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顧況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顧況

顧況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顧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顧況(約727—約815)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顧況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顧況
顧況詩詞全集

宮詞五首·其二、 道該上人院石竹花歌、 柳宜城鵲巢歌、 曲龍山歌、 續茅山秀才吟、 和知章詩、 宮詞·長樂宮連上苑春、 從剡溪至赤城、 送郭秀才、 送李秀才遊嵩山、 早春思歸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淚、 小孤山·古廟楓林江水邊、 贈遠·暫出河邊思遠道、 寄祕書包監、 桃花曲、 安仁港口望仙人城、 尋僧二首·方丈玲瓏花竹閒、 題琅邪上方、 竹枝曲·帝子蒼梧不復歸、 宿昭應·武帝祈靈太乙壇、 聽子規(一本題上有攝山二字)、 送少微上人還鹿門、 山僧蘭若、 崦裏桃花·崦裏桃花逢女冠、 送李山人還玉溪、 悼稚·稚子比來騎竹馬、 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 王郎中妓席五詠。笙、 王郎中妓席五詠。箏、 海鷗詠、 王郎中妓席五詠。歌(一作王郎中席歌妓)、 子規·杜宇冤亡積有時、 王郎中妓席五詠。舞、 奉和韓晉公晦日呈諸判官、 王郎中妓席五詠。箜篌、 送李侍御往吳興(一作送李侍郎從宣城取洞庭路往吳興)、 山中贈客、 夜中望仙觀、 歲日作(一作歲日口號)、 尋桃花嶺潘三姑臺、 湖中(一作洞庭秋日)、 宮詞五首、 登樓望水、 送柳宜城葬、 贈僧二首、 哭絢法師、 贈韋清將軍、 題明霞臺、 酬柳相公、 越中席上看弄老人、 田家·帶水摘禾穗、 聽角思歸·故園黃葉滿青苔、 送李秀才入京·五湖秋葉滿行船、 溪上·採蓮溪上女、 臨海所居三首、 題葉道士山房·水邊垂柳赤欄橋、 江上·江清白鳥斜、 五兩歌送張夏、 憶故園·惆悵多山人復稀、 登樓·高閣成長望、 望簡寂觀、 代佳人贈別、 山中夜宿、 江村亂後、 過山農家、 送李泌·昔別吳堤雨、 贈朱放、 歸山作·心事數莖白髮、 寄淮上柳十三、 山中(一作朱放詩,題作山中聽子規)、 思歸·不能經綸大經、 洛陽陌二首·鶯聲滿御堤、 櫻桃曲·百舌猶來上苑花、 梅灣·白石盤盤磴、 春懷·園鶯啼已倦、 聽劉安唱歌、 宿山中僧、 憶鄱陽舊遊、 春雨不聞百舌、 白鷺汀、 哭李別駕、 彈琴谷、 天寶題壁、 焙茶塢、 題山頂寺、 欹鬆漪、 古仙壇、 芙蓉榭、 石竇泉、 薜荔庵、 山春洞、 石上藤、 臨平湖、 山徑柳(以下十四首一作臨平塢雜題)、 黃菊灣、 聽山鷓鴣、 千松嶺、 青弋江、 永嘉、 湖南客中春望

顧況生平

顧況於至德二載(757年)登進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貞元二年(786年),韓滉爲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時,曾召爲幕府判官。貞元三年,他爲李泌所薦引,得以入朝擔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於此年三、四月間貶饒州司戶參軍。他被貶的原因據說是“傲毀朝列”(李肇《唐國史補》),“不能慕順﹐爲衆所排”(皇甫湜《顧況集序》)。在貶途經蘇州時,與韋應物有詩酬唱。約於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揚州見到過他(《顧況詩集序》)。大曆六年(771年),任永嘉監鹽官,曾著有《仙遊記》,描述飛雲江上游李庭尋上山砍樹,迷不知路,逢見祭水,內有農田、泉竹、果萊、連棟架險、300餘家。

顧況的生卒年,傳世的《瘞鶴銘》定爲開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據宋代董逌﹑黃伯思和清人顧炎武考證,《瘞鶴銘》非顧況所作。今從顧況《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東都序》考訂,顧況於757年登第後約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後尚在人世。

顧況詩作特色

顧況在《悲歌》序中說,乃“理亂之所經,王化之所興。信無逃於聲教,豈徒文采之麗耶?” 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詩經》作《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並效法《詩經》“小序”,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爲題,標明主題。如“囝,哀閩也”,“採蠟,怨奢也”,開白居易《新樂府》“首句標其目”的先例。他的樂府詩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現實。《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閩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閹奴,詩中揭發閩吏這一殘害人民的罪行,寫得極其沉痛。

顧況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難三首》,揭露貴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諷刺封建帝王追求長生的愚昧行爲,頗有現實意義。又如《李供奉彈箜篌歌》、《劉禪奴彈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彈箏歌》等,通過豐富生動的比喻和環境氣氛的渲染,對音樂的描繪相當出色。這些詩想象豐富,意境奇特,色彩濃郁,是後來李賀歌行的漤觴。皇甫湜《顧況詩集序》稱其“偏於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唐末詩僧貫休有《讀顧況歌行》一詩,對他的七言歌行也極爲推崇。

顧況的七絕清新自然,饒有佳作。如《宿昭應》諷刺玄宗求仙。《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宮詞》寫出被禁閉深宮宮女的哀怨。《竹枝詞》是學習江南民歌之作。

顧況有《文論》一篇,立論與中唐時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當時文學思想的趨勢。他爲當時詩人所撰的詩序,分別記述了陶翰、劉太真、朱放、儲光羲的事蹟及詩文編集的情況,爲後世提供了文學研究的資料。他的《戴氏廣異記序》,論述了唐人志怪傳奇作品如唐臨《冥報記》,王度《古鏡記》等,說明他對當時傳奇這一新體也很重視。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曾記述顧況善畫。《新唐書?藝文志》子部雜藝術類著錄有顧況《畫評》1卷,今佚。

有《顧逋翁詩集》4卷,輯入《唐詩百名家全集》,《華陽集》3卷,輯入《四庫全書》。《全唐詩》編錄其詩4卷,《全唐文》編錄其文3卷。事蹟見《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和《唐才子傳》。

顧況故事:紅葉傳情

唐朝大人顧況的詩句“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裏斷腸時。君疇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被後人歸納一句著名的成語“紅葉傳情”,然而這卻是詩人親身經歷的一段佳話軼事。相傳在唐天寶年間的一個秋天,身在洛陽的年輕詩人顧況拾得從皇家宮女所居上陽宮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陽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紅葉,葉面上有宮女題寫的哀怨詩句“一入深宮裏,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天寶宮人《題洛苑梧葉上》)。萌動愛意的詩人也賦詩一首寫於紅葉之上,並將這片紅葉從上水池傳進宮內,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宮女取得聯繫。此後顧況和這位宮女二人經常憑藉紅葉傳送愛戀的心聲。不久發生唐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官兵爲抵擋叛軍安祿山進行爲期60天的“洛陽保衛戰”最終失敗,顧況趁戰亂找到那位與他傳詩的宮女逃出上陽宮,二人結爲連理白頭到老。從此紅葉被視作堅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傳詠至今。這段甜美的愛情故事也被稱作“下池軼事”在洛陽古城流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