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愛國故事 > 現代名人林巧稚的愛國故事

現代名人林巧稚的愛國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她終生未婚,卻擁有最豐盛的愛;她沒有子女,卻是最富有的母親;她是東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傑出的女性,她是母親和嬰兒的守護神。她就是我國第一位女院士,婦產科專家林巧稚。

現代名人林巧稚的愛國故事

小時侯立志當醫生

1901年,在福建省廈門市區鼓浪嶼的一個職員家庭裏,林巧稚出生了。林巧稚父親林良英曾兩次飄洋過海,到新加坡求學、謀生,回國後以教授英文、作翻譯爲生。母親是一位勤勞善良的家庭婦女,但在生下林巧稚的那一年,得了一種難治的婦科病。

林巧稚5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了,她後來聽說了。母親得的是宮頸癌,是一種當時難治的婦科病。

由於過早地失去了母愛,當她看到別的孩子在炫耀自己的母親時,林巧稚心裏便如刀割一般,隨着年齡的增長,她對母親的思念愈切;越思念母親,她就愈希望自 己是個醫生,能挽救母親的生命。林巧稚幼小的心靈裏,這時已經埋下了學醫的種子,她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名醫生,去救助那些像母親一樣的病人。

解除病人痛苦

一天,一位來自農村的老太婆氣喘呼呼地腆着大肚子來到協和醫院婦產科看病。

經過檢查,原來她肚子里長了個大瘤子,這給她生活上造成了許多不便,她非常苦惱、痛苦,家人爲此也十分着急,爲了治這個病,老太婆四處求醫,不知跑了多少醫院,找了多少醫生,都搖頭說這病沒法根治。

後來聽說北京協和醫院有個叫林巧稚的醫生,專治婦科疑難病症,老太婆家人動了心,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很快把老太婆送到了醫院。

林巧稚給她做了仔細的檢查後,說能治,並迅速制定了手術方案。年過半百的林巧稚親自主刀。在無影燈下,她信心十足地爲老太婆做大手術,手術室裏靜悄悄 的,只聽見手術器械碰撞時發出的輕微響聲,每個醫護人員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緊張、有序地配合林巧稚準確、靈敏的手術動作。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整整 用了六個小時,大瘤子終於乾淨、利落地切除了,手術成功了!

這個瘤子整整有56斤7兩,“我的媽呀,都快趕上我的體重了!”身邊的一個瘦小護士驚歎着。林巧稚在醫院呆了這麼多年,像這麼大的瘤子也是頭一次碰到,真是實屬罕見,林巧稚對這次手術的成功感到十分欣慰。

幾天後,林巧稚去查房,手術後的老太婆看到林巧稚過來,趕快拉住她的手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沒碰到你,我這顆大瘤子非隨我進入棺材不可。”

爲中華妙手接生

一天,林巧稚收到一封來自內蒙古女工的信,信上說她和愛人及他們全家非常想要一個孩子,但她前四胎都死了,其中三胎是因爲嬰兒出生後全身發黃而死的,現在又懷了第五胎,懇求中國有名的婦產專家伸出熱情之手,救救還沒出世的孩子。

林巧稚看完信後,嘆了一口氣,因爲她知道這是由於母子血型不和而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癥。這是沒法治的。她查資料翻文獻,都毫無結果。後來,從一份外國資料 上發現了有關這一病例的報導,採用給小兒換血的辦法,但成功率也相當小。她決心利用這個機會,爲中國人治療新生嬰兒溶血癥闖出一條路來。她用未足月的死嬰 做實驗,弄清解剝的位置和手術的要領,並立即邀請這位內蒙女工來京。這位女工拉住她的手激動地說:“你們就死馬當活馬醫吧,無論什麼結果,我們都會感謝你 們的。”

手術前,確定了方案,關鍵是要掌握好換血速度的快慢,徵求有關專家學者意見,最後敲定了手術方案。不久,隨着一聲啼哭,嬰兒 生下來了。開始時母子平安,但三個小時後,嬰兒開始全身發黃,再過幾個小時,全身都發黃了。這是因爲溶血癥出現了!林巧稚下令立即手術。幾個小時過去了, 新鮮血液流入嬰兒的全身,皮膚由黃變白了,手術成功了!爲了表達感激之情,父母把這孩子取名爲“協和”。

她的人生格言:

造幸福於人民。

一個人志向越遠大就越能激發出遠大的毅力來。從心裏學的研究看,如果一個人確定一個宏大的目標,至少能獲得一箇中等的成果;如果立下一個中等的目標,那 麼可能只獲得一個下等的成果。所以我們要立宏大之志。遠大的志向能激勵我們戰勝自身的弱點,克服艱難險阻,實現遠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