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5篇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很是熟悉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5篇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

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暑假最終結束了,這意味着我們即將踏上高校的門檻,突然有一種興奮的感覺。想到自己會成爲一個獨立的成年人,想到自己最終可以擺脫過去12年的“社交”生活,走向自己的“獨居”生活,心理上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始終認爲,能體會到“獨居”的人是一個成年人。但是接下來十天的專題課已經完全否定了我稚嫩的想法。

來學校的第三天,我們開頭了大一爲期十天的軍訓生涯。不行否認的是,當我聽說我們的軍訓一天只有四五個小時,我們都避開了烈日,我暗暗享受了很久,輕輕嘆了口氣。“僥倖逃脫就好!”這十幾天我以爲可以輕鬆上場,但我不知道,但還是沒有逃過這場災難。 軍訓教的動作和高中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氛圍。對,就是大氣。高中的時候,大家都是抱着玩的心態參與軍訓的。當時教官對我們很溫順。想到這裏,我只能用“魔鬼”來形容今日的教官。教官對我們真的很嚴格。我記得導師常常說的話:你要記住這是一個整體,不要在裏面做個人動作。假如一個人犯了錯誤,你們都會受到懲處...從今,“集體”這個詞不知不覺就進入了我的心裏。

不是不知道集體榮譽感,而是很少把它當成一件事。在過去,個人主義是最流行的東西。但是現在,當人們總是由於個人錯誤而受到集體懲處時,他們不得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由於被懲處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說到軍訓,我最怕的就是以軍人的姿勢站着。說起來丟人,這個最簡潔的動作簡潔到大家都不用學,但卻是我最不想做的事情。不能說是對一個人毅力的最好考驗。人是“動”的東西,也就是一個動態的東西。可見我們保持同樣的姿態超過半個小時是很苦痛的。但是,即使不喜愛,也還是要去做。這是軍訓。其實站久了就知道了,只要不太留意,轉移留意力,站成軍人的姿態也沒那麼恐怖,可以習慣。

不要以爲站着累了,蹲着舒適了,蹲完了,你會懊悔的。真的,蹲着的時候全身的重量都落在右腿上,短時間是可以的。長的話腿會麻。但是,當我蹲下來的時候,我的耳朵收到了一個特別有用的信息——我聽到一個教官說:“你要遺忘你的右腿,你的右腳不是你自己的!”這句話真的很有用。我努力遺忘右腿,效果真的很好。漸漸的,我遺忘了我的累。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就是說許多事情看起來很難,永久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但是假如付諸實踐,就會發覺,即使是最難的.事情,也會變得更簡單做,也就是每個人都要有邁出第一步的士氣。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人到橋頭自然直”。所以,以後無論是學習還是步入社會,都不能在困難面前退縮。只要我們邁出第一步,就勝利了一半。

這樣,軍訓真的很可怕。一點歡樂都沒有嗎?當然不是!我們每天都有相當多的時間休息,所以自然有許多歡樂!課間,教官會讓我們坐在一起,教我們唱軍歌。導師也會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我們一起玩。這就是“魔鬼的溫順”。休息的時候感覺很親近。其實我們都一樣。究竟軍人也是人。我喜愛教官教的《軍中綠花》這首歌。尤其是軍訓的我,對這首歌更有感覺。

或許對於真正的訓練來說,我們的軍訓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十天我們收穫了許多。十天,讓我知道了集體感情和團結的重要性。當然,以後也要記得要有努力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

軍訓結束了,但我們的高校生活纔剛剛開頭。將來,還有許多挫折等着我們。我會牢記這十天的教訓,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2

陽光暖哄哄地撒進我家的小院。小院門前那片綠綠的蠶豆地在陽光下格外耀眼,一顆顆飽滿的蠶豆角幸福地在風中舞蹈。我悠閒地坐在窗前,隨意地翻看着《美好生活勞動創造》這本書。思考着,艱苦勞動的果實真是所有歡樂中最甜美的嗎?

溫暖的風載着調皮的瞌睡蟲透過窗戶又一次撫摸着我的雙眼,我有點醉眼朦朧,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書。爸媽都去上班了,我一個人在家實在太無聊了。忽然,一個勞動的念頭跳進了我的'腦海。找點活幹,也許有趣。

我急匆匆衝下樓,奔向小院門前的蠶豆地。我從地下室找出一頂舊草帽和一個不鏽鋼盆。我戴好草帽,又在脖子上系一條溼毛巾,左手抱着不繡鋼盆。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我就興致勃勃地去摘蠶豆角了。我哼着小曲,一隻手拉起蠶豆藤,另一隻手把一個鼓鼓囊囊,胖乎乎的蠶豆角向下輕輕一拉,”嘶”的一聲,蠶豆角快活地蹦進了盆裏。每摘完一棵蠶豆,我便順手將蠶豆藤連根拔走,找個空地放好。

翻完地以後,我擦了一把汗,抱着一大袋蠶豆來到院子裏的陰涼處,坐在一把椅子上剝蠶豆。我捧着綠蠶豆,把細線輕輕撥開,“咔嚓”一聲,一粒粒飽滿的蠶豆順着撕裂的細線紛紛跳出豆夾,這一撕,一拉,一剝,一粒粒蠶豆子終見天日。慢慢的,我的手法漸漸熟練,剝蠶豆的速度也有所增加,一碗綠綠的蠶豆子幸福地躺在我面前,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勞動能使人變得更幸福嗎?我想起了崇尚勞動,創造性勞動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地勞作于田間,一心研究雜交水稻,爲全世界人民解決了捱餓問題,袁爺爺一定是幸福的!

當天,我剝的蠶豆被媽媽做成了美味的晚餐,一家人幸福地品嚐着我的勞動果實,笑意寫滿了每個人的臉。

勞動,真是幸福的開端啊!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3

北風咆哮襲捲着白雪茫茫的大地,黑雲如一張大網,越來越低,雲朵在裏面奔騰翻涌直至分崩離析,一場大雪蓋住的不只是萬物的生氣和活力,還掩住人們酷熱的一方溫流氣息。

銀樹佝僂着身子,冰花從葉尖飄落,沒入一片雪海,喧鬧的飯局裏面不少人員醉醺着臉,在燈紅酒綠中推杯換盞,觥籌交叉,在嘈雜的飯局前,一抹紅色印入眼簾。

一綹綹銀髮在晚風中漂浮,是一雙佈滿歲月年輪的手,是一張慈愛容顏,是一眼神的若有所思洞穿生命的深邃,是多少次的回眸凝視。這樣的一個老人坐在椅子上,寒風呼呼從耳邊拂過,她手握剪刀敏捷的剪出各種各樣千奇百怪具有創意的紅剪紙,她就這樣繫着米白色的圍巾安靜靜謐得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外界的紛紛擾擾絲毫沒有打斷她,她嘴角微微帶笑,慈愛得似乎能包涵世間萬物。

雪還在下,不遠處傳來淒厲的叫聲,劃破長空,一隻野狗在死氣沉沉地哀鳴,月亮露出了灰白色的面孔,把冷冷的光灑向滿地潔白,冰冷的寒風像孤魂野鬼般在田野呼號遊蕩。老狗躲在雪地中蜷縮起身子,瑟瑟縮縮地顫抖着。它的眼神是那麼的悲傷,期盼漫漫的長夜走到終點,換來陽光暖和的黎明。

突然,老人起身,步履蹣跚的抱過老狗,露出祥和的微笑,然後打開衣服,把狗放到懷裏,暖和的熱流從身體流入心尖,老狗蹭了蹭又閉上了眼,月光下,老人的背影那麼的清楚,那麼的真實,在這個擁有民間手藝的老人身上蘊含一種強大的力氣,在這個戲謔的世界生存仍保留最純真的愛。

我怔住了,呆呆地在原地望了許久許久,我走近,當心翼翼的詢問道“老婆婆,您爲什麼要剪紙啊?”她擡起雙眸,裏面彷彿有櫻花落雨般的絕美,墜落星河的熠熠生輝,脈脈春風般的溫順。她照舊帶笑,望向不停下的雪,說:“我喜愛它,國家也鼓舞我們,這份文化的傳承我們不能丟。由於生活的美妙,我可以忠於我所喜愛。”我又問:“那您爲什麼要收留那隻老狗?”她什麼也沒說,但從她眼神,我領悟到:萬物都有靈,生命值得被敬重,我想讓那些早已習慣黑暗的眼睛變得習慣光明,哪怕我要闖進那片黑暗給它們光線。

對於老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是美妙的,所以她始終嘴角上揚,佈滿慈愛。

月光下,點點燈火,稀散的行人去了又還,靜謐的夜,老人照舊提着紙袋,不同的是身邊多了一隻老狗陪下走這段路,遙遙望去,相互依偎在身旁,攜手共度流年,滿地月光。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4

勞動製造了人類,勞動製造了文明,勞動製造了奇蹟。

我們的祖先通過辛勤的勞動,用雙手製造了一件又一件的工具:爲了打獵,他們製作出了石矛、弓箭,所以他們有了肉食;爲了種田,他們製作出了鋤頭、犁,所以他們有了五穀;爲了盛放物品,他們製作出了陶罐、瓷器,所以物品不再散落……最終,通過長期以往的勞動,我們製造出了各種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成就,而那些勞動模範也被世人所牢記。

鋼鐵,是國家進展建設的重要材料,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各種設備、材料都非常匱乏。有一位“鋼鐵英雄”,爲了支援國家的鋼鐵事業,在1948年底的寒風中,跑遍廠區,並動員本組十幾個夥伴,戰冰雪,鬥寒冷,夜以繼日地刨開厚厚的冰雪,蒐集廢舊材料和零備件。在短短几個月內,就蒐集了千種材料,上萬種零備件,堆滿了整整一間倉庫,這間倉庫就是後來譽滿全國的“孟泰倉庫”,而這個“鋼鐵英雄”就是孟泰。1949年春,二號高爐開頭修復,“孟泰倉庫”起到了極大作用,整座高爐的配管材料,幾乎全部是孟泰及其夥伴們撿來的,計有300餘件。孟泰也成爲鞍鋼工人的旗幟。

勞動是一個大魔術師,能變幻出多姿多彩的世間萬物,積澱成源遠流長的人類文化,描繪出奇妙奇妙的'藝術世界。你會發覺,勞動是我們最好的夥伴,勞動關心我們強身健體,讓我們的心靈更加清亮,讓我們的頭腦佈滿才智,讓我們的雙手能“點石成金”。

勞動製造了我們現在的美妙生活。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5

我們終於迎來了五一勞動節這個值得祝賀的節日,令我意義深重。這一天,我們一家人去了標緻的三門峽公園遊玩。一路上,那些唱着歌兒的小鳥,那芬芳的花香,嫩綠的小草,翩翩起舞的.蝴蝶,藍藍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湖水以及姿態優美的白天鵝像磁鐵般深深地吸引住了遊客的目光,令遊客們讚歎不已。

我們一家人卻非常特殊,每個人手裏都拿一個塑料袋,一邊看着標緻的景色,一邊撿拾着周圍的垃圾。媽媽意味深長的奉告我;“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勞動,而這次勞動非常特殊,要撿拾垃圾,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美好。”媽媽這句話深深地激動了我,於是,我低下頭努力撿拾垃圾,在這歷程中我不斷的鼓勵自己,鼓勵自己要撿拾更多的垃圾。我心裏一直在想:“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我們更應該努力勞動,應該美化環境,綠化地球,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潔淨。

勞動是榮耀的,勞動是幸福的,勞動可以創造美。同時,勞動也是辛勤的,但是歷程卻是快樂的,收穫更是幸福的。這一天,讓我學會潦攀勞動,也體會到潦攀勞動的快樂,更加證實了一句話:幸福就在有益於仁攀類的勞動中。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6

在今天的中國,“尊重勞動”應該成爲全社會的共識。隨着時代的變遷,勞動的內涵和外延還會不斷被豐富和拓展,但勞動和創造光榮,勞動者受到尊重,則是永恆的,不可改變的。因爲勞動是財富之父,價值之源,是創造人類文明幸福的基礎。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尊敬勞模是我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當今時代,勞動的形式日趨多樣。知識是勞動的結晶,創造是勞動的重要形式。“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就是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尊重和保護一切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我們要努力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全面小康的指數、現代化的目標空喊不來,坐等不到,必須依靠全體勞動人民堅持不懈地付出艱辛的勞動。勞動和創造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沒有活勞動的投入,任何生產要素都不能發揮作用。只有更深刻地認識勞動的意義,更廣泛地挖掘勞動潛力,更有力地激發勞動創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中的巨大作用。

勤政爲民,勇於奉獻,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以自覺的行動樹起勞動光榮、熱愛勞動的道德標杆。其次,要清醒地意識到,堅持“以辛勤勞動爲榮、以好逸惡勞爲恥”的理念,本身就是抵制各種錯誤思想腐蝕,築牢拒腐防變思想堤壩的需要。“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只有牢固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勞動觀,用辛勤勞動的汗水去洗刷思想污垢,才能鄙棄追求享樂、貪圖安逸的錯誤思想行爲,拒腐蝕,永不沾,勤奮敬業,爲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做出貢獻。

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國億萬人民,用自己的勞動去辛勤創造。創造這樣的偉業、迎接各種挑戰,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勞動能力和水平,真正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勞動孕育歷史創造。“四個尊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核心是尊重勞動。勞動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人自身,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知識、人才和創造的力量,而社會的一切發展和進步最終都要靠勞動來實現。離開勞動,知識形不成力量,人才無法成長,創造就會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基。正是勞動書寫了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歷史,勞動創造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奇蹟。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我們國家的真正強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體人民繼續辛勤工作,繼續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繼續艱苦奮鬥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長的時間。即使祖國更富強了,人民更富足了,這種以辛勤勞動爲榮的品德和精神,也決不能丟掉。提倡“以辛勤勞動爲榮、以好逸惡勞爲恥”,就是要把辛勤勞動當做美德去大力倡導,去發揚光大。因爲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都離不開辛勤的勞動。小到個人、家庭,大到民族、國家,堅持辛勤勞動就能興旺發達;而好逸惡勞、貪圖享樂,則只能衰敗、滅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只有明榮辱,正是非,與一切貪圖安逸,輕視、鄙視勞動的觀念和行爲決裂,才能逐步形成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

我們過去、今天和將來都應該也必須是辛勤的勞動者,只有辛勤的.勞動者,才能踐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建成我們富裕、強盛的現代化國家;只有永遠保持勞動者的本色,我們的社會主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也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優越性,我們追求的光明、公正、清廉、富裕的目標才能實現。

勞動是一首詩,每一個舉動都有美麗的韻腳;勞動是一首歌,每一次收穫都有好聽的音符。也許有一天,四季的風會染白我們的鬢髮;也許有一天,歲月的犁會在我們的額頭刻上衰老;也許漫長的里程碑會使你步履蹣跚;也許夕陽會落進我們的雙眼……但是當我們回首一生時,我們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朋友,請加入勞動中來吧,不論前方的路還有幾多坎坷,幾多不幸;無論穿過沼澤荒漠,還是步入綠蔭花叢,我們都應該去迎接命運的挑戰,承受歲月的暴雨狂風!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7

這幾年,家鄉的建設進入了日新月異的時代。舊城改造;農村拆遷,一派轟轟烈烈的景象。外地來打工,收廢品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爲我們的城鄉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可是,有的'外來人員卻不務正業,幹起了不光榮的事。

近兩年來,經常聽到有人家被盜。只要一提起這些事,人們就非常憤恨。農夫菜地裏的菜,瓜果經常少了很多,搭建蔬菜大棚的鋁管被偷,塑料薄膜被卷,停在走廊上裝菜用的三輪車,今晚這家被偷,凌晨那家被盜。這不,幾天前,我舅舅家的三輪車被偷走了。昨天,外婆家的廚房間,小偷又光顧了,把廚房內值錢的東西一掃而空。煤氣瓶、鋁鍋、大小銅匙、菜刀。就連兩瓶食用油和買好的小菜也不放過。外婆無奈她搖着頭說:“沒方法,讓他們拿去吃吧,總有一天,會老鼠脫毛。”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同樣是一雙手,小偷,你爲什麼就不能堂堂正正地掙錢,製造美妙的生活呢?不勞而獲是行不通的,更不要說去偷別人的勞動成果,那是違法的!

醒醒吧,小偷,別再做丟人的事,別給外地人臉上抹黑。同時,人們也該時時警惕,做好平安防護工作,讓小偷們無機可趁,製造安靜的生活環境。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8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每每讀到這句詩,我的嘴角便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因爲我又想起了在老家種瓜的日子。

春暖花開的時候,奶奶在電話裏告訴我:“丫頭,清明前後就該種瓜點豆了,爺爺培育的西瓜苗已經長到半個手指那麼長可以下種了,過不了多久你就能吃到又大又甜的西瓜了。”可我聽了悶悶不樂。因爲冠狀病毒,這個假期變得特別漫長。我的生活周圍只有高樓汽車、智能家電,媽媽又總是把家務活全部包攬掉,除了學習什麼也不讓我幹。尤其是看了《呼蘭河傳》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裏對勞動、對老家都有極大的嚮往,我想念老家那嫋嫋的炊煙從屋頂冒出,想念老家清晨的鳥聲如洗,想念老家夏日裏的蛙叫蟬鳴,我想念我的“火車爺爺”和“火車奶奶”……想着想着不知不覺臉上竟然掛滿了淚珠。媽媽見狀一邊爲我擦眼淚,一邊說要馬上回老家。我一聽破涕爲笑,好像我已經牽着小黃狗奔跑在老家屋後窄窄的小徑上……

我的老家在皋蘭縣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如果不是有人發明了火車,如果不是有人把鐵軌鋪進深山,你怎麼也不會發現邵家堂這個小村。它和它的十幾戶鄉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裏,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然而,兩根纖細、閃亮的鐵軌延伸過來了。那呼嘯而過的綠色巨龍夾着新鮮的清風叫醒了旁邊迷迷茫茫的旱砂地。老家的田地是標準的旱砂地,特別適合種植西瓜,這樣的地裏長出來的西瓜也特別得甜。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很快就到了我魂牽夢縈的老家。太陽暖暖地照下來,微風拂過我的臉,真舒服呀!天空中飄着幾朵潔白的雲,顯得格外明靜。到了爺爺家,“咦!”爺爺家的門怎麼關着?爺爺上哪兒去了?我和爸爸來到屋後的.莊稼地裏。果然,爺爺奶奶正在忙碌着,我大聲叫道:“爺爺,您在幹什麼呀?”“我在種西瓜,太陽很曬,你們先回家去。”爺爺手指着家的方向說。“爺爺我也要種瓜!”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看到了我們在炎炎夏日裏吃到的大西瓜,原來小時候是這樣一棵棵弱不禁風的小苗,好像不小心一捏就會折斷!我小心翼翼地把小苗捧在手心裏,只見爺爺在地裏挖好了一個個小坑,再把一棵棵秧苗放進小坑裏面,在邊上捂好土,然後再澆上水,最後爺爺說還要給西瓜秧搭上一座“小房子”。爺爺手把手地教我在西瓜秧邊上插上竹條,蓋上塑料地膜,再在塑料地膜上壓上密密麻麻的砂石防止被風掀開,就這樣一座座“小房子”搭好了。長時間彎腰成語大全的我,背上彷彿一塊兒沉重的鐵塊壓着。舉起抓過砂石的雙手,看着指甲縫兒已被劃破的幾道口子,痠痛無力,我不禁暗暗想道:原創美文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擡頭,看見爺爺的臉上,胳膊上滿是汗水,我急忙伸手去擦。爺爺哈哈大笑着說:“啊呀,我的白娃娃變成黑蛋蛋了。”說着取下頭上的草帽放到我的小腦袋上,爺爺那粗糙的手掌扎得我咯咯直笑。很快,在陽光的照射下塑料地膜裏面已經有一層薄薄的蒸汽了,看着西瓜秧在裏面溫暖地微笑,想着一段時間以後,就能吃上自己親手種的西瓜,我開心地笑了。

奶奶看我蹲在太陽底下冒傻氣,就拉着我到窩棚乘涼。遠遠的我看見小黃狗從牀底下鑽出來衝我搖尾巴,我三步並作兩步追過去責怪道:“啊,你這愛偷懶的傢伙!”奶奶連拖帶拽才把我弄到窩棚裏。村裏種西瓜的人家不少,放眼望去,田野裏星星點點地散落着一個個窩棚。所謂“窩棚”就是用木頭、竹竿、鐵絲,葦簾子、塑料布等材料撘建的一個簡易的棚子,是臨時休息、看瓜用的。還有從家裏搬來一張小木板牀,鋪着涼蓆,一個被單子、一個枕頭,倒也像一個臨時的小家,躺在這裏吹風也很愜意。我忽然靈機一動,拉住奶奶的手急切地問:“奶奶,我種的大西瓜什麼時候才能吃啊?”奶奶颳了一下我的小鼻子笑眯眯地說:“真是個急性子。西瓜和你學習一樣都有一個生長的過程。你種的瓜苗用不了幾天就會像個渾身是勁的小夥子從土裏冒出來,再過個十幾天瓜苗長大了,你看着那瓜地裏就像鋪了綠地毯。不出一個月,在綠油油的葉子底下,小西瓜頂着花骨朵兒就偷偷地出現了,地裏會有各種小昆蟲給西瓜授粉,我們的小西瓜就快長實了。長實了的西瓜果實先是淺綠色,後來顏色越來越深,就像吹氣球一樣西瓜三四個月就長大了。”

我躺在牀上聽着聽着就閉上了眼睛,看見西瓜長熟了我們把西瓜摘下來品嚐,切開瓜皮,紅紅的果肉呈現在我們眼前。咬上一口,就會感覺到西瓜的清香和甘甜,清爽可口,又沙又脆,讓人越吃越美!一睜眼,我才發現原來是南柯一夢,真想沉醉在這怡然自得的美好生活中。

可是,沒過幾天我就回到了自己家,因爲爺爺說:“每個人都要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世界。”是啊,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何嘗不是千千萬萬個勞動者創造出來的呢?烈日炎炎的盛夏,建築工人揮汗如雨,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寂靜無聲的清晨,清潔工人不怕辛苦,一條條馬路街道乾淨整潔;突如其來的疫情,白衣天使勇赴災區,一位位患者痊癒出院……在我們身邊,用默默無聞的勞動創造美好的人還有很多很多。這一幅幅動人的勞動畫卷,深深地鐫刻在我小小的心靈深處。我明白美好的生活是你,是我,是所有人用快樂的勞動創造的。所以,我怎麼會偷懶呢?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9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有點兒好奇,勞動最美?勞動不就是做做家務,髒兮兮的,還有點累,能美嗎?可是,你是否知道,就是這平平凡凡的勞動,創造了人類。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對勞動的生動解說。是啊,從社會分工到職業分類,從結繩記事到漢字“六書”,從生活需要到勞動文化,哪一樣離得開勞動?

還記得那件事嗎?郭亮村是太行山中的一個小村莊,唯一的對外通道是一條絕壁上的古道,又陡又險,人們把它叫做天梯。天梯最要命的就是沒法運大或重的東西,甚至村中有人生病,也根本無法到外邊去看病。20世紀70年代以前,郭亮村村名幾乎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1972年,在支部書記申明信得帶領下,村民們決心打出一條通道。全村人賣掉山羊,山藥等,集資買器材,選出十三壯士作爲開路主力。十三壯士一日三餐都是玉米粥,玉米餅。全村的老老少少,無論男女都利用農閒外出打工,炸出的巖渣全村人來清理,上至70歲老人,下至8歲娃娃,人人上工地。在整個開鑿過程中,共打壞了4000多個鐵錘,消耗了12噸鋼釺,在絕壁中硬是鑿出了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200餘米的石洞。這不正是勞動創造的現代傳奇嗎?

也許有人要說,這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可就在我們的'身邊,也不難見到這樣的人和事。那是一個寒冷的下午,春節剛剛過,小區裏洋溢着喜悅。破碎的爆竹灑了滿地,有的還像淘氣的小精靈一樣在天空中飄來飄去。清潔工王爺爺像往常一樣帶着好心情到樓下打掃衛生。當看到滿院子碎爆竹時大吃一驚,要是以往的清潔工早就大發雷霆了,可老爺爺卻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他不急不氣,和藹地走到樓裏,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了掃帚和撮子,不慌不忙的將一個個碎爆竹掃進撮子裏。他一絲不苟的掃着,一個小時過去了不知倒了多少撮子垃圾,小區裏乾淨多了,只剩下車子下面的了,老爺爺向樓上問:“誰家的車?請移一下。”可沒人答應,他喊了好幾聲,還是無人回答。老爺爺見無人回答便半跪着掃了起來,灰塵已經撲到了老爺爺的臉上,可老爺爺並不放棄只是默默地掃着,當掃完時臉上已掛滿了黑黑的塵土,可小區裏卻是煥然一新,這不正是勞動創造出來的美嗎?

“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熱愛勞動是做人,立身,安家,興邦的根本。正是依靠着勞動,人們生產和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支撐起個人,家庭和國家的發展成長。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雖然歷經艱難曲折,但是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首先靠的就是熱愛勞動這個傳家寶。

在今天,當中國人民已經站立起來,昂首挺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時,勞動依然是解決一切困難,取得一切成績的基本點。所以,請讓我們大聲喊出:“中國夢,勞動美!中國夢,勞動最美!”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0

天色已黑,街上的人也慢慢少了,家家戶戶都開起了燈,媽媽們做起了晚飯,香噴噴的飯菜撲鼻而來,有的家裏做了紅燒魚,而有的家裏做的是清蒸魚,每戶家庭的做法各不相同,但是各有相同之處那就去是都在歡聲笑語裏吃了起來。我看看時間,“咦,都11點了!”我心想,現在必須睡覺了!就這樣我的眼睛慢慢閉了起來,漸漸的進入夢鄉。

“該起牀上班了”我緩緩的睜開眼睛,一臉茫然的看着周圍,我這是在哪裏?這裏爲什麼和古代那麼像?我問了問坐在我旁邊的阿姨,她說“我們自然是在宋朝啊!”我一愣,心想“我怎麼會在宋朝?難道……我穿越了?算了,不想那麼多,來都來了那就記錄下宋朝的這一切吧!”說着說着,我來到了一一座山上,遠遠望去,遼闊無垠的天空鑲嵌着潔白的雲朵,對面有一座座巍峨挺拔的山峯,垂下頭能看見天堂般綠色草原,螻蟻般渺小的農民彎着腰在幹活。父母在田裏除雜草,然後又開始種田了,有的'是在種麥,有的在種瓜,還有的在種蔬菜。他們戴着帽子爲了遮住烈日陽光,雖然起了一點效果,但還是止不住從頭上滲出來的汗水,就像是早晨綠葉上的露水,晶瑩剔透,順着臉頰滾下來,“嘀”的一聲,與田裏的渾水融爲一體。肩膀上掛着一條像麻繩的毛巾,從早上一條幹淨的毛巾一直到晚上骯髒的麻繩。溼漉漉的毛巾全是他們勞動的後果。他們那一雙雙手又硬又厚。手背的皮膚髮黑乾燥,手掌有粗燥像紗布一樣。如果你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這個時候的人都特別勤勞,就連小孩都在幫忙。雖然不會像爸爸媽媽們在田裏除雜草,但是會請大人教他們怎麼種瓜。這位叔叔用了很溫柔的語言來教他們。等小朋友們明白了步驟,立馬就有一個站出來提議:我們分工協作吧,男生挖土,女生負責把籽放進挖好的土裏,然後留下幾個人重新把土埋起來,順便把水也澆了。聽完這個提議後,其他小朋友紛紛說到“同意”。就這樣,他們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即使每種上幾個,但是也比沒種的要好。時間就像一把箭射出去的速度一樣,連頭都來不及回就已經到了晚上。現在的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們回到家後,有些媽媽們在搓麻繩而有的在教小孩搓麻繩,還有的在做晚餐。我看見爸爸媽媽們早上在那裏種田、除雜草、照顧小孩,真的感覺好辛苦。

我迷迷糊糊的醒了過來,原來剛纔所發生的只是一場夢啊,我還以爲我真的穿越了呢。不管怎麼樣,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努力。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1

“人世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

中華民族對勞動的熱愛,卻至始至終從未改變。“勞動創造了人類。”我們的祖先通過勞動開啓了人類歷史的篇章,他們從挺直脊樑,邁出山洞,結繩計數,耕田種植……

上下五千年,悠悠華夏史,中華民族正是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五千年的錦繡華章,猶如一條滾滾長河,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經楚辭,明清小說,老莊哲學,唐詩宋詞猶如浩瀚宇宙中一顆璀璨的星辰,閃爍着迷人的光輝。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勞動創造。

勞動的力量是無窮的,億萬勞動者們用自己的力量爲時代無私奉獻,強力拼搏;有他們的力量,纔有今天我們的美好生活。清潔員就是億萬勞動者之一,春天他們淋着雨清掃落花,夏天他們頂着烈陽收拾地上的雪糕棍,秋天他們迎着大霧打掃落葉,冬天他們冒着嚴寒清理積雪。

建築工人同樣也是勞動者。在建築工地裏,他們攀巖鋼筋,不顧生命危險,只爲建造出一棟安全的房子。他們的背已被鋼架壓斜,他們的容顏早已抹上了灰塵,他們的衣服已被汗水滲透。儘管這樣,他們也絲毫不在意。還有醫生、護士、農民、快遞員……他們都是億萬勞動者中的一員。

讓我們做一個小小勞動者,在學校保持校園衛生,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感受勞動的快樂,用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2

勞動製造了人類悠久且輝煌的歷史文化。舉世著名的萬里長城,金碧輝煌的故宮和奇異的金宇塔都一一彰顯着古代勞動者的勤勞與才智。青藏高原上駛向拉薩的天路又何嘗不是當代勞動者製造的奇蹟?無論在現代還是古代,勞動者始終在勞動,製造一次又次的奇蹟。

從曾經的一無全部、一絲不掛的原始時期到現在萬物俱有,已懂得穿衣遮羞的現代社會;從曾經的白牆紅瓦房到現在的高樓大廈,從曾經的吃不飽、睡不好、穿不暖的窘迫到現在吃的好、睡的香、穿的靚這麼大的差異和飛躍都是靠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而製造得到的,由於勞動,人們走向了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在新的時代,勞動又讓我們深刻的熟悉到:只要努力勞動,一切皆有可能。草王壩是貴州遵義中的一個小村莊那裏被羣山環繞,沒有水可以流到那裏,爲了水,村裏書記黃大發用三十六年時間,帶領全村人員開山鑿渠。爲修成水渠,黃大發自己去學習水利技術。沒有學問的他,就只靠一本新華自典,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學。學成後,他翻山越嶺,帶着最簡潔的測繪工具,獨自開展勘察,測繪,定樁定點,規劃水渠線路等前期預備工作,他自己任指揮長,又當技術員,帶領300多名羣衆苦幹苦戰,用雙手觸頭鋼針,硬生生在黃沙漫天的大山上開鑿水渠。靠這樣,黃大發帶領鄉親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與天鬥,與地搏,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最終修成了這一條天渠,這就是勞動製造的傳奇。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妙,這是我國聞名教育家陶行知對勞動的生動解說。只要努力勞動,美妙的生活肯定會來到我們身邊!

所以趁此時年少,抓緊努力勞動吧!少年的膀,應擔當起草長鶯飛的盼望。這樣,你就肯定會收穫一個無悔的青春!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3

勞動是美好的!勞動是辛苦的!勞動也是光榮的!記得我第一次勞動的時間是在幾天以前,我用鑰匙打開了房門,眼前的景象讓我大吃一驚:只見燈管上,櫃子上全是灰層,我們全家人進行了一場大掃除。

我先把地上的灰層用吸層器吸了進去,然後又打來一桶水拖地。媽媽和爸爸在家裏擦一些小東西。弟弟就是給我們打下手了。過了好一會兒,家裏終於沒有進來的時候髒了。我看了看四周,發現已經很乾淨了,便坐了下來,喝了口水。我在喝水的時候,發現燈管居然那麼髒!哎,我只能再打一桶水了。那桶水可是我和弟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桶水提來的。爸爸拿出了梯子,放到了燈下面,準備洗燈。爸爸把燈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拿下來,放到盆子裏面。他拆完以後,我用洗潔精慢慢的擠到了燈上面的零件上,因爲是玻璃做的,我害怕把它弄壞。

就這樣一個,兩個......小時過去了,家裏的燈都洗完了,我把垃圾收拾了一下,就下樓了。回到家裏,我躺在沙發上,心想,大掃除也太累了吧!不過,勞動是最美的,也是最快樂的!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徵文篇19

讀完《養花》這篇文章,我對勞動的沉浮有了深刻的理解。老舍的祖父通過對養花過程的描述,充分表達了他對勞動的熱愛。養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由於天氣的變化,全家人不得不外出搶救花草。但是如果分娩沒有痛苦,怎麼會有甜蜜呢?沒有勞動,世界上就沒有幸福;沒有艱辛,就沒有勞動。老舍祖父的經歷不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勞動先苦後甜。當我寫作文時,難道不需要絞盡腦汁,認真思考嗎?飽餐一頓後看到自己滿意的作文是多麼甜蜜啊!

老舍的祖父說:“一朵花沒有勞動就不能生存,這難道不是真的嗎?”多麼富有哲理的話!老舍的祖父不僅解釋了勞動的重要性,還揭示了爲人做事的道理。這句話將永遠是我的座右銘:只有勞動才能創造更好的生活。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可以說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甜水裏。許多學生重視學習而忽視勞動的重要性。事實上,勞動本身是一種知識和生存技能。我們學習的目的是工作和創造更好的生活。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勞動的重要性,幫助父母在生活中盡他們所能。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只有通過勞動,我們才能在未來創造更好的生活。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4

魯迅曾經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

給大家講這樣一個故事:明成祖子仁宗朱高熾曾親自到田間耕地。回宮後,有侍人給他送飯。有一次,侍人送來好幾碗飯,皇上大怒,道:“你把這些飯全都吃掉!”那侍人無比惶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連忙謝罪。皇上說:“朕每天都要吃這些,每次都吃不完,只能倒掉。浪費。這飯裏的每一粒米,都是老百姓的心血。”老師,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我們所就餐的食堂?何其相似的情形也同樣在那裏出現。粒粒皆辛苦啊,我們吃的飽一些所受的罪,一定小於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們,沒有他們,我們又怎樣能享受這點點勞動結晶?

勞動可貴。勞動人民值得尊重。勞動成果更應被珍愛。反觀身側,審視我們的日常,每天的值日、每次的大掃除,同學們都幹勁十足,這彰顯了我們熱愛勞動的品格;每天的課堂上,老師們孜孜教學,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傳授知識,這體現老師們的愛勞敬業。我們當爲之喝彩;而在正中端莊典雅外表的背後,有清潔工人在清掃着我們的學校,有食堂職員們在準備着我們的三餐。有老師們在審閱張張文件,使學校生機煥發。我們所屬的正中,就是一個充滿勞動創造美的大花園,能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與成長,是我們一生的榮幸和財富。我們不僅會在這樣的環境中錘鍊自己勤勞節儉的'意志品格,還可以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每個人都是幸運的。

我們的勞動,並不一定驚天動地,更多的是體現在身邊的小事。看到其他班級的衛生區有一片垃圾,隨手撿起是珍愛勞動成果的表現。我們撿起的不僅是垃圾,而且還是修養。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們認真聽講,是尊重勞動的表現,你給予老師的尊敬,都會以你希望的方式回饋給你。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同學們,不只是美好的校園,未來的美好社會,也是要靠我們創造的。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將勞動的美珍藏於心,付諸於行,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崇尚勞動創造,用勞動鑄就我們的輝煌時代!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徵文15

馬克思說過:“勞動製造世界。”的確如此。四班級時我參與了學農活動,尤其是那次挖小土豆的經受,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勞動帶來的歡樂;四下學期我參與的夏令營挖野菜活動,更是讓我體會到了“人生在勤,不索何獲”……這次超長假期,我做了自己的'拿手菜,深刻明白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出鍋啦,出鍋啦!”我從鍋裏一鏟一鏟盛出菜來,忍不住夾上一口——自己做的菜就是香。

這是陽光明媚的早晨,太陽把最溫柔的一束光射進廚房。雖然全國人民爲了疫情防控,都呆在家裏,我可不能遊手好閒啊。我練了一週拿手菜,今日要給媽媽露一手了。

想想我第一次切胡蘿蔔,直接拿起菜刀,“唰唰唰”,媽媽慌張阻擋:“可憐的胡蘿蔔,再被你砍下去,只能剖心了。用旁邊的削皮刀。”怪不得廚房刀具大大小小這麼多,原來各司其職。現在我可是削皮高手了,薄薄一層打掉,胡蘿蔔絲毫沒有傷筋動骨。然後發揮我的極大急躁,把胡蘿蔔切成薄片。哎呀,炒菜不難,刀工太費時間了,好歹我沒把手指傷了。 西蘭花先用手掰好,大塊的用菜刀中間剖開。身爲十字花科中的抗癌明星,西蘭花操作中要避開養分流失。媽媽祕方來了,那就是鍋裏倒入肯定量的水燒開,滴幾滴色拉油,然後把洗切好的西蘭花入水焯一下,變成亮綠的顏色就抓緊撈出。食材備好了,然後是調味料。乾燥的炒鍋裏倒上適量的山茶油,取一小把花椒炸一下,然後把變色的花椒用鏟子去掉,這就是自制花椒油。“砰刺”熱熱的花椒油里加入切好的蒜片、胡蘿蔔片,加入西蘭花瓣,翻炒。炒菜要用中火,不然胡蘿蔔會焦給你看,西蘭花會變“黃臉婆”——一道拿手菜出鍋啦!

大家在家隔離久了,簡單鬱悶焦慮,我卻在這一週裏受益匪淺—不僅學習上有了進步,更重要的是真正學會了一項生存技能。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漂亮生活是勞動創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