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實用】端午節週記範文集合七篇

【實用】端午節週記範文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轉眼一週又結束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閱歷,是時候在週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端午節週記範文集合七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今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在這麼特別的日子裏最注重的一項活動就是包糉子,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

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

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端午節週記 篇2

伴着朝陽,隨着清風,新的一天開始了,只見湛藍的天空下,碧綠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運動員們個個精神抖擻,信心滿滿,彷彿勝利在握。而河岸上的觀衆彷彿比參賽選手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得凝望着。

隨着裁判員的一聲令下,齊頭併發的龍舟突然間像離弦的箭一樣,非一般的向前衝去,河岸上的觀衆哦整齊的喊着:“加油,努力!加油努力!”而龍舟上的36人,掌駝、敲鑼、打鼓,剩下的全是划槳人員,他們划槳整齊而迅速,不出絲毫的差錯,敲鑼打鼓的清脆而有力。

隨着鑼聲、鼓聲,運動員們也拼命地喊着:“一二,一二!”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拼搏着,急速地拼搏着、大起大落地拼搏着。大家都灌注了全身的力氣,使出了吃奶的勁,拼命追趕着。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尾隨在後面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隨着,我看着就替他們着急,多想跳進船上拉他們一把。剎那間,鑼聲、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收激昂雄渾的曲子。

賽龍舟終於結束了,勝利的選手們歡呼雀躍,而成績不太理想的隊伍依然充滿着恬靜的笑容,下次繼續努力。

看到這個場面,我不禁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裏,更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要向屈原學習。讓我們向屈原致敬吧!

端午節週記 篇3

在端午節,人們比賽賽龍舟,掛艾葉驅蟲祛病,會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令人開心。

媽媽單位發了兩張提貨券,可以獲得兩箱糉子。有蜜棗的、八寶的、菠蘿的、豬肉的。早上,我吃了一了個蜜棗的和八寶的糉子,美味極了,讓我的味蕾享受了一次奇妙的味覺旅行。

中午,外婆邀請我和媽媽去她家吃飯。在外婆家,我和表哥、表弟一起玩了“憤怒的小鳥”,打通了很多困難的關卡,還品嚐了外婆自己包的花生、葡萄乾餡的糉子。吃飯的時候,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了包糉子比賽。

只見,一個個的參賽選手迅速地從盆裏抓出米和豆,倒在用糉葉捲成的筒裏,倒出多餘的部分,再將筒口封住,用細線捆緊,整個包糉子的.過程,僅有15秒!甚至有的參賽選手用了5分鐘就包30個糉子!

我還在電視上看了賽龍舟比賽。十隊龍舟排在湖面,等待着裁判的一聲令下。“預備-開始”!裁判打響了發令槍。龍舟上的選手拼命搖槳,衆多龍舟在水面上相互追逐,生怕對手超過了的自己。隨着第一艘龍舟衝過終點線,觀衆們頓時發出驚歎,“真是迅速”。我聽到周圍觀看的羣衆熱烈的吶喊聲,喊聲之後,觀衆們又送給他們熱烈的掌聲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既有趣又充實。端午節馬上就要過去,在濃濃的糉香中,讓我們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週記 篇4

端午的腳步走近了,在端午節的習俗裏,最重要的就是吃糉子。早在街上、電視上看見許多食品店在做糉子的宣傳,也早早的看見許多人提着一大包的糉子從我面前走過,端午節的氣息愈來愈濃。

最近上學前,我還照樣吃着麪包的時候,總會聞到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知道,是糉子的味道,一定又是隔壁吃糉子了,我壓制住口水,好想也來一個糉子吃。於是放學回家,我便要媽媽給我買好多糉子,而且裏面要夾不同的料,媽媽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剛起牀,我意外的看見桌子上放着一袋糉子,不顧三七二十一地拿起那袋糉子,哇,還熱乎乎的,我似乎已經聞到它的'香味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這是第一次動作這麼快。我挑了最大的那個,用剪刀剪開繩子,小心翼翼地剝開葉子,剝好後的糉子被我裝進一個新的塑料袋裏,在泡好牛奶後,配着牛奶一起吃,發現裏面是我最喜歡的蛋黃,好想配上電視裏的一句廣告:這味道,不敢相信!

糉子不僅這麼好吃,真沒想到,用糉子居然也可以獻愛心。

有天吃晚飯,我們照常邊吃邊看新聞,在電視裏,報道出一則“賣糉子,獻愛心”的新聞。賣糉子的都是一些上年紀的大媽,那些糉子也都是這些大媽們手工製作的,幾個糉子放在一籃子裏,只要有人捐出100元,就可以拿走一欄,以此類推,然後將收到的愛心款,捐給那些十分困難的孩子,電視裏看到很多人都主動的捐款,真沒想到,用糉子也可以獻愛心。那些大媽用自己的汗水包出糉子,那些過路人用自己的勞動賺來的錢,都獻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平時總看見一些負面的消息,其實在我們身邊,就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這一天,我也看見了許多感人的一面。

端午節的腳步近了,我想今年的端午節會給我許多快樂,許多啓發。

端午節週記 篇5

端午節,是古時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的節日,在期間也有許多節日的習俗。

端午節時,學校爲了更好地感受端午的氣氛,讓同學們和父母在家裏學習包糉子。

糉子可不是那麼好包的',糉子裏的糯米、糉葉、豆沙之類的材料都是要特殊加工的。媽媽早早地去超市將米買好,再將米、棗、綠豆、紅豆等材料清洗一下,然後將其泡在水中。

第二天時,糯米泡到像煮米飯時一樣軟了,糉葉也可以用了。

然後就開始包糉子,糉子的步驟有很多步,雖然每一步都不怎麼煩瑣,但要步步細緻。

第一步,要用開水將糉子葉煮5分鐘,關火後加入馬蓮草燜一會,那樣糉子葉就沒有那麼容易破,我將鍋蓋打開時, 一股熱熱的芳香噴涌而出,那就是端午節特有的味道。

第二步,將小棗用溫水泡了5分鐘,再取2-3片泡好的糉葉折成圓錐形狀,底部放入泡好的一個小棗,填進糯米,再將豆沙餡夾在糯米中間。

第三步,在上面蓋好糯米,然後壓實,糉葉下部兩邊往中間壓住,再把上方的糉葉往下折蓋住糯米,把長出來糉葉窩成角,包好後用馬蓮草將糉子綁緊。

第四步,最後將糉子放入鍋中碼緊,加水沒過糉子,煮一小時後改文火者30分鐘就好了。

我包的糉子看起來不怎麼漂亮,但是我包成功了,我就很滿意。

將鍋蓋打開後,一股熟悉的糉子的味道撲面而來,我知道我成功了。

下午時,我的奶奶、小姨、弟弟都來了,我們坐在一起品嚐着我們一同做的糉子。香氣在我們之間徘徊,這份濃濃的端午的味道嘗在我們嘴中,烙印在我們心裏。

端午節週記 篇6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

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了,還沒進門就聞着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趕忙三步並作兩步邁進屋,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了,一會奶奶端來了清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糉子,只間有菱形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爲了好區分糉子餡,有的用桑皮纏的,有的用玉米繩纏的,還有的用線繩纏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個大大糉子,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着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絕妙無雙,我狼吞虎嚥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

“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小河邊賽“龍舟”啊!我也和姑家弟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只見一個個紙做的精巧別緻的小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起上了好聽的名字,看着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號”,“白虎號”……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雲號”……一個個小船順着水而下,又接連着被浪給打翻,激起了一陣陣水花,嘩嘩聲,嘻嘻聲,吆喝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熱鬧極了。

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着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說,這叫“避水”,讓水裏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後就不會纏着我們,不傷害人們了。

不一會,奶奶有約我回家吃荷包蛋,只見奶奶用艾蒿、麥穗、豬埡槽等五種珍奇異草熬成的湯,再放上紅糖,吃完蛋,再喝湯,喝了能治頭暈,我其實肚子早已撐得鼓鼓的,沒胃口再吃了,可迫於奶奶熱情和諄諄教誨,還是勉強喝了點。不一會,鄰居傢伙伴都來找我玩,奶奶讓他們吃糉子,荷包蛋,他們都說自己家有,吃過了。

以前我記得每年端午節,農村很少有包糉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鍋糉子。光送親朋好友和鄰居就送去一大半,現在新農村變化可大了,不光是體現在街道、樓房,家電、生活物質上,農村的鄉村文化大院也體現着農村的精神文明,也體現着農村天翻地覆的變化,也體現着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節,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的象徵,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鑽石,看着農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端午節週記 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卻是因爲我喜歡吃糉子。到了這一天,在大街上遠遠地就會聞到一股股濃濃的糉香味兒。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又稱“端陽節”。這時候,家長們會給孩子佩戴香囊,據說是可以驅蟲辟邪,還會用草藥洗澡除菌,當然更少不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糉子。

今天是端午節,奶奶早早地做起了糉子,我和哥哥哥在旁邊看着,那攪拌着的豆沙混着極香的糯米味,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糉子。奶奶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小饞貓,看你那個饞勁兒,等煮熟了,讓你吃個夠,現在生的可不能吃喲!”“好香呀!奶奶,我一會兒一定要多吃點”哥哥也嚷嚷着。

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糉子終於煮熟了,我和哥哥守在鍋旁,看着一個個的糉子寶寶躺在那裏,我高興地叫起來:“哈哈!糉子們,本大王馬上就要來消滅你們了。”這時,我們一家圍坐在一起,大家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聽奶奶講以前窮日子時的端午節,媽媽在一邊還不停地感慨着:“現在的孩子們太幸福了,!”我們雖然聽不太懂,但是我很高興,因爲我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過我喜歡的端午節。

真是個美好的端午節,但我更愛的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