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精品)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精品)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對於初一新生而言,文言文是語文學習中的新面孔。如果無法迅即掌握學習文言的入門技巧,或者讓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胎死於初學階段,學生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沈復《童趣》出自《浮生六記》,這是他的一部自傳體作品。這個二百年前的古人沈復,是一個難得的有“趣”的人。《童趣》文字精練,趣味叢生。緣境入情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如何未成曲調先有情?

魯迅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這表明兒童的想像具有特殊的誇大性,喜歡誇大事物的某些特徵或情節,從而產生豐富奇異的想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學生從教師身邊切實鮮活的事例中最能直接激發學習興趣,對這看似陌生的文言文也能陡增興致。

我力求以最有效的方式讓文言文的春天覆蘇在學生的思維裏。我借鑑了語文教學名家的翻譯口訣:

一針對一線,不增也不減。直譯是原則,意譯莫隨便。

文言單音多,可用雙音換。專名照樣寫,成語不必變。

既要會句式,還要會標點。原文有贅詞,譯文可以免。

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貫穿。是否信雅達,譯完讀三邊。

《新課標》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感同”需要“身受”,只有勾連出自己的體驗,才能與作者有相同波長的情感共鳴。

文章語言品味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尋讀品味兩個地方,一處是“徐”字,另一處是“鞭數十,驅之別院”。力圖讓文字與形象立體交流,讓觀察與判斷悄然合璧……學生手眼心口並用,和教師一起共同打通着古漢語和現實生活的通道。“徐”的解釋是“慢慢地”。聯繫插圖,讓學生體會這樣的情境:白煙滾滾,蚊子拍着翅膀,拖着長腿在白煙中亂飛。在作者創設的假象世界裏,是青雲白鶴的精緻,是情味無限的天地。

再看“鞭數十,驅之別院”。“鞭”,乍看讓人覺得心裏恨到極點,可不是,正看得興濃,搖旗吶喊,暗暗助陣,戰局卻無端被攪!但是,“鞭數十”後並非血肉模糊,橫屍現場,而是還能夠被“驅之別院”,可見沒被鞭死,可見那“數十”下並非真的“鞭”打,可見“鞭數十”的工具不是真的“鞭”,而是假想成“鞭”的一根枯草或者一截嫩枝。瞧!是不是趣味無限?別忘了,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驅”,“驅”的意思是“趕”,可見是作者在其身後吆喝着“去!去!去!”,然後受傷又受驚的.蛤蟆慢慢爬行至別院去了。若換成一個“甩”字,或是“投”字,爛漫而不失善良的童心怕是尋它不見了,那個中“趣”味自然也散失殆盡了。

把那些寄居在文字沉船上的,也許被遺忘多時,也許被忽略不計的文字,打撈出來,放在陽光下重新擦亮,然後置於學生的眼前。每一個耐人尋味的文字背後,都有一個可以娓娓道來的故事,她們已經等了千年,等待我們用嶄新的視角打量,擦拭,洗滌,等待我們用更鮮活的語言疏解,闡釋,激活。如果不進行反思,或許和許多教師在教授《童趣》一樣,我只會去注意到“怡然自得”、“呀然一驚”這些醒目的詞彙,順利地找出“觀蚊成鶴”、“神遊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卻全然不能在玩味“徐”、“鞭”這兩個太過尋常太過直白的文字中,深深體驗到了一個拿“美容鏡”與“放大鏡”看世界的孩子的童心童趣。

教授初中第一篇文言文,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苦心“激趣”,用心“悟趣”,細心“繪趣”,童心“溯趣”,真是得“趣”不易!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早上第二節課之前的課間,我與一同事在辦公室閒談,一位剛從辦公室出去的老師A把七(1)班XX學生連拎帶推的拎了進來(老師高大,學生瘦小,老師右手拉着學生衣領),並說了句:“踢嘛,繼續踢!”另一個從外面進來的老師B也附和說:“他們班不只他一個踢,還有好幾個的!”語句裏對學生的行爲表示出極端的怨恨。這個學生站穩腳跟後擡頭看到我也在辦公室,有些膽怯的說:“是老師教我們踢的!”A老師懷疑的問:“是你們老師教你踢的,是XXX老師?”學生則更加的膽怯的“嗯”了聲,低着頭不敢聲張了。A老師好像是有些想求證學生說話的真實性的樣子說:“好嘛,是你們老師教踢的,那就站好等好了!”說完轉身走了。B老師也在他後面走了,留下學生站在辦公室裏。

和我談話的同事C看了學生一眼,問了一聲:“下節課是哪樣課?”學生簡短的說:“語文!”C又轉頭看我說:“你的課?”我以爲A與B出去,是找教學生踢牆壁的XXX老師去了,他們會立即給學生一個公正的結果,我只好無奈的笑笑,無語。一直坐在辦公室微機前的D老師,眼看快要上第二節課了,還沒等到A、B老師的到來,上第二節課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知道我與C是無力給面前站着的學生什麼幫助,(補充一句:A、B、D老師都是學校的中層領導,我與C是普通教師)就站了起來走到學生身連推帶哄的安慰着說:“好了,去上課去了!”

原來,該班教室前的欄杆內牆壁脫落了幾塊瓷磚,爲了安全起見,學校總務主任教該班主任組織學生自行處理,班主任安排好工作後就有事走了,讓學生自行處理,被不明原因的A、B老師遇上,認爲是學生有意破壞學校公物,事後我才得知。

上第二節課的時候,當我走進教室,這個學生則伏在書桌上輕聲啜泣,全班學生的目光一會看他一會看我,沒有人發出任何聲響,似乎在等待我什麼,我不知道用什麼話語才能寬慰他,儘量小心的說些讓他放下思想包袱,別把小問題想得嚴重的話,好讓他轉移注意力,但卻適得其反,他哭的更傷心。我努力的讓自己別心慌,好讓心情平靜下,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越想越毫無辦法可想,我又做不到有學生在傷心流淚時我卻無動於衷若無其事的`上我的課。

於是,故作輕鬆的我說:“好了,男子漢,生活中我們遇上的困難還會有很多的,這點小委屈都讓你這樣傷心難過,那以後更大的責任,更多的委屈你又如何去面對,去承受呢?”停了一下,我看他心理似乎有些許變化,接着又說:“還記得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體膚,動心忍性,其所不能。’這樣的話嗎?孔子也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發現他像是在聽我的話了,心情也象平靜了好多,知道不應該在爲這個問題所糾纏不清了。“好了,忘記昨天的傷與痛,擡起頭來,笑對明天!讓我們學習居里夫人《我的信念》,看看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學生止住啜泣,用手擦了一下眼角的淚水,看了講臺上的我一眼,輕輕的把課本打開,翻到第九課《我的信念》。也許,我上面說的這些話,他不一定都明白,但他能止住淚水,聽我的話,那也讓我感到心理好受許多。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期末考試考結束了,爲了更好地開展以後的教學工作,從考試中吸取經驗教訓,現對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擔任的是七年級一班、三班的語文課,我的主導思想是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並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由被動變主動,由讓我學到我要學。因此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抓學生的思想,二是抓學習。一學期下來有許多收穫,也有許多不如意之處:

一、在思想上:在思想上主要結合課本中現有材料,如:課本中的《論語十則》等一系列古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重視學習。

二、在學習上:在學習上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基礎教學)並提高應試技巧。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我是這樣做的:

1、背誦 :課內外要求背誦的課文和古詩詞全不放過,達到全員會背誦、全員會默寫。

2、注重課堂教學: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愉快學習方法、古典學習方法。力求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激活學生思維。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爲下學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都不夠特別滿意,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最困惑的就是學生不能吃苦,做事沒有常性,沒有目標,連短期目標都沒有,所以實施起來就特別困難,不知如何去做。

三、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期末考試結束了,面對成績,認真檢討自己,才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

1、背誦力度不夠,不嚴,至使一些同學有懶惰思想,檢查不到

位,使一些同學無緊迫感得過且過。

2、作文中對中、差生指導不到位,議論文訓練太少。

3、學生基礎差,大部分學生不願學,班級學習氛圍不濃,紀律也不嚴。

四、今後措施:

1、繼續加強古詩文言文的背誦檢查力度,分小組任命小組長,課間檢查,自習檢查,加強晨讀力度,每天明確背誦的任務,加大默寫檢查力度,每週活動課型式進行古詩文背誦。

2、作文教學中,加大議論作文訓練力度。多上一些諸如審題選材,立意方面的知識講座,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摘抄活動,一是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談話,指導優等生,鼓勵關心差生,提高輔導質量,增多輔導次數。但願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山市》這篇文言文對於初一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

首先,在對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的理解上,學生不可能理解深刻,往往侷限於狐仙鬼怪上,對“異”所指代的內容有誤解,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去理解,消除他們對鬼怪的恐懼感,以期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聊齋志異》的積極性。

其次,是在意思的理解上,這篇文章裏有較多的`文言詞語,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如表示時間的“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漸、倏忽”等,學生以前都沒有接觸過,臨時性的記憶是可以的,但要掌握鞏固,恐怕得花點時間。再如文章中出現的“恆”“顧”“念”“連亙”“歷歷”“洞開”“危樓”“憑”“遂”等常用詞,也需要學生掌握,爲以後的文言文學習作準備,學生在預習時不可能做到如此充分。

以上兩點原因極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的靈活性。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依着學生爲本的思想,我把教學內容定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節課總的看來,我覺得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接近素質教育對課程與方法的要求,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感到較成功之處 :

一、用《一個美麗的傳說》創設情境,然後由此導入。“石頭怎麼會說話,他怎麼說,說什麼?”這樣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探究這首詩的慾望。同時,利用化石圖片也同樣可以起到 激發學生求知慾的.目的。帶着激動、興奮、急切的心情去探究課文。

二、在教學中注重了詩歌韻律的教學,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朗讀。我覺得詩歌教學,採用這種方法效果較好。

三、在研讀賞析和拓展延伸中,鮮明地體現了想象的層次性。

如:老師示範性地提出了三個問題,目的是;一抓住重點,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問。

然後由學生質疑提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思維。再加上“你喜歡那一句,品味賞析”進一步訓練積極思維,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及促進其對知識的掌握。拓展環節,讓學生髮揮想象談談“逝去萬載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這些內容都可以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明確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思想。

四、我覺得這節課,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的特點。如: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和感悟,象讓學生認識到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讓學生產生科學鑽研的精神,產生求知慾等。對課文知識性問題的探究,體現工具性。

不足之處:

1、時間控制的不好。我本打算在電教室上,使用投影讓學生展 示 自 學 字詞。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也好。

2、朗讀時,我本計劃用《一個美麗的傳說》音樂配樂,學生討論時 也 放這個曲子,但沒找到。準備工作做的不好。

3、由於時間不夠,練筆只能課後做。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整篇文章的描寫重點是蓮花,作者從自家院子的蓮花開始,寫到了祖父賞蓮,之後重點寫了風雨中紅蓮的變化過程,主角儼然是紅蓮,那我把題目改成紅蓮好不好?(明確:不好,寫紅蓮是爲了寫荷葉,寫風雨中紅蓮的變化即荷護紅蓮,很自然就讓人想起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感。歌頌母愛)

二、同學們說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爲什麼又要花這麼多的筆墨來寫紅蓮,寫三看紅蓮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紅蓮跟荷葉到底有什麼關係,它們又是怎樣牽動了作者的心?

讓我們一起一看紅蓮,請同學們一起帶感情朗讀一下這個部分。

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主人翁紅蓮首次登場。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 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 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花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 (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白瓣兒散飄在水面,如浮萍,無所寄託無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煩悶,無處宣泄。只是忽然之間,作者看到了什麼啊?請同學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麼:圍繞亭亭鑑賞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樣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紅蓮,有沒有讓作者的心情好一點?仍是不適意!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

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爲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合適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明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危機,形成了活躍和默然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默然,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範圍,對於討論的進程作一些合適的調整,對於學生新生髮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並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七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合適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薄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優美的情感、健康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爲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爲了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我就設計了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的方式,用形象的肢體語言來再現文章的主要內容。採取這種方式:

一是,寓言本身故事性強,情節簡單,適合學生表演;

二是,讓學生在學習羣體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進行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三是,可以通過形象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利於正確的理解寓意;

四是,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是,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激發學生的表演慾望。

在課前我佈置女同學完成這個教學環節,同學們就在科代表的主持之下,精心策劃,分工合作,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她們採取啞劇的形式,還準備了道具,表演很成功,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作爲初一的學生這是很難得的,而且學生很有興趣上臺表演。從課堂上其他同學的反應來看,學生都比較喜歡這種形式。因此師生就在一種輕鬆、融洽的氣氛中開始了課堂學習。

因爲這則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寓意不難理解,在“整體感知”這個環節中設計了兩個小題目,訓練學生用簡單語言概括故事的內容,培養學生從文中找出關鍵的語句並能分析提煉出寓意。我抓住了“凡是”這個關鍵詞語讓學生認識到遇到厄運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切不可懷僥倖心理,認爲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這個教學環節進行得很順利。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在本次磨課活動中,我講授的是下冊第四單元第19、20、21課複習課,下面,我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在本課設計中,體現的教學思路。

一、首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根據三篇文章的共同知識點確立本節複習課的學習目標:

1、鞏固積累本單元的基礎知識。

2、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3、品味語言,理解意蘊深刻的句子。

4、複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中利用小板塊的訓練模式複習。

爲了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我將整堂課分爲:“整理積累知識”“典型例題剖析”“反饋練習”三大板塊。

1、整理積累知識板塊。

“整理積累知識板塊”分爲“字詞積累”“文學常識積累”“文章內容回顧”三個小板塊。

(1)“字詞積累”板塊主要是選取三篇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尤其是易錯字詞,生字是以給生字加拼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的形式出現,而詞語是以解詞的形式出現。

(2)“文學常識積累”板塊主要是對該篇文章的常識知識的積累,如:作品的出處、作者簡介等。

(3)“文章內容回顧”板塊主要是採用交流句式的形式對文章內容及主旨進行回顧。

2、“典型例題剖析”板塊。

“典型例題剖析”又分爲“品味語言”“賞析景物描寫”兩個小板塊。

(1)“品味語言”板塊主要是對三篇文章中的精彩語言進行品味,採用“方法回顧———示例分析———反饋練習”的學習模式,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品味賞析。

(2)“賞析景物描寫”板塊主要是對三篇文章中的環境描寫進行賞析,同樣採用“方法回顧———示例分析———反饋練習”的學習模式,對文章中的環境描寫進行品味賞析。

3、“反饋練習”板塊。

“反饋練習”板塊是針對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有所側重的設計反饋練習,以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反饋練習的內容包括字詞檢測和課外文段閱讀。字詞檢測是從“字詞積累”板塊選取易錯生字進行檢測,課外文段閱讀是針對本節課複習的內容,選取相關題型進行檢測。

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

課堂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小組裏的每個成員都賦予特定的任務,如小組長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組織合作學習,安排發言,結對幫教,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結合自己的講課,今後在如下方面應有所改進:

1、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練習設計重視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髮展。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不同水平的題目,將思考融入到不同層次的練習者,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能解決這一類簡單的實際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

2、典型例題剖析中的反饋練習,應從不同角度設計,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全面掌握知識的目的。

3、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講解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並且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自己討論不了的問題,講知識缺陷或易混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在沒研究之前不講。所有的教學有學生參加,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提示和補充。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生活的反省與自我觀察,反思主體是教師本人,反思對象是教師本人活動歷程或現狀中的種種現象。經常以自己的教學爲反思的對象,去反省,去探索,才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素養。

一、課堂教學的思索

一節課40分鐘,單位時間內能傳輸多少信息。我應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出發,切實把握知識的深淺和學生實際接受程度,特別要注意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問,獲得真實而準確的反饋信息。

近年來,語文試題的靈活性越來越強,我平時花了不少精力在綜合題上,認爲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相對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導致學生的基本知識失分嚴重。

二、備課的修正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之爲演奏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備課就是譜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點:

1、備教材。進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學處理教材。課本中的例題(習題)往往顯得層次不強,對照例題(習題)精心設計一些鋪墊或引申的題目,形成例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節課的理性審視工作,今天的'課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敗了,哪些地方還需改進。不斷總結成敗得失。

2、備學生。我感覺備學生是備課的難點,難在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參差不齊的思維體。這啓示我要做到經常自覺地深入學生,從課內外

的每一個環節瞭解和研究學生,一個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業。盡最大可能親自來到每一位學生身邊,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認識過程,邊探討,邊批改。改善師生感情,使學生做作業更具有糾正錯誤的主動性。

3、備練習。要從鞏固教學成果、檢測教學效果的前提出發,精心選擇作業。具體做好三點:①與本課密切對應的最能強化教學重點的練習;②要符合本課的練習,需要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在學生腦海裏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樣誘導;③針對學生出錯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反思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重新理解的機會,從而深刻理解基礎知識。

三、數困生的轉化

語文困難生簡稱“數困生”。本班情況顯示,數困生佔30%。這些數困生的存在,給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而我在這個學期中非常重視數困生的轉化。青年語文家魏書生說得好,“學困生”不缺批評,不缺訓斥,缺的是鼓勵、表揚和感化。首先我給每位數困生找了一個同學當小老師,分層要求,給每個人訂了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一週一小結,達到目標給予加分,彌補前段時間的低分狀態。平時加強指導,注意心靈溝通,使數困生感到只要努力,都有成功的希望並得到收穫,感受到老師和同學都在關心、期望着,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我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大膽探索,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詩歌講的是人類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展現出億萬年前的天地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人類偉大以及科學神奇的讚歎!相對於本學期的《在山的那邊》和《理想》,這首詩要容易得多。我感覺《化石吟》是一篇絕好的`能激發學生想象也可以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文章!於是就對教案教參進行刪繁就簡的處理,明白課文的實際功用,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明確一兩個教學目標,爭取通過對目標任務的訓練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讓每一篇課文都發揮出應有的示範功能!讓每一篇課文都生髮出激發學生能力的導火索!

我設置了兩個目標:1,通過朗讀,學會想象,展現畫面

2,理解詩意,概括主旨,掌握難句

初一的學生畢竟剛從小學上來,你能指望他們有多大的理性分析能力?他們正處於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年紀,這個時候通過詩歌的教學來喚起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表達,不但培養了想象力,也訓練了表達能力。完全符合學生的生理髮展特點,也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訓練過程。 “通過朗讀,學會想象,展現畫面”就是我本節課訓練的重點,接下來,教大家理解幾句難句,結合詩意,把句子放進全詩來把握。理解詩意的同時把握難句,引導同學們概括主旨!一節課不就悄悄的結束了嗎?潤物細無聲,關鍵是春雨能滋潤會滋潤!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一.我這次採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以老師的講授爲主。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但還是作爲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實行,這與新課改的精神是違背的,也是不科學的。在課堂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文言文好學嗎?喜歡學嗎?”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不好學,不喜歡”。我想這是學生心裏真正的呼聲,但是我們教師卻是經常忽略了他們的心聲,依然按照我們自己的意念來教學。這裏面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才是最關鍵的`,要讓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這樣我們的教學就算是達到了“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在課堂上,我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導語的設計,圖片的展示,提出一些問題,講一些故事,對學生的回答積極肯定等等。但還是覺得這樣不夠,因爲一旦涉及到知識點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爲我無法讓知識點的講授變得更爲生動,更爲形象,我想這是我個人的問題。

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爲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裏面的樂趣,因爲他們纔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於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儘量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爲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後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裏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着意刻畫了背的細節,並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並要把這種優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從文言知識着眼,蒲松齡的《狼》,無疑是集聚詞類活用、句讀、一詞多義的典範之作。然而,就文章內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強,“狼”與“屠戶”的爭鬥正切合着學生的閱讀趣味,能喚醒學生強烈的閱讀熱情,這對於改善素來“低溫”的語文課堂大有裨益;另外,從寓言的寓意把握爲切入口加強當代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學生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勇氣與智謀)也是以《狼》爲文本的教學能生髮的課程內容。但是,文本價值的相對廣泛性與課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試圖突破文道分離抑或重此輕彼的現狀,謀求一種“魚與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學的理想。現狀的客觀存在決定這是一條荊棘小徑,在艱難跋涉中,亦有幾點收穫,主要如下:

一、學生聽課情況而言,由於我所帶的七年級(3)、(4)基礎不一樣,所以學生的聽課情況也不一樣。文言文的學習中,文言詞彙的積累是不能規避的一項語文知識的學習。在授課中,我在學生初讀文本時,根據學生的朗讀實際,並在隨後的重點字詞的朗讀及句讀的掌握中,都是認真聽,瞭解學生錯讀、誤讀的字詞,讀完後立即更正,這一方面,兩個班相差不大。在文言翻譯理解方面,三班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極濃,學生在此環節的表現中都很出色,因爲文章故事性很強,他們可以通過狼的本性“狡猾”、“狡詐”以及初讀文章後對文章的理解等來推斷文章的所表達的意思、主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表現很活躍,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但是在四班,由於他們基礎稍差,主動學習的能力薄弱,基本上靠老師講解爲主,不過,四班的孩子有一點很值得誇獎,那就是隻要老師強調過的,叫他們記的東西,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老師的話,總之,這篇課文,在“文”即文本理解這一方面兩個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對我自己而言也有收穫, 在流程設計中,我力求走出學習文言文的既定模式(作家作品介紹---字詞正音----字詞解釋、重點句子落實-----文章解讀------內涵思想),首先,我把本文分成了幾個畫面,通過圖片的形式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你是如何根據狗的狀態判斷這一幅畫在前一幅畫之後?學生的回答是:一隻狼像狗一樣坐着,一隻狼走開了。我便會緊接着追問:像狗一樣坐着,用簡潔的文言來說是什麼?學生答:犬坐。於是我趁勢說: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樣坐着,而不是狗坐着,所以其一犬坐於前,是不應該讀作“其一犬?坐於前”的,應該是“其一?犬坐於前(和學生一起回答)”當然,雖然設計這一環節是爲學生理解文意服務的,但這並不代表本課的文言詞彙的學習到此就告終。總之,“教學設計要服務於學生”、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中心是這堂課於我的最大收穫。

三、初次真正的嘗試“文”與“道”的結合。我主要是以“道”爲主線,從“狼”的形象的品讀,到屠戶戰勝狼的原因探討,到寓意的理解,最後歸結於現實生活中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該具備的鬥爭智慧。在“道”的層層深入下,旁顧到“文”的積累,我認爲,()對於故事性強、語言相對淺顯的文言文而言,這未嘗不是一條可取的解決“文道結合”的嘗試之路。

然而,“文道結合”誠然是一條文言文教學的理想之路,初次嘗試,也在清晰地告訴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絕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夠在“文”與“言” 中左右逢源,這對語文教師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驗。教師如何在生成的教學資源中游刃有餘、調配有度決定了課堂的生澀與成熟。在這一方面,這一節課還有諸多遺憾之處。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擔任七(2)班語文教學工作。我對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同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鑽研教材,虛心向各位同事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反思。

一、要上好課得備教材和備學生。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接觸教學的時候,我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平時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通過實踐,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二、要上好課得備教學方法。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本人講授《愛蓮說》時,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爲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爲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爲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三、要上好課得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要求教師把課標中定量性的規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而煥發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四、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知識擂臺賽、新聞發佈會、故事會、討論會、朗誦比賽並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編輯語文單元試卷。從中學到學習方法指導、閱讀古今中外名篇與美文、語文系列題型訓練,並通過每次語文定期的'系列之星評比進行激勵教學(如“書法之星、課堂之星、演講之星、識記之星、閱讀之星、作業之星、作文之星、考試之星及一學期的兩次“才子與才女”評比,在知識攝取上,在能力培養上,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出政策、講落實,取得很大的效果。另外利用作文課進行創作輔導,並堅持每2天寫感受日記,及時批閱並學生範文朗讀,而且作文質量日益提高,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總之,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爲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爲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