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鹿柴》古詩原文以及賞析

《鹿柴》古詩原文以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詩句】空山不見人

《鹿柴》古詩原文以及賞析

【出處】唐·王維《鹿柴》。

【譯註】空山中看不見一絲人影。

這兩句詩很生動地刻畫出深山的幽靜意趣,情韻悠遠,耐人尋味。

【全詩】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翻譯】

空寂的山林裏

對面看不見人的影蹤,

只聽得到

人的話語聲聲。

一束白色的光柱,

刺破深林的寂靜,

凝止在

碧苔青青。

【鑑賞】

明人李夢陽說:“王維詩高者似禪”(《空同子》)禪宗乃佛教的一派。它是一種清靜的宗教,其本質乃在於使人擺脫現實苦悶,覓取心理平衡。它不立教義,不祈禱神明,強調“心即是佛”。它的修煉方式有如氣功,系通過凝神靜思,排除雜念,直覺頓悟來把握宇宙的真諦。其全部奧妙在於親近自然,‘目擊道存”(宋人襲用莊子而成的術語)。禪悟往往由觀山望水引發——開悟是一種雲開霧散,光明洞徹,放下包袱,極爲輕快愉悅的內心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種開悟不可用理性的闡說,卻能用境界即具有審美意義的感性圖景來暗示,從而在王維、司空圖一類天機清妙的詩人筆下找到了自己的“語言”。

鹿柴本是輞川一個幽深的去處,以有鹿出沒得名。《鹿柴》描寫的便是這片幽深寂靜的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景色,同時又表現了詩人開悟的心境

“空山”的“空”,不是說荒涼。“不見人”的着意在下句“但聞人語響”。“但聞”二字再一次強調了山林的寂靜。通常情況下儘管無人,山林並非死寂,總有些蟲吟、鳥語、水聲、竹韻之類所謂“天籟”的東西,不至於這樣的萬籟俱寂。這裏但聞的“人語響”,自不是人聲嘈雜,也不是長嘯竟日,而是偶爾發生的空谷傳聲,《大般涅槃經》:“譬如山澗響聲,癡愚之人謂之實聲,有智之人知其非真”。它突如其來,打破沉寂,又復歸沉寂,使鹿柴的環境更顯得清冷至於神祕。寂靜通感於視覺,便是幽暗。詩人接下來照說應着力描寫深林的不見陽光,他卻選取返照穿透密林,餘輝灑滿青苔的一剎那來刻劃幽暗,其效果是加倍的:微弱的光線與無邊的幽暗形成強烈的反差,突出了深林的幽暗;而這光線轉瞬即逝,接踵而來的是更其漫長的幽暗。

自然美的表現是極其豐富的。奼紫嫣紅,熱烈光明固然是一種美;秋水寒山,寂靜幽暗,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無聲的寂靜,無光的.幽暗,人們較易察覺;有聲的寂靜,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爲人注意。而大自然的律動,恰恰表現在這種對立面的相反相成上。鹿柴的景色宜有朝暮四時的不同,詩人只抓住夕照時富於生髮性的頃刻來寫,便特別深刻而富於獨創性。

最普通的人聲,出現在寂靜的空山中,就產生了不同尋常的意義;最常見的陽光,穿入幽深的密林時,就產生了十分奇妙的感覺。而突然打破沉寂的人聲,和突然洞燭幽微的返影,不正是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絕好象徵?《鹿柴》確乎寫出了詩人在靜觀自然時獲得證果的內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