本

4、學用通

5、語文學習成長檔案袋

6、語文學科小組

7、課前演講

8、各種語文活動(文學小報、爲課文配圖題詩、錄製朗誦磁帶、自己出題、硬筆書法比賽、各種讀書交流等)

四、任何措施的制定其目的在於落實!所以在經後的工作中落實是關鍵!

語文教學計劃 篇8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計劃——認真貫徹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方位推行創新教育,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實驗方案,爲了提高教育質量和服務質量,制訂本學期工作計劃:

1、繼續開展教研活動,更新教育觀念。要開展創新教育活動,進行創新教學改革實驗。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從傳統教育轉化爲創新教育,組織教師利用例會學習、自學、講座、研討等形式,學習教育政策法規、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術,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2、加強理論學習,從思想上、政治上進一步認識教研的重要意義,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心理學,爲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各備課組要同一進度,同一張卷,要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努力發揮本備課組的力量,決不各自爲政,切實搞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帶動本組老師探討教研教法,以提高教學質量,本學期擬至少進行三次教材教法專題教研活動,並形成文字。

4、加大課題研究的力度。繼續鞏固“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的實驗課題及“分層推進教學”的實驗課題。除此之外, “中學語文導學”和 “研究性學習”要取得階段性的進展。本學期還要抓緊國家級課題“中學作文教學與學生的發展”這個課題的開題和研究工作。

5、繼續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形成更爲濃厚的教研風氣,在評課這方面要有重大突破,不要只停留在聽課上,各位教師都要積極發言,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本學期結合課題舉行青年教師公開課,具體安排是:張江琴、鍾祥彬、林麗婷、莊碧娟、莊麗蓁、吳菊平、黃美月、莊青海、丁海蓉、黃莉、張秀琴、素婷等人。

6、本學年度新教師比較多,繼續開展“老帶新”和“結對子”活動,要指定專人對他們進行培養,幫助他們修改教案,要多聽課,還要求新教師也要多聽課,向老教師虛心學習。“老帶新”和“結對子”活動具體安排如下:陳秀燕老師指導黃莉(高一),黃美月老師指導素婷(高一),吳菊平老師指導張秀琴(高一),蘇錦明副校長指導張江琴(高二),林麗婷老師指導莊清海(高二),丁海蓉老師指導顏丹鳳(高二),王盛科老師指導鄭海華(高二),莊碧娟老師指導賴華萍(高二)。努力營造教學教研風氣,藉以帶動新教師撰寫教學教研論文,使本組的教學教研的水平能上一個新臺階。根據學校的安排,要求青年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要參加計算機培訓,積極學習課件製作,參加本學期舉行的青年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技能比賽。

7、繼續開展競賽活動。教研組要積極配合學校工作,與政教處、團委會一起搞好本學期幾次重大活動的徵文比賽,如國慶節、校五十年校慶、“一二·九”活動和元旦等重大節日。還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以上級別的各種徵文比賽。

8、繼續開展專題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切實減輕學生負擔。高一年、高二年要開好選修課,並確立選修課題,高一年爲:文學鑑賞,高二年爲:現代文學與作品。

9、組織本教研組參加3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

10、本學期要再繼續爭取與學校圖書館聯繫,騰出晚自修一節課的時間進圖書館,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語文組的頭等大事,一定要當做大事來爭取。

11、積極參與晉江市語文協會的工作和校際活動,爲學校在市語文教研活動和競賽活動等重大活動中爭得更多發言的機會,併爲全市的語文教學做出自己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