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3篇大綱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相較於教案,教學反思也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山中雜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3篇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一)

最早讀冰心的文章是在小學時學的《寄小讀者》,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她崇尚“愛的哲學”。

《山中雜記》這組散文是1923年,冰心在美留學期間所作,課本選編了其中的第十篇。文中主要描寫了許多可愛的動物和昆蟲的生活情景,表現出了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尊重、平等、欣賞的情感態度,這正是她早期作品中所體現的博愛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愛。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找出作者描寫了哪些小動物?學生總結出:馬、小狗、小貓、小鳥、小蟲等動物。再讓學生依據作者所描寫的內容,給文章劃分段落,並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學生劃分完後,一目瞭然的認識到描寫小鳥的部分用的段落最多,其它的'均爲略寫。讓學生在小組內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小動物,看看作者在這些小動物身上找到了那些樂趣,從哪些詞句能看出作者喜歡他們。學生自學討論完後,繼續採用小組比拼的形式,談自己的體會感悟。

其實文章看似內容比較散亂,但圍繞表達的主題是一致的。因此在學生在學習時,思路相對也就比較清晰,教學中也沒有遇到較難處理的問題。通過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爲了使動物愛你,你就要先愛它”。在隨後的口語交際“說說我喜愛的小動物”,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昇華。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二)

《山中雜記》是作家冰心在美國留學期,因病在山中休養時寫的一組散文。題目中突顯了一個“雜”字,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認真閱讀,深刻領會,我們從零零散散的內容中看到了一個突出的主題,那就是“愛”。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不論是“龐然大物”一般的馬,還是曾經不討作者喜歡的貓,不論是曾經嚇過自己的狗,還是玲瓏小巧、惹人憐愛的鳥,甚至是微不起眼的小蟲,在作者的筆下都是生動、有趣、可愛的。

這些動物就像散落在滿地的珠子,被作者用“愛”的金線精心地串在一起,構成了一款精美的飾口,讓人產生愛不釋手之感。尤其是對鳥的生活的細緻的描寫,更讓人體會到鳥類與人類的相通之處:一樣有着父母的呵護與哺育,一樣經歷着蹣跚學步的成長過程,一樣有着相親相愛、舐犢情深的家庭生活……因此令作者觸景生情,懷念家人,並對鳥兒倍添憐惜之情,關愛之心。

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動物帶給作者的種種樂趣,體會作者從中收穫的快樂和感悟,體會作者由此而昇華的一種博愛的精神,體會到動物是人類永遠的朋友,便成爲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了。

  《山中雜記》教學反思(三)

《山中雜記》是一篇內涵豐富,語言優美的散文。要想讓學生深刻體會文章,只憑老師的講解並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教學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讀、悟上,使學生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想,讀出作者的樂與趣。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體會作者感受到的樂趣。感受作者對動物的愛心及高尚的思想境界,加深對博愛思想的感悟。

通過學習課文,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分析了哪些內容是詳寫,那些內空是略寫,爲什麼這樣安排,感受了作者的博愛精神,培養了自己熱愛生活,與動植物、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懷。

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寫對象具體,先寫馬,再寫小狗,然後寫貓,最後重點寫了小鳥。讓學生在具體的描寫過程中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到了馬的溫順、狗的馴良,貓的活潑,蟲兒的可愛。作者從一種動物到另一種動物地講下去,大體上按照從大動物到小動物的順序敘述,層次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