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三字經》體現了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的啓蒙教育。下文是關於《三字經》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教學反思1

本學期語文園地八里的讀讀背背是《三字經》。我們學校的校本教材《書香童年》一年級上冊就曾背誦過《三字經》選段。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併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課後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從什麼是《三字經》引入,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慾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啓發學生:每個父母爲了兒女能夠成才,爲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爲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爲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第三,我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含義。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時,我就講了兩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是《三害周處》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故事大意是:古時候有個叫周處的人,因爲到處打人,鄉親們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龍並稱爲三害。後來,他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憑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龍,成了一個好人。通過這個故事的敘述,學生理解了這兩句《三字經》的含義,讀起來也就更有味道了。

第四,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鬆的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資料是中年級學生應該培養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歡的關於學習的內容爲依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新知識有了擴展,還使學生對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本次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一些問題,因爲現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三字經》教學反思2

本課是韻文識字,所選的韻文是一首三字經詩歌,分別介紹了六穀、六畜、七情、五色、五味的特點。全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情趣,非常適合中年級學生閱讀。

在教授本課之前,雖然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有很多成功之處,但也存在着不足:

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抓住學生心理,用多彩的課文吸引學生,把課文內容與識字、學文相結合,讓學生輕輕鬆鬆地學知識。

2、充分準備了各種實物圖片,讓學生有了視覺上的感受,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植物動物等,更增強了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3、將生字寶寶藏在插圖中小動物的後面,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

4、注意傾聽學生的話,並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5、注意到班級的每個學生,及時調動他們的情緒,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6、指導書寫認真,詳細,並注意提醒學生們做好“三個一”。有助於使每個學生養成規範書寫的好習慣。

需改進之處:

1、識字不應該脫離課文,如果選擇隨文識字會更好。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們結合特定的情景理解並記住生字,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進而孰能成誦。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感,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話,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爲以後的寫作做鋪墊。

3、新課標要求每節課中,學生寫字的時間不少於10分鐘,本節課的指導書寫部分如果再加指導“豕”字和“鹹”字會更合理一些,這樣,課時分配上也更合理,更平衡。

4、教學中如果加入開火車讀生字,考察學生識字情況這一環節會更好,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並能及時給予指導,使學生能完全消化本堂課所學知識,不欠賬。

雖然只是短短40分鐘的課,但我會受益終生的。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穫頗多。我相信在他人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會很快成長起來,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三字經》教學反思3

《三字經》大約一千多字,自南宋以來,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啓蒙讀物。古人曾經說過“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意思是說:熟讀《三字經》,就能瞭解許多事情,懂得做人的道理。本課的第一部分說的是爲人子者,如果終日不學,待到年邁體衰時,會因終身無爲而羞愧。第二部分說的是人如果慵懶度日,不思進取,就會連動物都不如。這兩部分都是勸誡世人要好學上進,將來纔能有所作爲。補充《黃香溫席》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課生字比較簡單,可以利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或學生編字謎的方法幫助記憶。

爲---辦 玉---王

司---同 器---哭

犬---大 釀---醒

提升環節,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課文中哪一句話給自己的啓發最大。《三字經》學生比較熟悉,這課內容進展很快,重點爲正確認真地書寫漢字。

  《三字經》教學反思4

此堂課中,我教學的內容是一年級《國學》經典誦讀教材中的《三字經》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這一部分。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併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在教學中,首先,我從什麼是《三字經》引入,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慾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啓發學生:每個父母爲了兒女能夠成才,爲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爲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爲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第三,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鬆地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總之,在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一些問題,因爲現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三字經》教學反思5

《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愛讀,特別是一年級學生,他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讀得津津有味,因而讀是沒有問題的。對意思的理解卻是有一定難度的。於是,我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含義。在教“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時,我就通過多媒體《迷你小劇場》來幫助學生理解“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勿話擾”。故事大意是: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通過這個故事的敘述,學生理解了這兩句《三字經》的含義,讀起來也就更有味道了。這堂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實證明,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爲,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爲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集中、匯通、提煉古今中外教育學成果,創造獨特的未來閱讀社會的學習體系,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中國古典教育資源的異常豐富,深刻和高遠,從實處上促進了這一目標實現。

我校的國學教育,爲學生開創了五彩的誦讀天地,孩子們走進了中華古典詩文,走進了與語文相關的課外讀物,走進了體現具有自我個性的閱讀世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誌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博大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民族精神的一切一切,在孩子與詩文的對話之中融入心靈深處,成爲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爲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爲教材,以“活動”爲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