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描寫梅花的五言古詩

描寫梅花的五言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古人熱愛梅花,因爲它傲骨的精神,下面一起去閱讀一下小編整理的描寫梅花的五言古詩吧,歡迎參考!

描寫梅花的五言古詩

  1、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註釋

1.凌寒:冒着嚴寒。

2.遙:遠遠的。

3.爲:因爲。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道

翻譯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開放。爲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爲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爲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着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着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背景

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灰意懶的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已經歷了兩次辭相兩次再任,非常鬱悶。

  2、詠梅

蕭繹

梅含今春樹,還臨先日池。

人懷前歲憶,花發故年枝。

賞析

這是一首......

看到這四個字,有人會猜到下面的話:短小精緻的詩、耐人尋味的詩、情味雋永的詩......等等之類。

然而這一回,他們猜錯了,這裏想說,這是一首無理的詩。

確實,先不說詩,且看這四句裏都有一個時間詞,便用得無理。“今春樹”?莫非去春去秋去冬就不是這樹了?“前歲憶”莫非世上還有後歲之憶?“現日池”?“故年枝”?它們與今日的池塘、今年的樹枝又區分何在?

如此的組合,無理!

也許作者想說,滿樹含着的梅花,已是今春的新梅,那年他與他那情人——誰知道呢?姑且這麼假設吧——花前共酌、花陰傾心時的梅花,早已匆匆謝去、化爲塵埃,便如那人的飄然而去、杳如黃鶴,他傷感了,他想強調。

也許他想說,那倒映着頭上點點新梅的池塘,卻一點也不肯跟着梅花的新生而起什麼變化,花也謝了,人也散了。池塘卻偏偏還是那年他們攜手嬉魚的模樣,他傷感了,他想強調。

也許他想說,變了的花朵和沒變的池塘,都叫他觸景生悲,叫他跌入回憶的大壑,而且只是對那年的回憶,他傷感了,他想強調。

或許作者想說,他跌入了回憶的大壑,想要喚回那年的人兒,要喚回那年的梅。那人畢竟去了,那梅畢竟謝了。明明白白的事,他卻固執起來,就是不願承認。他不願看到那新開的梅,卻偏去凝視那吐生新梅的舊枝。花枝自然還是那年的風姿,可它也是給作者的慰藉少,給作者的悽傷多。他傷感了,他想強調。

他傷感了,那也罷了;他想強調,那也罷了。他傷感了,就不許池塘是的今日的池塘,那纔是無理;他想強調,就硬把花枝限定爲往年的花枝,那亦是無理。他有主觀感情,那也罷了。主觀感情居然剎住了客觀景物的步伐,那可是無理!

短短四句,有今有昔,有人有景,有感嘆有回憶,還不慌不忙插進四個時間詞,說這是短小精緻,自也不枉。詩是懷人之作,那人卻唯有“憶”字略作提示,需從景物對比中去找。說這是耐人尋味,卻也不枉,由花之換新對照出池之依舊,由池之依舊反襯出人之變易,感嘆出花之如故,說這是情味雋永,更是不枉。然而,如此無理之詩,卻生出了種種佳處明明白白擺着,則更是無理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