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通用6篇)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徵文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通用6篇)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1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爲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爲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爲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纔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爲具。’視爲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2

中國曆來特別重視家族傳承與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許多家訓,甚至是今天個別有名望的大家族依舊延續着祖上的諄諄教導,一經提起這些家風、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別有一番滋味和特別自豪的情感。

記得小時候每每外出時,父母會百般叮嚀:緊睜眼、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云云。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爲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適用中肯,在普通民衆間爲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每當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處時,不經意間就會看到“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匾額。儘管房屋已是老舊簡陋,但有了這些穿越歷史的家訓,才更能顯示出房屋主人曾經滄桑的經歷以及世代延續家風所帶來的家業平安的傳承。細細品味這十個字,不免讓人陷入沉思,回味深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風”傳承的重要性,不亞於血緣的傳承。“忠厚”與“詩書”,就是中國古人所強烈追求的理想精神與文化特質。古人渴望這種精神與生活方式能夠世代相傳,也就把它作爲家族興旺與驕傲一種圖騰符號。

中國古代重農桑,“耕讀傳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穡,又豐五穀,既養家餬口,又安身立命。讀書則是既知詩書,又達禮義,既能自強不息又能厚德載物。然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老百姓雖與名門望族無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家風傳承。透過歷史來看,每個家族好的“家風”都稱得上是中國人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信仰,所以“耕讀傳家”就是在以農耕文明著稱的中華民族中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家風了。“耕讀傳家”不但讓國人學會做人,而且還讓國人學會謀生,從古至今已經深深印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了。

歷史上能夠傳承數十代、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繫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裏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爲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們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爲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有幸讀到《曾國藩家書》,全書以“重德修身”爲宗旨,真實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着子孫後代。曾國藩對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爲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讓崇尚禮儀的儒士大家稱譽爲“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認爲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嚴明家規;盡孝悌,除驕逸;習勞苦爲要義;不可有餘財;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家事忌奢尚儉;治家注重: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財、爲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緻,對於我們現世也不愧爲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紈絝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生活中我們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線,這是我們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所總結出的教誨,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們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樑;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3

又過了一個生日,年紀已經到了古人說的“三十而立”,對於“立”的含義,想起小時候爺爺一直掛在嘴邊教導我的話——“明德守信,爲立心之本;勤勉高節,爲立身之本;忠君孝祖,爲立人之本。”當時我年紀還小,爺爺一遍一遍的解釋給我聽,他告訴我一定要像爸爸一樣牢記這句話,遇到事情多想想,就知道應該怎樣做了。現在雖然爺爺不在了,但是這句話一直伴隨我成長,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家的家訓。

對於這個家訓,我最早記住的是“明德守信”。小時候,在田字方格本上學寫字,爺爺就會在旁邊說,寫字要寫滿整個“田”字格,橫平豎直,就像做人一樣,大大方方,品德正直。一個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結識真正的朋友,獲得長久的成功。信用很重要,答應別人的事情,哪怕再難也要做到。爺爺說的多,我聽得也多,但是直到親眼目睹了一件事才讓我深刻領悟這些話的意思。

妹妹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病了要去醫院,但是她害怕打針,一直哭鬧個不停,爸爸着急的情況下就答應她說不打針,只是給醫生看下。我陪着妹妹,跟着爸爸一起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完之後,悄悄地和爸爸說妹妹需要打針,示意要爸爸配合他一下,爸爸想了想就抱起妹妹,哄騙她,轉移她的注意力,醫生就趁機快速地給妹妹打了針。妹妹意識到疼的時候已經打完了,馬上大哭。這是在醫院經常見到的一幕,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驚呆了在場的人。只聽到“啪!”的一聲,妹妹狠狠的給了爸爸一個耳光!因爲她是被抱着,離爸爸的臉最近,小孩子也不懂得控制力道,不知道是因爲打的大力,還是因爲生氣,爸爸的臉立馬就紅了,看着爸爸一口氣憋在嘴裏,脖子青筋都起來了,眉毛也緊緊皺着,怒生生的瞪着妹妹。

暴風雨前的低氣壓,估計下一秒就要爆發。周圍人都屏住呼吸,可妹妹還不會看臉色地邊哭邊喊“爸爸,你騙人,說好不打針的,你說話不算數!”誰知道,爸爸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剛剛憋的那口氣被爸爸深深的吐了出來,下一秒居然對着妹妹尷尬生硬地揚起嘴角,可能是想讓他自己看起來是在笑吧,輕輕地拍着哭的很委屈的妹妹,溫柔的說:“是,是,對不起,是爸爸說謊了,是爸爸說話不算數,爸爸錯了,下次絕對不會不守信用了”,最後和妹妹勾了勾小手指纔算了結了這件事。

即使一個大男人,也不絕能失信於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爸爸做到了!這一幕這麼多年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清晰,深刻。事到如今,在家庭聚會上,媽媽還會時不時聊起這件事,妹妹也很是歉意,爸爸卻一直嚴肅地堅持說妹妹當時做的對,“‘人而無信,百事皆虛’,我們大家都要銘記“明德守信”,此爲立心之本,欲立人需立身,欲立身,先立心。”

此外家訓的另外兩點,我也一直用來自律。“勤勉高節”和“忠君孝祖”,人要勤奮自勉,對辛苦勞累之事報感激之心,趁機增進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磨鍊意志,要像松柏的堅貞勁直,對領導要忠貞,對長輩要孝順,順其意,聽其命,且不忠不孝之人勿近,但不能愚忠愚孝,人都有疏漏犯錯的時候,應該選擇合適的方式提醒並幫助改正,纔是真正的忠孝。

對於這句家訓,長輩們始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許多年過去了,我慢慢體會到這幾句話的深刻意義,從理解它,到以它爲指路明燈,用以立身處世,持家就業。現在我也到了即將爲人父的年紀,我會將這個家訓說給我的孩子聽,並像祖輩教導我一樣教導他們,並叫他們傳承給他們的子孫後代。

好的家規家訓,不僅是祖祖輩輩對後代的鞭笞,也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無規矩不成方圓,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更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4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琅琅,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了這一點。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來卻很少被提起。在種種“神回答”中,雖有調侃,但也見其式微。

有人講,現在談家風,並沒有多大意義。言下之意是,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可社會現實常常是“老實人吃虧”。有聲音稱,當下社會除卻成功別無信仰,而且爲了成功可以拋棄一切。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太累了,甚至難有出頭之日。但必須看到,這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不會延續只會削弱。而且,我們處在同一條船上,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誰也不能做社會責任的“逃兵”。這種責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證。

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係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並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爲有些人焦慮爲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質、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薰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於不少人來說,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人的一生。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5

家風是美德的歷史傳承,是社會的文明基因,爲引導轄區青少年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月4日,德才里社區活力空間舉辦了以“傳承好家風弘揚價值觀”爲主題的青少年道德講堂,轄區青少年、學生家長共計50餘人參與活動。

活動分講故事、誦經典、寫家風、談感受、做承諾五個環節。主持人爲青少年講述了曾國藩、孟子、陸游等名人的家風故事,帶領大家誦讀了“五常八德”、《弟子規》等文化經典,並將印有歷代名人賢士治家庭訓的家風箴言贈與青少年。這些故事和經典引起大家強烈共鳴,青少年紛紛有感而發寫下自家家風,貼在“家風牆”上。“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正直做人,踏實做事。”這些樸素的語言,反映出普通家庭的美好家風。隨後,河西區軍休所關工委魏老師發言,對青少年提出殷切希望,並與家長代表一起將寫有“誠信感恩,做人立世千金諾;勤勞敬業,教子傳家百代銘”的楹聯贈予青少年,鼓勵他們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鈕釦,崇德向善、健康成長。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徵文6

古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以和爲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媽媽是個大孝女,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媽媽總能照顧的面面俱到。記得那年秋天,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情況非常糟糕。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帶着我急忙趕到醫院,當媽媽看到奶奶那黑白交錯的亂髮、瘦不經風的身子時,媽媽鼻子一酸,頓時,嘩嘩流水集成汪洋大海,隨後,媽媽鏗鏘有力的說:“媽,女兒不甘心您有這般享福的年齡就早早離開人世,女兒不甘心啊!”自此以後,媽媽在家與醫院之間來回奔波。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去醫院看奶奶,透過病房窗戶,我看到奶奶的臉稍有了一點光澤,頭髮也非常油亮,一種淡淡的薰衣草味,身子也漸漸變得健康的了,聽醫生說奶奶的病情大有好轉。爸爸的眼睛紅了—這是對媽媽孝心的感動;這是對媽媽視婆婆爲生母的感動。經過媽媽一個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順利出院,難道這般尊老、敬老、孝老的心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裏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

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薰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爲,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