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翻譯及其教學內容分析

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翻譯及其教學內容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導語: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翻譯及其教學內容分析

  滁州西澗

作者: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着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註釋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裏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飄浮。

  作者介紹: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教學內容分析:

《滁州西澗》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代表作之一。這詩寫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自然流露。

  設計理念:

1.藉助學生已有學習經驗,在充分自讀自學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準確和完整地理解詩詞意思,感受詩人思想情感。

2.豐富的想象、聯想是鑑賞詩句的重要方法。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邊讀詩邊想象,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詩中畫面,讀出詩中意境。

3.古詩詞講究“用詞精妙”,在教學過程中力圖帶領學生揣摩、品味詩中的“關鍵詞”,從而體會詩人情懷。

4.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原則,整體把握全詩的語言特色,更深感受詩的語言美。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理解古詩內容,寫出本詩大意。

3.品味語言,體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在中唐皇帝玄宗身邊,有一個十五六歲的衛士,總是騎着御廄裏的駿馬,走在儀仗隊的前列,氣概非凡。他"身爲裏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無法無天,連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卻在安史之亂後,忽而發憤讀書,下決心脫胎換骨。後來他做過幾任縣令和刺史,曾經嚴懲不法軍吏,又常感到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終於在文學史上奠定了自己無可爭辯的地位。世以"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並稱,這位詩人,便是韋應物。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澗》。

二、釋題感知大意:

1.板書課題,讀課題。從課題裏知道了什麼?(本詩寫的是滁州西邊山間澗水的景色)

2.據歐陽修《醉翁亭記》所寫:“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西澗正在這“林壑尤美”的峯巒之中。這《滁州西澗》究竟景色如何呢?我們隨着詩人的筆觸,一起去看看。

三、自讀自學,交流修正,理解內容: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指名讀詩,熟讀感知。

2.這首詩寫了什麼?自己試試能不能解釋詩句?將沒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詞做上記號,一會交流的時候注意聽與學。

3.交流修正,寫出本詩大意。(參見《教師用書》)

4.再讀古詩,理解朗讀。

四、品讀詩文:

1.反覆吟讀了這首詩,“滁州西澗”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又是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呢? 預設學生回答:

A. 感受到“美”。

(1)從“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樣的?低聲吟誦,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鼻端又彷彿嗅到什麼氣味嗎?(想象草的茵綠、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靜謐、未經踐踏„„)

讀出這“幽草”給我們帶來的感受。

此句寫的就是“憐澗邊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獨”與“生”二字呢?反覆讀讀,玩味玩味。

(“獨憐”表現“特別喜歡”“唯獨憐愛”,更表達出對幽草的愛憐。“生”寫出了草的動態,這靜靜的草茂盛的樣子,生命力展現了出來。)

凝練的古詩啊,每一字都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與特別的感受。我們真該靜下心來,細細的揣摩,領悟。還從哪裏感受到西澗的美?

(2)“黃鸝鳴叫”感受到西澗靜謐的美。

細細讀讀,想象出畫面來。

(指名讀)用你的朗讀,將大家帶到你想象的環境中去„„

B. 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從“野渡無人舟自橫”感受到的。

從哪個詞,想到什麼讓你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呢?

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橫”。

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來。

C. 感受到“動態的美”。從“春潮帶雨晚來急”感受到的。

比較:換一個字“春潮伴雨晚來急”行不行?你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帶”:表現了春潮夾帶着雨勢,滾滾而來,一瀉千里。“伴”則顯得緩、閒適得多。不適合後面的“急”。)

把句子換成“春潮伴雨晚來涌”,行不行呢?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閒適的情境呢?

(春潮的“急”才衝擊着“舟自橫”,如果“涌”,則感覺的多是不安,詩詞的意境大不相同。)

過渡:其實,瞭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爲什麼這樣遣字用詞。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再讀讀這首短小的七言絕句,看看能否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詩人情感的一個詞來。生可能找到“獨憐”“自”,各談理由。

3.瞭解韋應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首詩,他有一直有着怎樣的想法,就能幫助我們理解他此時的心境。

(補充資料: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政治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良而無能爲力,有意退隱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任其自然。)

你從詩中哪些地方讀出他這樣的情感?

(“無人”“舟自橫”“幽草”)

總結: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爲,恰同水急舟橫。這一幅看似沒有主人公的山水畫,但詩人的靈魂卻無處不在,全詩沒有一處不寓有作者的寄託。讓我們再好好的誦讀一番,做做詩人遠隔時空的知音吧!(感情誦讀)

五、回到整體,感受語言美。

再讀這首詩,能不能感悟到詩人語言的妙處?

(生自由發言。如:以聲襯靜,動靜結合,用字精煉,字字關情等等)

總結:這一首《滁州西澗》無論是澗邊幽草、深樹鸝鳴、還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雖字字作景語,實是字字爲情語;雖字字不離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緊扣詩人之心境。確實值得我們反覆誦讀玩味。請大家起立,我們一起誦讀此詩。(師生同背誦)

六、當堂作業:默寫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