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天工開物》是我國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撰寫的一部科學鉅著。它頗爲詳盡地記錄了我國明朝中期到明朝末年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狀況,其中有許多記載是當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工藝措施和科學創見。因此,它被外國研究者譽爲“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明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宋應星出生在江西奉新一個名門望族家庭。他自幼聰慧過人,學習十分刻苦。因而,年紀很小時,宋應星就名聞鄉里。中舉之後,宋應星曾先後擔任了江西分宜縣教諭,福建汀州府推官,安徽亳(bó)州知府等官職,但他對做官興趣不大,他醉心的是對農業、手工 業生產技術的研究。《天工開物》就是他在分宜縣做教諭時撰寫的。所以,在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他乾脆棄官還鄉,專心從事於著書立說了。所著的著作,除《天工開物》外,還有《卮言十種》、《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等,可惜,這些著作多已失傳。值得慶幸的是,前些年,人們在他的家鄉發現了他的4部佚著的明刻本:《野議》、《論氣》、《談天》和《思憐詩》。這是瞭解他的思想的重要文獻

《天工開物》一書共18卷,依次爲:乃粒(五穀)、乃服(紡織)、彰施(染色)、粹精(糧食加工)、作鹹(製鹽)、甘嗜(製糖)、陶埏(製陶)、冶鑄(鑄造)、舟車、錘鍛、燔石(燒煉礦石)、膏液(制油)、殺青(造紙)、五金(冶金)、佳兵(兵器)、丹青(朱墨)、麴櫱(釀造)、珠玉。

從上列標題不難看出,《天工開物》一書幾乎涉及到當時中國所有重要的產業部門,是一部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內容廣博,但最具重要價值的,還是它記述了工農業生產中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並用技術數據給以定量的解說,用圖畫給以形象的說明,同時,它又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論概念,從而使它成爲一部完整的科學技術著作。

在水稻栽培技術上,它指出,水稻育秧後,30天就可拔起分栽;1畝秧田培育的秧苗,可以移栽25畝;早熟的水稻品種70天就能收穫,晚熟的要200多天才能收穫。這些技術數據對水稻生產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這是以往農書所未曾記載過的。另外,它還首次記述了再生秧技術,以及冷漿田中用獸骨灰蘸秧根技術。這獸骨灰蘸秧根技術,是我國施用磷肥的最早記載。除此而外,還應特別指出的是,它又最先記述了早稻在乾旱條件下變異爲旱稻問題,這種物種發展變異觀念的提出,在世界上也是首次。這是宋應星對世界生物學物種變異理論的最大貢獻。

在養蠶技術上,它最早記述了利用一化性雄蠶蛾(一年孵化一次)與二化性雌蠶蛾(一年孵化二次)雜交來培育良種的方法,並指出了養蠶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其中所說的燒殘桑葉煙來抵擋臭氣的“薰煙換氣法”,也是以往的書籍從未記載過的。

在金屬冶煉方面,它首次記述了今天俗稱爲“燜鋼”的箱式滲碳制鋼工藝,最早記述了火法煉鋅的操作方法。

在造紙方面,它則詳細地介紹了當時製造竹紙和皮紙的設備和方法。其中所記的用石灰漿處理竹穰,用柴灰處理紙漿和在紙漿中加紙藥水汁的3項關鍵性工藝,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天工開物》不僅內容豐富,還圖文並茂,書中附有123幅插圖。這些插圖能形象地幫助後人瞭解到當時的生產技術。其中有些珍貴的插圖,如提花機、鑽井設備、軋蔗機、大型澆鑄錘鍛千斤鐵錨、階梯式瓷窯、玉石加工磨牀等,還是世界上較早的科技圖錄呢!

毫無疑問,《天工開物》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科學鉅著。但你卻想不到,這部科學鉅著還差一點沒能同世人見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