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精選12篇)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名人成才勵志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精選12篇)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1

古代篇

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憤,立志就讀,晝夜不息,結果大器晚成,終於成爲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繪畫,立志不移,後來成爲當時著名的畫家。

越王勾踐被吳國軍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奴僕。三年後,他被釋放回國,立志洗雪國恥。他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於打敗了吳國。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2

祖逖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牀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爲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牀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牀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爲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爲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3

魯班學藝

魯班學藝這個故事已在民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經過了六大關的考驗,時時刻刻在練就他的品行和修養。年輕的魯班告別了家鄉,千里迢迢來到終南山學藝。彎彎曲曲的小道有千把條,這樣沒有嚇倒魯班,他憑着毅力走出了山道。

他到了一個破屋前,斷定了這就是老師傅的房間。坐下來耐心的等。太陽下山,老先生醒來。問了他幾個做木匠的基本問題,魯班靠着本領輕鬆的答對了。老師傅收了他做徒弟。

可魯班的艱辛纔剛剛開始,他把門後已長滿鏽的斧子、刨子、鑿子依依不停的磨,磨了七天七夜,一件件都磨的閃閃發亮。隨後,魯班把自己磨的斧子去伐一棵參天大樹,然後砍成一個光滑大柁,用鑿子在大柁上鑿了兩千多個眼,魯班足足幹了十二白天,十二個黑夜。把成果讓師傅看,師傅連聲叫好。

師傅看魯班這樣的好學,誠懇。就帶領魯班來到西屋。原來西屋滿是精緻的模型,魯班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手藝學好,於是認真的研究起模型來。往後,魯班茶不思,飯不想。時時刻刻不放下手中的模型。三年後,魯班把所有的手藝都學會了。

而魯班在人們心中建起了深厚的位置,魯班學藝便成了後人磨練自己的目標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4

現代篇

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並自學了鍼灸技術,爲羣衆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

伽利略好奇善問: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爲什麼不沿着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遊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槓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貝多芬拼搏成長。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是美國人,小時候因爲家裏窮,只上了3個月學,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常常把錢節省下來,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藥品.他做實驗的器具,是從垃圾堆裏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歲的'時候,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菸的專用車廂,車長同意他在那裏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藥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裏,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精神成就了一代天才發明家。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5

18歲女孩發明神奇充電器

美國加州一位18歲印度裔女孩埃沙·卡瑞(EshaKhare)日前發明一款神奇充電器,能在20秒鐘之內充進與普通手機電池相當的電量,在日前舉行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獲得了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0萬元)獎金。

這種“超級電容器”體型更小,據稱僅需20秒左右就可以充滿一部手機,且能長時間保存電量,使被充電設備能使用更長時間。

卡瑞說,她的手機總是會因爲電量不足而關機。正是這種煩惱成爲她去研究充電技術的動機。目前,谷歌公司正在就哈爾所採用的技術與她進行積極接觸,雙方有望展開緊密合作。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6

12歲“小喬布斯”開發多款蘋果應用程序

美國男孩托馬斯·蘇亞雷斯雖然年僅12歲,卻開發了多個蘋果應用程序,還創立了一家程序開發公司,被媒體譽爲“技術界新星”、“小喬布斯”。

來自洛杉磯的蘇亞雷斯從上幼兒園起就愛擺弄電子產品,玩電腦遊戲,逐漸對開發電腦程序萌生興趣。

爲了編寫自己想要的電腦程序,他自學了幾種電腦編程語言,包括Python、C和Java,爲後來開發蘋果應用程序打下基礎。

蘇亞雷斯7歲時,蘋果公司發佈iPhone手機,隨後又發佈iPhone軟件開發工具包。利用這個工具包,蘇亞雷斯2010年開發了幾個蘋果應用程序,經過反覆測試,挑選了“地球算命”作爲打進蘋果商店的第一款產品。

蘇亞雷斯說,史蒂夫·喬布斯給了他很多靈感。他現在已經初步規劃出自己的未來。他創立“蘿蔔公司”以便更好地把自己編寫的程序投入商業化運作。他準備繼續開發蘋果應用程序,同時打算開發適用於安卓平臺的產品,並“尋找更多讓同學們分享知識的方式”。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7

17歲少年自學掌握23種語言

美國紐約17歲少年蒂莫西·多納可謂語言天才,通過自學學會了23語言言,其中包括斯瓦希里語、依地語等小語種。他能夠在短短几個星期內掌握一種語言,令人瞠目結舌。

蒂莫西和父母生活在紐約東村,就讀於曼哈頓一所私立高中,他堅持學習那些離家數千公里之外的地方語言。

蒂莫西從2009年開始學習各種語言,其中接觸的第一門外語是希伯來語。隨後他學習了阿拉伯語和波斯語。

迄今,蒂莫西已經學會所有歐洲大國的語言,如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以及意大利語。他還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普通話。

雖然已經掌握多種語言,但蒂莫西並不打算固步自封,他打算繼續學下去,接下來準備學蘇丹語或者馬來語。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8

14歲男孩成“人氣大廚”

美國一位14歲少年只因嫌媽媽做飯難吃,立志自強,通過自學成爲聲名赫赫的大廚,並開了一家自己的餐廳。

這位名叫弗林·麥加利的烹飪“神童”住在美國聖費爾南多谷。在11歲時,弗林受不了母親的廚藝“太差”,開始“自立自強”,自己嘗試下廚,卻不料一發不可收拾,從此愛上烹飪,甚至成爲有名的大廚。

弗林表示,剛開始學烹飪時,是通過上網、逛書店方式找尋食譜,後來自己也有了創意。現在,弗林自己經營着餐廳“pop-up”,還曾在好萊塢的“普拉亞”餐廳擔當大廚。“普拉亞”的大廚賽德拉將弗林形容爲“烹飪的藝術家”。

弗林的成才之路在全美掀起了熱潮,美國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對這位少年大廚進行報道,稱弗林作爲一名早熟的廚師,在廚房“動作嫺熟,充滿自信”,並讚譽他已成美國“最紅火的廚師之一”。

弗林的理想就是能在米其林三星餐廳或世界最佳50餐館之一擔任大廚。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9

齊白石勵志故事

齊白石出身貧寒,作過農活,當過木匠,後以民間畫工爲生。57歲時,齊白石到達北京,住在法源寺,以賣畫度日。他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價碼還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可見齊白石當時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慘淡!

一天,在一個無人理睬場合,梅蘭芳跟他寒暄了幾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點面子。爲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畫了一張《雪中送炭圖》送給梅蘭芳,並題句雲:“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可見梅蘭芳也並不能改變齊白石在畫壇地位。

“)齊白石認識了陳師曾後,齊白石藝術生涯才得以轉變。陳師曾雖然比齊白石小13歲,但其時已名滿天下,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重要代表。他鼓勵齊白石儘快自成一體,走藝術創新之路。於是齊白石開始了“衰年變法”。用他自己話說:“掃除凡格實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

從1920年到1929年,他“十載關門”大膽突破,艱難探索,終於“掃除凡格”,“變更”了面貌。他在美術史上可以自立門戶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說:“懂得我畫,除陳師曾外,絕無僅有。”

陳師曾於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齊白石遭到了同行們口誅筆伐。北京畫壇保守派們罵齊白石畫是“野狐之禪”、“俗氣燻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極盡攻擊之能事。

但絕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齊白石在“十載關門”最後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徐悲鴻慧眼識珠,一眼就發現了“衰年變法”之後齊白石。此時齊白石年已66歲。在徐悲鴻看來,齊白石絕對是大師級畫家。在反對派鼓譟聲中,徐悲鴻大聲疾呼:齊白石“妙造自然”;齊白石畫“致廣大,盡精微”……徐悲鴻在不僅在展覽會上貼條預定齊白石畫以提升其地位,而且爲齊白石編畫集,親自寫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鴻還請齊白石到自己任院長北京藝術學院做教授,並親自駕馬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徐悲鴻對學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老師,也可以做我老師。”

齊白石曾在一封寫給比自己小32歲徐悲鴻信裏說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道理很簡單,齊白石成名,主要得益於徐悲鴻慧識與提攜。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10

名人勵志故事——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11

名人勵志故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名人勵志故事——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名人成才勵志故事 篇12

孫紅雷勵志故事

早在多少年前,當孫紅雷還不成名時,他大多數時候還都只是一個跑龍套的話劇演員。

有一次,他得到機遇出演趙寶剛導演的一場話劇。在表演時,孫紅雷由於沒有掌握好情感,說臺詞時,笑場了,這對當時的劇情來說,是相對不容許的。因而,趙寶剛當場拍案而起,並質問孫紅雷是什麼學校畢業的。

“中戲畢業的。”孫紅雷小聲地說。

“錯誤!”趙寶剛的意思是,中戲出來的學生是不會呈現這樣的問題的。

接着,趙寶剛又問孫紅雷學什麼專業。

“表演系的。”

“不對!”趙寶剛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火冒三丈地叫來副導演,囑咐換人。孫紅雷一聽,急了,兩眼緊盯着趙寶剛說:“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不行!換人!”

此時,全場歡聲雷動,氛圍緩和得令人窒息。在經過了幾秒鐘的沉靜後,孫紅雷再次說:“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不行!換人!”趙寶剛的答覆仍然斬釘截鐵。就在這時,有一名工作職員徑直來到孫紅雷近前,盯着孫紅雷的腕部,示意他把手段上的道具腕錶摘下來。當時,用孫紅雷後來的話說,就是真逼真切地領會到了,什麼叫做“巴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不外,面對導演,面對其餘演員跟觀衆,孫紅雷後來既沒有摘下手錶,也沒有下場走人,而是鼓足勇氣說出了他的第三次要求:“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件產生了,這次趙寶剛導演將大手一揮:“開演!”

孫紅雷說:“興許,趙寶剛導演等候的,就是我的第三次懇求吧。”而經由這次的浸禮後,孫紅雷顯得成熟了很多,就像他說的,“從那當前,我就什麼也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