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彙總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彙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在古代有很多名人從就刻苦學習,因此衍生出許多典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蒐集到了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供大家閱讀!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彙總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1

1、韋編三絕

【成語】 韋編三絕

【全拼】: wéi biān sān jué

【釋義】: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例子】: 我們提倡~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涌現。

2、聞雞起舞

【成語】 聞雞起舞

【全拼】: 【 wén jī qǐ wǔ 】

【釋義】: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例子】: 暫無

3、鑿壁偷光

【成語】 鑿壁偷光

【全拼】: záo bì tōu guāng

【釋義】: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處】: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例子】: 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4、囊螢映雪

【成語】 囊螢映雪

【全拼】: náng yíng yìng xuě

【釋義】: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出處】: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5、懸樑刺骨

【成語】 懸樑刺骨

【全拼】: xuán liáng cì gǔ

【釋義】: 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爲當世大儒。”

6、廢寢忘食

【成語】 廢寢忘食

【全拼】: fèi qǐn wàng shí

【釋義】: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 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例子】: 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

7、手不釋卷

【成語】 手不釋卷

【全拼】: 【 shǒu bù shì juàn 】

【釋義】: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例子】: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2

1. 不恥下問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2. 不恥相師 不以互相學習爲恥。

3. 不愧下學 愧:慚愧。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4.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瞭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5.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6. 不足爲法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學習、效法

7. 車在馬前 大馬拖車在前,馬駒系在車後,這樣,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比喻學習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導,就容易學會。

8. 春誦夏弦 指應按季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9. 刺股懸梁 形容刻苦學習。

10. 獨學寡聞 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11. 篤學好古 篤學:專心好學。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

12. 斷織勸學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13. 鈍學累功 〖解釋〗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14. 頓學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15.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16. 奪胎換骨 本爲道家語,指奪人之胎以轉生,易去凡骨爲仙骨。後比喻學習前人不露痕跡,並能創新。

17.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18. 廢寢忘餐 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19. 浮光掠影 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緻,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20. 鶻崙吞棗 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21. 邯鄲學步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22. 漢人煮簀 漢:漢中地區,在今陝西省。簀:席子,此指竹蓆子。漢中有個人把家裏牀上的竹蓆子當作竹筍來煮着吃。比喻僅靠膚淺的知識去生搬硬套而不認真學習真知的荒唐行爲。

23. 好學不倦 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24. 鴻鵠將至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25. 胡服騎射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26. 繼晷焚膏 繼:繼續,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燈燭。點燃蠟燭或油燈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或工作。

27. 敬業樂羣 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28. 居安資深 形容安心學習,造詣很深。

29. 據鞍讀書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30. 開華結果 比喻修養、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

31. 抗顏爲師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爲師:爲人師表。不爲他人所制約,不爲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爲學習的榜樣。

32. 跬步千里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恆,不要半途而廢。

33. 困而不學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34. 困而學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35. 冷暖自知 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36. 力學不倦 〖解釋〗力學:努力學習。倦:疲倦。勤勉學習而不知疲倦。

37. 力學篤行 〖解釋〗力學:努力學習。篤行:切實地實行。勤勉學習且確切實踐所學。

38. 魯斤燕削 魯之削(小刀),宋之斤(斧頭),質量都很好;如易地生產,在魯造斤而在燕制削,質量不會優良。比喻由於地域等條件限制,學習模仿達不到原來水平。

39. 敏而好學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40. 能者爲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41.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42. 蓬賴麻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環境裏,也能學習成爲好人。

43. 切磋琢磨 將骨、角、玉、石加工製成器物。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

44. 勤學好問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45. 勤學苦練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46. 寢食俱廢 覺也不睡,飯也顧不上吃。比喻極其焦慮不安,或學習、工作極其緊張。

47. 羣起效尤 大家一起向壞的學習。

48. 然糠照薪 〖解釋〗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

49. 日以繼夜 晚上連着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50. 灑掃應對 〖解釋〗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51. 三遷之教 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着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後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52.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爲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53.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解釋〗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54.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55. 貪多嚼不爛 貪圖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學習,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56. 貪多務得 貪:求多;務:務必。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後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並務求取得。

57. 晚生後學 泛指學習同一技藝或同一學問的後生晚輩。

58. 萬世師表 萬世:很多世代,非常久遠;師表:表率。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

59. 爲人師表 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60. 下學上達 指學習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61. 懸樑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

62. 懸樑刺骨 形容刻苦學習。

63. 學步邯鄲 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機械地模仿,不但學不互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丟掉。

64. 學而不厭 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65. 學而優則仕 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66. 學非所用 所學的不是所應用的,所應用的不是所學的。比喻學習與實踐相脫節。

67.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 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後,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68.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69. 學如穿井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爲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70. 學如登山 〖解釋〗學習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71.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 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72. 學無常師 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即凡有點長處、學問的人都是老師。

73. 學以致用 爲了實際應用而學習。

74. 循常習故 循常:遵循常規。習故:學習陳舊的作風。遵守舊規,沿襲先例。形容因襲保守,不願變通。亦作“循故襲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75. 循序漸進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76. 循循善誘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77. 夜以繼日 晚上連着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78. 一暴十寒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79. 一曝十寒 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80. 以學愈愚 謂用學習改變愚昧的秉性。

81. 因材施教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82. 引錐刺股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83. 鸚鵡學語 鸚鵡:一種能學人發音的鳥。鸚鵡模仿人學習講話。比喻沒有主見,人云亦云。亦作“鸚鵡學舌”。

84. 盈科後進 泉水遇到坑窪,要充滿之後才繼續向前流。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85. 用非所學 使用中需要的本領,與學習中得到的東西不一致。

86. 幼學壯行 幼時勤於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87. 玉不琢,不成器 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88. 擇善而從 從:追隨,引伸爲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89. 枕典席文 謂以典籍爲伴,勤於讀書學習。

90.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3

牛角掛書

讀音: niú jiǎo guà shū

釋義: 比喻讀書勤奮。

出自: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勤能補拙

讀音: qín n?ng bǔ zhuō

釋義: 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出自: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 功在不捨 勤學苦練

反義詞: 鍥而舍之

燃糠自照

讀音: rán kāng zì zhào

釋義: 比喻勤奮好學。

出自: 《南史·顧歡傳》:“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燃鬆節讀書,或燃糠自照。”

手不釋卷

讀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釋義: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自: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造句: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 學而不厭 愛不釋手

反義詞: 不學無術

夙興夜寐

讀音: sù xīng ya mai

釋義: 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出自: 《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造句: 可憐數載宮闈,克勤克儉,夙興夜寐,何敢輕爲妄作,有黍姆訓。(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

用法: 可憐數載宮闈,克勤克儉,~,何敢輕爲妄作,有黍姆訓。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

發憤忘食

讀音: fā fan wàng shí

釋義: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自: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造句: 既這樣發憤忘食起來,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用法: 偏正式;作補語、定語;形容十分勤奮

近義詞: 廢寢忘食

焚膏繼晷

讀音: fen gāo jì guǐ

釋義: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出自: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造句: 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清·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 夜以繼日 通宵達旦

反義詞: 飽食終日 無所事事

雞鳴而起

讀音: jī míng ?r qǐ

釋義: 雞叫時就起牀。形容勤奮不怠。

出自: 《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爲善者,舜之徒也。”

造句: 雞鳴而起,孜孜焉,亦不爲利。(唐·韓愈《上宰相書》)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分句;形容勤奮不怠

近義詞: 聞雞起舞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4

1、不辭勞苦——辭:推託;勞苦:勞累辛苦。不逃避勞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強。

2、吃苦耐勞——耐:禁受得住。能過困苦的生活,也經得起勞累。

3、持之以恆——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4、穿壁引光——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爲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頭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裏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5、刺股懸頭形容刻苦學習。同“刺股懸梁”。

6、刺骨懸梁懸樑:以繩子系頭掛在屋樑上。形容刻苦學習。

7、鈍學累功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8、頓學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9、廢寢忘食——廢:停止。寢:睡覺。忘:忘記,食:吃飯。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很刻苦,專心致志。

10、皇天不負有心人鑑真18歲出家爲僧,刻苦學習佛法。742年日本派榮壑、普照來華邀請鑑真高僧去日本擔任佛教傳戒師,鑑真先後三次東渡失敗,船被漂到海南島。753年,日本第十次派使者來華,鑑真終於隨日本使團東渡到了日本九州。

11、兢兢業業——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的樣子。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12、刻苦鑽研用於學習等 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

13、口不絕吟吟:吟詠,背誦。嘴裏不停地吟誦。形容學習非常刻苦。

14、匡衡鑿壁——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爲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裏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15、臨池學書指刻苦學習書法 臨:靠近,挨着;池:硯池;書:書法。指刻苦練習書法。

16、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17、駑馬十駕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18、起早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勞動。

19、勤勤懇懇——形容勤勞踏實。也形容勤懇的樣子。

20、勤學不輟——不間斷學習,形容學習努力刻苦。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5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臥薪嚐膽 懸樑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與古人學習相關的成語6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爲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樑苦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

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纔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

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