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一課件 > 高一語文對聯課件

高一語文對聯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對聯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爲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分享了高一語文對聯的課件,希望可以幫助到老師。

高一語文對聯課件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對聯是我國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本課爲人教版第一模塊梳理探究單元第二課,作爲第一模塊的學習內容,可以很好地激發高一學生對文化文學的熱愛,爲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探求活動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愛這一類型的課程,感受到新課程教與學與過去的不同,從而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初中時已初步接觸對聯知識,中考有考對聯,初中時對仗的基本知識已掌握,可不作爲教學重點;但初中時對聯多作爲應試要求,對於對聯的藝術性、趣味性、承載的文化沒有專題的探究活動或未充分開展過有關對聯的探究活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調動。

三、設計思想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在教學中扣緊“奇妙”二字,以欣賞與對對子激勵興趣,以興趣激勵學生對對聯的知識、文化的探究學習。

在教學中採用遷移教學法:教學循序漸進,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遷移的方法就是能較好的進行類比推理,溝通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繫。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用教材內容、故鄉文化底蘊、學校辦學歷程創設對聯情境的辦法,激發學生興趣,感受對聯藝術和文化。

作爲梳理探究單元課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體現學生主體,提高學習興趣,引發進一步自主探究的願望。

四、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學精華之一對聯的興趣。

2.掌握對聯知識,學習擬寫對聯。 3.通過擬寫對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聯的特點、對聯的分類、辨對聯、、賞對聯、作對聯。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賞與對。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用四川才子楊慎的故事導入

楊升庵巧對縣令

楊慎,字升庵。明代文學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歲時,就很勤奮聰穎,在他的家鄉流傳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鄉的一個堰塘裏洗澡。縣令恰巧路過堰邊,見楊升庵並不迴避,頓時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頓板子,可楊升庵拒不上岸。縣令沒辦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褲子掛在路邊的古樹上,說:“我出副對聯----‘千年古樹爲衣架’,你若是對得好,便還你衣褲。”

縣令話音剛落, 楊升庵便在堰塘裏信口對出:“萬里長江作澡盆。”縣令一聽,便讓人從樹上取下衣褲,並請他到縣衙做客。

從此,楊升庵便得了“小神童”的稱號,當地的人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爲“娃娃堰”。

你喜歡這副對聯嗎?爲什麼?

(二)用古詩文中的對聯引導學生歸納對聯形式上的特點

1、千年古樹爲衣架,萬里長江作澡盆。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4、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5、四面河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三)檢查課前預習

1.讓學生集體討論對聯形式上的特點,然後檢查學生課前對第七十七頁對聯常識的預習,讓每組推舉代表展示預習成果。

2.結合上面的例句,點評各組的展示情況,歸納對聯的特點,重點抓住“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當、平仄相對”。

(四)結合例句依照內容給對聯分類,學生討論後作答,教師明確:正對、反對、流水對。

1、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4、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五)補充對聯的三禁忌:合掌、同字、對開,舉例說明。

(六)辨對聯隨堂反饋

請用箭頭依照由上聯到下聯的順序連接下列對聯。

春山一路鳥空啼 冬雪欲白千里草

錦江春色來天地 芳草春來依舊綠

春回大地千峯秀 芳樹無人花自落

老梅到時自然紅 玉壘浮雲變古今

春暉又紅萬朵花 日暖神州萬木榮

(七)讓學生討論後派出代表展示各組收集的佳聯,並從形式和內容上鑑賞這些對聯。教師先舉例:

1.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2.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3.寄情巴山,常憶北巖晨鐘、戛雲夕暉、白塔倒影;

遺愛州河,難忘南壩詩韻、通川書聲、鳳麓豪情。

朗朗書聲,龍飛鳳舞新天地;

淙淙水韻,桃紅李白舊學堂。

雨去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八)學生作隨堂練習,討論後展示。

1、門前碧水環繞

2、靜聆雨潤綠草

3、漢劉邦虛心納佳計

4、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

(九)南京名園“瞻園”中有一副對聯,其下聯的句序、語序有的被打亂,請根據所給出的上聯對下聯進行調整。上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下聯:紅雨樹邊,小苑西回,一庭佳麗鶯喚起,看池邊綠樹,此間有堯天舜日。

(十)小結今天的欣賞和對對活動,要大家明確:

(1)對聯種類多樣,藝術手法豐富;

(2)對聯需創設情境和主題,不單純是文字遊戲;

(3)對聯是中國獨特的藝術瑰寶。

(十一)(課件放映)探究作業:

(1)上網閱讀,探究更多的對聯知識和奇聯妙對。

(2)蒐集整理達州可見的對聯,從對聯的種類、內容、作法、鑑賞等角度進行分析歸納。

(3)以學習、生活、社會、時政中的任意一個爲話題,嘗試寫一幅對聯。

七、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在研究了課程特點、教學內容、課程資源、學生情況之後,以“激發學生對對聯的興趣”爲目標,圍繞目標設計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先有課外的學習準備並以此導入課堂,按學生現有的認知規律,由學對的基本起步開始,參與一些對對活動,欣賞奇聯妙對,瞭解對聯藝術手法,感受對聯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最後創設教學的亮點和活動的高潮,以本校景緻和辦學歷程入對,讓學生積極參與創設對聯,欣賞與對聯密切相關的書法藝術,安排了課外探究作業。

整個設計充分考慮:

(1)將課本作爲課程資源之一,不侷限於課本,而是主動創設,大膽創新,豐富教學內容。

(2)探求新課程“梳理探究”單元教學的獨特的、個性化的模式,讓學生喜歡新課程。

(3)將三維目標融入教學全過程,體現過程的評價、發展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互動,在學的過程中體驗中國文化藝術瑰寶對聯的藝術性和文化性,學的過程就是一個愉快的、激發興趣的、文化迴歸的、有利學生自主發展的、充滿生命活力的過程。

(4)充分挖掘課程資源:課本的、本校的、地方的、執教者的、學生的、同事的。

(5)力求使學生轉變對聯是文字遊戲,學對聯是爲了考試的觀點,和老師一起體會對聯的藝術手法與情境、主題是密切相關的,正因爲這相關,才使對聯具有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這樣在情感態度上轉變學生,讓學生喜歡對聯,喜歡中國文化和各種文學表現形式。

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景觀很好地體現了設計的目的,學生積極參與,興趣高漲,經歷了一次身心愉悅的文化洗禮。尤爲難得的是學生所對的對聯答案,體現了一定的創造力,給予學生很大的創造空間,對教師也深有啓發,體現了教學相長。同時也發現,對於這樣的課程,教師的個人功底很重要,教學各個環節的串接、教師的啓發引導、對學生答案的點評、教學時間的收放,課堂即時情況的調整都有賴於教師的功底,使課堂不侷限於原有的設計,而又不偏離基本的設計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師增強終身學習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