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導語: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蹟,都有先人們爲我們留下的綠蔭。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1

植樹節的由來

三月十二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日,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非常重視林業建設,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佈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爲植樹節。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三月十二日定爲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爲我國植樹節,也是爲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第2張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2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類既是環境的消費者,又是環境的塑造者。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要樹立生態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形成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良知,像對待自己和人類一樣對待自然;認清人們所共同面臨的嚴峻生態形勢,徹底摒棄“人是自然的主人”的傳統觀念,尊重自然的優先性,樹立生態憂患意識,愛護自然、美化自然。主席強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行爲和自然環境之間存在一種交互作用關係。在自然的整體中,人與自然都各自處在相應的位置,併發揮着相應的有限的作用。誰都不能超越自己的位置,這樣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纔會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給整個自然界帶來的生態危機日益加深,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與進一步發展。把人和自然截然對立起來,毫無節制地掠取、支配自然的行爲不但破壞了自然,而且直接導致自然界以自然災害的形式向人類“報復”。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主席指出:“你善待環境,環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環境,環境總有一天會翻臉,會毫不留情地報復你。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有生態文明,纔有文明中國;綠色常在,纔有美麗中國。主席強調:“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爲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第3張

  植樹節黑板報文字內容3

植樹節的意義1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爲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着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植樹節的意義2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爲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着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爲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兩百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生紙,則至少有重爲100克的衛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十六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六十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溼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四百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溼度明顯上升。據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地夏季的氣溫可降低0.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範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範圍內效果最好,可降低風速50%.

在農田林網內通常可減緩風速30%——40%,提高相對溼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據測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衝擊力;地表只要有1釐米厚的枯枝落葉,就可以把地表徑流量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減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餘萬元。

有專家預測,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就會上億……

植樹節的意義3

春季,萬物復甦,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季節。植樹造林不僅能夠美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還能改善氣候狀況,可謂一舉多得。茂密的樹冠可以遮蓋陽光的照射,將20%左右的熱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熱量被樹冠吸收。此外植物蒸騰作用的維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由於樹林內空氣溼度大,熱容量大,風又小,因此溫度變化是比較緩慢的。

據觀測夏季有林地方比無林地方氣溫低8—9℃,而冬季卻高2—3℃,真可謂“冬暖夏涼”。此外,森林還可以調節空氣溼度。森林對空氣的調節作用是通過樹冠的持續不斷的蒸騰作用來完成的。乾旱季節,樹木龐大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大量水分,通過葉面向大氣輸送,使空氣溼度增加,從而緩和乾旱程度。據測定,有林區域比無林區域夏季相對溼度要偏大30%—40%,冬季可偏大10%左右。

森林既是大自然的空調機,又是大自然的加溼器,對提高空氣質量貢獻很大。當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時,就能產生適合於人類生活的氣候。據科學家估算,夏季每公頃楊樹每天蒸騰57噸水,消耗熱量18萬兆焦;每公頃闊葉林一年中從土壤中吸收575噸地下水,消耗熱量1.25萬兆焦。其蒸騰的水分比同緯度的海洋多50%,是無林地區的20倍。此外森林還是大自然的避風港。風遇森林後,一部分氣流越過上空,一部分氣流被樹阻擋,風力銳減,到達林區200米處,風速一般只有原來的5%左右,從而大大減輕了風災。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是造福人民的一項偉大事業。多年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蓬勃開展,對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加快綠化國土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樹造林是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爲後人造福的一件大好事,參加植樹既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全社會都應積極行動起來,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讓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更綠、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