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描寫母親的古詩

描寫母親的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描寫母親的古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易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是衆所公認的中國歌頌母親第一號作品,千古流傳不衰。

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點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4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着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唐朝詩僧輿恭的《思母》:

“霜隕蘆花淚溼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輿恭的這首思念亡母的詩,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詩人回憶:去年五月黃梅時節,家中糧斷。白髮老孃倚門翹首,盼兒歸來,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無長物,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當時的境況雖然清苦,但畢竟老母健在,孝心有託。可現在母親已經去世,柴扉冷落,已無親人倚門。霜打蘆花,淚溼衣衫,詩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慟。

讀這首詩,令人悲從中來,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動。詩中寫梅雨季節,白頭倚門,典當袈裟,負米歸來等景象,樸素真實,直抒胸臆。句句在敘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寫景,句句蘊至誠。莊子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這是開啓心靈的奧祕,這是感人肺腑的奧祕。這是作詩的真諦,這是做人的真諦。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清人倪瑞璿《憶母》中的這兩句詩,總算懂得了母親的心腸,這是對母親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兒女的,領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強烈,報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

輿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動人,更因爲詩是出家人寫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塵緣和難捨的親情。其實,母愛的崇尚和感戴,與出家宗旨並不相悖。《楞嚴經》雲:“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也就是說,十方諸佛,憐憫憶念一切衆生,好像母親憶念親生兒子一樣。在佛經中,母親的愛憐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輿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爲在他的詩中,充滿了世俗的人情。

先秦的《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翻譯下來就是:“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作品基本上是來自普通勞動人民的心聲。這首詩讚美了母親的辛勤、勞苦,母親的明理、美德;而對自己不成器難回報、兄弟縱然有七個也不能寬慰慈母之心表示慚愧不安。它採用了傳統的賦比興藝術手法,文辭雖然樸實、思想雖然簡易,可是生動形象,畫面優美,感情真摯,非常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