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盧梭的名人故事4篇

盧梭的名人故事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盧梭的名人故事1

盧梭的名人故事4篇

良心的懲罰

在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盧梭的《懺悔錄》中,記錄着這樣一件事:盧梭小時候,家裏很窮,爲求生計,只好到一個伯爵家去當小傭人。伯爵家的一個侍女有條漂亮的小絲帶,很討人喜愛。一天,盧梭趁沒人的時候,從侍女牀頭拿走小絲帶,跑到院裏玩賞起來。

正在這時候,有個僕人從他身後走過,發現了盧梭手中的小絲帶,立刻報告了伯爵。伯爵大爲惱火,就把盧梭叫到身旁,厲聲追問起來。

盧梭緊張極了,心想,如果承認絲帶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會被辭退。

以後再找工作,可就更難了。他結巴了好大一會兒,最後竟撒了個謊,說絲帶是小廚娘瑪麗永偷給他的。伯爵半信半疑,就讓瑪麗永過來對質。善良、老實的小瑪麗永一聽這事,腦瓜子頓時懵了,一邊流淚,一邊說:“不是我,決不是我!”可盧梭呢?卻死死咬住了瑪麗永,並把事情的所謂“經過”編造得有鼻子有眼。

這下子,伯爵更惱火了,索性將盧棱和瑪麗永同時辭退了。當兩人離開伯爵家時,一位長者意味深長地說:“你們之中必有一個是無辜的,說謊的人一定會受到良心的懲罰!”

果然,這件事給盧梭帶來終身的痛苦。四十年後,他在本人的自傳《懺悔錄》中坦白說:“這種沉重的負擔一直壓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決心撰寫這部懺悔錄。”“這種殘酷的回憶,常常使我苦惱,在我苦惱得睡不着的時候,便看到這個可憐的姑娘前來譴責我的罪行……”

盧梭的名人故事2

亨利·盧梭小時候生活在法國西北部的拉瓦爾市。父親是一名鐵匠,希望他將來成爲接班人。盧梭上學後,接觸了更多的知識,他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作畫,而不是打鐵。放學回到家,他滿腦子想着繪畫。給父親做幫手時,他想的,是怎樣把飛濺的火星畫出來;父親讓他去送貨時,他想的,是怎樣把客戶的笑容畫出來。

因此,盧梭耽擱過父親安排的許多工作。有一次,盧梭因爲繪畫,忘了給火爐加煤。父親回來時爐火滅了,他大發雷霆,揍了盧梭一頓後,把盧梭的畫筆和畫紙扔到門口的玉米地裏。盧梭沒有哭,沒有喊,在完成父親安排的工作後,悄悄跑到外面,彎腰撿起了畫筆和畫紙。

畢業後,爲了餬口,盧梭成了一名小提琴手。他的小提琴其實拉得不錯,但他更喜歡繪畫,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拿出畫筆和畫紙作畫。時間一長,他的上級怒了,把他的畫作和畫筆一卷,扔進了垃圾箱,還警告他,如果再畫畫,就解僱他。盧梭沒有爭辯,在上級離開後,彎腰從垃圾箱把畫筆撿了起來。

幾年後,盧梭進入巴黎海關工作,還有了自己的辦公室。盧梭把辦公室當成畫室,忘我地練習作畫,可想而知,他的上司知道後有多生氣。看到好幾次後,上司怒氣衝衝地把盧梭的畫筆、畫紙扔進了垃圾箱,把他解僱了。盧梭似乎習慣了這種遭遇,他沒有解釋,沒有央求,再一次彎腰從垃圾桶撿起自己的畫筆,安靜地離開了辦公室……

盧梭雖然失去了工作,卻有了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幾乎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經過這些年的磨鍊,他的繪畫技藝已經堪比大師。兩年後的1885年,盧梭嘗試着辦了自己的第一次畫展,參觀者被他的畫作打動了,盧梭的名字也一夜之間街知巷聞。

經過多年的努力,盧梭成爲法國,甚至是世界繪畫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我有過三次彎腰的經歷,都是爲了撿起被人扔掉的畫筆,但我的彎腰不是妥協,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一種與命運的抗爭,一種對夢想的堅守。”1890年,盧梭在完成畫作《我本人·肖像·風景》時,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盧梭的名人故事3

智者的選擇

法國思想家盧梭年輕時,曾隻身闖蕩巴黎,他創作的歌劇《鄉村卜師》公演後,大獲成功,國王觀看了演出,給予很高評價。第二天,使臣來到了盧梭住所,宣佈國王要召見他,並且要賜給他一份豐厚的“年金”。這對於四處奔波、捉襟見肘的盧梭來說,不啻天大福音。可誰也想不到盧梭卻斷然拒絕了。理由是:“那筆可以說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丟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加到我身上的那副枷鎖。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氣也完蛋了。從此以後,怎麼還能談獨立和淡泊呢?一接受這筆年金,我就只得阿諛逢迎,或者噤若寒蟬了。”上面這些細節,詳載於盧梭著名的'《懺悔錄》當中。

人生總要面臨許多選擇,選擇就意味着有所爲有所不爲,在“魚與熊掌”、 “義與利”、“忠與孝”無法兩全其美的時候,選擇就意味着要有所放棄。在選擇與放棄之間,就能看到一些仁人志士人格之偉大,精神之高尚,胸懷之坦蕩,追求目標之寶貴。

在中國古典文學《趙氏孤兒》中,公孫杵臼選擇了赴死救孤,捨生取義;程嬰選擇了立孤報仇,忍辱負重,兩個人人格同樣偉大,最後也都青史留名。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選擇了自由,放棄了生命,“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美國獨立戰爭總司令華盛頓,勝利後選擇了急流勇退,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君臨天下,給美國民主制度帶了個好頭;“國學大師”陳寅恪選擇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而放棄了炙手可熱的官位和優厚的物質待遇;著名學者錢鍾書選擇了寂寞,放棄的是喧囂與熱鬧,成就的是他的學問和事業。

當然,失敗的選擇也不少。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一手遮天,他也面臨着兩個選擇,一是當中國華盛頓,推進共和,施行民主,這是可以流芳百世的;二是當拿破崙第二,面南而坐,黃袍加身,復辟當皇帝,註定要遺臭萬年。可他卻偏偏選擇了後一條路,結果,只當了83天短命皇帝,在千夫所指中可恥地死去。日軍逼近北京,大批教授、學者選擇南下,過顛沛流離的生活,周作人卻貪圖享受,害怕艱苦,選擇留京,結果成了可恥的文化漢奸……

選擇與放棄,就像行車的十字路口,會不時出現在生命的旅途上,等着人們作出決斷。能不能作出正確、明智的選擇,人生大智慧往往就體現在這裏。

盧梭的名人故事4

寬容的故事

一個22歲的年輕人在訂婚大喜那天,他的女朋友卻牽着另一位年輕小夥兒的手對他說:“對不起,我覺得,我們在一起不會幸福。”正沉浸在幸福中的他呆若木雞,在親戚朋友詫異的目光中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整個小鎮都知道了他的事,年輕人決定逃離這個讓他覺得生活在羞辱中的小鎮。他發誓將來一定要風風光光地回到家鄉,找回自己丟失的尊嚴。

果然,30年後,他已經成爲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了。他的著作《懺悔錄》《社會契約論》《愛彌兒》在歐洲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他的名字——盧梭,享譽歐洲。在回到家鄉的第二天,有位老朋友問他:“你還記得艾麗爾嗎?”盧梭笑着說:“當然記得,她差一點兒做了我的新娘。”“當初她帶給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沒有好下場,這些年來,一直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靠着親戚們的救濟艱難度日。上帝懲罰了她對你的背叛。”朋友對盧梭說。朋友本以爲盧梭聽到當初背叛自己的人落個悲慘下場後會感到高興,然而盧梭卻對他說:“我很難過,上帝不應該懲罰她。我這裏有一些錢,請你轉交給她,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以免她以爲我在羞辱她而拒絕。”

“你真的對艾麗爾沒有絲毫的怨恨嗎?當初,她可是讓你丟盡了臉。”朋友用質疑的語氣問。

“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兒,如果這些年我一直對她懷有怨恨,那我自己豈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30年,那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就像我提着一袋死老鼠去見你,那一路上聞着臭味的豈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