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燕子》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1

《燕子》這是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文筆清麗,感情純真。燕子是常見的飛鳥,人們對它熟視無睹,容易忽略它。但在作者的眼裏,燕子是可愛的小精靈,它的身上充滿了靈氣,充滿了美。它的外形是美的。作者通過細心觀察,抓住了燕子身上最富有特徵的幾個部分——羽毛、翅膀、尾巴,從顏色和形態等方面進行了具體描寫,並用“湊成”這個詞語,把小燕子機靈活潑的外形美準確傳神地表達了出來。

第一自然段的寫作手法,教會學生在寫作之前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寫作的時候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來寫。在仿寫第一自然段“一身烏黑髮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同樣是驚喜連連,百花齊放。

“一身金黃色的皮毛,一雙滴溜溜的眼睛,加上又細又長的尾巴,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猴子。”

“一身柔軟的絨毛,一對黑亮機靈的眼睛,加上嫩黃的小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鳥。”

“一對長長的耳朵,一雙紅寶石般的眼睛,加上絨球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白兔。”

“一頂紅紅的雞冠,一個高高昂起的頭,加上一身光彩奪目的羽毛,湊成了驕傲的大公雞。”

孩子們的語言多麼富有童趣,想象力多麼豐富。看來並不是年級增高了,學生的想象力沒有了,重要的是要對他們的引領。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2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記敘了燕子從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爲了過海,許多燕子獻出了生命的情景,讚美了小燕子爲了到達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的精神。

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從學生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學生對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這種敬佩得以昇華?我想到了學生的想像,小學生有豐富的想像力,通過合理的想像,學生會感同身受,學生對小燕子的精神深爲敬佩。針對這一點,我引導學生,以《我的第一次南飛》爲題,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爲一隻在北方長大,今年要跟父母一同過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視角來再現課文中描繪的情景,並適當補充課文中沒有的內容,給學生以想像的空間。

在我的引導下,因爲有話可說,學生很快產生了動筆的慾望,他們個個奮筆疾書。有位學生這樣寫道:“天氣越來越冷了,爸爸、媽媽更嚴格地督促我進行飛行訓練。我不明白這是爲什麼。有一天,我問爸爸:‘爸爸,能不能讓我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我的頭,說:‘天氣轉涼了,我們馬上要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個大海。如果你現要不努力練習,怎麼能飛過去呢?”

在寫到飛至半路,偶遇“船隻”這一幕,學生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飛的那種不懈努力,通過“燕子”的心理活動表現出來。以及伏在船隻上休息之後飛與不飛的矛盾鬥爭也有學生想像到了,真讓我感嘆學生想像力的豐富。

但是,我也清醒地看到,這類化物爲我式的寫作方法,相對於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難度偏大。因此,我在安排訓練時,讓他們選取一個片斷來寫一寫,既不因難度太大而望而卻步,也有利於這部分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3

我作爲一個工作了十餘年的“老教師”是頭一次講授。本應該仔細備課,認真準備的,但由於此前曾經聽過學校的某位教師講的這篇課文的公開課,到現在爲止印象還是很深刻的,所以在我的頭腦裏簡單得認爲,講好這篇文章對於我來說,那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因此在教這篇文章之前,我並沒有像講別的課文那樣精心準備,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下以前的聽課記錄,便寫出了一個比較簡練的備課教案,因爲我覺得這樣做足夠了。

結果卻出現了令我意想不到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情理之中的):當讓同學們扮演主持人發佈倡議,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救助燕子的時候,全班34名同學舉手的只有一個人。這是我心想:也行,好歹有一個捧場的呢!但是他的發言卻讓人很是失望,其他的同學面對這種情況還是無動於衷。這可怎麼好?……本來我認爲應該很熱鬧的場面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頓時,站在講臺上的我傻了眼了,怎麼回事?人家別的老師講至一課的時候這個地方可是一個非常亮的亮點呀,怎麼到了我這裏卻……唉沒有辦法,眼看着下課時間到了,我靈機一動把它作爲家庭作業明天再接着說說吧!草草的收了場。

可後我靜下心來仔細一想問題究竟是出在了什麼地方呢?其實罪魁禍首就是我自己,怪就怪我在備課時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教學水平,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結果……真的對不起我可愛的孩子們,我在心裏默默祈禱希望孩子們原諒她們這個不合格的老師!今後這樣的教學一定不會存在了!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4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設計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鑑賞力,整個設計突出體現了“用教材教”,學生自主建構、過程經濟有效的基本原則,體現教師個性化特色,注重教學創新,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畫、話結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爲了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麗的外形,我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燕子,讓燕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腦海裏浮現出來的燕子是什麼樣的。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一邊聽課文的錄音,一邊把燕子在紙上畫出來,(請一位同學畫在黑板上)。畫好以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畫的燕子介紹給同學聽。最後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燕子優美的外形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由話到畫,再由畫到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動態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裏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着”、“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那麼“沾”在這裏應作什麼講?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運用想象,欣賞燕子的靜態美

運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是感悟課文內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燕子飛倦了怎樣休息?啓發學生想象: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杆上的燕子變成了什麼?那幾根電線呢?書上哪個詞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誰能把它畫出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先畫了幾根若有若無的細線,又在細線上畫了幾個小黑點。我隨手在畫上添了幾根線,把學生畫的小黑點連成了一組五線譜。問:“這像什麼?幾隻燕子變成什麼了?”仔細讀讀句子,品味一下,聯繫剛纔想到的,又能體會到什麼?再閉上眼睛,把爛漫無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時的情景聯繫起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通過想象,學生不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時的靜態美,而且領悟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意境,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鑑別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祖國的語言文字魅力無窮,我們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說畫表演等來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

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着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爲呢!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5

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1、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所描繪的場景,促進教學的形象性

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直觀的表象對於他們更具吸引力,更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爲學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錄相,學生觀看後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陣陣讚歎:這真是一個爛漫無比的春天呀!

在教學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閒。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時,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燕子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再通過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領悟到了作者爲什麼說像五線譜,爲什麼說它們就像唱着春天的歌。這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

2、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自主性

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

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展示。

3、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鏈接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繫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

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爲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繫,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繫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6

這次之所以這樣來上《燕子》緣於我四五年前對另一篇課文《珍珠鳥》的印象,讀了馮驥才《珍珠鳥》原文才知道冰心的評論是多麼的妥貼,這從做過修改的課文《珍珠鳥》中是無法獲得的感受。因此我便開始以一種審慎的目光看待經過改編的課文了,這些年比較對讀的結果是——最好(說話還是留有餘地些,)使用原文教學,經過改編的課文往往會讓語文老師身處尷尬。

儘量使用原文進行教學,這是我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認識。我以爲小學語文教育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教材問題,教材改編原文之後的不忍卒讀絕非一篇兩篇的問題,在教材編寫中,用糟糕的語言改寫了優美的語言,翻譯文本病句連連,不恰當的斬頭去尾,莫名其妙的應景時文,這些都成爲現在小學語文教育非常突出的障礙。小學生的母語學習不同於外語學習,過分的擔心小學生的理解力實在大可不必,因此我以爲用原文進行教學是一種重要的嘗試,同時也應該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趨向。其實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用作語文(小學生的國語或是中學生的國文)教材的課文基本未做過修改,上世紀之前的傳統語文教育就更沒有過修改的課文了。

就課文《燕子》而言,如果打個未必恰當的比喻,經過修改後的課文《燕子》幾乎是生物課老師講鳥類“燕子”時的一幅掛圖,沒有背景沒有情感的生物課教具圖。當然原文很長,似乎不適宜小學課堂教學,但是否一定要在課堂上將一篇文章每個字都交給學生呢,這似乎是我們的一個誤區,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應該教什麼,這應是個重要問題,似乎在這短短千字中無法闡釋清楚。所以我嘗試選擇原文,提前一天讓學生預習。爲了幫助學生讀通原文,我爲原文《海燕》作了34個註釋,有這樣一些的註釋,學生讀通這篇文章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在註釋時我非常仔細地核對原文,比如後來選這篇文章一直出錯的一個字“(xùn)”,就連《鄭振鐸全集》也弄錯了,我查了《康熙字典》予以糾正。

用了原文,學生有了整體感知,燕子,海上的燕子,故鄉的燕子,帶着鄉愁的燕子,學生的情感才能被調動起來。雖然學生未必理解這樣鄉愁的燕子是故鄉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湊成”的,但學生知道這樣的燕子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被說明的對象,於是這篇文章也就不是一篇單純的說明性文字了,而是一篇飽含感情的散文了。

用了原文,我當然沒有放過經過修改的課文,我讓學生比較“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和“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這兩句話,顯然原文的節奏感是多麼的強烈生動而改變後的課文則很是平直,“烏黑的一身羽毛”,節奏緩緩一起,“光滑漂亮”,節奏略略一頓,“積伶積俐”,節奏又是一伏一頓,這是多麼美麗的句子啊!漢語文學文本很重要的特點是聲音美,這樣的音律美就是應該在母語教育的開始階段就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用原文,在課堂上我試圖領着學生通過語言文本靠近作者,通過文學審美理解作者的感情,其中我最爲用心地去讓孩子體會文中“湊成”的意味,甚至讓學生去想象作者在寫下這樣一個得意的詞的時候臉上露出的淺淺的笑容。在這一環節上我花了很多的時間,雖然結果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那樣完美,但我至少讓孩子有了一個自己去文學地體味文章中一些關鍵詞語的意識,不是簡單的記住一個詞的字典上的意思,而是讓這個詞在閱讀中有了活力和溫度。

通過原文,我試圖讓學生去靠近那位被迫遠離家鄉在茫茫大海上看到一羣極像家鄉春燕的海燕時生出驚喜和愁思的作者,爲什麼把春天寫得如此的爛漫無比,爲什麼把燕子寫得如此的伶俐可愛,不靠近作者這樣的一種特定的環境是無法理解的。理解了作者當時的情緒才能讀“活”文章中的那種輕鬆的筆調和浪漫的氣息及溫馨的情味,學生才能理解那個“唧”字的速度和輕盈,才能理解“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盪漾了開去”的舒緩而優雅的節奏。

最後說說我之所以這樣呈現《海燕》的初衷:用原文——文學作品——作爲文學的文本——進行文學教育。我以爲語言教學和文學教育“分家”是語文教育將來的方向,是語文教育的迴歸和必然!語文教育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境地(也不能一概地說“壞到極點”的地步)根本不是什麼“工具性”“人文性”的相悖問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悖論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歸因錯誤的假命題!這是一個漫天迷障!

語言和文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姑且把它就叫做“人文性”,將有另文詳論)本身就是不言自明的客觀現實,兩者在不同語文教育的階段當然會顯現出有所偏重的狀態。張志公曾提出過兩種分開:寫字和識字分開;語言和文學分開。這是一種睿智的構想!此問題非本篇主旨,不贅。

我在課堂上基本採用的是文學賞析貫講的方法,雖然失之瑣碎,但文學教育的嘗試還是比較成功的,如“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得樹葉”處的賞析學生就“生成”得非常好了。當然,那時已經是課堂的“下半時場”了,看來到半節課時學生就已經從語言教學的頻道換到文學教育的頻道上來了,我當時很是高興的,而我真是期待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個軌道單行也儘快轉換成語言教學和文學教育雙軌並行!那將是更高興的事情,因爲漢語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音樂!漢語文學文本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樂章!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7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爲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8

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有較強的好奇心,但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往往不夠全面、精細,難以抓住特點。這也是導致他們描述事物時往往不夠細緻準確、缺乏生動性和難以根據事物的某一具體特點展開合理想象的一個重要原因。《燕子》一課描繪了生機勃勃、如詩如畫的春天美景,讚美了學生熟悉的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課文用詞生動準確,想象豐富,語言優美明快。教學本課時,除了完成其他方面的教學任務外,通過引導學生體會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學習作者按順序細緻觀察的方法,應成爲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根據課標和教材對三年級學生的要求,可採取以下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學習。

一、細讀課文,體會燕子的特點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讀每段課文,想想每段寫了什麼,表現出了燕子的什麼特點。課文第一段寫出了燕子活潑機靈的整體外形特點:第二段寫燕子的到來,爲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表現了燕子的可愛:第三段寫出了小燕子在飛行中的各種優美姿態,爲春天增添了情趣,進一步表現出了燕子的可愛:第四段寫出了停歇在電線上的燕子形成的五線譜般的美麗圖景。讀書過程中,可結合具體的段落讓學生討論(落實課後第二題的要求),總結出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等特點。

二、理清課文脈絡,點撥作者的觀察順序

細讀課文、感悟體會了燕子小巧靈活、活潑可愛的特點之後,可讓學生回顧課文描寫的先後順序,教師視學生理解情況,對本文的寫作順序進行適當點撥,使學生明確本文作者是按照由近到遠的觀察順序寫春天裏的燕子的。按照一定的方位順序進行觀察,是觀察景物時最常用的觀察順序,這樣觀察的結果纔會比較全面,表達時也容易做到條理清楚。教師還可聯繫以往學過的方位觀察順序明顯的課文,幫助學生強化這種認識。

三、結合有關內容,學習細緻觀察的方法

教師可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有關段落和語句,並結合觀察插圖,使學生認識到,作者之所以能把燕子的特點表達得這樣生動,不僅做到了按順序觀察,而且做到了對各種狀態下的燕子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如寫它們羽毛的烏黑光亮,翅膀的俊俏輕快,尾巴剪刀似的形狀,“斜着”身子“掠”過或“橫掠”過以及尾尖偶爾“沾”一下水面的姿態,落在電線上像“五線譜”上的“音符”的景象,分別是作者在對燕子的外形、飛行(動態)時的各種姿態、停歇(靜態)時構成的美麗圖景進行仔細反覆的觀察,在抓住了它們各自特點的基礎上又展開恰當聯想寫出來的。

四、安排相關練習,鞏固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

學生從課文中獲得了按順序、細緻觀察的觀察方法後,教師應結合本地實際,佈置相關的觀察和表達的練習,以便學生及時鞏固運用學到的方法。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9

《燕子》這篇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地展現了燕子的活潑可愛以及春天的美麗。教學的時候我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優美的詞句。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描寫春天的美景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欣賞春天“濛濛的細雨”、“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趕集似的聚攏”,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順便積累這些優美的詞句。在講解生字的時候,我注意分析字形。例如“燕”字,我在課件的左邊放了一張張開翅膀向上飛的燕子的圖片,課件的右邊放了“燕子”,然後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部分是燕子的腦袋,中間的”口“字是燕子的身體,”北“字是燕子的翅膀,下面的四點底是燕子的尾巴。對照着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

在理解一些用得好的字詞的時候,我有些太着急了,總覺得幫助學生分析了一個,學生就能依葫蘆畫瓢,照着這種思路分析下去。個別聰明的同學能做到,大部分同學還是不能理解。這個題型以後要多講解。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 篇10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直面臨着兩個問題:一是教什麼?二是怎麼教?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也同樣困在擾着我。每次拿到教材我總想着自己如何教好他,卻忽略了學生該學到些什麼。因此,雖然每次備課前,我都充分查閱了一些背景資料,並認真設計了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然而,並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其間我百思不得其解,爲什麼自己如此盡力卻沒有取得意想的效果?正好手邊有一本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隨手翻閱,忽然注意到:“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一直認爲,我是教師,我要盡我的知識和才能來教導學生,引導學生進入我爲他們精心設計的美妙世界。然而我錯了,大大的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是教師的事!老師不應越俎代庖。教師所能做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各自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學習,是讓他們主動地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動地跟在教師後面,既不情願,又沒有積極性。我想這也就是我上課失敗的根本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讓我深深地理解了“教師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這句話。教就是以教師爲中心,以教師的主觀思想來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只是被動地不情願地跟在教師後面;導就是以學生爲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教師只是幫助引導他們展開學習而已。

例,今天在學習《燕子》第一自然段時,我總覺得不能光停留在燕子的活潑機靈上,似乎還應以此教材爲契機,讓學生了解如何介紹小動物外形的一些常識。因此,在上課前,我先讓學生觀察翠鳥圖半分鐘,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印象,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找到了爪子、羽毛、嘴巴這幾處。緊接着,我再讓學生讀讀文中的話,學生又明白了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寫。整個過程,我沒做任何暗示,但學生似乎早已知曉。在此基礎上,我出示課題《燕子》,直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沒想到,這時,我的學生們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學得是那麼投入,這正是我所求!

課後,我讓學生選一小動物說說他的外形特點,並以比賽的形式評出優勝,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我想,這也許比直接分析從哪幾方面介紹燕子的外形特點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吧。

因此我覺得,在現代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教什麼和怎麼教轉變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幫助引導他們展開學習,從而學好語文,用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