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精華】數學週記7篇

【精華】數學週記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精華】數學週記7篇

【精華】數學週記7篇

不經意間,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不是該好好寫一篇週記記錄一下呢?我們該怎麼寫週記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週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週記 篇1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比值真的相等嗎?帶着這個問題,我在老家進行了動手實驗。

第一次測量準備了一盒高20cm的彩色鉛筆和一盒高10cm的茶葉罐。把這兩個罐子垂直平放在陽臺的桌子上,出現了明顯的影子,經過測量,發現高20cm的彩色鉛筆盒的影子約爲36cm長,高度與影長的比是20:36,比值是九分之五。而高10cm的茶葉罐的影長大約是18cm,高度與影長的比是10:18,比值也是九分之五。

第二次測量準備了高30cm的火鍋筷和高6cm的橡皮擦。把這兩個東西垂直平放在陽臺的桌子上,出現了明顯的影子,經過測量,發現高30cm的彩色鉛筆盒的影子約爲60cm長,高度與影長的比是30:60,比值是二分之一。而高6cm的茶葉罐的影長大約是12cm,高度與影長的比是6:12,比值也是二分之一。

發現,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比值的確相等。而且兩個同缺一不可,否則比值就會出現不同(如一二兩次實驗雖然地點相同但是時間不同,比值也有所偏差)。

據多次試驗和資料查找了解,陽光從物體頂部射到地上,那束光和物體還有影子形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因爲物體都是垂直放置的,而由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所以陽光和地面之間的的角不變,所以這個角的長和影子的比值不變。

數學週記 篇2

今天,天氣日常晴朗,我跟老爸的心情也很美麗,老爸約我一起玩了拿硬幣的遊戲。桌子上放20個硬幣,二人輪流拿而每次至少要拿1個,最多拿4個,拿到最後一個硬幣的算輸。

開始玩遊戲了,我跟老爸每人開心的拿着硬幣,可是不論是我先拿還是老爸先拿,我總是拿到最後1個硬幣。我很困惑,就問老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老爸笑着告訴我,所有的硬幣先減去最後一個硬幣,即爲20-1=19(個),然後除以1到4的最小和5,就是19÷5=3餘4。就把餘數4個拿掉,接下來不管對方拿幾個,自己都拿與對方之和爲5的數量就一定贏。

我帶着半信半疑的態度去試了下,最後的結果果然是如此,原來遊戲中也藏着這麼大的奧祕啊!今天,我受益了!

硬幣遊戲不僅讓我愛上了數學,也懂得了數學的很多奧妙之處,今後我要努力發掘更多有趣的數學遊戲!

數學週記 篇3

今天,我帶了50元錢去書店買書。我一本一本地看過去,一連選了好幾本,一看書背後的標價都是5.00元。於是我把它們都買了下來。到收銀臺付了錢以後,我就興沖沖地往家裏跑。一到家,媽媽問我買了幾本書,我說我還剩20元錢,買的書每本都只要5元就夠了。媽媽一聽,馬上回答道:“你買了6本書,對吧?”我笑眯眯咪咪地點點頭,心想:原來媽媽數

學學得這麼好!

數學週記 篇4

我的數學老師姓張,別看張老師已經年過半百,但是那一頭清爽的短髮讓人覺得年輕了不少。張老師可謂是“聰明絕頂”(禿頂)。聽我爸說,聰明的人會掉頭髮,過度勞累的人也會掉頭髮。也許,張老師這些頭髮無一不是爲我們的學習而飄落在地的。

張老師很在意我們的數學成績。不僅可以從上課那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可以看出來,還可以從課後可以看出來。就那一次吧,張老師在臨下課的時候清點了二十幾個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這些要去“吃小竈”的同學個個苦着臉,到外面排隊去了。張老師就領着這一隻浩浩蕩蕩的隊伍向辦公室“進軍”。到了辦公室,張老師把自己的辦公桌讓了出來,自己則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不時俯下身指導同學們的答題方法,不時彎下腰不厭其煩的講解着題目,不時伸出手爲同學們模擬着一個個幾何圖形……她有時間爲大家輔導學習,卻沒時間擦拭額頭上的汗水……

不僅是這些同學們去“吃小竈”,就連我們這些在張老師眼中“出類拔萃”的好學生也會隔三差五的“拜訪”張老師。每次張老師接過我們各種刁鑽的題目之後,永遠是先沉思一下,再耐心的講解。張老師娓娓道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我們理解了題目,得到了正確的答案。

這就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她無私的奉獻了自己,照亮了我們。

數學週記 篇5

以前上課時,我經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慢慢地,發現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可怕的是,到後來連學數學的信心也沒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從20xx年後,有個學習理論強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於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後來意識到,我們現正在倡導的許多新課程理念就是來之於這個理論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頓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作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走出一條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基於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認識,經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於有些淺顯易懂的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對於有些概念性強、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課則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爲什麼呢?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預習就是把課本看一遍,他們似乎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但是,他們失去了課堂上鑽研問題的熱情;他們失去了思考問題時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更爲可惜的是,由於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失去了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的磨練!

至於淡化課堂筆記,是源於一種現象——我發現筆記記得好的學生,他們的成績不一定好。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爲只知道記筆記的學生,當老師讓他們思考下一道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還在做前面一道題的記錄。……這樣的學習,怎能談得上思維的發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學應該怎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於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數學的方式,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放下權威,變以前的“教師中心”爲“學生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教學目標的設置也改變一貫的用詞:“使學生……”,體現三級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的心中應時時、處處裝着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問題,選擇例題,成爲學生的合作者、促進者、指導者,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人文精神,培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形成正確、健康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堅持這樣一種做法:上課時老師儘量少講,主要是給學生騰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親歷其境地去學。正是由於有了學生的深層次的參與,才能取得過去我們以老師的教爲主所不可能達到的高效。爲什麼?這還可以從教學的本質是什麼談起。

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角色如何?我們的老師現在都會這樣說: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等等。但問題是我們的教師是否真的讀懂了這個“導”字?我們的學生是否真的成爲了學習的主體?

3反思教學勢在必行

教學中能否取得以上滿意的效果,關鍵在於教師觀念、教學方式的改變。從我的親身感受來說,這是一個相當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本人有極大的.責任心、耐心與勇氣,跟自己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爲挑戰,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培訓,更重要的是加強反思性教學,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經驗理論化的過程;促進教學觀念(特別是自身存在的內隱理論)改變的強有力的途徑。

4學生也要反思

如果說老師去反思是爲了更好的教,那麼學生去反思是爲了更好的學,並且還是我們整個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那麼,高中學生到底怎樣進行反思?教學中我始終帶着這個問題,思索自己的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方法、習慣如何養成?怎樣進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從前人、專家哪裏吸取精華,特別是有關教學反思與教師反思給了我許多零星的想法,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實驗,不斷的否定與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進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麼?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到底要反思什麼?我認爲大體上可分爲:首先應該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與效率;其次要求學生對活動所涉及的知識及形成過程進行反思,對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再次要求學生對活動中有聯繫的問題、題意的理解過程、解題思路、推理運算過程以及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最後還要求學生對數學活動的結果進行反思。特別做完題後要及時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題過程作爲自己研究思考的對象,並從中得出某個結論。

4。2怎樣反思?

有些學生,一上完課,就忙於做數學作業,對於上課內容沒有整體把握或沒真正理解透,做起題來只會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題思路受阻,方法欠優等。極易挫傷學生的解題信心及學習效率。因而,學生應作解題前的反思。還可對學習態度、情緒、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體、精神狀態怎樣?失敗了能堅持嗎?碰到難、繁題能靜下心嗎?自己有能力、信心解決它嗎?以前見過它嗎?或者是否有類似問題?哪些知識、技能還需回顧、請教等;其次要不斷地自我監控。最重要的是解題後的反思。主要包括檢驗解題結果,回顧解題過程、解題思路、解題方法,還需對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聯繫的問題進行反思等。

4。3反思習慣的養成

要提高學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這些,還必須講究科學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學生寫反思性日記就是一種不錯的形式:

首先,每節課後要求學生寫反思性學習日記,使學生超越認知層面,對本節數學知識的再認知,促使學生形成反思習慣,檢查自我認知結構,補救薄弱環節。由於時間問題,不可能把上課的精華全都及時記下或理解,通過筆記可以彌補,做好善後工作。做好錯題分析、訂正工作,完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

其次,寫反思日記是一回事,怎樣達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師當初應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認識到寫反思日記的重要性,注重隨時翻閱,最好每天抽5—10分鐘瀏覽一下。一個階段後,老師應做好督查工作,當作一份作業,瞭解學生存在的學習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對學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監督的作用,直到養成自覺的習慣。

總之,作爲一線教師只有積極投入新課程的改革,不斷探索、嘗試新理念的內涵,才能更好的挑戰的新教材的實施。

數學週記 篇6

今天,老媽跟我說:“雪飛,跟你玩個遊戲吧!”我說:“好呀!”

老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了一根指針。紙板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着1—24、“老媽,遊戲規則是什麼?”“遊戲規則很簡單: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

我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輸。“爲什麼總是單數呢?”我問老媽。老媽說:“你自己想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於讓我想起了:單數+雙數=單數。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雙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單數。所以,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單數。

數學週記 篇7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間總是匆匆的從我們的身邊滑過,不給我們留下一絲一毫後悔的機會,只能自己回味過去的點點滴滴,從中得到很多反思過來的經驗。

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後,我才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到時間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還記得第一次考試失利時,自己對自己的加油打氣和鼓勵,還定下了很多學習目標,但是後來的卻發現自己並沒有按照自己的反思出來的經驗進行自我實踐,而是隨之就把他們束之高閣,反反覆覆,最終忘卻了檔次那個信誓旦旦要加油努力的自己。

花兒凋落是自然界的規律,時間走的快是全世界的規律,花兒凋落我們可以運用技術讓她們再次盛開,但是時間走了就永遠不能回來了,所以我們不能在沉醉在過去了,現在的我們要展望未來,真正的把自己的目標當做生活的動力,實踐起來。

這次期中考試後,我的心情很複雜,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只考了72分。我開始自卑,好像天空沒有往常的湛藍,而是一片昏暗。我的心中希望的火苗已被撲滅,我對數學失去了希望。

我好像離開這個競爭的世界,希望沒有煩惱,但是失敗總是避免不了的,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考驗呀!對呀,失敗是成功之母,終於有一天,我會走向成功之路的!

此時,我懂了,我懂得要珍惜時間,把空餘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六年級學習緊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我又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做一個最好的你》但是成功一向都不容易,許多時候,你得咬緊牙關再堅持一下……這篇課文,深深地銘記在我的心裏。只要我們努力奮鬥,就能獲得成功的。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善良的,就跟我們的學習一樣,成績掌控在我們手中,命運由我們改變。

現在,烏雲從我的心上飄過,雨過天晴,陽光普照大地,彩虹掛在天邊。自卑消失了,自信盪漾在我的心頭。

加油!下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