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華譚駁王濟的名人故事大綱

華譚駁王濟的名人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華譚,字令思,生年不詳,廣陵人。祖父華融,曾爲東吳左將軍,錄尚書事;父華謂,爲東吳黃門郎。

華譚駁王濟的名人故事

華譚剛滿一週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其母年只十八歲,沒有改嫁,守着他過活。他從三四歲時,就聰慧機敏,口齒伶俐。到稍大一點,便好學不倦。他十二三歲的時候,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能言善辯,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了。揚州刺史周浚聽說後邀他去交談,便覺得華譚不同凡響。華譚雖然年齡不大,周浚對他卻很尊重,用賓友之禮對待他。

當時,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後,下令各地推薦有才學的青少年到京都深造。太康年間,刺史嵇紹經過多次測試,將華譚選爲秀才,並推薦他去京都洛陽繼續學習。這年,華譚只有十四歲。

華譚從江蘇廣陵來到京師洛陽,人太學深造。他心中高興,勁頭十足,學習也越發刻苦認真,連節假日也不出去遊玩。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這一天,又是假日,幾個從江南一塊來洛陽的夥伴對他說:“來京師這麼長時間了,你一次也沒外出過,不覺得悶嗎?京師畢竟是皇帝住的地方,和江南大不相同,今日和我們一塊去開開眼界吧!”

華譚說:“平時功課太緊,我全靠節假日讀點課外書,哪有時間出去?你們去吧!”衆人不允,硬是把他拉走了。

他們來到洛陽城內,見大街小巷,人流如潮;攤點叫賣,聲不絕耳;各種物品,應有盡有;說書的,賣唱的,隨處可見,果然處處新鮮,老家江南的集市遠沒有這裏熱鬧。

華譚和他的幾個小夥伴正四處遊逛,忽然迎面碰上了博士王濟。王濟的隨從指着華譚和他的小夥伴說:“這就是江南揚州等地新來京師學習的一批秀才,其中有個叫華譚的,聽說只有十幾歲,很有才氣,連揚州刺史也不敢小看他。”

王濟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但性情高傲,對華譚的才華雖然也早有耳聞,心中卻不以爲然,今日巧遇,便想對他測試一番。於是,他大模大樣地來到華譚等人跟前說:“聽說你們是江南來的一批秀才?”

華譚很有禮貌地上前答道:“正是,不知博士大人有何賜教?”

王濟說:“聖上詔令天下推選人才,要的是英傑。吳楚之地,乃亡國之鄉,像那地方的人,多爲孤陋寡聞之輩,有什麼奇才之士可選?我想你們也可能就是鶴立雞羣吧?”

聽他如此一說,華譚的幾位小夥伴頓時羞得面紅耳赤,無言以對。但華譚聽了,卻坦然自若,微微一笑,爾後不緊不慢地以言相擊說:

“大人此言差矣。我聽說,許多秀異之物,多產於外地,而不是產於中原,就像明珠文貝生於江海之濱,夜光之璞出於荊蘭一樣;我還知道,文王生於東夷,大禹生於西羌。難道你沒有聽說過?過去武王攻滅商朝,定都鎬京,同時把那些愚昧保守的殷商頑固分子都遷到了洛陽;我聽你的口音,也不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想必就是那些頑民的後代吧!”

王濟聽後,羞得面紅耳赤,但仍不甘心失敗,又道:“作爲一個國家,當發生危險的時候,沒有人挺身而出;當受到顛覆的時候,不能保住它,君臣失位,國內無主,你們這些年輕人還有什麼希望呢?”

華譚答說:“存亡有運,興衰有期。天之所廢,是任何人也挽救不了的。徐偃修仁義而失國,仲尼逐魯而逼齊,段幹偃息而成名,這是歷史所賜的必然結局。”

王濟聽了,覺得華譚不同凡響,當即改變態度,以禮相待。廷尉劉頌是華譚的同鄉,聽說後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我的家鄉能出現這樣一個有才華的少年啊!”

華譚長大後,初封郎中,遷太子舍人,後遷廬江內史,封都亭侯。建武初年,授祕書監,後加散騎常侍,有著作《辯道》三十卷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