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閱讀《新唐書列傳第七十五常袞》題目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新唐書列傳第七十五常袞》題目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常袞,京兆人,天寶末,及進士第。性狷潔①,不妄交遊。由太子正字,累爲中書舍人。始,回紇有戰功者,得留京師,虜性易驕,數出中渭橋,與軍人格鬥。袞建言:今西蕃盤桓境上,數入寇,若相連結,以乘無備,其變不細,請早圖之。又天子誕日,諸道爭以侈麗奉獻。袞以爲: 節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織者,類出於民,是斂怨以媚上也,請皆還之。今軍旅未寧,王畿戶口十不一在,而諸祠寺寫經造像,焚幣埋玉,所以賞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歲鉅萬計。陛下若以易芻粟,減貧民之賦,天下之福豈有量哉!代宗嘉納。遷禮部侍郎,時宦者劉忠翼權震中外,涇原節度使馬磷爲帝寵任,有所幹請,袞皆拒卻。

文言文閱讀《新唐書列傳第七十五常袞》題目及答案

袞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②,與楊綰同執政。綰長厚通可,而袞苛細③,以清儉自顯。帝內重綰而專任之,禮遇信愛,袞弗及也,每所恨忌。先是,百官俸寡狹,議增給之。時韓滉使度支,與袞皆任情輕重。滉惡國子司業張參,袞惡太予少詹事趙槊,皆少給之。太子文學爲洗馬副,袞姻家任文學者,其給乃在洗馬上。其騁私崇怨類此。

會綰卒,裒始當國。故事④,日出內廚食賜宰相家,可十人具,袞奏罷之。政事堂⑤北門,異時宰相過舍人院諮逮政事,至袞乃塞之,以示尊大。窒賣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議格之,非文詞者皆擯不用。德宗即位,袞奏貶崔祜甫爲河南少尹。帝怒,使與祜甫換秩,再貶潮州刺史。

建中初,楊炎輔政,起袞爲福建觀察使。始,閩人未知學,袞至,爲設鄉校,使作爲文章,親加講導,由是俗一變,歲貢士與內州等。卒於官,年五十五,贈尚書左僕射。

(節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七十五》)

臣光曰: 君子恥食浮於人;袞之辭祿,廉恥存焉,與夫固位貪祿者,不猶愈乎!詩云: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如袞者,亦未可以深譏也。

(節選自(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

[註釋]①狷潔:清正之意。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一職。③苛細:苛刻而挑剔。

④故事:按朝廷過去慣例。⑤政事堂:宰相處理政事之處。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類出於民,是斂怨以媚上也。 類:大多、大都。

B.有所幹請,袞皆拒卻。 幹:干預、干涉。

c.袞苛細,以清儉自顯。 顯:炫示、顯耀。

孝感市高三語文二統試題 第4頁(共 9 頁)

D.窒賣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議格之。 窒:杜絕、阻塞。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常袞性狷潔和苛細的一組是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常袞起初爲人正直,曾在皇上壽辰時,就各地官員竟送奢禮一事,直言不諱地勸諫皇上體恤百姓;升任禮部侍郎後,仍不畏權貴;但他升任宰相助理後,就開始拿清廉來炫耀,還對深受皇上器重的朝廷命官嫉妒不已,表現出了人格的另一面。

D.楊綰死後,常袞開始主持國政,因大權獨攬,私慾逐漸暴露。他一再提議給百官增加俸祿,然後在發放時夥同主管財政開支的韓對各自厭惡的官員進行打擊報復,還私自增加其姻家的俸祿,表現出了常袞心胸狹窄、自私的一面。

C.縱觀常袞的一生, 狷潔與苛細並存,公心與騁私皆具, 獨斷與習幹均有,作者以褒貶分明的史學家態度,選取常袞一生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客觀地展示了封建社會一個性格極爲複雜的士大夫形象。

D.司馬光認爲凡君子當存廉恥之心,他以對比的手法讚揚了常袞雖貴爲宰相卻勇於辭祿的舉動,並且引用《詩經》中的名言,諷刺批判了那些尸位素餐、鮮廉寡恥的士大夫官員,說明像常袞那樣存廉恥的人,是未可以深譏的。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分)

(1)其騁私崇怨類此。(2分)

(2)由是俗一變,歲貢士與內。州等。 (3分)

(3)袞之辭祿,廉恥存焉,與夫固位貪祿者,不猶愈乎! (3分)

11. B(此句中的幹應解釋爲請求,謀求 )

12. C(A組上下兩句中的爲都是介詞被;B組上下兩句中的而都是連詞並且;D組上下兩句中的於都是介詞,表示比較,相當於比或過。c組上句中的乃是副詞竟然;下句中的乃是代詞這樣。)

13. C(A組上句表現的是性狷潔,下句則表現的是忌妒;D組上句表現的'是清廉,下句則表現的是挾私報復;D組上句表現的是自高,下旬則表現的是挾私報復。只有c組上下量分別句表現的是性狷潔和苛細。)

14. B(常袞並非一再提議給百官增加俸祿,從原文中的先是來看, 提議給百官增加俸祿應是在他主持國政之前。當他主持國政之後,便立即奏罷之,要求取消朝廷給宰相的待遇慣例,且其對厭惡的官員進行打擊報復,又私自增加其姻家的俸祿也是他在主持國政之前所爲。)

15.(1)他放縱自己的私情,看重個人的恩怨大都像這樣。 (採分點: 騁私 崇怨,共2分)

(2)因此當地風俗完全(一下)改變了,每年選送到朝廷的人才與內地各州一樣多。

(採分點: 一變 貢士 等,共3分)

(3)常袞推辭(皇上給的)俸祿,這說明他存有廉恥之心,這與那些佔據着職位貪求

俸祿的人相比,不還是勝過他們嗎! (採分點:主要看廉恥存焉 與夫固位貪祿者不猶愈乎三個句子是否翻譯得正確而通順,共3分)

[附參考譯文]

常袞是京城長安人,天寶末年,考上了進士。他性情清正,不亂結交朋友。從太子正字一職,逐步升任爲中書舍人。當初,一些有戰功的回紇人,可以留在京城,但他們性情極易驕橫,多次衝過中渭橋,與當地軍人發生爭鬥。常袞向皇上提議說: 如今西蕃遊蕩在邊境一帶,多次入侵,如果他們互相勾結,趁我們沒有防備而人,那事變可不小,請皇上及早考慮這件事。又有一次,在天子誕辰那天,各路官員爭相拿奢侈華麗之物敬獻給天子。常袞卻認爲: 節度使、刺史都不是能夠男耕女織的人,這些東西大多是從百姓那裏搜刮而來,這是聚集了百姓的怨恨來討好皇上呀,請皇上將這些東西全部還給百姓。如今戰爭還沒有完全停止,京城的住戶人口十家裏不到一家在,然而各地祠堂寺廟卻寫經文造佛像,焚燒錢幣掩埋寶玉,朝廷用來賞賜給像和尚、道士、巫師這類人的錢財,每年高達用萬來計算。陛下如果拿這些東西來換取糧食,減輕貧民的賦稅,天下百姓的福運怎麼能度量得盡呢!唐代宗稱讚並採納了他的意見。後來,常袞升任禮部侍郎,當時太監劉忠翼權勢震動朝廷內外,涇原節度使馬磷被皇帝寵愛信任,他們都對常袞有所請求,常袞全都加以拒絕。

常袞後來又官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一職),與楊綰一同執掌朝政。楊綰寬厚隨和,然而常袞卻苛刻而挑剔,常用清廉節儉來自我顯耀。皇帝心中器重楊綰並a特別委任他,對他的禮待信任愛護,常袞比不上,因此,他又常在心中忌恨楊綰。在此之前,朝中百官的俸祿很少,他們提議朝廷給予一些增補。當時韓混主管財政開支,他跟常袞全都憑自己的情感好惡來定增補的多少。韓混厭惡國子司業張參,常袞厭惡太子少詹事趙槊,因此全都少發給他們。太子文學師一職官銜爲洗馬副,而常袞的親家是任文學師的,他們得到的增補竟然在洗馬之上。他放縱自己的私情,看重個人的恩怨大都像這樣。

後來正好楊綰去世了,常袞才得以執掌國政。按朝廷過去的慣例,每天要拿出宮內御食賞賜給宰相家,可供十人享有,常袞上奏請求撤除這個規定。政事堂有一北門,有時宰相會過此來到舍人院詢問政事,到常袞掌權時卻將它堵住,以顯示自己的位尊權大。他杜絕了賣官之路,然後把所有人事任免問題用公開評議的方式來進行考查,把不擅長文詞的人全都排斥不予錄用。唐德宗即位後,常袞上奏要貶崔祜甫爲河南少尹。皇帝生了氣,讓他與崔祜甫調換官職,接着又貶他做了潮州刺史。

建中初年,楊炎輔佐皇帝執政,起用常袞擔任福建觀察使。當初,福建人未懂得學習,常袞到任後,給他們開設了鄉校,讓他們寫作文章,並且親自加以講授教導,因此當地風俗完全得以改變,每年選送到朝廷的人才與內地各州一樣多。常袞最終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歲,死後朝廷追封他爲尚書左僕射。

史官司馬光認爲: 君子以比他人多吃爲恥;常袞推辭(皇上給的)俸祿,這說明他存有廉恥之心,這與那些佔據着職位貪求俸祿的人相比,不還是勝過他們嗎! 《詩經》上說:那些大人老爺們,可不白吃飯啊!因此像常袞這樣,也是不可以多加譏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