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八年級上冊古詩賞析

八年級上冊古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1《望嶽》

八年級上冊古詩賞析

(主題:詩篇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地讚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嚮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達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表現了一種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鍾”字含有擬人的意味,作者賦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說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鍾,既寫出泰山的神奇秀麗,也表達了作者對泰山的讚美之情。“割”字煉得極好,這裏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雲天的碩大無朋的寶刀,它把陽光切斷使山的南北兩面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裏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峯的誓言。

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麼?請展開想像,設想詩人當時望嶽的情景,將你想像到的內容寫成一段話。

“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望到了:泰山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鍾神秀),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色頂,一賢衆山小)

2《春望》

(主題: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爆發後,寫春城敗象,飽含哀嘆;抒思鄉之情,充滿離愁。反映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A此句以樂景寫哀,情景交融的表達了詩人心中感時傷世的沉痛之情。花開鳥啼本是娛人之物,但山河破碎、骨肉離散使詩人心中充滿痛苦,以至於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

B本句運用擬人手法表達了詩人心中憂國傷時的沉痛之情。花、鳥本無情,詩人賦予花鳥以人的情感說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時而落淚,鳥兒也因恨別爾驚心,實際上是詩人移情於物的結果,情景交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意思是自開春以來戰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用“連三月”來形容戰爭的殘酷和綿長。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3《石壕吏》

(主題:表現對統治者殘暴行徑的揭露,對戰亂造成人民苦難的同情和憂國憂民的思想。)

暮投石壕村

寥寥五字,不僅點明瞭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爲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

有吏夜捉人

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裏生髮出來。不說“徵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於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於人民已經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一個兒子託人捎來信,另外兩個兒子最近陣亡了。活着的這個不過是苟且偷生,死了的也就永遠地長眠

了。這兩句是老婦的血淚之訴,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真實情況

4《歸園田居(三)》

(主題: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但使願無違。

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過悠閒自得的田園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表現了詩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寧靜淡泊的心境。

5《使至塞上

過描寫出使塞上的所見所聞,勾勒出祖國邊疆的壯麗風光,表示了對守衛邊塞,報效國家的唐軍將士的崇敬,洋溢着詩人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這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自己比作“徵蓬”、“歸雁”,寫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寫景,生動形象的表達出幽微難言的抑鬱之情。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於天際,輝映着波瀾不驚的閃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目前。

“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純乾淨,“直”字寫出了景物的勁健挺拔之美,“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目前。

6《渡荊門送別》

(主題:本詩以雄壯的筆觸描繪了荊門一帶壯闊、奇特之景,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這一名句展現了一幅雄偉壯闊的景象:蒼莽起伏的山巒隨着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依然滔滔不絕白天行舟,天開地闊,詩人開闊的胸襟、舒暢的心情,都流露在字裏行間,這正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隨”字,將靜止的山嶺和原野摹狀出活動的趨向,給人以連續的流動感和空間感;“盡”字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入”字,寫出了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彷彿流入了遼遠的原野,蘊含了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應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由欣賞美景的欣喜之情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含蓄地抒發了思鄉之情。

7《登岳陽樓(其一)》

(主題:抒發了詩人輾轉江湖、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甌缺、中原動盪之憂,以及大老傷悲的落寞情懷。)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寫詩人漂泊不定的生涯、離鄉背井的感慨,也道出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白頭弔古風霜裏,老木滄波無恨悲。

尾聯“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詩人直寫自己一個白髮老者憑弔古事,內心滄桑沉重。“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景中有情,情中含景。尾聯氣韻蒼涼,雄闊慷慨。

8《長歌行》

(主題: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詩的主體由客觀轉到主觀,語勢隨之陡轉。青春和生命是美好的,但卻是短促的,一去永不復返。歌辭

的主旨在此。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着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9《野望》

(主題:通過描寫秋天黃昏以及詩人目睹歸獵之景,表現詩人抑鬱孤獨的心情。)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着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10《早寒江上有懷》

主題: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並抒發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樹葉飄零,北雁南飛,江上早寒,一片落寞秋景。詩人在異鄉遙望、深深地眷念但故鄉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鄉之淚、遙看天際孤帆。這一種飄零之感只有羈旅中人才能深切地體會到。

1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主題:通過描寫洞庭湖周圍的景色,借景抒情,表達了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願望。)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字渲染一種溼漉漉,水淋淋的氣氛,給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幾近坍塌;極顯湖水喧囂動盪,桀傲不馴的自然偉力。這兩句錘鍊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志,說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卻找不到門路。

12《黃鶴樓》

(主題:借景抒發詩人綿綿愁緒和思鄉深情。)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樓頭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豔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陽光,給人家的溫暖。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情味。詩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進更爲高遠的境地。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拖音。

13《送友人》

(主題:這是一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

14《秋詞》

(主題:詩歌通過讚美秋景,抒發了寬大豪邁的胸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爲不屈的化身。這裏,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15《魯山山行》

(主題:語言樸素,描寫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隨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的“野情”。)好峯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隨處改”這個“改”字下得妙,幽靜的魯山,隨着觀察角度的變化景色也在變化。因爲“行”,所以好峯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以“改”字體現“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幽徑獨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詩中說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一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於是“迷”了。這裏把一人個遊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出來了。

本詩主要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

16《浣溪沙》

(主題:從嫩芽、溪水的,領悟人生應積極進取,表現作者曠達樂觀、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

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

1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主題:表現作者愛國激情和殺敵雄心。)

這是年近七旬的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着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裏,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一“僵”一“孤”,淒涼之極,爲什麼還“不自哀”呢?因爲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爲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願爲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

表達方式有:說明、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

表現手法有: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象徵、對比、想象、聯想、反襯、烘托、託物起興、美景襯哀情、渲染、虛實結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