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作文[精華7篇]

文言文作文[精華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言文作文[精華7篇]

文言文作文 篇1

一天語文課上,老師要求寫作文,爲了不限制學生思維發散便說文體不限,並補充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寫文言文。

小明靈機一閃,眼前亮出那篇成名之作《赤兔之死》,便在作文紙上揮灑一番。

第二天,小明便被叫到辦公室,老師問:“你這是什麼文章啊?”

“文言文!”小明很自信的`說,“您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不恥下問。”

“好,那我可真要請教請教,這個字怎麼唸啊?我怎麼從來沒見過?”

小明定眼一看,他也不認識,“哦,這是通假字,對,通假字!”

師:“好,那這個句子呢?怎麼不通啊?”

小明嘴裏唸叨一陣,便說:“這個嗎'''''''這是特殊句式,是賓語後置,狀語前置!”

師:“好,好,那下面,兩行字,一標點也沒有啊?”

小明頭上開始冒汗了,最後來了一句:“這是省略句,標點省略了,啊,省略了'''''''我的作品從來都是‘文不加點’的!!”

文言文作文 篇2

陽春景晚,先父駕鶴歸去,吾輩始知古人所謂“九迴腸”雲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勞動四方聖賢之駕?先父獨一農夫,豈能蒙六藝傳人之澤?雖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報耶!

先妣罹難,吾呱呱而未滿月,先父懷抱孤兒奔走鄉里,乞乳百家,自此鰥居。童年,父視兒爲心,兒無以報;少年,父視兒爲肝,兒亦無以報;青年,父視兒爲驕傲,每誇於人前,兒猶無以報;而立,吾以超生去職,遠離故井,浪跡沿海,兒更無以報;不惑,吾隻身來修水,就職琴海,始取吾父於鄂南,闔家團圓,雖不曾一日而廢離,奈何吾父年已古稀,與吾所報之日無幾矣……父八十之年猶奔走於街道,編籃換錢,分文儲之,以遺二孫。孰知一日遽然長逝,枕下尚存數千金。嗚呼,吾自此莫能盡孝於膝下,豈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爲首也。

先父嘗謂餘曰:“爾吮百家奶,食千家糧,故千百父母,當謹記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詩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給江南》以頌母愛無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陽樹下的歌唱》,誓以終身許三尺講臺,父容光煥發……而今,吾已知天命,齒動鬢蒼而視茫茫,瞻顧遺蹟,養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無以報,何其哀也!

世雲“厚養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養之,忤也。視之厚養而厚葬者,是爲不孝;視之薄養而厚葬者,是爲不道;視之力莫能厚養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爲不仁也!吾力能厚養而未厚養,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語“自取其辱”,實我之謂也!

嗚呼,服喪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謹記祖德。吾自此日三拜於靈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文言文作文 篇3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裏,用大皮製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製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鬆。

【讀書與作文字詞註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製的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後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於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鬆。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鬆”。上文“逸於作文”中的“逸”,即指“輕鬆”,意爲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鬆。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爲“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爲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羣”。

讀書與作文啓發借鑑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的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裏?在於讀的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的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鬆的寫出好的'或較好的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的教學程序的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衆,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的目的,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的缺點,認爲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爲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的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的《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後,讀朱熹的《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並三傳;15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的基礎上學史學文的程序:先看《通鑑》,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後“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註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後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着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爲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的一個詳細的讀經學文的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複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後代的家塾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文言文作文 篇4

是日高考,書“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時維六月,序屬仲夏。榴花綻紅,清荷吐綠,輕舟晚楫香風細;鴛鴦戲水,白鶴亮翅,柳枝搖曳湖水平。乘假日,風吹衣袂,花迎樹陰;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憶往昔,唐風宋韻,過長街十里,盡是人間繁華;嘆而今,閭閻撲地,皆爲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何缺青雀黃龍之舳。於是餘有嘆焉,斯大同盛世,風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怡人。嗚呼!陶陶然之樂哉。 然則,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爲貓,本在捉鼠;子爲人,本在圖學。倘若忘本,將何以立身治國,何以齊家平天下?

不爲學者,學書學事學志氣,枉費七尺之軀;不爲圖者,圖家圖民圖天下,怎稱炎黃子孫?學爲本,終身勿忘。忘本者,如離江之水,無以致遠;忘本者,若無澤之鑑,豈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賢,一代風騷,長劍天涯,酒過三巡還依舊,笑星醉春風;勉吾輩,義氣書生,筆走龍蛇,大鵬一日乘風起,直上九萬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書生,春風得意,何曾聞失路之人?昔精忠嶽將,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傷哀怨痛深藏處。忍堪回首,國無路,泱泱中華如何復?悲乎!今大同盛世,樓高但憑雲飛過,水深且任魚縱橫;英雄俠肝義膽,神遊五湖四海;君子風度翩翩,靜對天地變幻。十里碧陰,亭中誰在鬥奇葩?才子風流,六丈高樓,聽風聽雨聽天下,心懷廣宇。

大同盛世,無戰火之憂,無貧寒之苦,學而優則仕,不曾聞失路之人。我莘莘學子,幸遇時機,尤當圖學治國,不可忘本。貓捉鼠,人圖學,此天之道也。

嗚呼!閒書草草,幸承恩於盛世;拋磚引玉,是所望於羣英。隨賦對聯一則,勉吾學子,聞雞晨舞劍,懸樑夜讀書。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俠肝義膽,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蒼穹,名垂千古,揮灑磅礴氣勢。

望學子,風華正茂,舞慧筆長靈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書寫萬丈豪情。

文言文作文 篇5

隨着我們步入的年級越來越高,文言文已經成爲了課文中的常態,但,顯然古人的語言令大多數同學很難理解,有什麼方法可以理解他呢?

方法很簡單,對於一整篇文言文來說,我們只需略知一二處就行了。比如《愛蓮說》中的有一句“水陸草木之花”中的“水”和“陸”指的是“水上”和“地上”,“草木之花”指的是花花草草,只需知道個別字的意思,可以將句子前面易懂的詞語串聯起來,於是,整句話也就順理成章的翻譯了下來。

這僅僅是對句子的一個翻譯,如果是背誦全文,其實也很簡單。

文言文只是我們現在文的另一個文本,背誦全文,只需背下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將所聯想的畫面,熟悉一下文字的意思,再去大聲背誦罷了。久而久之,你會感受到與古人的對話是多麼的.美妙呀!

但,文言文也是需要自己理解其中的意義的,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對於那些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適當的將文言文中的值得鑑賞的句子積累下來,將那些有助於提高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句子背下來,遇朋友父母交談時,可以引用幾句話,更顯示出自己的素質與文化。

文言文既是一場古與今的跨時空的對話,也是我們青少年需掌握的,歷史的,傳統的文化。運用了以上的方法,你是否對文言文有了一個新的理解了呢?

文言文作文 篇6

星期五上午,陳老師爲我們上了一節文言文課。直到現在,這節課還令我回味無窮。

第一節課的鈴聲剛落,陳老師就指着黑板上的幾句文言文,用柔和的語氣問我們:“同學們,你們看看這些句子與我們平時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句子短。”一個同學說,另一個同學也不甘示弱,站起來說:“表達的方法不同。”又有一個同學說:“比我們平時說的話更深奧。”這時,陳老師臉上流露出滿意的表情,“你們都說得對。這樣的.句子叫‘文言句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學弈》。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一遍。”“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教室裏響起了陳老師如涓涓細流般悅耳的朗讀聲。

大概是陳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激起了大家的興趣吧!這堂課同學們顯得格外活躍。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一會兒大家是古人,一會兒大家又成了現代人,老師讓我們結對上臺:一個用古文講故事,一個用現在的語言“翻譯”,這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大家對陌生的文言文一下子產生了“親近感”。老師見同學們的興致這麼高,點了三對上臺進行了“古今對照”學“文言”,同學們還意猶未盡。接着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又當場學,當場背。由於這篇文言文較短,再加上今天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走上講臺的四位同學,有三位背得很流利。他們的表現贏得了同學們熱情的掌聲。如果是以前,那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每個人的背書方法都不同,誰能給大家講講自己的背書祕訣。”陳老師興奮不已地問。同學們很大方,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祕訣說了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不知不覺中,下課鈴聲已經響起,但大家都覺得時間太短,很多同學還在爲沒有發言而遺憾。

文言文作文 篇7

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鷓鴣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流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着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注)①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爲天帝管理山水的`侍從。

(1)上闋中有一詞爲全詞的詞眼,請找出,並說明理由。(4分)

(2)本詞運用多種手法,表現出浪漫主義色彩,請選擇其中一種手法作簡要分析。(2分)

參考答案:

(1)詞眼:疏狂(1分)。上闋寫自己“爲天帝山水郎”,上書請求留雲借月等,表現其遠離世俗,熱愛自然,不受拘束(1分)。下闋“幾曾着眼看侯王”表現其傲視權貴之“狂”(1分);寫偏愛梅花,表現其不拘世俗,獨守高潔(1分)。

(2)答案一:想象手法(1分),想象自己爲天帝管理山水的官,承辦天帝詔書的批示,多次向天帝獻上奏章(1分)(從“玉樓金闕”一句思考回答亦可);

答案二:誇張手法(1分),“詩萬首,酒千觴”,表現自己的豪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