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導語: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一個人很有成就,不是別人給予的,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奮爭取的。才能主要來自勤奮學習是不可猜疑的。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哪些,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學習的成語

1、鑿壁偷光:鑿穿牆壁引過光線。形容家境貧困仍刻苦勤學。

2、憎愛分明:憎:恨。恨什麼,愛什麼,界限清楚,態度鮮明。

3、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4、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5、夜以繼日:晚上連着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6、晝耕夜誦:白天種地,夜晚讀書,形容抓緊時間學習,讀書勤奮。

7、牛角掛書:把書掛在牛角上,邊放牛邊看書。比喻勤奮好學。

8、研精覃思:研:研究;精:細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9、一籌莫展:籌:籌劃、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10、自吹自擂: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

11、應對如流:對答象流水一樣。形容答話很快,很流利。

12、一曝十寒: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13、程門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頤的門前站着,形容尊師重道,虔誠求教。

14、一得之見:見:見解。謙虛的說法,指自己對某個問題的見解。

15、圓木警枕:用圓木做枕頭,睡着時容易醒,不會懶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奮不懈。

16、一無可取:沒有一點兒可以肯定的地方。

17、專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18、應付裕如:應付:對付,處置。裕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從容對付,毫不費勁。

19、枕典席文:謂以典籍爲伴,勤於讀書學習。

20、懸樑刺股:把頭髮掛在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發奮刻苦學習。

21、盈科後進:泉水遇到坑窪,要充滿之後才繼續向前流。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22、引錐刺股: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23、一絲不苟: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緻,一點兒不馬虎。

24、以貌取人: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25、羽毛未豐: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26、一張一弛: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鬆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27、爭分奪秒:一分一秒也不放過。形容充分利用時間。

28、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覆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29、以一知萬:從瞭解一點到推知其他許多事物。

30、咬文嚼字: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31、囊螢映雪:用螢火蟲照明讀書,藉着雪光照明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第2張

【附】關於學習的成語故事3則

(一)不恥下問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釋義】

不恥:不以爲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爲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爲聖人。然而孔子認爲,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虛心好學,爲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爲“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爲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爲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爲‘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爲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爲他的諡號。

關於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第3張

(二)不求甚解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

甚:很;解:瞭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瞭解一個大概。現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瞭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爲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裏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爲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着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爲家裏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裏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三)開卷有益

【出處】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太平)御覽》第三卷;因事有闕(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爲勞也。’”

【釋義】

開卷:打開書本;益:益處;收穫。打開書來看;就會有收穫。

【成語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爲《太平總類》。對於這麼一部鉅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爲《太平御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鉅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