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博而不精和破鏡重圓的故事

博而不精和破鏡重圓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博而不精是一個漢語成語,該成語意思是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破鏡重圓,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唐·這則成語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新團聚與和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博而不精和破鏡重圓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博而不精和破鏡重圓的故事

(一)博而不精

博而不精”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常識廣博而不精深。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東漢著名的經學家鄭興,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稱於世。他的兒子鄭衆,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學著作。後來,鄭衆還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使他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曉,在上層社會很有名氣。

鄭衆當官後,在公務之餘給一些年輕人講解《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並且花很大的精力爲《左氏春秋》作注。後來,終於完成了《左氏春秋》的註釋工作。這部書流傳後,和另一位經學家賈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齊名,都受到學者們的好評。當時,最著名的經學家是馬融。他注過《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使古文經學達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達千人。馬融除了爲經書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講課時坐在高堂上,掛上紗帳,前面讓學生坐着聽課,後面列一班女樂演奏音樂,很有特點

馬融研究了《左傳》後,也準備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細閱讀了賈逵和鄭衆的注本後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衆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馬融覺得,這兩個注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

(二)破鏡重圓

南北朝時期,陳國公主樂昌美麗且有才華。她與丈夫徐德言感情深厚。但當時,隋朝正入侵陳國,陳國即將被滅亡。樂昌公主和徐德言都預感到他們的國家將被入侵者佔領,他們也會被迫離開王宮,背井離鄉。戰亂中,他們可能失去聯繫。於是,他們將一枚象徵夫妻的銅鏡一劈兩半,夫妻二人各藏半邊。相約在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將各自的半片銅鏡拿到集市去賣。期盼能重逢,並將兩面鏡子合而爲一。

不久他們的預感就成爲了現實。戰亂中,公主與丈夫失散了,並被送到隋朝一位很有權勢的大臣楊素家中,成了他的小妾。在第二年的元宵節上,徐德言帶着他的`半邊銅鏡來到集市上,渴望能遇見他的妻子。碰巧,有一名僕人正在賣半面的銅鏡。徐德言馬上認出了這面鏡子。他向那名僕人打聽妻子的下落。當他得知妻子的痛苦遭遇後,他不禁淚流滿面。他在妻子的那半面銅鏡上題了首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那個僕人把題了詩的銅鏡帶回來,交給了樂昌公主。一連幾天,她都終日以淚洗面,因爲她知道丈夫還活着而且想念她,但他們卻無法再相見了。

楊素終於發現了這件事。他也被兩人的真情所打動,覺得自己也不可能贏得樂昌的愛。於是,他派人找來了徐德言,讓他們夫妻團圓了。

“破鏡重圓”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形容夫妻分開後,又高興的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