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有關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有關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鬆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篇1

藺相如因爲立了大功,被升爲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懷恨在心,想要報復,藺相如知道以後,就處處避着他。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望見廉頗的馬車開過來,連忙叫人把車轉到小巷子裏避開,讓廉頗的車先經過。隨從們很不滿意藺相如這種處處忍讓的行爲,藺相如解釋說:“現在強橫的秦國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爲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如果我和他鬧起來,秦國就可以趁機侵犯趙國了。我所以對廉將軍處處避讓,並不是怕他,而是爲了國家的安全。”這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就脫去了上衣,背上綁着一根荊杖,步行到藺相如的家跪着請罪,藺相如見了,親自爲他拿掉荊杖,請他穿上衣服,兩人談得十分暢快,從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這是一則出自“史記”一書的故事,司馬遷在描寫廉頗請罪時的情況,曾經用到“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這兩句話,後人就引用“刎頸之交”,來說明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這個故事也教育我們,必須要先顧到國家的利益,忘卻私人的怨恨。像藺相如這種顧全大局,和廉頗勇於改過的行爲,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篇2

成語提示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魯僖公五年》

快樂閱讀

傳說周宣王時,宮裏有一位先王時的老宮人,約摸五十多歲,懷孕四十餘年產下一女嬰,周宣王夫婦認爲是不祥之物,就命人將其包裹起來,拋到了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後來周宣王又聽說妖氣雖已出宮,但並未消除,就命上大夫杜伯督辦查找“妖女”之事。在興師動衆查尋“妖女”的過程中,因累及許多無辜,杜伯便不願再查下去。

三年後,周宣王因夢見一美貌女子驚擾太廟,心中十分害怕,就逼問杜伯查找“妖女”的結果。杜伯認爲“妖女”已被溺死,繼續查找下去,會驚擾百姓,於朝廷不利。周宣王聽了大怒,斥責道:“分明是怠棄朕命,行止自繇。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便立即下令處死杜伯。

此時文武百官嚇得面如土色。忽然文官行列裏走出一位官員,忙將杜伯拉住,連連說“不可!不可!”這位不懼君王之威的官員就是杜伯的好友——下大夫左儒。左儒對周宣王說:“臣聞堯有九年之水,不失爲帝;湯有七年之旱,不害爲王。天變尚然不妨,人妖寧可盡信?君王若殺杜伯,臣恐國人將妖言傳播,外夷聞之,亦起輕慢之心。望乞恕之。”

周宣王聽了左儒的話,不但沒有收回成命,反倒指責左儒道:“汝爲朋友而逆朕命,是重友而輕君也。”左儒回答道:“君是友非,則當逆友而順君;友是君非,則當違君而順友。杜伯無可殺之罪,吾王若殺之,天下必以王爲不明;臣若不能諫止,天下必以臣爲不忠。吾王若必殺杜伯,臣請與杜伯俱死。”周宣王的怒氣並沒因此消退,仍命令武士將杜伯推出朝門之外殺了。左儒回到家中,也自刎而死。

言行導航

刎頸之交,指情深誼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左儒誓死爲好友杜伯勸諫求情。所沒成功,但對朋友的那份情誼是值得我們稱道的,值得我們深思的。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篇3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着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着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爲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爲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爲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爲自己英勇善戰,爲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爲什麼,他們說:“我們爲您做事,是因爲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着趙國,作爲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爲國效力。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

【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患難之交 良朋益友 莫逆之交

反義詞】素昧平生 素不相識 萍水相逢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也教育我們,我們必須要先顧及到國家的利益,忘卻私人的怨恨。像藺相如這種顧全大局,和廉頗勇於改過的行爲,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成大事的人都是有這種氣概的哦!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篇4

獲得了在「澠池會」上的外交勝利之後,趙王佔了很大便宜,很有面子、很風光的回到趙國,還帶了一個人質回來,所以他覺得藺相如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於是就命令藺相如爲上卿,就是一國最高的爵位,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所以廉頗就很不高興。

廉頗說我這樣一個將軍,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出去打仗的時候風餐露宿,冒那麼大的危險九死一生爲趙國開疆拓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位居吾上。藺相如就這麼說說話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了。他說將來如果有天見到藺相如的話,我一定要侮辱他一下,藺相如聽到這話之後就不上朝,爲了避免跟廉頗相見。

有次藺相如出去的時候,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駛過來,藺相如馬上命令自己趕車的人把車趕到旁邊衚衕裏邊去,等到廉頗的車子過去以後他纔出來,所以廉頗在外邊更加趾高氣昂,藺相如不敢惹我是吧!他覺得自己牛得不得了,那麼藺相如手下的那些門客們就面子上掛不住了,他們跑到藺相如面前跟藺相如說,說我們拋棄自己的家庭,拋棄自己的土地,來跟你是爲什麼呢?是因爲你是一個大丈夫啊!那你怎麼現在這麼窩囊?你的爵位比廉頗高,你不但不敢跟廉頗爭,哪怕是在大街上見到他都跟耗子見了貓一樣,我們實在是太沒面子了,如果你這樣懦弱的話,我們就不跟着你了,我們都走了。

藺相如說你們先別走,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還用說嗎?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啊,他說以秦王如此的威勢,我藺相如都可以在朝堂上喝斥他,而且辱其羣臣,像我這麼一個人雖然說不怎麼爭氣,但是我難道會怕廉將軍嗎?我只是想這麼一個問題,這在《史記》裏邊是很有名的一句話,他說「顧吾念之」,我就想這麼一件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強秦之所以不敢打我們,「徒以吾二人在也」就是因爲害怕我和廉頗,我之所以不跟他爭「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我是把國家大事放在前面,把我個人的恩怨放在後面。

底下門客聽完之後很感動,後來這件事情就傳出去了,傳到了廉頗那裏,廉頗聽到之後慚愧得不得了,於是他就把自己的上衣都脫了,光了脊樑在身上綁了一個藤條,然後到藺相如的家門口,跪在門口,這就是「負荊請罪」,荊就是藤條,意思就是我犯了罪,打我一頓吧。藺相如一看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也很感動,出了門把廉頗扶起來。廉頗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像我這樣一個見識淺陋的人,沒有想到你是如此的大度!於是兩人握着手就相持泣下,結爲「刎頸之交」。「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這兩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這裏要說一下,其實藺相如不是僅僅是有口舌之勞,他也是領軍打過仗的,按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他曾經派兵攻打過齊國,一直打到齊國一個叫平邑的地方。其實如果沒有藺相如「將相和」這段故事的話,藺相如他只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去騙秦王把和氏璧騙回來,完璧歸趙,非常勇敢。但是有了他「將相和」故事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非常寬容大度的人。

藺相如靠自己的謙下去贏得別人的人心,謙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美德,藺相如可以說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敵人面前的話剛烈;在自己同僚面前他謙下。老子講過一句話:「江海之所以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就是說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爲河流匯聚的地方,是因爲他把自己擺得比所有河流都要低。那麼藺相如就是以謙下贏得同僚真正的尊敬。司馬遷對藺相如有一個評價:「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刎頸之交的成語故事 篇5

刎頸交的拼音

wěn jǐng jiāo

刎頸交的意思

交友以性命相許。指生死之交的朋友,他倆成了刎頸交。

詳細解釋

謂友誼深摯,可以共生死的朋友。《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富人 公乘氏 以其女妻之,亦知 陳餘 非庸人也。 餘 年少,父事 張耳 ,兩人相與爲刎頸交。” 司馬貞 索隱:“ 崔浩 雲:‘言要齊生死,斷頸無悔。’”《後漢書·廉範傳》:“初, 範 與 洛陽 慶鴻 爲刎頸交,時人稱曰:‘前有 管 鮑 ,後有 慶 廉 。’”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想着我罷職辭朝,曾與 趙盾 名爲刎頸交。”亦省作“ 刎頸 ”。參見“ 刎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