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風箏爲什麼在清明前後放飛大綱

風箏爲什麼在清明前後放飛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是一個非常有趣好玩的娛樂玩具,相信大家小時候也都玩過。但是大家關注過自己是在什麼時候放的風箏嗎?細心地小朋友估計會發現是在清明節前後,大家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管快來了解一下吧。

風箏爲什麼在清明前後放飛

說到風箏,先得正名。風箏的俗名,南方叫紙鳶,北方叫紙鷂。曹雪芹的風箏工藝專著叫《南鳶北鷂考工記》。在唐詩中出現過“風箏”的字眼,但這個風箏專指房檐下的鐵馬,不能以今類古。再是關於風箏的起源,也有不同的說法,一種是,木鳶偵察說;一種是,遊戲玩具說……但也有人提出質疑,何以在清明節放風箏,不在中秋節放風箏?這就出了第三種說法;掃墓祭祖說。清明掃墓,焚化紙錢。而考其初始,並不燒紙的。古人掃墓,把紙錢拴在長長的竹竿的頂端,插於墳頭,早春風烈,紙花飛舞,象徵先人精神永在。由墳頭飛紙衍化爲清明放風箏的習俗。

放風箏源於祖先崇拜,這在古詩中也可以找到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有一首宋詩七律雲:“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化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白居易詩中的“風吹曠野紙錢飛”,宋詩中的“紙灰化作白蝴蝶”,都是反證,紙灰不灰時的白蝴蝶迎風搖曳,一定更美。其二是,中國現代文學大家沈從文有短篇小說《靜》,其中寫到湘西墳頭拴紙的風俗,也是說清明放風箏與祭祖有關之最好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