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微軟範例

微軟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 ,)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供貨商,總部設在華盛頓州西雅圖附近的雷德蒙德。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稱(意思爲“微型軟件”)發展和銷售BASIC解釋器。最初的總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是現在的首席執行官。使得微軟如此令人矚目的原因包括:

微軟

? 它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公司

? 在經濟學,它是一個驚人的網絡外部性的例子

? 它在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方面扮演着壟斷者的地位

? 它使得它的創立者躋身於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特別是掌門人比爾?蓋茨多年來位居世界首富

? 所有上市公司中,它有最大的公司市值

? 多年來它官司不斷,和業界其它公司的明爭暗鬥已經成爲IT文化的一部分。

「生態體系」

微軟公司試圖在其產品周圍建立“生態體系”,以爲其產品以及品牌增值。

軟件

微軟生產的軟件產品包括了很多的種類:

? Microsoft Windows - 稱爲「窗口」的圖形操作系統;有很多版本。桌上版最新版本是Microsoft Windows Vista,服務器最新版本是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Microsoft Windows幾乎預裝在所有的IBM兼容的個人電腦上。

? MS-DOS - 微軟公司的早期產品,它是一個命令行界面的簡單操作系統。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運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後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MS-DOS運行了,但基於用戶因軟硬件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運作,微軟同時間繼續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運行的過渡產品。MS-DOS的使用效果並不好。93年時曾有一位高中生獨立完成了比MS-DOS快8倍的DOS中斷調用。*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件套件,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Access(桌面數據庫)、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FrontPage (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件)、Project(項目管理)和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件。微軟也爲Apple Macintosh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 Internet Explorer - 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瀏覽器,從Windows 95開始,被捆綁在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中。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來把這種瀏覽器預裝在蘋果機上。

?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個用於播放音頻和--的程序。

? 微軟也生產一系列參考產品,例如百科全書和地圖冊,使用Encarta的名稱。

? 微軟還開發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命名爲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發佈用於環境編程的相應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

遊戲軟件

? -- 、--、--、世紀帝國III

? 神話世紀

? 微軟模擬飛行

? 微軟模擬列車

? --

? 光暈2(Halo2)

? 瘋狂城市賽車系列

網絡產品

19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張到計算機網絡領域。微軟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線服務MSN。MSN是美國在線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它網絡產品的主打品牌。1996年,微軟以及美國的廣播業巨擎NBC聯合創立了MSNBC,一個綜合性的24小時新聞頻道以及在線新聞服務供應商。1997年末,微軟收購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爲MSN Hotmail,併成爲 Passport,一個綜合登入服務系統的平臺。Windows Live Messenger是一個即時信息客戶程序,由微軟在1999年推出,是美國在線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競爭對手。[-(@_@)-]

培訓

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軟產品的僱員。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覈(全稱“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雖然MCSE確實認證對微軟產品的熟悉程度,它卻並不是一個工程師的考覈。一些苛刻的評論人員將MCSE稱作“必須諮詢那些有經驗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件產品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一家軟件公司,它也生產一些電腦硬件產品,通常用來支持其特殊的軟件商品策略:

? 早期的一個例子是微軟鼠標,用來鼓勵更多用戶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由於使用GUI而不用到鼠標是很罕見的,因此鼠標的流行會幫助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微軟確立了IntelliMouse(中鍵帶滾輪的鼠標)鼠標標準,新增的滾輪方便了用戶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 微軟還售賣遊戲杆等遊戲硬件產品。

? 公司還購買了互聯網設備公司WebTV,以支持其MSN互聯網服務。

?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遊戲機標誌着公司開始進入價值上百億美元的遊戲終端市場,這個市場之前一直由--和任天堂兩家公司主導。

? 2005年微軟推出Xbox的後繼機種Xbox360,雖然其主要的競爭對手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3遊戲機由於數次延期至2006年11月發售,但由於缺貨與日本的消費慣性等各種因素,Xbox360的初期推廣並不是非常順利,但仍在一年後PlayStation3推出前賣出了1000萬臺的銷售量。* 2006年11月14日微軟推出《Zune》可攜式媒體播放器,並開始在美國上市。

歷史

微軟公司創立於1975年,公司創立初期以銷售BASIC解譯器爲主。當時的計算機愛好者也常常自行開發小型的BASIC解譯器,並免費分發。然而,由於微軟是少數幾個BASIC解譯器的商業生產商,很多家庭計算機生產商在其系統中採用微軟的BASIC解譯器。隨着微軟BASIC解譯器的快速成長,製造商開始採用微軟BASIC的語法以及其它功能以確保與現有的微軟產品兼容。正是由於這種循環,微軟BASIC逐漸成爲公認的市場標準,公司也逐漸佔領了整個市場。此後,他們曾經(不太成功地)試圖以設計MSX家庭計算機標準來進入家用計算機市場。1983年,微軟與IBM簽訂合同,爲IBM PC提供BASIC解譯器,之後微軟又向IBM的機器提供操作系統。微軟之後購買了Tim Patterson的QDOS使用權,在進行部分改寫後通過IBM向市場發售,將其命名爲Microsoft DOS。MS-DO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PC硬件上運行的程序在技術上並不一定比其所取代的大型程序要好,但它有兩項無法超越的優點:它爲終端用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而且價格更低廉。微軟的成功也是個人電腦發展的序幕。微軟開發過多種軟件產品,包括了:

? 操作系統

? 程序設計語言的編譯器以及解譯器

? 文字處理器、數據表等辦公軟件

? 互聯網客戶程序,例如網頁瀏覽器和電郵客戶端等

這些產品中有些十分成功,有些則不太成功。從中人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雖然微軟的產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匱乏,並且要比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差,之後的版本卻會快速進步,並且廣受歡迎。今天,微軟公司的很多產品在其不同的領域主宰市場。微軟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場營銷以及產品開發中的可重用工程,並且試圖將其產品進一步組合,以提供用戶一貫的開發環境。微軟也試圖將Windows這個著名品牌擴展到其它領域,例如用於PDA的Windows CE以及「--Windows」的Smartphone產品。2006年11月30日,微軟公司發佈三大新產品——2007 Microsoft Office system、Windows Vista企業版和Exchange Server 2007。劉映雪,馮金虎,微軟公司在京發佈三大新產品,新華網2007年2月22日,美國一聯邦陪審團作出裁決,微軟公司因侵犯阿爾卡特-朗訊公司兩項有關數字音樂的專利,必須向後者支付15.2億美元作爲賠償。這兩項專利主要是有關使用視窗媒體播放器將音頻文件轉化爲mp3格式文件的技術。微軟因專利侵權被判向阿-朗支付鉅額賠償金,新華網[-(@_@)-]

公衆看法

很長一段時間內,微軟被廣泛認可爲一個計算機軟件市場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軟件以取代原先價格高昂的主流UNIX產品。微軟也因賺入大筆鈔票而受到欽佩。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軟被指責故意將其MS-DOS與競爭對手生產的Lotus 1-2-3數據表無法兼容。到90年代,微軟是“壞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評意見是他們利用在桌上電腦市場上的優勢不公平地剝削用戶。最近幾年,有人指責微軟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懷疑的商業行爲。

壟斷問題

微軟的Windows產品有效地壟斷了桌面電腦操作系統市場。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幾乎所有市場上出售的個人電腦都預裝有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一些觀察家聲稱,微軟作爲一個壟斷企業令其競爭對手處境窘困:

? 一方面,競爭對手不願意承認微軟的壟斷地位。因爲在一個被壟斷的市場,只有一家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商。因此對競爭對手而言,將微軟稱爲壟斷者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失敗者的境地:這樣作等於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夠生存、競爭的能力。

?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又希望將微軟比作壟斷企業,因爲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首先,這有可能導致市場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軟競爭對手有可能在公共關係上取勝,以刺激銷售。

無論微軟是否是壟斷企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 在多數微型電腦軟件市場,微軟是主導企業。

? 這種主導引發很多的不滿。

? 這種不滿不僅僅只存在於競爭對手中間。[-(@_@)-]

微軟壟斷地位的濫用

有人批評認爲微軟試圖利用其在桌上計算機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來擴大其在其它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例如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服務器操作系統(Windows NT)、辦公軟件(Microsoft Office),多媒體播放軟件(Windows Media Player)。在微軟將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後,微軟在瀏覽器市場獲得了非常大的`佔有率。正是部分由於這種行爲,微軟被美國聯邦法庭裁定濫用其在美國的操作系統市場的主導優勢。(詳情參見微軟反壟斷案)。在所有這些指控中,微軟以滿足客戶需求爲由爲自己辯護。也有人批評微軟的“包圍再擴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軟試圖在開放、已確立的標準之上加入專利功能,以最終達到利用其市場優勢來控制“擴展”的標準。有些人將這種策略稱之爲“包圍、擴展再毀滅”(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2004年3月,微軟公司因濫用市場壟斷地位和違反歐盟公平競爭法,被歐盟委員會要求向競爭對手提供包括“視窗”操作系統源代碼在內的必要技術信息,並被處以近5億歐元的罰款,創下歐盟罰款的最高紀錄。2006年4月24日,歐盟法院初審法庭正式開庭審理微軟公司與歐盟委員會在軟件市場上的爭端。盧蘇燕,尚緒謙,歐盟法院開庭審理微軟與歐盟市場爭端,新華網 。

安全性

2002年,微軟的多項網絡以及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在多次出現安全漏洞後被廣受討論。一些惡意的程序員不斷利用微軟軟件的安全漏洞搞破壞,例如通過互聯網創造及發佈能夠消耗系統資源或破壞數據的蠕蟲、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馬。這些破壞行爲一般的目標是微軟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電郵客戶程序,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網頁服務器,以及SQL Server數據庫服務器軟件。微軟辯解說由於其在互聯網軟件市場上的領導地位,自然而然的微軟的產品會遭到更多的攻擊,因爲這些微軟產品被廣泛使用。而有人則反駁說這些攻擊也對準那些微軟並不佔優勢的產品,顯示微軟的產品要比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安全性上要低一籌。在一些案例中,微軟的產品爲了讓新手更容易使用、設置往往導致了這些蠕蟲及病毒的散播。例如,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自1995年起就自動隱藏文件後綴名(檔案擴展名),這樣那些惡意攻擊者往往就能夠讓e-mail收信人打開一些看起來普通卻十分危險的附件(最近版本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險的文件類型,這樣用戶便無法打開)。批評指出微軟是在用軟件的易用性交換安全性。蓋茨在2002年1月啓動了可信賴計算計劃(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他將其形容爲一個長期的、全公司性的計劃,以尋找並修正微軟產品中的安全以及泄漏隱私方面的漏洞。在該計劃下,公司會重新評估和設計原先的一些規範及過程,也延遲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時間。對可信賴計算計劃的反應各不相同,有觀察家表揚微軟對安全問題的重視,但也提醒公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_@)-]

微軟的政治影響力

微軟對這些法律威脅以及公衆看法的反應,就是緊湊的政治遊說活動以及撒入上百萬美元的政治捐款。根據政治反應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網站的數據,微軟在上一次的美國聯邦選舉的政治捐款中,43%給了民主黨,57%給了共和黨。

微軟產品的優點

微軟產品的主要優點是它的普遍性,讓用戶從所謂的網絡效應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廣泛使用使得微軟Office文件成爲文檔處理格式的標準,這樣幾乎所有的商業用戶都離不開Microsoft Office。微軟的軟件也被設計成容易設置,允許企業僱用低廉、水準並不太高的系統管理員。微軟的支持者認爲這樣做的結果是“擁有總成本”的下降。微軟的軟件對IT經理們在採購軟件系統時也代表了“安全”的選擇,因爲微軟軟件的普遍性讓他們能夠說他們跟隨的是被廣泛接受的選擇。這對那些專業知識不足的IT經理來說是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好處。

微軟產品的缺點

微軟的產品十分倚賴軟件的重用。雖然這樣做對快速軟件開發是十分有效的,它卻導致了不同軟件包之間的複雜倚賴關係。這可能導致的後果是,舉個例子,當微軟的瀏覽器程序崩潰時,會導致操作系統的GUI同樣崩潰。同樣的倚賴關係也意味着大多數微軟軟件的資源能夠在其它微軟的產品上使用。也就是說,大多數程序可以運行其它程序,即使是在不應當發生類似情況時也是如此。例如,嵌入在電子郵件的文檔和HTML中的--可以運行程序,允許攻擊者控制用戶的電腦。微軟在安全問題上的立場就是“不是禁止就是允許”(permitted unless forbidden)。這些問題從專門攻擊微軟程序的蠕蟲以及病毒的泛濫中就可見一二。上面所提到的關於允許僱用廉價卻未有良好訓練的系統管理員的優點,有可能導致以下問題:

? 更大的不可靠性,意味着你需要僱用更多的這類管理員。

? 有可能導致安全漏洞,因爲不管使用什麼操作系統,只有受良好訓練的系統管理員纔可能提升系統安全性。

微軟的批評者指出運行微軟的產品需要花費更大代價,因爲微軟軟件的用戶事實上並不擁有他們所使用的軟件:這對微軟的商業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微軟與自由軟件的關係

微軟將自由軟件看作是它可能的主要競爭對手,特別是Linux。從萬聖節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微軟已經對自由軟件以及開放源代碼軟件採取了“包圍、擴展、毀滅”的策略。爲了在桌上電腦市場上建立其領導地位,微軟冒着失去低廉價格以及更多自由度——這正是個人電腦快速發展以及微軟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風險。單就價格層面而言,微軟很難與自由軟件相抗衡。很多相信微軟並沒有賦予他們選擇自由的用戶已經從自由軟件那裏找到了他們所渴望的自由已經開放標準。傳統的微軟策略,例如購買競爭對手,或者FUD策略,對於自由軟件而言毫無作用。因爲自由軟件無法被收購或控制,自由軟件即使失去了創造它的公司也依然能夠生存。微軟首席行政執行官史蒂夫?巴爾默已經將Linux稱作一個“堅強的競爭力量……它是非傳統的,自由的,而且很便宜。我們必須告訴人們,爲什麼他們所付(給我們的)其實物超所值。我們的產品曾經都很便宜。我們要比Novell,甲骨文都要便宜。但這次我們不能這樣辦。”(報道,2002年6月17日)巴爾默在一個微軟夥伴的會議上說:“我們曾經十分自豪,自己提供最便宜的產品——我們的價格最低,提供的內容卻最多,不論是Novell,Lotus還是其它任何人都比不過我們。但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獨特的競爭對手,Linux。對我們這樣的公司而言,這實在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VARbusiness 2002年7月15日報道)對於那些預裝Linux的低廉個人電腦,微軟的反應是他們不會降低Windows的銷售價格。一些觀察家指出,這種拒絕進行價格戰的行爲正是壟斷企業的特點。[-(@_@)-]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

微軟中國研究開發集團於2006年1月18日正式宣佈成立。是微軟在中國長期投入及發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微軟中國研究開發集團最重要的目標是發展成爲全球範圍內基礎科研、技術創新及產品開發的核心基地。同時,微軟中國研發集團還將全面深化與中國科技、教育及產業界的合作,與中國信息產業合作共贏。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採取了微軟全球化的高度矩陣式結構,由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工程院、原微軟中國研發中心、微軟中國技術中心、Windows Live 中國區、微軟亞洲硬件技術中心及其它分佈於北京、上海、深圳的各類產品研發機構組成。集團還特別成立了戰略合作部,專注於與國內優秀的IT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如軟件外包、技術轉讓及產品合作。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博士擔任集團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博士、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博士及Windows Live 中國區總經理宮力博士擔任集團副總裁。

微軟亞洲研究院

主條目:微軟亞洲研究院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在北京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正式更名爲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基礎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