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彙編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彙編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

崔巒先生指出:“語文教學要切實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自主的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教練、輔導員,學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爲了‘學’,要服從、服務於‘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絕不僅僅是完成教案上預設的每一個步驟,我注重以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爲出發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獲得新的體驗,獲得認可和欣賞,真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因此在課堂上出現了預設以及超出預設的亮點和高潮。

《歡慶》的重難點是把朗讀與想象結合起來,以讀爲主,讀中想象,讀出層次,讀中感悟各族人民爲母親過生日的情景,從中體會喜慶、歡樂的氣氛。在揭題解題之後,我就引導學生朗讀: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在課堂快要結束,學生的感情得以共鳴時,我又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一日——是個美好的日子。這是朗讀的主線,也是情感昇華的主線。

在學生能夠很清楚地分出歡樂和樂曲時,我就讓學生找到文中相應的'句子進行朗讀: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大海會奏什麼樣的歌曲,你能唱一唱嗎?並在欣賞圖片中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我認爲僅僅通過課件圖畫展開想象是不夠的,還可以適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找到有田野、楓林、藍天、大海爲祖國歡慶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最喜歡哪一處景色,爲什麼?學生們各有所愛,但部分學生還是無法展開想象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在此基礎上又設計有啓發性的問題:田野上會有哪些果實,它們會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你是飛翔的鴿子,你會對祖國媽媽說什麼呢?這樣更能幫助學生展開想象融入詩歌。這節課中,孩子們的朗讀是充分的,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投入到了詩歌當中,到最後,他們能脫口而出:花園獻上美麗的花朵,小溪唱起動聽的歌曲……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藝術,雖說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出現了幾處讓人很想鼓掌的精彩,但也有讓人深感遺憾的地方,比如說寫字的指導不是很到位,後進生沒有很好地激發。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做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2

《最後的玉米》講述的是最後的玉米在經歷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這樣的心路歷程後,最終明白了成功有時候需要等待,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的道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能力增強了,生活認知仍然很有限,對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歷程很難有深入的感受。於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不着痕跡的引導,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中的心理體驗來體會,或通過與老師、夥伴的交流來感受。這時,學生不僅走進了玉米心裏,大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也順勢引導學生帶着問題來讀文,他們也能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玉米的心情。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們充分讀文的時間,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個要求一以貫之,讓他們讀深入、讀紮實。自由練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個性;男女生賽讀:讀出玉米過去樣子和現在樣子的鮮明對比;變成玉米說說抱怨的心裏話,扮演老婆婆誇誇很棒的玉米:入情入境地體會心情,表達感受;還有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等,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全方位的接觸文本。並讓學生學會評讀,在評的過程中學會傾聽、欣賞、改進!給他們充分的信任,讓他們在讀中不斷思考,加強感悟,讓他們讀有興趣,讀有收穫。爲什麼老婆婆一直不摘走最棒的玉米?爲什麼說最後的玉米獲得了最高的榮譽?不需要老師步步緊逼地設問,枯燥乏味的講解,通過朗讀,通過在朗讀中思考交流,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3

一、一個教學案例簡述或一節課的實錄:

隨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以讀爲本”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朗讀成爲我們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課文的篇幅較以往增長了許多,加之我們所習慣的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只有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注重於形式,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課堂上無法保證讓學生做到充分朗讀,這就需要讓學生回家做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以提高課堂朗讀效果。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自覺地完成預習任務,課堂上要佔用大量的時間來熟悉課文,這樣就大大縮減了授課的時間,很多需要花大量時間來研討的內容也不得不擱淺,教學進度緩慢。

《北京亮起來了》一課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用優美的語言具體介紹了華燈高照的長安街、環形路上的立交橋、煥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古老的故宮等不同的場景。本課識字量大,字形複雜,在感受北京美麗夜景的同時識記生字,積累那些好詞佳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然而我發現一部分學生由於沒有課前預習,講授完第一課時後仍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於是我利用當天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們反覆朗讀該課,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通過讀去感受北京夜晚的美麗,通過讀與作者產生共鳴。由於做到了充分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的整節課下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通過這次機會,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朗讀對於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預習是非常必要的學習環節,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呢?

二、當時的應對方法及策略:

1、對需預習的內容提出具體的預習指導要求,如:將生字在課文中圈出來,並標好讀音,便於朗讀和識記生字。在最初的實施中,學生表現出了較大的熱情和積極性,都能夠按時完成預習任務,但在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是,學生自學得不夠細緻,因此效果不大。

2、利用晨會時間組織學習了一些關於預習方法措施的小文章,並實踐落實。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預習水平方面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內有五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預習任務,爲課堂學習服務,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應付了事,效果仍不明顯。

3、反思後,我認爲學生的差距拉大是由於評價沒有跟上,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了疲塌的現象,因此我和班委一起建立了一套完善合理的評價獎勵機制,把學生預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真正把預習習慣融入到日常學習中來,進而促進推動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感受與反思: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主動地去研讀課文。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課文,找到不明白的問題,提高聽講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積極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爲理解課文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習期間我聽過一位老師的課,在上《詹天佑》這篇課文前,老師讓學生認真做好課前預習,收集詹天佑的相關資料。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同學們踊躍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交流中瞭解了當時修築鐵路的背景以及我國鐵路建設方面的情況,使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學習課文無需老師更多的講解,有效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顧得上聽講,就顧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充分地課前預習。課前預習雖然累—些,但是卻能換來種爽快與自由感。上課前充分預習,考試前充分地複習,與“打有準備之仗”有同曲之道。預習效果好,聽課纔能有針對性。因此,作爲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才能爲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4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現身爲課改教師,深知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務必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潛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頭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我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用心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歡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用心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爲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用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這天,李想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裏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rsquo;,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之後,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透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爲關注,都是他們構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用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後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所以,在引入情境後,根據課文情節的不一樣、資料的不一樣,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頭我還是以《自選商場》爲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後,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瞭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設了情境:教師成了“歡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並告訴同學,這天卻不歡樂了,因爲商品賣不出去,所以此刻想聘請三位優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之後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並說出理由。透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持續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用心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爲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三隻白鶴》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裏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我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資料能夠選取。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取自我喜歡的段落學習,後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還是以《三隻白鶴》爲例,由於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太陽來表達自我完美的心願,然後再選取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資料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爲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製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爲作爲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潛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教學《狐狸和烏鴉》時,學生問:“課題爲什麼以狐狸和烏鴉爲題?”在初讀課文後學生又問:“課文寫的是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與愛聽好話有什麼聯繫?”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課題後,學生問:“課題中的“我”是誰?‘我rsquo;想去看什麼?”等等。他們正用問“?”來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四年級《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後,我班駱吉祥同學提出:“教師,課題中的‘借rsquo;用的不恰當,我認爲就應用‘騙rsquo;。因爲借按一般理解該是在徵得別人的同意的狀況下,拿別人東西再歸還。可課文中諸葛亮借的箭並沒有經過曹操的同意,也沒有歸還。”說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來個辯論賽,分正方反方,正方說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說出“騙箭”的理由。學生共分兩組進行辯論賽,雙方討論激烈,不僅僅鍛鍊了口語潛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用心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那裏閃耀。

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僅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潛力。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5

一、注重朗讀訓練

以學生爲本,以讀爲主線,採用欣賞性的朗讀,品嚐性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欣賞到美麗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樂,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朗讀充滿了詩意。朗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個別讀、齊讀、賽讀、自由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我能大膽嘗試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教學二、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並在小組中讀讀,還要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雖然低年級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這樣的設計爲學生創作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語文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情感的薰陶,也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疊詞的運用將秋天的美人格化、動態化、具體化。課堂上通過自覺朗讀、動作演示、觀看動畫、遊戲對話的環節,讓學生感受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生動形象特點。在疊詞和比喻句的訓練中不僅僅侷限於課文中出現,還延伸到課外,發掘學生潛在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也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創造力,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四、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得當,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像開始的字詞認讀遊戲以及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欣賞秋天的美景,整體感知秋景。後來動畫演示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課文內容,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6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

一.教學效果:爲了讓學生更加有目的地學習課文,所以在課前預習時我和大家一起背誦了識字4,並且拓展學生的思維,說出更多的成語,讓他們知道一般的成語故事都能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然後學生很自然的就帶着對於這課的疑問進入了學習。對於二年級的學生簡單地理解課文內容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那如何才能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文章中體會出道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讀書。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明確目的要求,推薦思考的角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時動筆勾畫出弄不明白的詞語和讀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朗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地要求學生哪個字重讀,哪句話必須拖長音或輕讀,而是充分地給孩子朗讀體會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讓學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讀對話,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相互比較朗讀的效果,自然就能體會出什麼樣的語氣適合這個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二.成功之處:令我滿意的是本堂課的教學過程始終洋溢着師生雙邊活動的熱烈氣氛,既不是學生圍繞教師轉,也不是學生配合教師活動,而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其目的'是爲使學生今後自己會學。我讓學生充分質疑,再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適當梳理,採用“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幾個步驟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我十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和鼓勵學生。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討論青蛙錯在哪裏,爲什麼錯,經過反覆研讀課文,仔細觀察插圖,深入思考,作出判斷,說出根據,不僅活躍了思維,而且培養了思維能力。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寓意,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通過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處: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進措施:在以後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爲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7

我在執教《稱讚》一課時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努力使教學真正成爲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突現學生這一主體,彰顯學生的個性。總的來看,這節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稱讚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但是對於稱讚的解讀不能流於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運用等途徑來幫助學生體會課文蘊含的人文性。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儘量採用形象化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句,如,用看圖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體會心理活動的方法理解“泄氣”等,使學生在理解和積累語言的同時,體會稱讚給小刺蝟、小獾帶來的快樂。

另一方面,指導學生朗讀來感悟文本尤爲突出。教師的泛讀也起到了引領作用。在朗讀課文中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會真誠地稱讚別人,體會被稱讚的美好感受。其中,孟祥帥、史學琪、張湘雨、王彤等學生的朗讀非常到位,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由“知”轉化爲“行”,由“行”體驗到“情”。

(二)利用圖畫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藉助圖畫閱讀的能力

以圖解文,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如“粗糙”“一個比一個好”“高興極了”等,從而在圖文結合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藉助圖畫閱讀的能力。這樣做,既利於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又助於低年級學生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使教學過程自然流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以上的設計思路,力求把這節課上成紮紮實實的語文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着問題和不足。

1.課堂容量有些大。有些環節做得不夠細緻,太求全。在通過看圖理解“粗糙”時,學生觀察的不夠細,更應該從做工來理解。理解“一個比一個好”時,沒能結合課件來進行。整個教學過程雖然緊湊,但是該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地方沒有給予充足的時間。

2.應該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學中一些環節應該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來感悟課文。這方面有些欠缺。

3.複習詞語時,要對一些重點的詞語加以說明。另外,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要進行寫字指導,這非常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引起注意。

4.分角色朗讀,不一定非要安排在最後,教學中進行有時會更有效。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8

《語文園地七》作爲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設立了以下環節:

A.識字加油站。

認讀生字詞,發現識字方法,激趣識字。反覆自讀每組詞語,說一說從這幾組字中你發現了什麼?

B.字詞句運用。

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進一步複習部首查字法。

2、你見過下面詞語描寫的景象麼?選一兩個,跟同學說說當時的景象。熟練認讀這些詞語,並瞭解意思。猜猜詞語的不同意思,體會每組詞語的不同意思,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這些動詞詞語的不同意思。

3、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有趣在哪裏。從句子中感受擬人句的用法。

C.寫話

看看下面這幅圖,小老鼠在幹什麼?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誰?接下來會怎樣?

D.日積月累:學習詩歌“數九歌”

一、教學效果

在引導學生理解詞意時,我創設情境,給學生做示範,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方法和思路,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寫話練習我主要是採用評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讓學生學會多問爲什麼,並能自己通過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讓他們對大自然抱有好奇心,能感受到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具體教授部首查字法的具體步驟時,我插入了微視頻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課堂上,而且將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1、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識記生字,並學會積累和運用。課上,讓學生口頭組詞或是用詞說一句話,這樣鞏固識記的效果很好。

2、我將學習的主動權給了學生,並將課文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培養了語感。寫話環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因爲有圖片,學生語言表達也很流暢,連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了說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少數學生的課堂,學生們學得更積極、主動了。

3、識字寫字仍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識記生字,並學會積累和運用。

三、不足之處

1.課堂容量大,對關鍵的詞語理解不深,對寫字的指導不到位,有蜻蜓點水之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指導仍是關鍵,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重視。

2.在教學中要有取捨,不要面面俱到。本節課的內容很多,導致課堂給人一種不停地往前趕的感覺,可以適當刪去一些內容和環節。

四、改進措施

通過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是一門複雜而豐富的'教育。二年級語文教學重點還是識字、寫字,多識少寫,倡導閱讀課外書。如何把閱讀、查字典、識字相結合,激發孩子主動識字、主動閱讀的興趣,需要我持續不斷的努力。

在今後的課堂上,我要努力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體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他們想,讓他們說,儘量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希望教學相長。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9

本學年,我擔任高二兩個理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階段我充分認識到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責任感,以創新的勇氣和創造性的工作,認真的去實踐這次改革。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一、以書爲綱,以生爲本。

1、樹立以課本爲綱的教學理念,建立發散式教學模式。我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語文教材爲綱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爲學生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舞臺,讓學生緊緊抓住桃樹,在領略牆內春色的同時,把頭伸到牆外,去欣賞牆外的無邊風光。

2、樹立以生爲本的教學觀念。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爲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以課堂爲主陣地。

課上的45分鐘是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戰場。爲了能更好的提高課上的效率,我還特別注意學法的指導,上課的方式在體現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下,採取多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收到不錯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怎麼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其實現在的學生有一種心理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爭強好勝,他們極富挑戰性,而且相對於他們早熟的心理,僅憑課本的那點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和打動他們,所以我就經常設置一些競賽活動,以小組爲單位,自告奮勇,人人蔘與,在這一次次的挑戰中,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信心培養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去看一些知識性強、娛樂性強的欄目,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主動性。如此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強調“以學生爲本”,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科學探究。

三、積極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我在平時注意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爲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立足現在,瞄準高考,我和同組的老師等一起仔細研究高考考綱、考試說明,然後,以此作爲我們平時學習新課和複習的準繩,重點抓好“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組的各位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毫無保留的各抒己見,使得我們在學習新課和複習時重點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確了。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改變教學思路在針對學生班級容量大,學生參差不齊的情況,在備課過程中就針對不同學生狀況,採取不同的教法,材料的選取方面,也都有很大不同,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爲主,通過學生查找課外材料,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綜合闡釋問題的能力。本學期我新接手了高二(1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接班時該班的語文成績位於年級最後一名,我經過與學生的良好溝通,改變學生學習觀念,因材施教地教學輔導,在該班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在中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該班語文成績已經由第十四名上升到了第六名。

下面談一談教學中的困惑。

現在的語文教學,越來越難教,因爲學生的知識結構更新太快,同時也因爲學生的天分不同,因材施教也只是一個越來越艱苦的工作。還有每個班近50名學生的班容量,給教學力度和教學進度以及管理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最後要說明一點,困惑和抱怨都只是一時的,因爲這也叫生活,既然是生活,就總有不如意的事,就不會盡善盡美,路還得走,學還得教,只是總結一次,以便今後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0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齊讀、男女生賽讀課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通過一遍一遍地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源源不斷、清如明鏡、甜似甘露、美同琴聲的山泉一路潺潺地流淌着,一路歡樂地歌唱着,它樂於助人、樂於奉獻,它爲能幫助別人而快樂、自豪、幸福。同學們喜歡泉水嗎?”讀後還讓學生圍繞“是否讀出了泉水的自豪、快樂”進行互相評價。在學生互動交流、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點撥,使學生的閱讀感受由表層趨向內部,感悟泉水的奉獻之美。對有感情地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達到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教學本課的時候,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注意學習夥伴給提出的'問題,再指名讀學習夥伴的問題,然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本課所描繪的畫面很美,課文的語言文字也很美。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如“火紅的杜鵑花”、“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等詞語。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在運用中積累語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如在課的結束階段,讓學生展開想象,仿照課文說說寫寫“泉水流到(什麼地方),(遇到了誰),泉水說:“()。”促使學生學習的遷移,爲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提供機會。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1

《語文園地二》共設了三個板塊。“查字典”提示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認識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來查字典解決。然後安排了部首查字法的三組練習,分別從“部首在字典的哪一頁”“數一數除了部首還有幾畫”和“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兒歌中不認識的字”三個角度來練習使用部首查字法。“日積月累”編排了三句編排了關於誠信,規則,與人爲善的名句。“我愛閱讀”,編排的是詩歌《十二月花名歌》,讓學生在朗讀詩歌的過程中瞭解每種花的盛開季節,體驗課外閱讀的快樂。

一、教學效果:在《語文園地二》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爲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學生學習“查字典”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兒歌,畫出兒歌中不認識的字,爲下面的聯繫第③題做準備。然後引導學生讀泡泡中的句子,瞭解部首查字法的用處,接下來按照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學習部首查字法。最後完成下面的三道練習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采用這種形式,注重對學生的啓發引導。

二、成功之處:本課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安全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裏,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維和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我們應該大膽、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四、改進措施:本課教學設計,老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主動地融入到學生的遊戲中去,創造出愉悅、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大膽地進行交流,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學生始終在自學、小組合作學中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在關鍵之處引領、糾正、鞏固。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2

1注重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相互聯繫。

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很多,但學生平時並不是很瞭解,所以這堂課通過讓學生觀察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的傳播方法,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下課後佈置讓學生繼續觀察還有哪些植物用哪些辦法傳播種子,這是培養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知識落實到生活實踐當中,是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

2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參與。

本節課按照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在發現問題環節中,讓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即:鳥有翅膀,牛馬有腳,植物要旅行靠的啥辦法?這個自然現象,激發了學生對周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下的教材觀強調,語文教材只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文化中介”和師生對話的“話題”。可見,教材只是“憑藉”。我在設計教學思路時發現,兒歌的最後寫道:“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細觀察,那裏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這裏給老師和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能誘發學生積極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所以,我在課前大膽地先讓學生去大自然採集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也把課堂先給小朋友自己,讓他們各自站起來彙報採集到的植物,介紹已經瞭解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課堂教學作了較好的鋪墊。教學中,我能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把直觀形象的畫面、實物等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落實了新課程中提出的“加強語文實踐”、“促進學生的發展”的要求。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3

《彩色的夢》是一首詩歌,寫得比較含蓄,讀起來並不是很容易懂。我着重分析詩歌的語言,讓學生懂得作者要寫的是什麼。例如,“有一大把彩色的夢”,彩色的夢怎麼會是一大把呢?讀了全詩大家知道了,原來,這是我們手中的筆,可以用筆去勾畫美麗的夢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教師範讀、圖文結合、配樂朗誦等方法,在識字環節,我通過學生自讀,小老師領讀,讀詞語,開火車讀等方法,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生字有了深刻的認識,接下來再讀詩歌,學生們都比較熟練了。

在課文的理解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注意破折號和省略號的讀法,並且瞭解這些標點符號的作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掌握詩歌的讀法。我將詩意的語言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對照生活經驗或體驗來理解。例如,“雪松們拉着手”,這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看到的雪松樹枝挨着樹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加深學生的理解。

最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盡情的展示自己,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還要再簡練一點,每個環節過度恰當。今後一定要注意改進,讓自己的課堂剛上一層樓!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4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植樹的季節》,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萬物復甦,一切充滿了生機。這麼清新優美的文字,如何讓孩子們入腦入心,備課方面我着實費了一番功夫。

星期一,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從週末的愉快中靜下心來,如果僅是單純的說教孩子們肯定散若盤沙。新課程倡導把課堂變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切身的體驗來認識世界,感悟自然萬物,生本語文也強調“你讀懂了什麼”“你知道了什麼”等這樣一些發散而又統領全文的`問題引領學生思維的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從而提高課堂參與率。今天這節課亦是如此,雖然準備了大量精美的圖片資料,可孩子要有自己的想象纔好,於是在他們充分讀文識字後,老師真情朗讀,請孩子們邊休息邊想象畫面,然後與同伴交流,有的孩子看到了大家植樹的情景,有的孩子看到山坡上一片青蔥翠綠,有的則通過讀文知道了我們要多多植樹,保護樹木,綠化環境,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事可想,有空間可拓展,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動情感受、動口表達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一方面堅持以讀爲本,將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學生理解、感悟的過程中。另一方面我立足文本,着眼課外,精心設計拓展訓練,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及圖片資料,讓學生充分地說一說植樹對人類的好處,當學生都瞭解到植樹能給人類帶來很多好處時,再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最想對小樹說些什麼,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懂得種樹、愛樹、保護樹的重要性。最後則是將寫落在實處,既有基礎知識的鞏固應用,也有寫話練習,這是根據孩子們因多讀少寫而書寫速度較慢的一項新舉措,同時也是爲今後進入三年級寫作文、應考做準備。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5

要情思飛揚,聲情並茂。那麼如何讓語文課有“味”這是我探索的方向,由於“衚衕生活”離我們比較久遠,很難產生像作者那樣的情感。所以我覺得首先要營造一種氛圍,“感覺”對學習語文來說十分重要。就好比電影的背景音樂讓你在瞭解劇情前就進入它的話語範圍。因此我在課前收集大量的關於“衚衕”和衚衕裏的生活圖片,並製作成課件。在課堂的開始就讓同學們在極具“京味”的歌聲中欣賞老北京的衚衕。歌聲悠遠,京味嫋嫋,在加上那各種各樣古老胡同無言的訴說,一種別樣的感慨很容易產生,於是上課就有了較好的氛圍。這種“味”和“情”在自覺不自覺間就打動了學生,近而就能很容易進入課文的情境中了。

二、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於“文化”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學生們很難把握也很難和課本里的“文化”等同起來,於是我開始播放幻燈片,引導他們“文化”是一種我們能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就在我們身邊的某一事物,或是在某一地域`領域由人們創造並經過長期沉澱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人文現象。如“南方碧水人家的民居”“蒙古粗獷豪放的生活方式”等等。那麼衚衕文化是一種什麼人文現象呢?大家開始好奇,抓住學生這種好奇的心理,立刻就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要提高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課堂充滿着活躍的氣氛。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我認爲好多的.先生不是教書,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方能融會貫通,終生受益。

三、發揮教師在情趣教學中的導向作用

我認爲教師在情趣教學中起導向作用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下功夫。在教學內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課文的情感基調。我們知道“言爲心聲”“詩歌緣情而發”,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個窗口,通過他可以洞察世態萬象。因此把握好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把這種感情溶進你的語言中,感染學生造成一種情感傳遞,在課堂製造一種情感的氛圍,以此來感染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鑽研,善於發現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細緻的分析,當然還要求教師有細膩的情感,用心去讀文章,去讀作者,進而讀人生,讀社會。對教材能心領神會與作者的情感息息相通,進入到情景中去。如同莊周化碟,孰蝶孰我,難以分解。自然也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瞭然於胸,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能進能出,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的備課,在備課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見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獨特的魅力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