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語文週記彙編7篇

語文週記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這時候,最關鍵的週記怎麼能落下!怎樣寫週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週記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週記彙編7篇

語文週記 篇1

如果有人問你喜歡那一節課,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今天上午的一節語文課。

女生相對來說比較喜歡看童話故事,男生相對喜歡《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一些武打書但今天上午的一節語文課改變了我。

老師說今天我們要把《將相和》《草船借箭》主要有什麼不同有什麼行啊同分析一下,我聽了也漸漸灰心起來想“不就兩篇課文嗎,能有什麼重大發現。”老師好像看出了我的不耐煩,然後對我們說出了主角和配角在十八課和十九課上的不同,然後叫我們4個人討論了幾分鐘,這是不知道是怎麼了,大家對這個話題特別感興趣,同學們多都手舉的高高的爭着發言,老師不斷叫同學們起來回答問題,而且有一位同學說的新發現與衆不同,尤其是閆章文的發現,老師說這是很多大師思考了好幾年纔想出答案聽到這裏我真想大叫一聲表示我的不可思議,邢涵瑞的發現竟然而老師都沒有從文中領悟到,真不愧我心目中的偶像。

一節語文課發現了這麼多的奧祕,一節語文課,把我肚子裏的樹叢變得愛上了古典名著。

語文週記 篇2

“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這一次老師給了我們每一個人一個梨,讓我們一起來嘗梨。

邱老師讓我們先細細地觀察梨的外形。我拿到地那一個梨,兩邊各有一條黑色的痕跡,就像一名頑強的戰士因爲戰鬥而留下來的傷疤和印跡。我摸了摸這一個梨的身子,發現這個梨十分光滑,沒有什麼毛刺。形狀像個漏氣的氣球一樣扁扁的,全身垂頭喪氣,又好像是好好的只兩邊移動着,從來就沒向下邊生長過,而是向四周長到了一頂的程度就開始想方設法把自己的脂肪變多,結果腰圍變得十分的粗大。顏色除了根和“屁股”的底下是黑色的之外,其他都市土黃色的,沒有一種豔麗感。

我爲了能聞到梨的香味,特地把鼻子湊了上去一聞,可是聞到地卻是一股濃濃的包梨用的那一種非常特別的紙的味道。我把鼻子又伸過去,非常仔細地聞了又聞,()結果是功夫不否有心人,我總算把其它的味道也聞出來——一股非常特別,非常淡的梨花香味,只有細心地人才會聞出這一種淡得幾乎就聞不到的味道。

我們把梨給洗乾淨,然後用刨子把皮給刨掉。這皮一刨掉那白似玉一樣的果肉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還讓我們十分想吃上一口,所以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咬上一口,剛剛開始還有一些酸的味道,後來一吞到喉嚨裏,一股濃濃的甜味突然涌了上來,遍佈了整個嘴巴,潤滑了舌頭。可是越吃到裏邊越酸,顏色也是越來越黃。這梨挺像脆冠梨的這一品種。梨子裏的果核是不能吃的聽說這裏邊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古人云:“贈柳”就是“挽留”;“分梨”則就是“分離”,今天我們要和邱老師作暫時的分離了。

語文週記 篇3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它作爲一種精神貫穿於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個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自主性。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爲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爲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例如,在教學《風箏》時,課文的時代背景較難,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再多的講解也無濟於事,所以,乾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閱讀結合課後所掌握的資料,提出問題,教師點撥,理解課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外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就是這個意思。學生寫同一篇作文,由於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寫出來的也不免千差萬別。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說,除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外,還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教師也是一個讀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經常在課堂上,參與學生學習小組的討論,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述說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帶有自己的個性色彩。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三,探究性。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爲一個發現者。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是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爲探究的對象。國慶假期的作業就是通過各種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場觀察、走訪專家、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種語文現象,如果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去做,我想對學習語文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個人認爲,在讓學生學好講讀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提倡真正搞好綜合性學習。

語文週記 篇4

初一剛開學,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等待新語文老師的到來,預備鈴終於敲響啦,只見一位身材魁梧、戴着眼鏡的男人推開門,邁步而入,瀟灑的.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鏡,自我介紹起來:“各位同學好,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我叫劉洪澤,你們可以叫我劉老師,好,現在上課。”就這樣,初中第一節語文課就這麼愉快的開始了。

劉老師用鷹般尖銳的眼睛掃視教室,教室裏瞬間鴉雀無聲,老師開始用時而高亢洪亮時而低音吟詠的聲音讀《理想》這篇文章,那郎朗的聲音,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我的思緒隨着劉老師的聲音我彷彿看到了餘勳坦爺爺……

他像一位手法高明的魔術師,總讓我們進入他設置的情景中,不願出來。我彷彿又聽到他那鏗鏘有力的《觀滄海》、還有他讀的那篇清新優美的《未選擇的路》……

可是相處不久,老師的“本性”浮出水面,他對我們好嚴厲啊!一天,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沒寫語文作業,他的臉色像白堊紀的土壤,臉像山路般扭曲,聲色俱厲的怒吼:“爲什麼不寫?原因是什麼?你對的起你的父母嗎?你……”那同學根本不可能擡頭,羞啊!這麼多爲什麼,誰還敢不完成作業!

劉老師講課靈活,課下也不古板。課堂上他愛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繪文章中的“風景”,原本認爲語文枯燥的我,一下子在“風景”中玩耍,欣賞美景,陶冶心靈。課下他沒事還教我們做數學題,探討解題方法,他說學科是相同的。他還特別喜歡打籃球,在操場上準能看到他那敏捷矯健的身影,一個三步跨籃,球就能乖乖的進入球籃,羨慕的我,嘴快塞下一個雞蛋啦,哈哈!

劉老師非常有辦法的。他讓我們每天做五件事:上課講的內容要積極複習;要預習要講的課文;要睡覺前讀作業;要完成作業後練字;作業要又好又快的完成。

語文老師是不是非常有趣。在這兒,我用“高端語言”說一句:我喜歡我的語文老師,你怎麼看!

語文週記 篇5

語文是花的樂園,每一朵花都有其獨特的姿態,每一朵花都有其獨特的芳香。語文像知識的河流一般流進內心深處。語文讓我們回味,慢慢咀嚼其中的含義。凡是有語文的地方,就會有一片廣闊蔚藍的填空,在你的頭頂開啓一道道成功的大門。語文的妙用在於它的基礎性和每一個字眼中透露的含義,在於它在任何場合的通用性。語文爲我們增添了許多快樂和從未有過的驚喜。

我喜歡語文,因爲語文讓我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一種無以言表的激動。

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與人交談需要語文,發言講話需要語文,甚至罵人勸架也需要語文。在家裏,和家人溝通,語文教會我們使用合適的表達技巧。比如如何委婉的表達你的意思。還有,在家裏看書讀報也會用到語文。在校園,我們聽的校園歌曲的歌詞,我們給老師同學寫信,給老師寫請假條,寫留言,還有學校張貼版上的通知,都無一不用語文。在學習中,看一下你的課本,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它要想讓你能看懂學會,就必須有條理的表達清楚它的知識點。老師講課,如果想讓你聽懂,他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表達技巧可以說語文無處不在。

我把語文看得很重很重,語文知識如海洋,能讓人活到老,學到老,讓人學不盡,用不完。

我喜歡語文,喜歡它那優雅的韻味,喜歡它那幽默的語言,喜歡它那優美的語句

語文的美說不盡,道不完,語文的身影總在我們眼前飄過。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

語文週記 篇6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20xx關於語文教學反思週記建築工程。“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語文週記 篇7

人的一生當中肯定會面臨無數的陷阱。在少年時,網絡就是對於人們的好奇心設下的一個完美陷阱,讓濛濛憧憧的兒童沉迷於此,無法自拔。成年時,面對工作、生活的壓力,我們放棄了所謂的仁義,選擇做小人,等到東窗事發才發現不過做了一件千古錯事,只會一臭萬年罷了。晚年時,人們只圖能安養晚年,兒女成家立業,能抱個大胖孫子罷了,就因爲古時男女差別,才導致一場場不幸的婚姻,等自己入土爲安時,才後悔自己的封建思想,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生命與大義的意義,似乎只在一瞬間的事,錯與對;正義與邪惡,完全取決於我們本身。當中國面臨日寇侵略的時候,愛國的青年義士發起了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而一些神經麻木的中國人卻選擇了當漢奸走狗,背叛自己的祖國,遭受國人斥罵。當抗日戰爭勝利之時,他們似乎也明

白了自己的處境,橫豎也是死倒不如自己死的痛快,這樣他們既失去了生命,有喪失了大義,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一個不爲人知的老乞丐,天天沿街乞討他無時無刻都在爲人民服務,儘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樣到街上乞討,一個小女孩在街道中間玩耍,結果一輛普京轎車橫衝直撞的朝那女孩開去,完全沒有剎車的意向。當時老乞丐什麼也沒多想,隻身奔向小女孩的方向用力推開小女孩,女孩倖存了,可老乞丐去去世了,他臨死前依然保持微笑。試問,在這老乞丐面前,我們是否感到愧疚呢?

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學習這種捨身取義的崇高精神,陳涉發出“王侯將相令有種乎”的號令,是爲了解救無數生活在秦殘暴統治中,讓我們深深的爲老乞丐鞠躬,從此爲這種捨身取義的精神奉行吧!

朋友,你將是中國的新希望,讓我們燃燒希望之光,爲建設一個民主的國家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