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關於描寫賞罰的成語及解釋(通用80個)

關於描寫賞罰的成語及解釋(通用80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描寫賞罰的成語及解釋,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描寫賞罰的成語及解釋(通用80個)

1、信賞必罰[xìn shǎng bì fá]: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

2、僭賞濫刑[jiàn shǎng làn xíng]:賞的不是有功的人,罰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賞罰不當。

3、果刑信賞[guǒ xíng xìn shǎng]:指賞罰嚴明。

4、生殺予奪[shēng shā yù duó]: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5、賞信罰明[shǎng xìn fá míng]: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6、陟罰臧否[zhì fá zāng pǐ]:賞罰褒貶。

7、賞罰不明[shǎng fá bù míng]:賞罰不清楚不明白。該獎賞的不獎賞,該懲罰的不懲罰。

8、作福作威[zuò fú zuò wēi]:原指國君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濫用權勢。

9、鞭打快牛: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讓它走得更快。比喻賞罰不明,獎懶罰勤。

10、果刑信賞:指賞罰嚴明。

11、僭賞濫刑:賞的不是有功的人,罰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賞罰不當。

12、納頭便拜:納頭;低頭。一見面就低頭行下拜禮。形容人謙虛有禮貌。

13、殺生與奪:殺:處死;生:讓人活;予:給予;奪:剝奪。指生死賞罰的大權。

14、賞罰不明:賞罰不清楚不明白。該獎賞的不獎賞,該懲罰的不懲罰。

15、賞罰分審: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16、赦不妄下:赦:赦令;妄:胡亂。不胡亂下達赦令。形容賞罰嚴明。

17、威福自己:威福:指賞罰。任賞任罰,自己一人說了算。比喻大權在握,獨斷專行。

18、有功不賞,有勞不錄:功、勞:功勞,成績;錄:記錄。對有的人,既不獎勵,也不記錄。形容賞罰不明。

19、予奪生殺:《周禮·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奪、生、誅(責備)等權力。後泛指帝王掌握的賞罰生死大權。

20、陟罰臧否:賞罰褒貶。

21、哀矜懲創:哀矜:憐憫。憐憫又懲罰出處:宋·蘇軾《刑賞忠孝之至論》:“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

22、不教而殺: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出處:《論語·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

23、不教而誅: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出處:《荀子·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24、懲惡勸善:懲:責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出處:《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

25、懲一戒百:懲罰一人以警戒衆人。同“懲一警百”。出處:明·沈《千金記》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問,懲一戒百難容忍。”

26、懲一儆百:懲:懲罰;警:警戒。處死一個人,藉以警戒許多人。出處:《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27、懲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指懲罰一人以警戒衆人。出處:語出《漢書·尹翁歸傳》:“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28、除邪懲惡: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出處:魯迅《集個集·編校後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遊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29、打草驚蛇:打草驚了草裏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爲當塗宰,頗以資產爲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30、打草蛇驚:打草驚了草裏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同“打草驚蛇”。出處:《景德傳燈錄·省念禪師》:“問:‘四衆圍觀,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31、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出處:明·許三階《節俠記·誅佞》:“李秦授這廝,今日聖旨殺他,大快人心;兄請正坐了,就決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

32、大義滅親: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爲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出處:《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33、惡貫久盈:貫:錢串;盈:充滿。罪惡像錢串一樣堆滿。形容罪大惡極,已到了該受懲罰的末日出處:唐·陸贄《議汴州逐劉士寧事狀》:“伏以劉士寧昏荒暴慢,惡貫久盈,事蹟彰著。”

34、惡貫滿盈:貫:穿錢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出處:《尚書·泰誓》:“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35、惡貫已盈: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同“惡貫滿盈”。出處:《金石萃編·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誕,惡貫已盈。”

36、恩威並行: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現也指掌權者對手下人,同時用給以小恩小惠和給以懲罰的兩種手段。出處:《三國志·吳書·周魴傳》:“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恩威並行。”

37、恩威並用: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現也指掌權者對手下人,同時用給以小恩小惠和給以懲罰的兩種手段。出處:《三國志·吳書·周魴傳》:“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恩威並行。”

38、二罪俱罰:罰:處罰。前後兩樁罪過一併處罰出處: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39、罰不當罪: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出處:《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40、罰不責衆:罰:懲罰;責:責罰;衆:多數人。指某種行爲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幹,也就不好採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回:“況罰不責衆,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諒那世主亦難遽將羣芳盡廢。”

41、罰一勸百:處罰一個人以懲戒衆人。出處: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衆。’”

42、恭行天罰: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古以稱天子用兵。出處:《尚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43、龔行天罰: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敘傳下》:“皇矣漢祖,龔行天罰,赫赫明明。”

44、貫盈惡稔:猶言惡貫滿盈。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出處:《隋書·煬帝紀下》:“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普天之下,莫非仇讎,左右之人,皆爲敵國。”

45、劃地爲牢:相傳上古時,於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後用以指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回:“古人劃地爲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劃地爲牢,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

46、禍首罪魁:首:頭目;魁:首領。犯罪作惡的首罪者。出處:明·鄭若庸《玉記·索命》:“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47、就地正法:正法:執行死刑。在犯罪的當地執行死刑。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因爲案情重大,並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個就地正法。”

48、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49、勸善懲惡:勸:勉勵;懲:責罰。懲罰壞人,獎勵好人。出處:《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

50、勸善黜惡:懲罰壞人,獎勵好人。同“勸善懲惡”。

51、勸善戒惡:懲罰壞人,獎勵好人。同“勸善懲惡”。

52、人心大快:快:痛快。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出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立枷》:“東山受恩反噬,其罪蓋浮於諸龍光。當時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縉紳聞聲,然亦不雲立枷。”

53、殺雞哧猴: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同“殺雞駭猴”。

54、殺雞駭猴: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俗語說的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

55、殺雞儆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56、殺雞嚇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57、賞高罰下: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同“賞功罰罪”。

58、賞功罰罪: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

59、賞勞罰罪: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同“賞功罰罪”。

60、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61、賞善罰否: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同“賞善罰惡”。

62、賞同罰異:指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

63、賞賢罰暴: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64、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出處:《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65、碎屍萬段:極言對罪大惡極者予以嚴厲的懲罰。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二回:“林沖喝道:‘你這個害民強盜,我早晚殺到京師,把你那廝欺君賊臣高俅,碎屍萬段,方是願足。’”

66、天網恢恢: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寬廣的樣子。指天道如大網,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的,作惡必受到懲罰。出處:《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67、信賞必罰: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68、嚴懲不貸:懲:處罰;貸:寬容。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69、嚴刑峻法: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出處:《後漢書·崔傳》:“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

70、嚴刑峻制:猶言嚴刑峻法。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71、以毀爲罰:根據人們的非毀給以懲罰。出處:《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爲賞,以毀爲罰也,然則喜賞惡罰之人離公道而行私術矣。”尹知章注:“以譭譽爲賞罰,則官自然失理。”

72、以一儆百:懲罰一個人以警戒衆人。同“以一警百”。出處:蕭復興《貼深藍色海綿的球拍》:“連隊的指導員是個複員軍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評她一通。”

73、以一警百:懲罰一個人來警戒其他的人。出處:《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74、與受同科: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75、誅心之論:誅:懲罰。指不問罪行,只根據其用心以認定罪狀。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出處:《後漢書·霍傳》:“《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

76、以一儆百:懲罰一個人以警戒衆人。同“以一警百”。

77、懲一儆百:懲:懲罰;警:警戒。處死一個人,藉以警戒許多人。

78、龔行天罰:奉天之命進行懲罰。

79、恭行天罰: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古以稱天子用兵。

80、哀矜懲創:哀矜:憐憫。憐憫又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