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卜算子的閱讀翻譯賞析

卜算子的閱讀翻譯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這是宋代著名詞人朱敦儒所創作的一首詞,以雁喻人,處處寫雁,處處寫人。

卜算子的閱讀翻譯賞析

原文: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飛,風雨羣初失。飢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字詞解釋:

⑴本篇以雁作比喻,與中卷蘇軾《卜算子》詞作法似相似,卻反映出北宋末動亂的狀況。首句即喻南渡事。

⑵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

⑶汀:平水。《說文》:“汀,平也。“

⑷“矰“,短箭。”繳“,以生絲系矢而射,亦稱弋射。《淮南子·修務訓》:”銜蘆而翔,以備矰弋。“李白《鳴雁行》:”畏逢矰繳驚相呼“,即本詞下片意。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翻譯:

大雁向南飛,在風雨中與雁羣離散。它忍飢挨餓,累得垂下了兩隻翅膀,只好獨自飛下寒汀。

與鷗鷺同宿地面也難安寧,天空中又有箭矰時時威脅生命。眼望雲海茫茫卻沒有資金的安身之處,誰能聽到它急切的哀鳴聲。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閱讀答案:

試題:

(1)本詞描寫了“旅雁”怎樣的形象?透過旅雁的形象,呈現出的是一幅怎樣的南渡畫

面?(4分)

(2)本詞主要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旅雁的形象:①失羣孤獨,飢寒交迫。②心憂迷惘,悽苦哀鳴。(每點1分,共2分)南渡的畫面:①風雨中大批民衆倉皇逃難,心驚害怕。②親人失散,哭聲不斷。(每點1分,共2分)

(2)託物言志(象徵)的手法。(2分)作者借南飛的失羣旅雁,傾訴了個人孤寂淒涼的痛苦,也反映了廣大民衆流離轉徙的苦難生活,表現了國破家亡的深哀巨痛。(4分)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創作背景:暫無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賞析:

靖康之難對於北宋末年的詞人來說,是一次創深痛巨的災難。影響到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作品的內容和風格。不少愛國詞人通過多種多樣的創作手法將國家民族的這次大災難在他們的詞作中反映出來。朱敦儒就是其中之一。1126年(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強渡黃河,進逼朱敦儒的家鄉洛陽,中原大地沉浸在血與火的深淵。朱敦儒不得不背井離鄉,加入了混亂的流亡隊伍,開始了他艱辛的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這首詠旅雁的《卜算子》詞就是借失羣旅雁來反映他的.流亡生活的。借旅雁來爲自己寫照,並非從朱敦儒開始的。白居易就寫過一首旅雁詩,借雁自傷:“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騰空飛動遲,江童持網捕將去,手攜入市生賣之。”下文借旅雁的遭際引起自己的身世之感:“我本北人今譴謫,人鳥雖殊同是客。見此客鳥傷客心,贖汝放汝飛入雲。”朱敦儒的這首《卜算子》在藝術手法上與白居易的《旅雁》頗相類似。但不同的是白居易只是借旅雁的遭遇自傷個人的貶謫南遷,而朱敦儒卻是借南飛的失羣旅雁爲喻,不但傾訴了自己個人的痛苦,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羣衆流離轉徙的苦難生活,表現了國亡家破的深哀巨痛,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個人的榮辱升沉範疇。而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

朱敦儒離開洛陽南逃是在靖康元年的冬天,詞的起拍便指出冬天。旅雁在南飛途中遭到了風雨的侵襲,行列凌亂,孤雁失羣。這風雨既是自然界的風雨,也是借指如風雨驟來的戰爭。遭受風雨襲擊的旅雁,沿途飢渴勞累,疲憊不堪,翅垂翼重,無法高飛,只好獨宿寒汀,處境孤苦。以此比喻他在流亡途中忍饑受渴,孤苦無依,困頓不堪的遭遇。

過片緊承上片結句,旅雁下到寒汀後,並未獲得同類應有的同情,有鷗鷺難親之苦,在天上則有矰繳相逼之憂。矰繳是獵取飛鳥的工具,矰是短箭,繳是系在箭尾的絲繩。《史記·留侯世家》說:“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雖有矰繳,尚安所施”,鴻鵠只有高飛,一舉千里,獵人的矰繳才能無所施,鴻鵠才免性命之憂。然而朱敦儒筆下的旅雁卻是“飢渴辛勤兩翅垂”,飛也飛不動,只能獨下寒汀,何言千里?只好聽任矰繳相逼了。這與白居易的“旅雁”遭到江童網捕有類似之處。

這首詞采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以雁喻人,處處寫雁,處處寫人。雁的遭遇,也就是作者自己和當時千百萬人民的共同遭遇。描寫生動,形象鮮明。

個人資料: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祕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爲“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