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形容敏捷的成語

形容敏捷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導語:敏捷,主要指身手靈敏,或者表示反應快。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形容敏捷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形容敏捷的成語

八面玲瓏:玲瓏:精巧細緻,指人靈活、敏捷。本指窗戶明亮軒敞。後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出處:唐·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宋·夏元鼎《滿庭芳》詞:“雖是無爲清靜,依然要八面玲瓏。”

筆頭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不加思索: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着考慮。

出處: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着考慮。

出處: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爲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綵筆生花: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綵筆生花夢境熟。”

操翰成章: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志·魏書·徐幹傳》:“幹爲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幹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出口成章: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爲規範,後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出語成章: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范文瀾《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漢梵文,又深探佛學,譯經出語成章,筆人隨寫,即可披玩。”

聰明才智:指有豐富敏捷的智力和顯著的才能。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彈丸脫手:比喻作詩圓潤精美、敏捷流暢。

出處:宋·蘇軾《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飲》:“新詩如彈丸,脫手不移晷。”

道頭會尾: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同“道頭知尾”。

出處:《五燈會元·芭蕉清禪師法嗣·承天辭確禪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

道頭知尾: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

出處:《朱子語類》卷四九:“惟聖人道頭知尾,下學便上達,若教學者,則須循其序也。”

動如脫兔:比喻行動敏捷。

出處:《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斗酒百篇: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對客揮毫: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乾淨利落:利落:靈活敏捷,也指整齊,有條理。形容沒有多餘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出處: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二》:“不是老人家,誰能這樣乾淨利落。”

高材疾足:高材:才能高;疾足:邁步快。形容人才能出衆,行事敏捷。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高材捷足:高材:才能高;捷足:邁步快。形容人才能出衆,行事敏捷。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揮霍無度:揮霍:搖手稱揮,反手稱攉,意即動作敏捷,引伸爲用錢沒有節制;無度:沒有限度。指濫用金錢,沒有節制。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尤其許多驕奢淫逸的官僚軍閥,富戶買辦,成天爲自己揮霍無度。”

擊鉢催詩:指限時成詩。比喻詩才敏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鉢催詩,我要擊鉢了。”

錦心繡腹: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繡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錦胸繡口:猶言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口諧辭給:指言辭詼諧敏捷。

立馬萬言: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爲天下之法。”

流水行雲: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着的雲和流動着的水一樣。

出處:宋·洪諮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率爾操觚:觚:方木,古人用它來書寫。率爾: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後指沒有慎重考慮,輕率地寫。

出處:晉·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夢筆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訥言敏行:訥言:說話謹慎;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出處:《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能言快說:能說會道,言詞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語”。

能言快語:能說會道,言詞敏捷爽利。

剖決如流:剖決:分析、解決;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決問題明快、敏捷。

出處:《隋書·裴政傳》:“簿案盈幾,剖決如流。”

七步八叉: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後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七步成章: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爲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巧捷萬端:巧捷:機靈敏捷。萬端:變化極多。機靈敏捷,變化多端。形容動作或思維機敏,變化極多。

燃萁之敏:後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處: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宋·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鉢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日試萬言: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生花妙筆: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生花之筆: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手急眼快:急:迅速。動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機靈敏捷。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趕在哪吒腦後,着左膊上一棒打來。”

手疾眼快:疾:迅速。動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機靈敏捷。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趕在哪吒腦後,着左膊上一棒打來。”

思如涌泉: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處:《舊唐書·蘇頲傳》:“舍人思如涌泉,嶠所不及也。”

兔起鶻落: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兔走鶻落:比喻動作敏捷。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見“兔起鶻落”。

脫口成章: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文不加點: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處: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爲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文無加點: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同“文不加點”。

五步成詩: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後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處: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五行俱下:指讀書敏捷神速。

下阪走丸:阪:斜坡;丸:彈丸。在斜坡上往下滾彈丸。比喻說話敏捷流利。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下阪走丸:從山坡上滾下彈丸。比喻順勢無阻,敏捷而無停滯。

出處: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一》:“君計莫若以黃屋朱輪以迎范陽令,使馳騖乎燕趙之郊,則邊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猶)以下阪而走丸也。”

下筆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文: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爲論,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千言:長篇大論。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宋·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下筆如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其於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下筆有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羣衆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行雲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着的雲和流動着的水一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眼急手快: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出處:陳石峻《澤瑪姬·金娃錯和銀娃錯》:“協達娃在旁邊眼急手快……沒等糌粑糰子落到銀娃錯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糌粑糰子搶在手中。”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眼明手快:看得準,動作敏捷。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

一揮九制: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

出處: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爲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倚馬可待: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倚馬千言:倚馬:靠着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應答如流:對答像流水一樣。形容答語敏捷流利。

出處:《晉書·張華傳》:“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

應答如響:對答有如回聲。形容答話敏捷流利。

應對如響:形容答話敏捷流利。同“應答如響”。

語妙天下:形容言語精妙無比。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援筆成章: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援筆立成: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源泉萬斛:比喻文思涌溢。

出處:宋·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

言語妙天下: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出處:《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指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出處:孫武《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守如處女,出如脫兔: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出處:《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比喻用心不專,什麼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出處:《韓非子·功名》:“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