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雨》詩詞通用15篇

《雨》詩詞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雨》詩詞1

得雨四首(其三)

《雨》詩詞通用15篇

[清] 宋湘①

笠影千塍外②,鶯聲一路中。草從今日碧,花又去年紅。

細細失犁把,浮浮有水蟲。憂愁復辛苦,無限慰鄰翁。

【注】:①宋湘:廣東嘉應州人(今梅州)人,清代中葉著名的詩人、書法家,政聲廉明的清官。這首詩作於其惠州豐湖書院院長時,當時惠州遭受了長時的春旱。②塍(chéng),田間的土埂子,小堤。

(1)這首詩前三聯描寫的得雨後的景象有什麼特徵?請作簡要分析。(4分)

(2)得雨之後鄰家老翁的情感,詩人在尾聯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3分)

參考答案:

10. (1)長時春旱,得到及時雨後,農村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1分)。田野間處處是戴着斗笠扶着犁把趕忙春耕的農人,一路黃鶯歌聲婉轉,草木煥發生機,花朵新鮮綻放,水中蟲兒快活遊動(2分)。畫面有遠有近,繪聲繪色,清新怡人(1分)。

(2)久旱的憂愁辛苦,在得到及時雨後煙消雲散,鄰家老翁喜出望外(1分),得雨前的憂愁又辛苦與得雨後的欣慰且喜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分),更好地襯托出老翁對春雨的盼望及得雨後的喜悅之情(1分)。

《雨》詩詞2

古詩原文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着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譯文翻譯

一半的煙霧一半的雨滴呈現在那溪水橋旁,捕魚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一聲更沒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吹拂着花草還散發着幽香。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麼等待的話,這其中的意味兒也只有陶淵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問我離開要到什麼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註釋解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

集句:即集句詞,即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

梢梢:樹梢。

關情:使人關情。

疏懶:懶散、悠閒,不習慣於受拘束。

有待:有所期待。

陶潛(qián):即陶淵明,名潛,東晉詩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宋元豐七年(1084年)春,時值黃庭堅過金陵、揚州赴德州德平鎮任。王安石曾在宋元豐五年(1082年)營居半山園時作了一首集句詩《示元渡》。詞人曾批評王安石的這首詩是“百家衣”,以爲“正堪一笑”(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後來自己也效法王安石寫了這首集句詞。

詩文賞析

這首詞詞人移花接木,詩人諳熟前人的詩句風韻,考慮到句式長短、對偶聲韻,使這首詞詞情達意、情思連續,使之如出己口,置身於寬闊寂寥的環境,突出隱逸的主題,同時表達了詞人對於榮利的摒棄以及對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片描繪了一幅閒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在一片氤氳迷濛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溼人衣。在溪邊橋畔,有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這就是杜甫的兩句詩“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現,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使讀者感受到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從“春風花草香”會使人聯想到“遲日江山麗”以至整首杜甫絕句。由聯想再回到詞意,在“春風花草香”後面,不單是春風花草的幽香,而且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美麗的景緻讓詞人沉浸其中,如癡如醉,一幅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天畫面。

下片寫江山形勝,四時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無數的隱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後遊》中的詩句,作者嚮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着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黃庭堅巧妙地移植了這一詩意,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爲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這時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氣的陶靖節先生,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使讀者想到陶潛返樸歸真退居田園的隱逸事蹟,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不能與陶淵明同歸田園。這首詞的最後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詩意,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學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後塵。詞人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園,卻無可奉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二句詩句在這首詞裏,貫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結束得非常工穩,飄逸而含蓄。

整首詞雖連綴前人詩句而成,但是主題集中,聯繫緊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遠,憑着自己的詩才學力,通過精心的構思安排,卻創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學價值。這篇詞是集句詞的代表詞作。

《雨》詩詞3

1、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

2、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3、近因秋雨來,纖纖有涼氣。——梅堯臣《吳長文紫微見過》

4、秋雨疊苔衣,春風舞蘿帶。——賀鑄《望夫石》

5、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秦觀《浣溪沙》

6、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陸游《大風雨中作》

7、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8、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9、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10、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

11、溼屈青條折,寒飄黃葉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

12、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13、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辛棄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

14、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朱彝尊《賣花聲·雨花臺》

15、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唐庚《棲禪暮歸書所見》

16、一年歌舞。還是花黃尊綠處。雨橫風多。比似年時恨若何。簾深酒暖。細雨斜風渾不管。只有黃花。欲近佳人鬢畔鴉。

17、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元·虞集《聽雨》)

18、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19、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0、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21、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

22、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23、雪花酒上滅,頓覺夜寒無。

24、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

25、宿雨早來歇,空山秋氣清。

26、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賈島《望山》

27、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

28、誰似東山老,說笑靜胡沙。——葉夢得《水調歌頭春色漸將早》

29、家家乞巧視秋月,脫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30、海棠不吝胭脂色,自力濛濛細雨中。

《雨》詩詞4

《觀朝雨詩》

南北朝:謝朓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既灑百常觀,復集九成臺。

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

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

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

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曝鰓。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戰勝者,去翦北山萊。

《觀朝雨詩》翻譯/譯文

連風帶雨從江面上吹灑過來了

風雨自遠而近,臺觀都已淋在大雨之中。

雨漸漸細了,看去就象薄霧輕埃,茫茫一片。

清晨起來整衣而坐(等待上朝),但宮門還沒有開。

(由於宮門未開)便可暫時避免耳目的煩擾,而悠然自得地象是離開現實世界。

隱居時想要出仕;而臨到做官時又怕仕途艱險。

出處進退不能兩全其美,出仕或歸隱,徘徊不定。

歸隱和做官兩種思想變戰於胸中,結果歸隱的思想戰勝了,還是到山裏去耕地吧。

《觀朝雨詩》註釋

①朔風:北風。蕭條:冷落。這兩句是說,連風帶雨從江面上吹灑過來了。

②百常觀:本是漢代的臺觀名,這裏代指眼前的一般的觀。九成臺:古臺名,這裏也是借指一般的臺。這兩句是說,風雨自遠而近,臺觀都已淋在大雨之中。

③空濛:霧氣迷漫的樣子。這兩句是說,雨漸漸細了,看去就象薄霧輕埃,茫茫一片。

④平明:清晨。振衣:抖衣,穿衣時抖掉塵垢。重門:指宮門。這兩句是說,清晨起來整衣而坐(等待上朝),但宮門還沒有開。

⑤信:實在。悠哉:欣然自得的樣子。這兩句是說,(由於宮門未開)便可暫時避免耳目的煩擾,而悠然自得地象是離開現實世界。

⑥戢(jí及)翼:即斂翼不飛,比喻隱居。驤首:馬首上舉,比喻出仕。傳說黃河裏的大魚游到龍門,如能溯游上去,便化而爲龍;如不能上去,便曝鰓而止。比喻仕途艱難。這兩句是說,隱居時想要出仕;而臨到做官時又怕仕途艱險。

⑦動息:即出處進退,做官和歸隱。遂:如意。這兩句是說,出處進退不能兩全其美,出仕或歸隱,徘徊不定。

⑧戰勝:指隱居的思想戰勝出仕的念頭。孔子的門人子夏說過:“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又榮之,二者戰於胸臆,故臞(qú渠,瘦的意思)也。今見先王之義戰勝,故肥也。”北山萊:《詩經·小雅·南山有臺》:“北山有萊。”萊:草。這兩句是說,歸隱和做官兩種思想變戰於胸中,結果歸隱的思想戰勝了,還是到山裏去耕地吧。

《觀朝雨詩》賞析/鑑賞

北風裹挾着朝雨,從江面上飄飄灑灑,呼嘯而來。江上朝雨的景色,寬闊,空濛,而又略帶蕭索冷落之意,澹然展現在詩人的眼前。朔風可感,但無形無影,詩人卻別具匠心,通過可觀之雨將它形象地描寫出來。細細體會“飛雨”,既可想見朝雨飛動之狀,又能感受到朔風陰助朝雨之勢。百常觀,本是漢代的臺觀之名;九成臺,也是古代臺名,這裏都借指一般的臺觀。這些亭臺樓閣,巍然屹立在曙色朝雨之中,一一映入詩人的眼簾。“既”、“復”標識時間的先後承接,但決不是寫風雨的斷而復續,而是在景觀迭現之中,暗寫出詩人視野的變換和轉移。詩人的視角,彷彿攝像機的長鏡頭,緩緩地掃描過淋漓在風雨之中的煌煌臺觀,印入詩人心靈的膠片。所以,風雨的飄灑和集結,在詩人心目中便產生了斷而復續的“既”、“復”的感覺,從而在客觀繪景之中,隱隱流露出主觀觀照的心跡。淅淅瀝瀝的小雨,經過風的揮舞,灑落成了煙霧氤氳、輕埃迷漫。直到此時,詩人才交待了“觀朝雨”的時間和地點:“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清晨,深宮重門猶未開啓,詩人早已振衣而坐、欣賞晨景了。陰霾雨天,霧氣沉沉,本應令人沮喪,心情不振,但他卻從江上飛雨之中,從這片刻寧靜的觀賞之際,領略到了非凡的樂趣,久久沉湎於其間,心馳神往,留連不捨。在大自然的神奇誘惑之下,詩人心旌搖動,神思沸騰。喧囂的塵擾,紛冗的庶務,暫時都已遠他而去,使他直感到一種耳目清新的愉悅,並從這種耳目的清新,進一步體會到了精神的寧靜和恬適。“耳目暫無擾”,多麼難得的純淨之境、空靈之時啊!所以,此時此刻,他的心思終於擺脫了現實時空的束縛,跨越到無限渺遠的自由之境,一下子飛到了遠世往古,飛到了嚮往已久的理想之境了:“懷古信悠哉!”清晨朝雨之中,悠然緬懷亙古聖賢,心情該是非常暢快的。

這種發自心靈的對於自然山水的雅愛,同詩人深層意識中積澱的撫劍跨馬、建功立業的正統思想發生了衝撞——如果像大鵬那樣斂翼不飛,隱居山水之間,“平生仰令圖”(《和王著作八公山》)便無從實現,所以,他仍熱切地期望能像駿馬一樣,驤首奮鬣,千里長鳴;但如果全身心地投入仕途,致力於建功立業,又可能像黃河中的游魚去跳龍門一樣,一旦跳不過去,便有曝鰓枯身之禍。仕途險厄,人生多艱。詩人深感不可能既從容官場,又優遊山林,“動”——出仕與“息”——退隱二者不可得兼,彷彿步行到人生的岔道口上,徘徊良久,舉步不定。“方同戰勝者,去翦北山萊。”“戰勝者”用的是《淮南子》的典故:子夏“出見富貴之樂而欲之,入見先王之道又說(悅)之,兩者心戰故臞(瘦),先王之道勝故肥。”“北山萊”語出《詩經·小雅·南山有臺》“北山有萊”,萊就是草。詩人表示,將抱着歸隱林泉的信念到北山去刈草墾荒,耕地種田了。

一陣晨雨,給詩人帶來了清新悅目的感受,但同時,又攪亂了他的心緒。出仕意識與歸隱意識在詩人的思想上,始終無法將它們統一起來,“動息無兼遂”,總不可能盡如人意。爲了心理的平衡、爲了心性的自由,他的詩中,流露出走向歸隱的試圖。然而,這僅僅是詩人這一次“觀朝雨”以後的一種暫時的精神解脫,實際上他並沒能就此遠身官場,去翦北山之萊。詩人的悲劇也正在這裏。他始終沒有解決“動”(出仕)與“息”(歸隱)的矛盾,總是在“歧路多徘徊”。他始終肩載着這種沉重的精神負擔,艱難地跋涉着人生的路。

若按寫景抒情的一般程式,全詩似乎應以“平明振衣坐”領起,才能順理成章。但那樣勢必使全詩結構顯得平淡無奇,而且由景入情的轉折也將顯得生硬、突兀。詩人的高超之處正體現在這裏。他以“觀”爲全詩之眼,前六句直接寫“觀”時客觀之景,後八句寫“觀”後主觀之情,“平明振衣坐”二句置於樞紐關鍵之處,使寫景與抒情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這樣,令人讀來既覺層巒疊蟑,一波三折,又感到接轉巧妙妥貼,氣脈流暢,饒有韻味。

《觀朝雨詩》作者簡介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爲“竟陵八友”之一。後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啓唐代律絕之先河。

《雨》詩詞5

和朱公掞禱雨五龍廟

[宋] 李復

太師佔歲驗律管,氣來姑洗聲猶短。

野欠告病三月餘,公堂嚴齋五日滿。

相招禱雨陟南山,出城鞭馬追飛繖。

林鳩怒鳴競逐婦,穴蟻移居自銜卵。

迎路商羊舞若飛,隨車少女風不斷。

陰昇陽交兆已見,神意感通知憫旱。

焚香瀝酒灑枯地,草根清流忽盈碗。

茲事舊傳或未信,誠禱靈答知非誕。

祠亭豐碑高突兀,歲紀神{上鹿下加}魏所篡。

道武開國始南征,矯首據鞍思勝筭。

雲間仰見黑龍來,翔戲下山五爲伴。

考卜推爲受命符,將拜帝休先沐澣。

前瞻雷電塞空山,築宮岧嶢敢辭懶。

鬼神填委煥丹青,草木森嚴無冗散。

登山層級繞巖巒,趣門一徑極平坦。

簫鼓於今幾百年,暘雨無愆雩萗罕。

今朝霢霂千里蘇,太守憂民罄誠款。

四郊宿麥遠青青,土膏脈潤天已暖。

明朝牲幣躬脩報,豈憚陟降步巘窾。

魯無禾麥書春秋,須知民事不可緩。

《雨》詩詞6

古詩原文

罩雲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譯文翻譯

遠處的山巒籠罩着一片烏雲,大雨傾盆而下,河水上漲。烏雲低飛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風吹雨斜撒滿了山的曲折處。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結在樹葉上;大雨在如鏡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陣陣漣漪。柳絲在雨氣中一片迷濛(或說迷濛的雨氣使柳絲密密麻麻的分不出個來了),連綿的大雨如簾,風吹雨絲在空中織起了一片片羅幕。

註釋解釋

“罩”的意思爲“覆蓋、籠罩”,“罩雲”的意思就是籠罩在天空中的烏雲。“遠岫”是指遠處的峯巒。“嶺腹”即半山腰;“巖阿”是指山的曲折處。“泫”的本義是“水珠下滴”;“泫叢”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締葉”是說“(雨滴)結在樹葉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陣陣漣漪。“含吹”這兩個字是唐代纔有的詞,見於唐代的詩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風吹”。如唐.李嶠的詩句:“青苹含吹轉,紫蒂帶波流。”(〈萍〉)也許是古人認爲風是“風神”從嘴裏吹出的一口氣吧,所以把“風次”說成爲“含吹”。

詩文賞析

通過筆者的講解,我想大家可以發現,唐太宗寫的這首詩,每一句就如一段動畫,而整首詩又構成了一幅遠近景色結合的動態的“山雨飄灑圖”。各位讀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圖片,這張圖片用“珠締葉”三個字就說明了,而“泫叢(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動態景象卻看不到。換一句話說,筆者所找到的這張圖片只是“泫叢珠締葉”這個動畫片中的一個畫面。

這首詩還有一個寫作特點是每句都包含了一個動詞的片語,這些片語是 罩雲、噴雨、低飛、斜足、泫從、起溜、濛柳、含吹。這八個詞把雨寫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龍王、推雲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樣。現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認爲下雨是自然現象,其實就筆者個人在很淺的層次上所見,所謂的“自然”其實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請各位讀者權且相信有施雨龍王、推雲童子、布風婆婆等天神的存在,並重新讀一下這首詩,可能您會發現對詩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剛開始讀的.時候不一樣了。也許您會發現,萬事萬物在唐太宗的筆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的形式描寫出來了。

《雨》詩詞7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淺。障泥南陌潤輕酥,燈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漸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遊不怕,素襪塵生,行裙紅濺。

銀燭籠紗,翠屏不照殘梅怨。洗妝清靨溼春風,宜帶啼痕看。楚夢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遠。曉窗移枕,酒困香殘,春陰簾卷。

《燭影搖紅·元夕雨》譯文

雨簾空濛,遠山隱隱地顯現出淡淡青色。元夕下雨,使人更添一分愁緒。在這暮雨愁緒的影響下女子淺細的黛眉越發顯得楚楚可憐。因爲下雨天,所以路塵板結。遊人騎馬從南郊踏青而歸,馬韉上沾滿了軟綿綿的泥團,回到家中已是掌燈時候。到了晚上餘興未盡,在家中繼續笙歌燕舞,翻動彩旗盡情跳起祈禱多子多福的宜男舞。婦女們平時很少有機會外出遊玩,所以一旦出來郊遊,她們就盡情享受這難得的自由,連白襪上罩沾了塵土,行裙上被花汁濺紅也毫不惋惜。

宮燈用錦紗籠罩着銀燭光,但是這宮燈只照耀錦繡屏風,卻不照牆角邊的殘梅,因而引起了殘梅的怨憤。元夕下雨,女孩子嬉戲雨地,以雨洗臉,臉雖溼仍是春風滿面,臉上的雨珠兒不是可以當作啼妝上的淚痕欣賞嗎?元夕雨如巫山雲雨,空濛一片,難捨難停,好像巫山神女對楚王的高唐夢之情猶未了似的;再看那天上月亮已被雨簾吞沒,難道月宮嫦娥也會因雨雲重重而發愁?因爲雨雲的阻隔,她難以向尚在人間的夫君后羿通達音訊了。天明從醉夢中醒來,捲起窗簾見室外仍是春陰沉沉,殘花滿地,索興移枕再去睡個懶覺吧。

《燭影搖紅·元夕雨》註釋

燭影搖紅:詞牌名。《夢窗詞集》入“大石調”。雙調九十六字,前後片各九句五仄韻。

元夕:正月十五日元宵燈節。

歌:一作“欹”。

眉淺:形容遠山如女子之眉,因雨中遠山,故曰淺。

障泥:馬韉,用皮、布製成墊在馬鞍下,垂於馬腹以蔽塵。此處代指騎馬人。

宜男舞遍:《夢粱錄》載:“姑以隊舞言之,如清音、遏雲、掉刀、鮑老……不下數十。更有喬宅眷、旱龍船、燈……衣裝鮮麗,細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兒,腰肢纖嫋,宛若婦人。”

清:一作“素”。

素娥:嫦娥別稱,或泛指仙女。此代指去姬。

天深信遠:指音信難通。深,一作“長”。

《燭影搖紅·元夕雨》賞析

《燭影搖紅·元夕雨》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主要描寫元夕下雨時的景色以及人們在雨中踏青的情景。上片緊扣“元夕雨”,描寫元夕雨中之景;下片寫元夕雨中情,由熱鬧景觀轉筆抒寫憶姬之情。全詞語言典雅,虛實結合,意境清美。

上片寫元夕雨之景。發端“碧澹山姿”一韻,寫雨中山色。言山色雖碧,但在冬雨迷漫、暮色蒼茫之時顯得黯淡、寒冷,好像女子蹙眉而愁。“眉淺”“愁沁”均用擬人法,將遠山比擬成女子的淡眉微蹙。“障泥南陌潤輕酥”一韻,寫雨降到陌上,使騎馬人感到地面溼潤;雨降到庭院中,使人在屋內燈火下也看到細雨迷濛。“人夜笙歌漸暖”二韻,寫元夕之夜,笙歌喧天,彩旗翻轉,各種民間藝術競相表演,使節日夜晚顯得熱鬧非凡。《夢粱錄》載,元夕之夜,民間舞隊衆多,如清音、遏雲、掉刀、鮑老、胡女、劉袞、喬三教等不下數十隊。另外還有喬宅眷、旱龍船、踢燈等藝術表演。演員服裝鮮麗,扮花旦的戴着花朵,珠翠頭飾,腰肢纖細嫋娜,如女子一般。“宜男舞遍”講跳舞等演員都是男人。“恣遊不怕”一韻,言遊人們恣意遊耍,不怕雨淋鞋襪,衣裙濺泥,十分盡興。“行裙紅濺”更點出女子元夕冒雨遊玩的情況。上片緊扣“元夕雨”,描寫元夕雨中之景。在章法上從遠山寫到陌上,再到院落,然後轉筆寫到街市上慶祝元夕節,民間藝人的表演及遊玩的人羣。由遠而近,由景及人,層次分明,以寫實手法,渲染了雨中元夕的熱鬧景觀。

下片寫元夕雨中之情,由熱鬧景觀轉筆寫到自己,抒寫憶姬之情。過片“銀燭籠紗”一韻,寫元夕室內有銀燭閃爍,但照不到翠屏外的殘梅,她淒冷地立在雨中,不禁生愁。“洗妝清靨溼春風”一韻,繼寫梅花帶雨,如女人洗靨妝,而雨溼之梅花又如人帶淚痕。此二韻用擬人法描寫雨中梅花,同時又以雨中梅暗喻了去姬悽楚可憐的容貌與愁緒。“楚夢留情未散”此韻小結上二韻,言夢醒後,餘情猶在,也就是說不管是夢中還是醒後都在牽念去姬。“楚夢”化用宋玉《神女賦》中巫山神女的行雲行雨的典故,暗示所寫乃男女之情。“素娥愁天深信遠”一韻,言去姬雖愁,然音書已斷。以上幾韻,用設想虛擬的手法,從對方寫起,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最後“曉窗移枕”一韻,是後路寫法,轉筆寫自己,想象天亮醒後,只覺酒困人懨,捲簾而看,仍是春陰天氣,更覺難以暢懷。下片採用以虛帶實手法,多是想象與擬人,正路後路結合,行文曲折,耐人尋味。

全篇在章法上圍繞“元夕雨”展開筆墨,上片寫“元夕雨”之景的熱鬧、喜慶,下片寫“元夕雨”之情的悽寂、沉鬱。以景之喜,襯情之悲,更突出了憶去姬的摯情。正如王夫之所云“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此外。上片用實筆,下片用虛筆,虛實結合,全詞顯得空靈而不質實。正因如此纔有各家揣測之說。

《燭影搖紅·元夕雨》創作背景

這首詞因元夕下雨憶姬而作。吳文英與蘇姬情愛最篤,但吳文英卸幕離職,遷居杭州以後,蘇姬離去,於是他寫下了許多詞作憶念蘇姬,此爲其中之一。

《雨》詩詞8

《清明》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夢遊天姥吟留別》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江城子·墨雲拖雨過西樓》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墨雲拖雨過西樓。水東流。晚煙收。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轉星眸。月華羞。捧金甌。歌扇縈風,吹散一春愁。拭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雨霰疏疏經潑火。巷陌鞦韆。猶未清明過。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繞遍迴廊還獨坐。月籠雲暗重門鎖。

《蝶戀花·簾外東風交雨霰》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簾外東風交雨霰。簾裏佳人,笑語如鶯燕。深惜今年正月暖。燈光酒色搖金盞。摻鼓漁陽撾未遍。舞褪瓊釵,汗溼香羅軟。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詩未就冰生硯。

《雨》詩詞9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春雨如織,細細密密,於無聲處,便滋潤了萬物。俗語說:一場秋雨涼一層。而春雨,卻是溫暖的使者,是希望的信使。一場春雨過後,你會發現需要減衣裳;一場春雨過後,你會在牆角發現,不知名的小草發了新芽;一場春雨過後,你會發現葉若滴翠,花紅欲燃。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初春小雨)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初春的小雨還微帶着寒意,可細密滋潤的雨裏卻帶着清新的味道,彷彿能洗盡一冬的蕭瑟。雖然枝頭的花還是蓓蕾,雖然土下的草還是嫩芽,尚未舒展。可正是這似綻未綻,似發未發之時,纔是最美的春色。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的雨是帶着一份哀思的,人間最美四月天,而對那個已經離開的人,卻只留下一份沉重的思念。清明時節的雨打溼了路面更淋溼了行人的心。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迷濛的煙雨籠罩着吳地江天,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人生有無數場離別,無論歷經多少次離別,我們都不能習慣離別。

臨安春雨初霽

[宋]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是諸多文人士大夫都面臨過的。客居京華,看慣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詩人時年已經六十二歲,一個人的夜晚,獨自在小樓上聽着滴滴噠噠的雨聲,國事家愁,伴着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裏透出。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不同於李商隱一向的風格,質樸、自然,娓娓道來,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卻又令人回味無窮。你寫信來問我何時可以回去,我卻不能給你準信,只能聽着窗外的秋雨點滴不停,我想象着,什麼時候可以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共剪燈花,一起聊聊這個巴山的雨夜。

虞美人 聽雨

[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也曾鮮衣怒馬,陌上風流,烈焰繁花,那時你愛談天我愛笑,紅燭羅帳,肆意輕狂。那時的人生,輕若柳花,一陣輕風,也能海角天涯。

也曾天涯羈旅,奔波忙碌,顛沛流離,歷經坎坷,那時身負家國天下之責。那時的人生,重若磐石,彷彿負重全世界前行。

而如今,看遍悲歡離合,歷經艱難困苦,獨自坐在簡樸的僧廬之下,一頭華髮,聽階前點點滴滴。還是那樣的雨,還是那個人,卻早已不復昔日的心境。

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本詩寫的是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梅子初熟,雨聲不斷,青草池塘,蛙聲一片。相約之人久候不至,難免有些焦慮。鄉村之景是那麼清新恬靜、和諧美妙,這是一個閒適的夜晚,沒有家國天下,只有一夜的雨,只有那個等候的人。

更漏子.玉爐香

唐代: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上闋寫所見,下闋寫所聞。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滴,落在梧桐樹上,這離情之苦沒有人可以理解。雨珠灑在一張張梧桐葉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階上,一直滴到天明,還沒有休止。而閨中人的愁思,也如這窗外的秋雨,綿綿無絕。

渭城曲/送元二使西安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的雨洗去了昨日的塵埃,客舍籠罩在一片清新的綠意之中,柳色如新。斟一杯酒,送你遠行。在這樣清新明亮,風光如畫的清晨送別,無論日後會如何,對於離開的人和留下的人,都將會是一份美好的回憶。更美好的,是詩人爲我們留下的這首千古絕唱,使千百年後的我們,也彷彿目睹了那天的場景。

《雨》詩詞10

 《聲聲慢》【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長恨歌》【唐】白居易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天長【唐五代】馮延巳

當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挑銀燈,扃珠戶,繡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淚語,驚覺玉籠鸚鵡。一夜萬般情緒,朦朧天欲曙。

 減字木蘭花【清】納蘭性德

相逢不語,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暈紅潮, 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 直爲凝情恐人見。 欲訴幽懷, 轉過回欄叩玉釵。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 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含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欒家瀨》【唐】 王維

瑟瑟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漸,白鷺驚復下。

《雨》詩詞11

1、沾衣欲溼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唐·僧志南《絕句》

2、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3、月朧朧,一樹梨花細雨中。——宋·陳克《豆葉黃》

4、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唐·劉長卿《別嚴士元》

5、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6、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五代前蜀·韋莊《謁金門》

7、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8、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9、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宋·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其二》

10、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雨》詩詞12

教材分析: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共有六個單元:人物風采、童年趣事、建築藝術、動物世界、信息傳播和詩詞拔萃。每個單元所選的文章都與生活緊密聯繫,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能見到的。因此,在完成本冊書的教學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十分必要,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

課程標準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課應該加強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通過一些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聽、說、讀、寫的能力”,我安排了此次語文綜合實踐課。

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學肩負着巨大的責任,因爲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真正掌握了“語文”這個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之後,對於全面提高一個人的素質,對於學好其它學科,對於日後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再進一步說,學好語文對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也都有重要的意義。而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水平,我們就應充分重視思維訓練。

思維有兩個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異,二者缺一,思維就不能起飛。求同,認識事物的共性,從而發現規律;求異,認識事物的個性,從而發現特點,這二者之間互相聯繫,互相轉化。發現規律與發現特點都是發現事物的本質,都是思維中的“創造”。

在語文教學中,如能恰當地引導學生求同求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兩翼思維”,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入鞏固。

本次課教師採用求同存異的方法教學,學生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

教學設想:

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讓學生查字典,瞭解“雨”的意義;

2、複習和補充一些含有“雨”字的詩詞文。

3、促使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雨進行聯想,與一些詩詞文聯繫,通過部分優秀的詩文,加深對“雨”這種自然現象的認識,明白自然界的“雨”由於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備了詩詞作者所體驗過的豐富的人生意蘊和審美價值。

教學重點與難點:

目標3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興趣導入)

1、學生活動:試一試,請寫出古詩詞中含“雨”字的句子(至少兩句)。

請學生自由回答,然後齊讀教師板書的幾句詩。或者按照中考聽力試題的方式,教師聽寫三句詩:(參考句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教師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選用一種。

注意:應及時糾正學生可能出現的錯別字,做到字詞落實。

(板書:綜合實踐活動課——欣賞含“雨”的古詩詞。巡視學生的活動情況,予以肯定。)

2、學生活動:動動手,查字典,弄清楚“雨”的意義。並把查的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書寫的規範)

請學生板書所查的結果,然後教師再出示“參考答案”,提醒學生“雨”是一個多音字,有兩種讀音,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尤其是在古詩詞中。

引:寫“雨”的詩詞很多,今天我們只研討其中的一小部分。打開唐宋詩詞作品,隨處都可聽到雨聲。雨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帶任何主觀感情色彩。但詩詞中的“雨”,由於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備了詩詞作者所體驗過的豐富的人生意蘊和審美價值。

出示幻燈片(6)。

下面從二個方面賞析含有“雨”字的詩詞文。出示幻燈片(7)。

(根據學情的反饋,教師宜只講“喜雨”部分,“悲雨”放手讓學生進行欣賞,老師只在活動過程中點拔,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二、首先,我們一同來了解“雨”是如何博得詩詞作者的青睞的。

這就是第一個話題:喜雨。(板書:喜雨。)

1、喜雨往往與滋潤萬物,喚起勃勃生機聯繫在一起的。正所謂“春雨貴如油”。

一年四季的雨中,也許春雨,特別初春的小雨是最纖柔的,最招人喜愛的。在喜雨詩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杜甫的《春夜喜雨》了。(請同學背誦此詩。教師領讀後四句:“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這首詩,並讓學生思考春雨惹人喜歡的原因:適時、無聲。

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體人心,故令人喜。《春夜喜雨》這個題目中的“喜”字雖然在詩中沒有露面,但卻從字裏行間滲透進了每個人的心田。

2、遷移:同樣的例子還有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再請一名同學背誦。

賞析: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細膩、滑爽、勻稱而又緩慢地普降到皇城的街道上。韓愈定是愛極這樣的雨,在小雨中長久佇立,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時候草的顏色。看着它,人們心裏頓時覺得快樂、新鮮、活潑、清香,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江南的煙雨在印象中永遠如詩如畫,“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雨中有好境界,雨後更有好景緻。“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3、拓展:“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如此輕柔的小雨,滋潤空氣,滋潤剛剛復甦的萬物生靈,最是讓人愉悅寧靜閒適。“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雨中有好境界,雨後更有好景緻:“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過渡:有喜就有悲,喜和悲是事物的兩個方面。

三、(板書:悲雨。)

1、剛纔,我提到了清明節,現在,請同學們打一記憶的大門,讓我們一同去體驗一下清明節人們冒雨去祭奠親人的那種心情。

看看能否背誦一下杜牧的詩作《清明》。(清明時節春光大好,桃杏如雲,若心懷哀思,又加“雨紛紛”,路上思親上墳的人必定“欲斷魂”了。)

這樣的例子在唐詩宋詞中屢見不鮮,哪位同學還能舉出類似的作品。然後,請學生按照舉出含“雨”字的、令人悲傷的詩詞句子,並分析爲什麼會讓你覺得悲傷。

(往事如煙,人生苦短,“時運不濟,命運多舛(chuǎn)”。當詩人傷春、悲秋、離愁、別恨、寂寞、無奈的時候,雨飄然而下,成爲最符合詩人失意與愁苦的自然景物。)

根據學生分析的實際,教師決定是否進行“遷移”和“拓展”。但小結及以後的內容仍然要開展。

2、遷移:

(1)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2)面對江南的美景,杜牧發出的卻是幾分哀傷,感嘆世事變無常、物是人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3、拓展:

從以上兩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與悲、愁、怨等情感聯繫在一起。季節以春、秋兩季爲多,時間以黃昏、夜晚爲主。當落紅無數、黃葉飄落、春去匆匆、悲風怒號、日暮途窮、夜深人靜之際,雨像懂得人的心思,點點滴滴的灑落,也一聲聲地撞擊着人的心扉,詩人百感交集,淚水與哀愁同出,讀來令人斷腸。

小結:同學們還可以歸納,其他類型的“雨”。(如時間充裕,則可將後面的雅雨、禪雨簡單地介紹一下。)

綜上所述,唐宋詩詞中的“雨”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更是作者主觀情意與客觀現象結合的產物。雨中有歡欣,雨中有哀怨。雨成爲了詩人抒發內心感情的有效載體。王國維有句很有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景可感人,而主觀之情也常常融入客觀景物中,讓景物更加感人。

最後,就請大家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再次體會雨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四、綜合練習:

第一、“雨”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綿綿夏雨急,秋雨涼爽冬夾雪”。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將你對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可以任選其中兩種雨完成。

1、()雨:

2、()雨: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對春雨形態進行描寫的比喻句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

(師巡視,視時間長短而定,是展示學生的作業,還是請學生朗讀自己句子。此外,如學生覺得題目太難,教師可以將題目改成仿照例句進行仿寫的中等題。)

示範:秋雨姑娘像把鑰匙,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門;秋天的雨給我們送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給我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第二、請寫出含“雨”的詩、詞,可從以下詩詞中任選四首默寫。(根據時間,確定此題爲課內作業還是課後作業。)

唐鄭谷的《蓮葉》、唐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宋蘇軾的《浣溪沙》、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辛棄疾的《西江月》、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春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杜牧的《清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五、結束語:

雨,是無生命的;因人的心情不同,它也有了喜與悲的差別。快樂的人,在狂風暴雨中也會綻出笑容;悽苦的人,在風和日麗時也會淚如雨下。願同學們隨時鍛造自己的心情,每天都擁有燦爛的陽光。

《雨》詩詞13

1.《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2.《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3.《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昏,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5.《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6.《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7.《小雪》

唐·清江

落雪臨風不厭看,更多還恐蔽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8.《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9.《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南唐·徐鉉

徵西府裏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1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雨》詩詞14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灑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睛。――――蘇軾《定風波》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鄭文寶《柳枝詞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王維:《山中》)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雨》詩詞15

聞雨 韓偓

香侵蔽膝夜寒輕,

聞雨傷春夢不成。

羅帳回垂紅燭背,

玉釵敲着枕函聲。

以雨入詩,並不少見,而這首卻與衆不同,須細細體味。從蔽膝、玉釵等詞,知道所寫的是一位女子。詩的第二句不僅暗合了聞雨的題目,而且點出了傷春的旨意 。而從夢不成的遺憾, 則知她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憧憬這顯然是愛情的提暗。於是,我們可以明白:她傷春的真正底蘊原是相思 ,而聞雨則是強化這種相思的一個媒介。 詩打起始就着力於氛圍的烘托。夜寒輕,既點出時間 ,又說明天氣 。輕字把寒說得似有重量,是用通感。春天本來就是煩人的季節,春夜則又增添了獨處的靜謐和境象的朦朧。天氣乾燥人易煩悶,天氣寒冷人易瑟縮,唯有這輕寒較爲適合,因而也最宜於情思生髮 。更何況閨房內又是這般的香氣氤氳呢! (蔽膝,是古時婦女護膝的圍裙 ,作跪拜之用 。)

深受韓偓影響的後世才女李清照寫道 :乍暖還 寒時候,最難將息。(《聲聲慢》)更兼春雨淅瀝,閨人傷之如何?夢是願望的達成,這女子多麼渴望在夢中與自己的愛人相會呀!但是銷魂刻骨的相思卻又使她不能入睡,因而好夢難成,這又反轉來加重了她的相思。這樣,我們便看到了雨的特殊作用。

第三句進一步烘托環境氣氛,寫眼之所見。羅帳四面低垂,其後紅燭高照,環境華美,無奈只是女主角獨自一人,不勝寂寞孤獨之感。末句則寫她輾轉反側之狀 。釵是一種由兩股簪子合成的婦女首飾 。枕函 是中間可放置物品的匣狀枕頭 。閨人翻來覆去,輾轉難眠玉釵便在枕函上敲擊有聲。這聲音與雨聲相和鳴,形成了一種抒情色彩濃郁的節奏,女主角的無限寂苦之狀越發凸現了。

本詩在短小的篇幅中盡力加大容量,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描寫來加強整體效果。它廣泛調動人們的嗅覺(香)、觸覺(寒)、聽覺(聞雨 、敲着枕函)、視 覺( 蔽膝、羅帳、紅燭 )等,這一切又互相融合交織 ,共同構成了一個感情網絡 ,一個幽美氛圍,一個聞雨傷春的總體心境。其中着意突出了夢幻與現實的矛盾,對夢境雖然作了虛幻的處理,但它卻始終是現實的一個潛在的參照系,正是這一對照,所以才把或當視爲美好的現實境遇襯得苦不堪言。

愛情甜,相思苦,春雨中的相思之苦尤甚。雨能將人的恬靜心態擊破,而引起節奏雜沓的共鳴,使人在縹緲的、音樂般的境界中去作感情的遨遊,接受痛苦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