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從軍行之二古詩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古詩王昌齡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這些古詩是小學生必背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背一背吧!

從軍行之二古詩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古詩王昌齡

  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譯文身經沙場百戰鐵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

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註釋

1.沙場:胡三省《通鑑注》:“唐人謂沙漠之地爲沙場。"碎鐵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離破碎。

2.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貴族之一,這裏指敵軍的一員悍將。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着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賞析

詩人不直述戰事的進展,而將讀者置身於險象環生的局勢,感受緊迫的態勢。

此詩以短短四句,刻畫了一位無比英勇的將軍形象。首句寫將軍過去的戎馬生涯。伴隨他出徵的鐵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見他征戰時間之長和所經歷的戰鬥之嚴酷。這句雖是從鐵衣着筆,卻等於從總的方面對詩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簡要的交待。有了這一句作墊,緊接着寫他面臨一場新的嚴酷考驗——“城南已合數重圍”。戰爭在塞外進行,城南是退路。但連城南也被敵人設下了重圍,全軍已陷入可能徹底覆沒的絕境。

  擴展閱讀:

第三首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譯文】

大漠之中,狂風呼嘯,塵土飛揚,天色昏暗。一隊將士半卷着紅旗出了軍營,向敵軍挺進。這時前方傳來捷報:他們已在洮河的夜戰中生擒敵軍,大獲全勝。

【鑑賞】

這段文學,筆墨非常簡煉,從當時的氣氛和諸侯的反應中,寫出了關羽的神威。論其客觀藝術效果,比寫揮刀大戰數十回合,更加引人入勝。羅貫中的這段文字,當然有他匠心獨運之處,但如果就避開正面鋪敘,通過氣氛渲染和側面描寫,去讓人想象戰爭場面這一點來看,卻不是他的`首創,象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應該說已早著先鞭,並且是以詩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風塵日色昏”,由於我國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均呈自西向東或向東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東部形成一個大喇叭口,風力極大,狂風起時,飛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風塵”後面,並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風沙遮天蔽日。但這不光表現氣候的暴烈,它作爲一種背景出現,還自然對軍事形勢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這種情勢下,唐軍採取什麼行動呢。

從描寫看,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後續,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這是打破常套的構思。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行鋪敘,就不免會顯得平板,並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進行烘托,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它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夜戰洮河北”去想象前鋒的仗打得多麼艱苦,多麼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去體味這次出征多麼富有戲劇性。

我們都知道,二戰中意大利戰鬥力差得不行,這也是一直讓希特勒頭疼的事情。而且這幫意大利人在戰場上打不過人家也就算了,在監獄裏卻還不安分,可能是怕自己難以發揮“用武之地”吧!其實不光如此,他們的盟友德國和日本也犯過同樣的錯誤,而且都是那麼的可笑,在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嗤之以鼻,很難相信他們作爲戰場王牌的事實。

在關押意大利的戰俘營裏,有一次負責看守的英國士兵睡着了,戰俘營的大門一直敞開着。第二天,監獄長官發現了這一事件後,把看守痛斥了一頓,然後檢查人數,發現一個人也沒有少。英國喜出望外,這幫戰俘果然連老鼠都不如,主動放他們出來都不肯幹。

可是第二天,他們卻迎來了一個壞消息,所有意大利的看守挖了一條溝,從裏面一個接一個都跑出來了。英國非常疑惑,這幫平常最聽話的俘虜,怎麼也會越獄,看來自己真的是老了。他把這一消息報告給了上級,等着挨處分,從此他的軍事生涯可以說是完蛋了。

他一邊在路邊散步,一邊唉聲嘆氣,這時他的副官跑了過來,向他報告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

“報告長官,那些意大利人被找回來了,您快去看看吧!”

英國立刻奔向事發地點,只見許多意大利戰俘圍在另外一個戰俘營,要求更換住宿場所。經過反覆的勸解討論,他才知道這幫人原來是因爲沒有意大利麪吃,才大膽“越獄”的。英國當機立斷,爲他們準備新鮮的意大利麪,於是這些人又乖乖地跟着他們回到了戰俘營。

話說意大利人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可德國人也有掉鏈子的時候,在蘇德戰役剛爆發的時候,突進速度迅猛的古德里安來到了距離斯摩棱斯克幾十千米的一個蘇軍要塞,他把整個集團軍羣分成多個據點,每個據點負責攻擊蘇軍的一個範圍。這種陣型的好處是:互相之間可以快速支援,組成了強大的交叉火力網,讓蘇軍難以找到突破口。同時古德里安還佈置了縱深防禦,在陣地背後還用坦克支援他們。他信誓旦旦望着前方,認爲蘇軍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無法突破他佈置的包圍圈。

戰役打響的時候,蘇軍四面突圍,傷亡極爲慘重,但過了不久德軍大部分陣線就開始潰敗。古德里安見此情景,立刻把全部火炮的目標瞄準前線陣地,轟炸了幾分鐘才恢復局勢。

事後經過查明發現,這個糟糕的局面是由蘇軍大斜方的一個據點造成的,古德里安怒氣衝衝地走過去,把那個據點的長官叫來,質問他是怎麼履行自己的職責的。

這名長官顯然也受了傷,他說當時從遠處就能看見大批的蘇軍涌來,但此時他們的迫擊炮炮彈已經打光了。機槍肯定也阻擋不了他們的攻勢,就舉個白旗往後跑。其它的德軍以爲蘇軍攻勢強大,就開始一窩蜂地逃跑,,當天蘇軍繳獲了許多武器,而這次事件也讓古德里安他們白白在斯摩棱斯克消耗了幾天的時間。

幸運的是,即使這樣,古德里安他們的推進速度還是最快的,這和蘇軍本身的戰略方案也有關係。當時在古德里安後面的是第十裝甲師,與霍特的第三裝甲集羣的一支,蘇軍分成兩支撤退,結果受到了古德里安和後方的夾擊。古德里安重視行進距離,很快他就帶着走了,把這些爛攤子留給後面的。

蘇軍也不是草包,他們索性不打古德里安的第四裝甲集羣了,反而把全部力量和後方的德軍幹仗。德軍被牽制了許多天,纔將這些蘇軍全部消滅,可此時古德里安他們已經來到了第聶伯河附近了。

德軍和意大利討論完了,之後就來看看二戰中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日本傘兵,日本一向以“玉碎”戰術爲名,一支若是打不了勝仗,就是全軍覆沒,“逃兵”這個詞語是他們的字典裏所沒有的。在二戰開始時,日軍覺得傘兵很新奇,加之聽聞德軍在克里特島,以及蘇聯的戰役後,對傘兵更是嚮往,甚至將傘兵稱呼爲“決定未來戰爭勝敗的兵種”,決定將其列入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