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成語“破釜沉舟”的典故

成語“破釜沉舟”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後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裏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兵,以坐收漁翁之利。於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飢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爲上將軍。之後,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鉅鹿。取得小勝後,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成語“破釜沉舟”的典故

在全軍渡河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隻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鉅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九天激戰,最終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

 破釜沉舟釋義:

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