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觀潮》教學反思(通用6篇)

《觀潮》教學反思(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觀潮》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潮》教學反思(通用6篇)

  《觀潮》教學反思1

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

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

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

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潮》教學反思2

這節課整個教學流程是“感受——理解——運用——延伸”。我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努力達到自己設想。

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遺憾很多:如果課堂上把學生已經激發的情感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訓練表達出來,課文思想情感將更深化;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不始終圍繞老師一問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

今後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觀潮》教學反思3

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

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觀潮》教學反思4

《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於景,讚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和語言積累運用上。

  一、讓“讀”佔“鰲頭”

語文教學大多是通過讀,讓同學通過自身的理解體會,把潮水的聲勢浩大讀出來。但我們班上讀得好的同學很少,多數同學朗讀不夠到位,這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加強的。我覺得在語文課上,同學應該“讀”佔鰲頭,以讀爲主,以讀爲本。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要讀字當頭,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同學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應該爲同學創設出良好的情境,讓同學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1、加強指導:

教給同學一些普通話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一句,爲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抖”等詞語。

2、充沛感悟:

只有在充沛理解了文本內容,並將文本內化爲自身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同學才幹將自身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這篇課文的朗讀訓練應在同學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後進行。

3、維護同學自尊心:

同學朗讀後,教師不能以簡單的好與不好來評判,要引導同學一起討論該生朗讀的優缺點,不只注重橫向的比較,更要注重縱向的比較,對有進步的同學要給以鼓勵,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激發競爭心理:

開展朗讀競賽,教師給同學誠實的評價,並給同學以期盼的目光,使外在的激勵變成同學內在的競爭動力。

5、激發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纔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努力激發同學的朗讀興趣,可以爲同學創設一些朗讀的情境,如扮演讀、配樂朗讀等。讓同學在這些訓練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朗讀的樂趣,視朗讀爲一件樂事。也能喜歡這些句子。這樣處置朗讀,同學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論同學有無興趣,都必需依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還比方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同學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設計中我們讓同學當老師,老師當同學。同學既然都會讀,而且都願意領讀,那爲何不能讓他們當老師,教師來作同學呢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同學被動跟讀的常規做法。

  二、注重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假如同學上完《觀潮》只瞭解了錢塘江潮是怎麼回事,那麼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同學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同學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堂課的優秀教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方課文語言的積累,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同學熟讀成誦,從而使同學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對課文中的新詞,我們改變了以往一開始先集中教新詞語的做法,而是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有機地讓同學進行理解。在讀完課文後再讓同學根據意思說出詞語,然後通過朗讀讓同學加深記憶。這樣教學詞語不只節約時間,也十分有利於同學對詞語的積累。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同學學會運用,因此教師教學詞義時就要有這種意識,儘可能考慮如何讓同學學會運用。這堂課中“人聲鼎沸”和“悶雷滾動”兩個詞語的優秀教案就力求體現出讓同學會“運用”的思想。教師先在課堂中創設出具體情境,然後讓同學根據情境運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這樣教學詞語,無疑爲同學以後運用這些詞語搭了一級臺階。不只解決了意思理解的問題,更爲同學以後的獨立運用作好了準備。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假如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同學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同學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同學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局部詞語、句子的練習。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同學根據自身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同學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勝利的。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需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同學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同學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協助同學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同學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同學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觀潮》教學反思5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一、是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涌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爲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羣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地涌來,風號浪吼地離去”,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然是一個“奇”。

  二、是以讀貫穿全文,想象感悟。

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語文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後,我就讓孩子們去閱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

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寫特別感興趣,因爲它那麼直觀,那麼生動。讓他們讀後,就讓他們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但是能結合詞句那麼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

  三、是圖文結合,情感收場。

在大量的讀、說,體味、想象後,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出示了錄象,觀看錢塘潮水,加深對課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說:“站在觀潮臺,面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說什麼?”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後(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說的就是感受、感嘆、神往……

一堂課下來,感覺自己對課堂的幾個地方把握的不太好。

一是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級過渡的時期。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再是對學生的理解,由於剛接過這個班,對學生的學習等各個方面情況還不熟悉,有些包容,只對出現的問題點到爲止。在讀書時對於生生互動、點評做的還不夠好。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正。

  《觀潮》教學反思6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文中寫了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節課重點學習潮來時,通過觀看視頻、聽課文錄音、看課件聽聲音、觀潮形的方式調動起學生的聽覺、視覺,讓學生一睹大潮的風采。然後讓小組討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而小組討論卻沒有發揮它應有的效果,小組討論不積極。

學完文章後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了潮的成因及錢塘江潮的成因,拓展了學生的知識。

縱觀整節課,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本該讓學生多種形式朗讀的環節沒有完全展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重時間管理,合理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

爲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給學生搭設了的學習舞臺,然而課堂上卻只有部分學生按照老師的引導盡情地發揮、表演。在以後的課堂中應着重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一些學生不習慣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課堂,在以後的教學中應鼓勵那部分不愛發言的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參與課堂。

一節課結束了,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高度重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逐漸完善自己的課堂。當然了,僅靠自己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後的工作中還需多向前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