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漁家傲秋思》鑑賞

《漁家傲秋思》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戎邊時,曾作《漁家傲》詞數闋,描述邊塞關鎮人們所處之艱苦。由於其詞皆以“塞下秋來 ”爲首句 ,歐陽修戲稱爲“窮塞主”之詞。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漁家傲秋思》詞。下面是由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提供的《漁家傲秋思》鑑賞,歡迎閱讀與借鑑

《漁家傲秋思》鑑賞

  一、《漁家傲秋思》詞的作品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的詞牌名,取自於北宋名宦晏殊所作的一首在民間流行的歌曲,因歌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後來,範公便取“漁家傲”三字用作詞牌名,定詞爲雙調六十二字,分爲上下兩片,上下兩片各爲四個七字句和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此後,漁家傲作爲一種新的詞牌名流行很廣,沿用至今。

範公這首塞外詞,我品讀過許多次,每次讀後感懷深刻。本早想寫篇文章,表達讀後之心情,這幾天由於身體不適,心閒之時,坐在書房再次品賞範公“秋思”詞,便寫下這些文字,以舒發我的讀後品評與鑑賞之感。

  二、《漁家傲秋思》詞的創作背景

北宋寶元元年(1038)西復王元昊稱帝,大舉進犯邊寨入侵北宋。康定元年(1040)正月,元昊破金明寨,圍延州(今延安),殲宋援兵劉平、石元孫軍於三川口(今延安西約2 0公里),劉平、石元孫被俘,朝野震驚。三月,經韓琦舉薦,朝庭將時任越州知州的范仲淹,復官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四月,又改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陝西都轉運使。七月,又遷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同被任命爲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夏竦爲安撫使。從此,范仲淹開始戍邊生崖,鎮守西北邊關。

延州爲西夏出入關要衝,戰後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

處城中。範公在延州整軍備戰,奪回塞門諸寨,修復已破蕩的金明寨、萬安城等,軍中將士面貌一新。幾年後,軍威大震,迫使入侵保安(今陝西志丹)、鎮戎軍(今寧夏固原)之西夏軍撤兵。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積極促使議和,平定邊塞烽火。

  三、《漁家傲秋思》詞的品評鑑賞

範公創作的《漁家傲秋思》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爲慷慨豪放之聲 ,大手筆反映出當時的國家、社會和邊塞的'重大問題,表現出作者憂國憂民和擔當報國之精神。詞的上片着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上片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指明當時延州爲西北邊地 ,是防守西夏進犯的軍事要塞 ,故稱“塞下”。“秋來”,表明時令季節。“風景異”,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風光之差異,也隱含着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

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一種候鳥,每逢秋季 ,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傳說,雁南飛時到了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峯即因此而得名。故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到:“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作者用“衡陽雁去”以託物寄興的手法,反襯出邊地的寒風蕭瑟,滿目荒涼。

接着,“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三句,繼續寫景。“邊聲”,是指隨着軍中的號角聲,而形成的一種濃厚有着邊地特色的聲響和悲涼氣氛,而着重渲染戰時的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爲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裏”,是寫延州的周圍環境,它是處在一個層層疊疊山嶺的環抱之中。“長煙落日”,作者用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韻,續以“孤城閉”三字,氣氛頓然一變,隱隱地暗示敵強我弱,不利的軍事形勢。

此片,範公把所見所聞諸多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和滿目滄夷的邊塞之情景。

下片“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二句,是範公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有思鄉之情的自我抒懷。同時也寫戍邊將士借酒銷愁,一杯濁酒怎能抵禦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作者用“一杯”與“萬里”之間形成懸殊的對比方法,說出了,一杯濁酒,怎麼能夠銷除濃厚思鄉之愁呢?“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既指“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取自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之典故。“羌管悠悠霜滿地”這一句刻劃入夜景色,是“長煙落日”的延續 。深夜,遠處傳來悽切的羌笛聲,神州鋪滿秋霜,這耳聞目睹之情景,怎麼不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呢?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二句,更加表明作者徹夜未眠,徘徊思緒萬千,從而構成了將軍與士兵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和傷感。流露出強烈的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裏,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情迥然不同。

但是,範公到延州後,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爲西夏畏懼,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而悲涼,激昂而又豪放,充分表現了作者抵禦外患、憂患擔當、報國立功的壯烈之志。最後用“將軍白髮征夫淚”總收全詞。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了,將士守邊的愛國的激情,濃厚的思鄉的情懷,構成了將軍與士兵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繪畫出了一幅情調蒼涼而又悲壯的邊塞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