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表示交友的成語

表示交友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好朋友是夏天的樹蔭,爲你送來了一片清涼,好朋友是人生中的風景,沒他生活並不多姿多彩,好朋友會在你受傷安撫你,好朋友是你高興與你分享的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表示交友的成語,歡迎閱讀。

表示交友的成語

半面之識:半面:指瞥過一眼;識:相識。後用以指只見過一次的好朋友。

背故向新:棄絕多年的好朋友,而同新結識的人來往。指結交好朋友不爲友誼,只圖勢力。

比目連枝:比目:比目魚,傳說僅一眼,須兩魚並遊;連枝:連在一起的樹枝。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和好朋友。

賓朋滿座:賓客好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友聚會。

伯勞飛燕:借指離別的親人或好朋友。

不敢高攀:不敢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好朋友或結親戚。

不棄故舊:棄:拋棄;故舊:舊交。不輕易拋棄老好朋友。

不忘故舊:故舊:舊交、舊友。不忘記老好朋友。

車過腹痛:原指經過好朋友的墳墓如不祭奠,走過去肚子就會痛起來。用來表示對亡友的悼念。

稱兄道弟:好朋友間以兄弟相稱。形容關係親密。

出雲入泥:指自己一旦青雲直上,便不惜將舊時好朋友踩入泥中。比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好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

串親訪友:走親戚,看好朋友。

打成相識:指雙方經過一番較量,顯出自己的功夫,最後從漠不相識變爲好朋友。

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好朋友必須謹慎選擇。

淡水交情:友情像水一樣清澈。指不以勢利爲基礎的好朋友。

淡水之交:友情像水一樣清澈。指不以勢利爲基礎的好朋友。

彈冠結綬:好朋友之間互相援引出仕。

叨在知己: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己:友誼深厚的好朋友。有愧於作爲您的知己好朋友。

道弟稱兄:好朋友間以兄弟相稱,表示關係親密。

道義之交: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好朋友。

得一知己,死可無恨:知己:彼此相知的好朋友;恨:遺憾。能得到一位知心好朋友,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形容知音難覓。

東勞西燕:勞:伯勞。比喻情侶、好朋友離別。

狐朋狗友: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好朋友。

化敵爲友:把敵人轉化爲自己的好朋友。

患難見真情:只有經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好朋友。

患難見知己:只有經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好朋友。

【拓展延伸】

交好朋友,是剛剛踏入社會生活的青年人十分感興趣的一件事。魯迅先生也十分重視交友之道,周恩來同志在紀念魯迅逝世九週年的講話中,曾把“交友厚”總結爲魯迅一生中的四大特點之一。魯迅交友有哪些經驗呢?我們試着從他的著作及友人的回憶錄中,提出以下幾條供青年好朋友學習。

第一,將好朋友關係建立在共同的革命事業的基礎上。水有源,樹有根,交好朋友也要講“基礎”。如果結交好朋友的基礎是隻圖私利,爲了相互進行交易,好朋友之間就只剩下暖昧、醜惡的利害關係,談不上誠摯的感情和真正的友誼了。魯迅先生廣泛地與人們相交、建友,是出於民衆的利益,革命的事業。爲了使革命文藝得以發展,他和許多有共同理想、共同志向的作家們交好朋友,合作辦刊物;爲了推動中國木刻事業的發展,他和傾向革命的日本木刻家嘉吉交好朋友,邀請嘉吉舉辦講習會,講授木刻知識。魯迅與好朋友們的關係也都是在進行共同的事業過程中逐漸密切起來的。所謂交友要“志同道合”,這是最要緊的。

第二,以“和”的態度待友。魯迅對待好朋友是極其謙遜、真摯、和藹的。與好朋友交,他從未表現過自己“非凡的氣概”。他善談吐,好交際,與好朋友交談從不擺架子,常常是談笑風生;就是和年輕人接觸,也樂得開個玩笑,使人覺得平易近人。有一次,一位青年好朋友問他,爲何頭髮長了不理,他幽默地說:“我一看見理髮的鋒利的剃刀,就有點害怕。”說完他自己也笑起來了。他和好朋友通信,談完公事,還要關心一些好朋友家中私事。有了孩子需要玩具,孩子大了需要書本,春天要春裝,冬季衣服要避寒。這種關心使好朋友倍覺溫暖。魯迅的要好好朋友許壽裳說:“魯迅無論求學,做事,待人,交友都是用真誠和摯愛的態度。”周恩來同志特別指出:“魯迅的立場是與革命息息相關,和人民站在一起的立場。魯迅的態度是對敵人狠,對自己嚴,對好朋友和的態度。”用“和”的態度待友,才談得上好朋友的相互尊重。而相互尊重正是好朋友關係不斷髮展的起碼條件。

第三,把幫友忙、濟友急作爲交好朋友的當然義務。魯迅做學生時就熱心幫助學友,參加工作後又熱誠幫助同事中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宋琳面臨失業危機時,他主動爲宋琳找職業。有些同鄉“貧苦失學來訴”時,他都慷慨解囊出資援助。他常常爲好朋友介紹文章,別的好朋友約他寫文章,他也是有求必應。有時,好朋友的一些瑣碎小事,他也當作自己的事認真去辦。賴少其回憶說,魯迅“還親自替我們領稿費,辦匯款手續,並且指導怎樣在匯款單背後簽名蓋印……”言談舉止很是感人。一旦他的好朋友被人誹謗時,他總是心急似火,毅然起而反擊。爲了營救瞿秋白,他到處奔走,籌款接濟,甚至要求蔡元培出面從中奧援。魯迅熱誠待友,也換來了好朋友對他的愛護。“三·一八慘案”中,魯迅的名字也上了反動派的黑名單,正是由於好朋友們千方百計的幫助,使他避免了一次次生命危險。

第四,把厚友薄己作爲交友的一條準則。在白色恐怖下,魯迅自身安全難以保證,可是瞿秋白到他家避難時,他還設法爲其租到一間日本人居住的樓房,讓瞿秋白夫婦住進去;他買好筆墨,連同別人贈他的堇花也要親自送到瞿秋白的住所。魯迅“待友厚”很受人稱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把榮譽、享受、好的讓給好朋友。平日吃飯菜很隨便,可是一來好朋友,他總要設法擺上餚饌厚味;就是遞煙,也是將好的給好朋友,自己抽次等的。

第五,把書信來往作爲交好朋友的重要工具。書信直抒胸懷,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與心情,是好朋友間交流思想與感情的重要工具,魯迅很珍重這個工具。對好朋友的信,他幾乎是每封必復,從不積壓。與青年木刻者交往的信件,僅1934年就寫了73封,魯迅一生所寫書信,有人統計共約五千六百多封。直到臨終前十個小時,他都不願拜託他人執筆,而要自己寫寫停停勉強成一便箋。與魯迅經常通信的曹靖華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每一頁信的字裏行間,都浸透着先生的寶貴的心血,他當年不但寫信,封信、貼郵票、投郵等等細事,都手必親躬。”

最後,魯迅在交好朋友時很注意堅持原則。他說,交好朋友,當然好得很,“不過騙子有屏風,屠夫有幫手,在他們自己之間,卻也叫做‘好朋友’的”。他“對於交友和處事,凡是看不上眼的事皆要加以批評,凡是認爲不對的事,都不輕易放過。”即使早年最好的好朋友,到晚年如有錯誤,他仍是不留情地指摘。如魯迅早年曾與林語堂關係很密切,可是後來林語堂變了,提倡幫閒文藝了,魯迅就毫不遷就,一再批評,直到後來與其斷絕了關係。堅持了原則,就與那種搞小圈子的“友誼”、與那種“哥們義氣”的“友誼”、與那種酒肉好朋友區別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