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3篇

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相信很多人都在爲看懂文言文發愁,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3篇

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1

常用的疑問代詞有三類:問人,問事物,問處所。

1, 問人的疑問代詞:誰,孰。

“孰”字的用法:

A, 與“誰”相同,如:

孰爲夫子?

王者孰謂?謂文王也。

B, 表示“哪一個”,常用在選擇問句中。如:

吾與徐公孰美?

天下之害孰爲大?

C, 孰常與介詞“與”連用,構成固定組合“孰與”,表示比較,疑問。

吾孰與徐公美?

我孰與皇帝賢?

“孰與”有時不表示比較,而是表示反問,如: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惟坐待亡,孰與伐之。

2、問事物的疑問代詞,常用的有“何、胡、曷、奚”,一般不問人。可以釋成“什麼”,也可以用作狀語,表示“爲什麼”。

3、問處所的'疑問代詞,有“安、惡、焉”等,表示“在哪裏”。

且焉置土石?

王攻楚將惡出兵?

也可以表示反問:

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爲僞者也,惡能治國家?

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2

1、指人的疑問代詞——“誰”、“孰”

“誰”主要用於一般問句。

“孰”常用在選擇問句裏,一般都有先行詞,意思是“哪一個”。“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處所。

“誰”的用法基本上與現代漢語相同,這裏就不舉例了。

“孰”表示“哪一個”的用例如:

“吾與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個更美?

“禮與食孰重?”——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禮制和食物相比哪一個更重要?

“孰”還經常和介詞“與”連用,構成固定組合“孰與”,表示比較。

“孰與”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個更……”。如以下例句:

“吾孰與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個更美?

有時相比較的內容在上文已經出現,因此句子裏可以沒有比較的內容,如:

“君料臣孰與舜?”——這句裏比較的內容不出現,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個更好?

有時“孰與”比較的結果已經明確,經常用在反問句裏,實際已不是表示疑問,可以譯爲“哪裏比得上”。例如: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順從自然而頌揚它,哪裏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規律而運用它。

“惟坐待亡,孰與伐之。”——與其坐着等待被滅亡,哪裏比得上去進攻它呢?

2、指事物的疑問代詞——“何”、“胡”、“曷”、“奚”。

這幾個疑問代詞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語法功能也較廣泛。

“何貴何賤?”——“何”充當主語。

“曰:‘是何也?’”——“何”充當謂語。

“大王來何操?”——“何”充當前置賓語。

“許子何不爲陶冶?”——“何”充當狀語問原因。

“姜氏何厭之有?”——“何”充當定語。

“胡”、“曷”、“奚”經常作狀語,有時是和介詞結合後作狀語,用來詢問原因、時間或處所等。

“悠悠蒼天,曷其有極?”——“曷”問時間,等於說“什麼時候”。

“子奚乘是車也?”——“奚”問原因,相當於“爲什麼”。

“胡爲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詞“爲”結合後充當狀語,問原因。“胡爲”即“爲什麼”。

“奚以知其然也?”——“奚”和介詞“以”結合後充當狀語,意思是“憑什麼”。

3、指處所的疑問代詞——“安”、“惡”、“焉”。主要用作狀語,詢問處所,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在哪裏”。還可用於反問句,作狀語,加強反問語氣。

“沛公安在?”——“安”充當“在”的前置賓語。“安在”即“在哪裏”。

“惡在其爲民父母也?”——“惡”充當“在”的前置賓語,“惡在”即“在哪裏”,這句意思是,他作爲老百姓的父母究竟表現在哪裏呢?

“且焉置土石?”——“焉置”即“安放在哪裏”。

文言文疑問代詞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全

疑問代詞:根據疑問代詞指代的'詢問對象,古漢語疑問代詞可分三類。

(1)指人的。有“誰、孰”。a“誰”用於一般問句,可作主、賓、定、語及判斷句的謂語。b“孰”用於選擇問句,一般有先行詞。如:“吾與徐公孰美?”譯爲“哪一個”,一般只作主語。它還可指物、處所。“孰與介”表比較:如“吾孰與徐公美?”;用於反問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有“哪裏比得上”的意思。

(2)指物的。有“何、胡、奚、曷”等。“何”:作主、賓、定、判謂,a常用來詢問原因或方法,如:“許子何不爲陶冶?”譯爲“什麼”“爲什麼”;b詢問處所,如“子欲何之?”譯爲“哪裏”。“胡、奚、曷”經常a作狀語,用來詢問原因,相當於“爲什麼”或“怎麼”,如“子奚乘是車也?”;b它們也經常作介詞的賓語前置,如“胡爲”“曷爲”,詢問原因。c“奚以”詢問方法。

(3)指處所。有“安、惡、焉”。a它們主要作狀語,詢問處所。相當於現代的“在哪裏”。如“焉置土石?”;b也可作前置賓語,用來詢問處所。如“沛公安在?”c還可以用於反問句,作狀語,加強反問語氣。類似於“哪裏”。d“焉”用於反問句後虛化了,不再實指處所。如“今弗愛其子,安能愛君?”

追答:

人稱代詞:

(1)第一人稱代詞,有“我、吾、餘、予”。a它們都可作定、主、賓語。b“吾”一般只在否定句裏作前置賓語,c而在肯定句裏一般用“我”作賓語。d“朕”先秦時意同“我”,秦朝後,是皇帝自稱。

(2)第二人稱,有“女(汝)、爾、若”。a它們可作主、定、賓語。b“而、乃”一般只作定語。

(3)第三人稱,a“彼”出現率不高,一般作主語,個別用作賓語,仍有指示性,有輕蔑意味。b“之、其”出現率很高,“之”只作賓語,“其”只作定語。

(4)第一、二人稱代詞後,加“儕、輩、屬、曹”表複數。如“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

文言文中的疑問代詞3

一、人稱代詞

吾、我、予、餘、朕、孤、寡人、臣、僕、妾等詞,代說話或寫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我”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在。其餘的在現代漢語中都不用了。

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話人,是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你”“您”。其中“閣下”“陛下”有外交用語中還用。

之、其、彼,代談話或爲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稱代詞,今作“他”或“它”,不僅代人,還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當於現代漢語“有的人”,“有時”;

“莫”,相當於“沒有誰”,是無定指的代詞;

“相”作互指代詞,相當於“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與“相”的偏指現象極相似的'還有“見”字,多代“我”,即《辭源》所謂“表示他人行爲及於己”。

二、疑問代詞

文言的疑問代詞,問人的有“誰”“孰”“何”;“何”也問事。問事的還有“奚”“胡“曷”“惡”“安”“焉”等。

三、指示代詞

文言常見的指示代詞有“此”“是”“斯”“茲”“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