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精選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講課,我經常是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每當涉及質疑問題,經常是“蜻蜓點水”,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可今天這課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真正讓我體會到了“學生不是有待灌滿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靈。”

在教學本課時,學生能與教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等叫到苗子恩同學時,他站起來,堅定地說:“他們會靠着勤勞的雙手,長大後,推翻沙皇這個一合理統治制度。”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

事實正是這樣,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苗子恩同學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課外學到的知識與本課內容聯繫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裏確實爲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爲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又如《窮人》的教學片斷中,我努力創設了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甚至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而有爭議的說因爲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甚至允許“誤讀”。而從另一個角度,學生們從讀中也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冶。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2

剛剛執教完《窮人》一課,對教學中的一個片斷深有感觸。《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是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爲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有兩處沉默,引導學生理解這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能更好地體會兩人不同的性格。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處沉默,再進行體會。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我問學生:桑娜爲什麼沉默?當時她心裏會想些什麼?這個問題大家一致認爲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着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着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而漁夫爲什麼會沉默?學生的回答似乎離標準答案差那麼一點兒,教參上寫着漁夫是因爲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怖中,心裏尚存餘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而學生的回答卻是多元化的,有的認爲:漁夫在擔心明天是否仍是這樣的鬼天氣,會影響打魚,所以沉默;有的認爲:魚網給撕破了,漁夫擔心第二天用什麼工具去打魚;有的認爲:漁夫心想,這鬼天氣再這樣下去,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雖然不是標準答案,但我認爲學生的答案言之有理,漁夫的沉默也許是因爲天氣的惡劣,也許是因爲生活的壓力,這都符合漁夫的生活實際。新課標提出,閱讀評價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精讀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感情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我想,作爲一名教師,應該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文本,對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思考,要將過去那種答案標準化的僵化模式改爲答案多元化的彈性模式,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也不使學生受到教參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以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大膽地學,充滿自信地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個性。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3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啓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質疑問難,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主人公美好心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一、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已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得學習”。在閱讀中要注重層次性,即引導學生一層深一層地理解課文。在教學1-2節時,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描寫“窮”的語句及關鍵的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後指導朗讀。採取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沿着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二、語言訓練要落到實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能丟開課文語言搞騰雲駕霧式的內容分析,也不能脫離內容搞支離破碎的語言訓練,而是有機地把兩者統一起來。如在學習課文第一段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後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後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麼?“舒適”指什麼?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桑娜的勤勞能幹。這樣,詞義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聯想空間擴大了,看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

三、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爲,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本文着重讓學生體會“忐忑不安”這一段的心理描寫,採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交流感受,讀出感受。學生用心讀文,把握朗讀時的感情語氣,有的說桑娜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桑娜怕丈夫回來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治。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4

《窮人》一課成功的塑造了桑娜、漁夫感人的形象,謳歌了窮人寧願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品質。在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安排教學過程,以學生爲主體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過程。

一、重捶敲打關鍵詞句。

當學到“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一段時,我問學生關聯詞語“非……不可”怎樣理解?同學們紛紛說:“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我抓住時機適時點撥到“爲什麼不這樣做不行呢?”讓學生畫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情感,學生在自讀中,悟出這是桑娜出於對死者的同情,對孩子的憐愛。此時我再順勢引導他們思考:這表現出桑娜怎樣的品質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桑娜那純樸、善良的心地撞擊着學生,觸發了學生更深入的讀課文,同作者、老師產生思想共鳴,達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以讀促思,讀中有悟。

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在課上我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空間,改變了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理解的模式,在學生個人圈點、勾畫、批註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體會。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又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出來,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時,他們把桑娜對西蒙死的悲傷和對兩個孤兒的憐愛之情讀了出來,通過讀表達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知了人物形象。通過讀,使學生鑑賞桑娜具有的心靈美;通過讀,使學生讚美桑娜具有的心靈美。使桑娜那美好的形象在學生心裏樹立起一座豐碑……

三、入情入境,激發情感。

在本課結尾處,我總結到:讀到這兒,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畫面。(多媒體出示圖)讓我們再看一眼這一對夫妻:桑娜拉開帳子,丈夫看着七個孩子躺在帳子裏,圓圓的小腦袋緊挨着。漁夫和桑娜會心地笑了。多麼感人的畫面呀!生動形象的語言配以直觀的畫面,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形象性,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瞭解了課文所具有的普遍意義。

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爲真正的學習主體。閱讀教學中,要逐步把教學過程變爲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和自主活動的過程,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充分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課堂中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上課時,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照顧到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少了。今後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5

課文《窮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說,是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根據雨果的敘事長詩《可憐的人們》改寫而成。文中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生活艱難,但是他們在發現自己的鄰居西蒙去世之後,依然收養了她留下的兩個可憐的孩子。真實地反映了沙皇俄國統治時期殘酷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漁夫和桑娜雖然貧窮但是卻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生體會窮人的貧窮和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上。在一整節課中我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來找到表現窮人家庭困難的相關句子。學生找的字句相對集中,於是我重點處理了環境描寫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海上風暴的“洶涌澎湃、寒風呼嘯、波濤轟鳴”等詞都摘了出來讓學生重點體會,並要求他們說一說看到這些詞語他們的眼前浮現了怎麼樣的畫面,而後在他們的畫面中加入了一隻在風暴中掙扎的小舟和漁夫,進一步體會他們家庭的困難。學生多數都忽略了桑娜的休息時間,當我提示他們有一個只有四個字的句子很能說明他們家庭的貧窮的時候只有少數幾個學生找到了“睡覺還早。”這一句。古老的掛鐘已經敲打了至少十一下了,說明桑娜幾乎每天在這個時間操勞着,而孩子們的熟睡也說明了時間其實已經不早了。漁夫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爲生計奔波,而桑娜也是日夜操勞,怎麼能不說明他們家庭的困難呢?

在學生充分體會了他們一家的貧窮之後,我話鋒一轉,窮人的生活雖然貧困,但是他們卻擁有很多其他生活優越的人沒有的美好品質。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展開討論。我很高興的是,學生們除了他們手頭的參考書上提到的勤勞、善良,也確實主動思考過,認爲桑娜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能感謝上帝讓自己的孩子都很健康,是個對生活積極樂觀的人,令人非常欣慰。

學習了前面的兩個大的板塊,很多學生就理所當然的認爲漁夫和桑娜就是文章的主人公。我卻把課文的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拿出來單獨作爲一個課時進行了處理。西蒙在文章當中出現時已經是一個因窮病而死去的寡婦形象,而這一人物的設置無一不爲我們展現了窮人的艱難和與其他人並無二致的母愛,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形象。在第三、四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描寫中已經爲我們勾勒出了西蒙的速寫,寡婦,久病,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沒有男勞力的家庭中,西蒙的死幾乎就成爲了必然,讓人情不自禁的痛恨沙皇的專制統治。

第七自然段的環境描寫更深刻的表現了這個家庭的貧窮,沒有生爐子。陰冷潮溼,牀也只是稻草鋪,兩個孩子連像樣的被子也沒有,只能緊緊依偎着相互取暖。儘管這樣貧窮,但是“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睡得正香甜”。西蒙這個偉大的母親形象就此躍然紙上。西蒙在臨死之前一定給了孩子自己能做到最好的防護,用衣服當做被子,把圍巾包裹在孩子的小腳上,給孩子帶來一點溫暖。西蒙在去世前一隻蒼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麼似的,那她想要抓住什麼,在她臨終的那一刻,她有什麼放不下的心事?根據課文,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仿照桑娜一段心理描寫,完成了一段西蒙的心裏獨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完成得也非常好,對西蒙的心理揣摩很透徹。學生們也在這段心裏獨白當中體會到了西蒙與桑娜一樣偉大的母愛,與貧富並無關係。所以這個人物是不可缺少,也不能忽略的,在這個小人物的身上有同樣閃爍着韌人性的光芒。

雖然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效率很高,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教師的點撥,深刻地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6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善良。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理解課文。在教學1到2節時,先讓學生找出描寫“窮”的語句,再找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然後指導朗讀,讀出家裏很窮。

從“感知”到“揣摩”。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沿着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後再看插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後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麼?“舒適”指什麼?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生活得很樂觀。

由於本文的文本較長,又處處精彩給人留以發揮餘地,所以預習加兩節課的教學還覺得時間有限,不少同學意猶未盡只好作罷,還應該做更深入的寫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實現,結尾的續寫未能完成,只得利用課餘時間來寫,不過同學們的續寫大多都充滿了想象,又注意了人物的性格,寫得比較精彩!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7

今天,我講了《窮人》一課,很榮幸的得到了教育局劉亞雙老師的指導,並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西蒙家的窮,感受環境描寫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學習第一小節,我主要讓孩子們直觀上(環境描寫)感受桑娜家的貧窮,並抓住“溫暖而舒適”這個詞語,讓孩子們通過對比的方法來感受文字背後隱藏的東西。

在第二小節中讓孩子根據桑娜的心理描寫,抓住“勉強、菜只有雨、沒有鞋穿”等詞語來體會桑娜家貧窮艱辛的的生活。爲了達到更透徹瞭解窮人的境況,營造悲涼的氣氛,我再讓學生從描寫寡婦西蒙的句子延伸開去,想象一下作爲殘缺的窮人家庭的生活會如何更加的悽慘,並讓學生抓住“那隻蒼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些什麼”這句話,讓學生去想象。

不足:教師在整堂課中牽的太緊,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差,沒有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也沒有充分讓學生朗讀,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

我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應該首先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後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後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麼?“舒適”指什麼?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心不窮。這樣,詞義的內涵拓展了,看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

在進行想象“那隻蒼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些什麼”,孩子說的脫離實際,原因之一是始終沒有讓學生進入情境的朗讀,對篇章長的文段沒有引導學生抓有效信息,進而朗讀不到位,從而也沒有對關鍵詞句進行透徹的體會,這就導致了一知半解的局面。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8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我受苦也要幫忙別人的完美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領悟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完美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發奮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我的明白,讀出不一樣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透過自我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透過自我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正因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羣衆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我的味道來。

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用心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領悟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着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着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1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愉悅的生活。”

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資料聯繫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裏確實爲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因此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正因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用心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願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9

教學本課,我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啓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主人公完美心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明白、欣賞和評價的潛質。要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重在優化閱讀教學過程。

一、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突出主體性,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已領悟的過程,本案例的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領悟,自俗領悟,自得領悟”,注重層次性,即“引導學生一層深一層地明白課文。”例如在教學1~2節時,讓學生找出描述“窮”的語句,再找出你是從哪個詞中感受到的,然後指導朗讀,讀出家裏很窮,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沿着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明白。

二、語言和精神統一觀

教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丟開課文語言搞騰雲駕霧式的資料分析,也沒有脫離資料搞支離破碎的語言訓練,而是有機地把兩者統一齊來,教師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繫生活明白“溫暖、舒適”,然後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後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麼?“舒適”指什麼?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僅是孤零零的描述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述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一樣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心不窮。這樣,詞義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精神空間擴大了,看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

三、朗讀訓練,讀出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爲,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明白,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窮人》的教學中,教師發奮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充分讓學生自讀,比賽讀,評讀。透過自我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十分緊張,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教學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讀,使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到達情感陶治,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我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性命,在閱讀教學中,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10

《窮人》教學反思《窮人》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和學生的現實生活不太接近,孩子們領悟的時候還是有必須的難度的。

長文如何短教?咱們備課組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思路。首先初讀課文,弄清課文的主要資料。然後精讀課文,從桑娜抱回了鄰居西蒙的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入手:桑娜想了些什麼?

1、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3、該怎樣對漁夫說?

然後去步步明白課文,從“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去領悟課文的第一部分,體會到桑娜一家的窮,日子的艱難以及桑娜和漁夫的勤勞;從“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去第二部分的資料,去來體會桑娜抱孩子過來只是處於善良的本能,儘管忐忑,儘管前途未卜,但是還是把孩子抱了過來;從“該怎樣對漁夫說”去領悟漁夫回來後他們的對話,去體會漁夫也和桑娜一樣——善良。這樣,這篇課文雖然長,但是,卻能抓住重點展開教學。

但是,我仔細斟酌了設計,我覺得這是一個完整的小說故事,如果從桑娜的心理活動入手去引導孩子們領悟課文,這樣把課文肢解了,故事顯得不完整。於是我重新修改了教案。

我按課文的順序引導學生去領悟課文,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學。教學中住住描述環境和心理活動的句子引導學生去品讀,去體會。

學完這篇課文共用了3個課時,我覺得教學效果並不理想。主要表此刻這幾個方面,其一是學生領悟興趣沒有被調動起來,雖然這是一個小說故事,但是故事性並不強,重在細節描述。我在教學中沒有采取比較用心的措施去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其二是沒有真正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裏去,描述桑娜抱回孩子後的心理活動是極有特色的,但是,我引導無方,將教學變成了冗長的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學生都索然無趣,而我教師在課堂上也是惶惶的,始終沒有使自我的心沉下來。

教學效果不好主要原因還是我在課前沒有仔細地研讀教材,雖然這是一篇老教材,我也比較熟悉,但是,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沒有找到最優的教學方法。這篇課文我就應反反覆覆地讀,讀出新意,讀出味道,這樣教學的時候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11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導讀指出:學習本組課文,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的情感。學習本文,我覺得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充分感受窮人的貧苦與不幸基礎上,感受窮人精神的不窮苦。因此,教學中,我首先用課文中的三組詞語的組合與排列,從環境、心理、語言三個角度形成語境。同時,通過用語言鋪陳強化這種語境,使環境險惡與人心不安聯繫在一起。然後通過一些情感補白及課文的語句讓學生充分感受桑娜窮苦和西蒙的窮苦的,緊接着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去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矛盾心理,從中掌握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和環境變化的襯托,是寫好人物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通過四次貫其中的讀課題,讀出了窮人身上高貴的品質,從可憐到可悲到可貴,讀出了課題富有層次的內涵。

總之,我覺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找到了文章的突破口,找準切入點,抓住聯接點,突破重難點,做到了問題導學,感悟體驗,引領學生實現了探究性閱讀過程,在充分領悟的基礎上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從“感知”、“揣摩”,再到“朗讀”,整堂課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問題解決者都是學生自己,這樣在活躍的氛圍下教學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但是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

爲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表情、動作、心理活動描寫人物的方法,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處沉默,並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而這小練筆以填空的形式細化,結果卻限定了學生的思維。要是能改成問題的方式也許會更好一些。如:“桑娜爲什麼沉默?當時她心裏會想些什麼?”“漁夫爲什麼會沉默?”讓學生自由發揮,進行多元化的回答,也許學生的回答並符合教參的“標準答案”,但學生的答案言之有理,漁夫的沉默也許是因爲天氣的惡劣,也許是因爲生活的壓力,只要符合漁夫的生活實際。因爲新課標提出,閱讀評價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精讀“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感情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我想,作爲一名教師,應該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文本,對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思考,要將過去那種“答案標準化”的僵化模式改爲“答案多元化”的彈性模式,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也不使學生受到教參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以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大膽地學,充滿自信地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個性。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12

一、成功之處:

1、精選重難點,提高課堂時效性。

《窮人》一文是世界文學泰斗托爾斯泰的作品,也是一篇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面對諸多的重點如何選擇呢?在反覆閱讀過文章之後、我採取了從文章的主要情節入手,而在這幾大部分中又精選出兩個重難點:

一是抓女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動細細品味;

二是抓男主人公漁夫的語言來體會中心、這樣一來節省出了逐段講解的時間,留下更多時間深挖這兩個重難點,以此提高課堂時效性、

2、精心設計重難點,提高教學實效性。

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節環節時,我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想省略號省略了哪些內容,當時的神態,動作等,更帶領學生邊讀邊感悟當時的心情、在細細的揣摩之下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對於漁夫的語言,重點體會"熬"字,並提出假設收養了兩個孤兒後,漁夫家的生活對於漁夫和桑娜來說會怎樣?對於他們原有的五個孩子又會怎樣?這些漁夫都過多的考慮過嗎?這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結合全文內容去體會漁夫一家的高尚在於他們是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刻,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二、不足之處:

“讀”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樑、我雖進行了讀的訓練,但讀的不充分,不暢快、我認爲在重點之處還應加大讀的力度,反覆地讀。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13

《窮人》一課成功地塑造了桑娜,漁夫感人的形象。謳歌了窮人那寧願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品質。在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安排教學過程,以學生爲主體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過程。

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爲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課堂伊始我先用導語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置疑問:這裏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教學第二段時,由於篇幅較長,但內容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自由朗讀,瞭解故事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想象當時的情景。並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爲、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爲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窮人》一課時,由於有課後練習的限制,因此也讓學生作了此續寫,可寫出來的效果不盡然,有的學生在作文中竟然寫到這些孩子全都長大成人,而且後來發了財成了大老闆,接父母去城裏享福,雖然表面看起來學生很有想象力,可他們完全是按照現在的生活境遇在寫,學生經歷的生活畢竟只是生活的這個社會,從很多學生的習作來看,他們的心固然是善良的,可當時的俄國社會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窮人窮困潦倒,本來一家人的生活已經過得很勉強。

可如今多了兩個小孩,怎麼可能過得下去呢,就算大人們更辛苦,更節儉,自己少吃,那就更可能出現連大人也給累垮了,那就會失去生活支柱,孩子就更難撫養,可能一部分孩子能活下去,但其中一部分卻也可能根本活不下去。這與當時托爾斯泰的主旨是一樣的,其實寫到結尾他已經根本無法想象下去了,讓讀者來深思這個問題,到底他們能否好好的平安的生活下去,這樣就能顯示文學作品的意猶未盡,如果都續寫了,就失去了作品本身要體現的主旨,甚至改變作品的主旨,削弱作品的表現力,那就反而是畫蛇添足了。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反思 篇15

本文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內容上有兩個重點: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二是讚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裏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

學習本文,重點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層研讀,從而感受人物品質。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聯繫上下文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從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抓住“忐忑不安”,然後組織交流: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爲什麼會想到這些?通過討論明確: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纔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着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瞭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則以讀爲主,在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通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在學完課文後,讓學生回顧所學,體會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再安排練筆,續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