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現代詩 > 現代詩的創作技巧

現代詩的創作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爲感於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現代詩的創作技巧,希望有所幫助!

現代詩的創作技巧

現代詩歌也叫新詩,“新詩是指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以來的新體詩歌,它採用現代口語相接近的白話,並在形式、格律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創造”——《新詩鑑賞辭典》。本人認爲,這種說法不夠科學全面,應該表述爲:“新詩是指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以來的新體詩歌,它採用現代口頭語言或古典書面語言,表達現代人思想感情的在形式上有所創新的詩歌。”這樣,許多使用古典詩言表達現代人思想感情的且格式與古詩不同的詩歌,也可以稱之爲新詩。

新詩的最大特點是自由隨意,沒有固定章法,所以,新詩的創作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她不像古典詩歌有固定的格式寫法和較爲深入淺出的詩評詩話可以參照,許多現代詩人留給我們的只有優秀作品,很少涉及詩歌創作本身;學院式的詩歌理論不少,玄祕深奧,甚至故弄玄虛,不太適合於民間詩人和一般詩寫者,加上詩歌普及教育不夠,這也就導致了當前詩壇魚龍混雜、詩風不正的局面。爲此,有必要靜下心來對新詩進行一番探究和總結。本人從事詩歌創作多年,積累一定的創作與鑑賞經驗,想從實用的角度來談談新詩的創作,也算是拋磚引玉和促進交流。新詩創作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爲六個環節:

一,感興。

又叫作興、興起、興會等,賈島《二南密旨》說:“感物曰興,興者,情也。謂外感於物,內動於情,情不可遏,故曰興。”感興的基本意思是感物起興(或興起),也就是指人由感物而生成體驗。感興也是發端之意,是一首詩的寫作起因和產生動力,是激發起來的創作興趣。《興辭詩學片語》說感興有三個層面:

一是日常感興,如觸景生情或觀讀後感,是日常表面的所見所聞;

二是深層感興,如思想積累和靈感衝動,是更高精神上的所感所想;

三是中間感興,介於二個層面之間的種種感興,如觸景生情加自由想象,是聯想引起的中間過渡地帶。

例如,王之煥的《登鸛鵲樓》,因爲登臨時的所見所聞,激發了詩人的創作興趣,寫出了千古名篇。沒有登臨感物就無法起興,或者說起興(情)成了無以寄託的抽象。一般來說,沒有感興是寫不出好詩的。

二,立意。

就是確立詩歌的主要意旨或意境,相當於確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具體來說,就是詩人在一首詩裏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詩的內核部分,是“寫什麼”的中心。如孟浩然《春曉》,寫的是鳥啼花落、春曉而不覺,主要意旨卻是浩然高隱超脫、一無拘繫的詩意所在,一種花開花落、寵辱不驚的意境就是這首詩的立意。而王之煥《登鸛鵲樓》是通過登樓遠眺,寫景議論,來表現詩人開闊的心胸,隱含時空無窮、追求無涯的人生哲理和雄渾高朗的意境,這個意境就是立意所在。再比如顧城的《一代人》,短短二行卻是意象詩的佼佼者,言少意多,語淺意遠,話止意長,象此意彼,極富穿透力和生命力,其立意就是表現一代人的命運和覺醒。在新詩創作中,立意要求正確和創新,不能泥古和板滯。立意可以爲題材、構思和意象提供指向性選擇,否則就會很盲目的。

三,構思。

就是在立意基礎上去開拓思路、詩情提煉、角度選娶尋找境象、發揮想像、挖掘詩意和佈局謀篇。主要依託生活經驗、科學知識、詩文常識、生理體味和心理感受。在佈局謀篇方面古典詩歌有三個基本方法可以借鑑:

一是借景抒情(含單純寫景或抒情),先寫景後抒情,如李白《靜夜思》,因月光而疑霜,因霜色而思寒,月冷霜寒之景不覺觸動了故鄉之思情。

二是託物言志(包括單純詠物或言志),如於謙《石灰吟》,借寫石灰來表現詩人的人品人格和思想境界。

三是敘事議論(包括單純敘述或議論),敘述一件事並對此發表觀點,如李清照《夏日絕句》是首詠史詩,不過本詩是先議論後寫事,借項羽不肯過江東自刎於烏江這一史事,概括了詩人“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人生準則,抒發了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此外,寫景、狀物、記事、敘述、議論、抒情等綜合運用也是古典詩歌常見的構思方法。在新詩中,“綜合運用法”也尤爲常見,像戴望舒《雨巷》和徐志摩《再別康橋》。此外,“意象法”是十分常用的構思方法,“象爲意用,意爲象本”,詩貴有意象,脫離開“象”而直接寫“意”,則易抽象空泛;一味寫零亂瑣碎、毫無關聯的“象”,則因玩忽“意”而薄於價值。所謂意象法,就是由意而找象、並藉助比喻象徵暗示加以比較篩癬進而聯想成篇的構思方法,與下面所說的意象組合有些類似,但不完全相同。構思重在創新,要在感情、角度、佈局、語言和手法進行創新。構思是寫詩的重點,好的構思等於一首詩完成一大半。詩尾與詩題也是構思不可忽視的地方。

《詩歌形態美學》把詩分成內在本質結構和表層意象結構,這也是構思的好方法。內在本質結構就是情感結構,其物化形態有下列幾種:

一、明線情感結構。

二、暗線情感結構。

三、雙線情感結構。

四、反向情感結構。

五、多—維向情感結構。

表層意象結構就是意象結構本身,其物化形態有下列幾種:

一、遞進式意象組合。

二、並置式意象組合。

三、對比式意象組合。

四、輻射式和輻輳式意象組合。

這些結構方式及其物化形態對詩的構思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說是比較高級的構思技法,由於篇幅關係,這裏只列出目錄、不加以細化。該書還提出詩的音樂美、視覺美和審美信息量等概念。本人從藝術美學角度對此進行綜合,提出詩歌的六大主流詩美,即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音樂美、繪畫美和滋味美,以及若干支流詩美,如朦朧美(含蓄)、自然美(樸實而自然)、文質美(內容與形式統一)、人格美(品德與境界)等,這些美學概念對構思是很有幫助的。

《學詩指南》提出詩宜有“五義”即五個要素——境(象)、情、意、神、採。以意境(或哲理)爲中心,兼顧五個要素,對構思也很有幫助。此外,網上有人提出詩歌的模式,如象徵模式、橫斷模式、縱貫模式、昇華模式、串珠模式、自白模式、象形模式、現代模式和會意模式,也很值得構思參考。

四,表達。

即詩歌的語言及表現方式,它是把構思的內容藉助筆或電腦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分行分節形成初步的.詩稿。表達主要是考慮怎麼寫,採用什麼體裁類型來寫。

就新詩來說,內容上有抒情類、言志類和寫形類;體裁上有自由體、格律體和民歌體;角度上有直抒胸臆和寄託;長短上有微型詩(10行內)、短詩(30行內)和中長詩(30行以上);品種上有敘事詩、抒情詩、政治抒情詩、諷刺詩、史詩、散文詩等,風格上有象徵派、意象派和現代派等;藝術手法(傾向)上有現實主義、超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語言風格有古典、書面和口語等;修辭上有比喻、象徵、暗示、借代、通感等;處理上有變形、拼貼、借用、嬉皮、誇張、寓言、童話和怪誕等,流派上有中國流派和外國流派二大類無數個品種,排列上有半自由體(無定節有定行)、高低行、樓梯式、對稱體、圖案體和全自由體(無定節無定行無定頓)。

如何表達是寫詩的關鍵,也是詩人們和初學者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表達是一種語言能力的突破,所以,語言關是一定要過好,要多學習多模仿多積累並形成自己的語言場,才能下筆如神,這是寫詩的必由之路。

五,錘鍊。

這是借用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做法,即煉字、煉句和煉意。表達只是完成一個初稿,接下來就是在滿足立意主旨的前提下對詩稿進行逐字逐句的推敲,並反覆提煉詩意,使詩變得精煉。賈島《題李凝幽居》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就是煉字的例子,改“推”爲“敲”,變無聲爲有聲,更加生動活潑。黃庭堅《登南禪寺懷裴仲謀》中“歸燕略無三月事,高蟬正抱一枝鳴”。據說改了六次還不滿意,在第七次定稿時改爲“殘蟬猶佔一枝鳴”,這樣詩味就濃厚多了,這是煉句的例子。詩的精煉,只說煉字煉句是不夠的,“煉字不如煉句,煉句不如煉意”。可見煉意最重要,一般要注意連貫、層次、新穎、悠遠和意在言外等等。

六,交流。

一首詩完成之後到底好不好?這就要由讀者來評價,能夠引起多數人共鳴並獲取行家稱讚認可的詩,才能稱之爲詩或者好詩。所以,沒有經過交流和發表的詩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詩。寫好的詩要拿出去發表交流,聽聽讀者和詩人們的意見,好在哪裏?不足是什麼?如何改進?交流是完善作品和提高詩藝的捷徑之一,交流還可以取長補短、增長見識、博採衆長。我們不難發現,在同樣努力的情況下,經常交流的人進步相對比較快,閉門寫詩又缺少交流的人進步就比較慢。

上述幾點是新詩創作的過程與步驟,可以歸納爲“寫詩六步法”,這是較爲系統的一種方法,比較適合於中級詩歌愛好者;優秀詩人,可能會使用三步法(構思、表達和交流)來完成創作;而天才詩人,可能會使用一步法(邊寫邊構思)或二步法(構思加表達)來完成作品。“詩來自生活、高於生活”,新詩的創作離不開生活實踐與人生經歷,想寫出好詩,就要多去生活中觀察實踐,多去模仿學習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