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範文(通用8篇)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範文(通用8篇)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1

近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開展了一次有關“家風、家訓”的連續採訪活動,我想,假如有人採訪我“你的家風、家訓是什麼?”我會用兩個字來回答——“孝”、“善”。

兒時的記憶中,爺爺每次來我家,母親都會拿出她藏的好東西做給爺爺吃,再燙上一壺“老白乾”,小炕桌旁邊只能有爺爺和父親盤腿對飲,等這爺倆下桌,母親再領我們上桌,有時,我們在鍋臺邊上隨便吃點剩飯菜,就去上學了。

左鄰右舍如果有什麼大事小情要幫忙,母親二話不說,撂下家裏的活就去人家幫忙,有一位已經出五服的遠房親戚,因爲女主人手有殘疾,不能做針線活,母親把她家一年四季的針線活全部包攬下來、拆洗被褥、縫縫補補等等。小時候,我不理解母親爲什麼家裏有好吃的不給我們孩子吃,總是留着給爺爺或者客人來吃,自己家有一大堆幹不完的家務活,已經累得夠嗆,還要去管別人家的閒事,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幹,母親半夜裏手麻的無法入睡,一個勁兒的搓手。後來才明白,這些其實就是父母無言、無字的“孝”“善”,他們在用實際行動規定出的家風家訓。

如今,姊妹們也都是爲人父母之人,不僅秉承父母的家風家訓,就連我們的下一代也延續了“孝”與“善”。尤其是我的小外甥,更是一個孝子。

前階段,妹妹身體不適去檢查,心臟出了點問題,當即住院,她年僅12歲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接到媽媽從醫院打來的電話,就在家裏找出拖鞋、換洗的內衣以及毛巾、牙具等洗漱用品,他不知道媽媽平時用的是哪一種護膚品,就把所有的都裝在大包裏送到病房。第二天,他爸爸給媽媽燒好了飯菜,小外甥主動提出,讓爸爸在家歇歇,他自己去送飯,於是,他帶上月票,拎着飯菜,乘39路公交,再轉乘B2到天寧寺站點下車,又步行一段路,纔到中醫院。當他滿頭大汗、踉踉蹌蹌的將裝着有飯有湯、有葷有素的一大包東西放在牀頭櫃上時,病房裏的病友都震驚了!我連連誇獎小外甥“真能幹,了不起”時心裏又有些不忍,甚至有些埋怨妹夫,怎麼可以讓小孩子一個人拿這麼重的東西,走這麼遠的路來送飯呢。

身爲教師的妹妹,深知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教,更要抓綜合素質的提高,平時,她經常抽空帶上兒子買些補品去探望照顧婆婆,她對婆婆的孝,兒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並在效仿。兩年前,小外甥就能踩着板凳,自己煮“康師傅”,現在已經能燒番茄炒雞蛋、煮粥、蛋炒飯等簡單的飯菜了。有一個週末,小外甥早晨早早起牀,自己弄些早飯吃完,就悄悄地到歐尚超市,夾在老爺爺、老奶奶的隊伍中,排隊買打折的雞蛋去了。

家有這樣一片孝心的小兒郎,妹妹是幸福的。而這幸福正是源於家風家訓!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2

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家訓,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家的家訓是勤儉節約好讀書。別看這樸素的幾個字,卻深深地影響着我們家幾代人呢。

我爸爸出生在嵊州鄉下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那裏小橋彎彎,流水潺潺,雖然風景宜人,但交通閉塞、土地貧瘠,人們世世代代當着農民,住着破爛不堪的泥巴房,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可就算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小學文化的爺爺奶奶始終鼓勵着他們的孩子們勤奮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農村。

爸爸小的時候,農村基礎設施很差,電力供應嚴重不足,經常跳閘停電。一天傍晚,爸爸正埋頭做着作業,耳聽“噗嗤”響,又停電了,周圍一下子昏暗了,只有西邊的太陽還在無力地發着光,在這若有若無的光亮下,爸爸愁眉不展,無法繼續寫字了。苦思冥想之後,終於有辦法了。“對了,古有匡衡鑿壁偷光,”爸爸自言自語道,“我也可以效仿匡衡借點別的光來呀!”於是他拿出奶奶花了幾個月積蓄給他買的鐵皮鉛筆盒,用乾淨的布把鉛筆盒蓋子裏面擦了一遍又一遍,放在作業本前面,調整好蓋子的角度,努力讓微弱的光線反射到桌子上,在這來之不易的光線下,繼續着未完成的作業。

我爸爸在艱苦的環境中發奮學習,媽媽更是如此。

上小學的時候,在一個期末考試的前晚,媽媽正在認真複習、準備考試,可夜深了,她非常疲憊,眼皮不自覺地打架。於是媽媽想了個好辦法,泡了一杯濃濃的綠茶,感到困了,就喝上一大口,並把茶葉含在嘴裏使勁咀嚼,反覆幾次之後,就不再困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天的期末考試中,媽媽如願地考出了高分。

勤奮好學是我家的家訓,正是長期受到良好家訓的薰陶,我爸爸他們姐弟三人個個都考上了大學,媽媽和舅舅大學畢業後也都當上了光榮的人民教師。不過最厲害的要數大姑姑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大姐姐,她是前年高考餘杭區的理科狀元,現今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習,堪稱是我家的學習楷模。現在,我也一直勤奮學習着,努力把這良好的家風家訓發揚光大!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3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爲“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爲“精神風貌”,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爲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爲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會給後人造成不良影響。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的家風。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在我國不知有多少膾炙人口、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後人。如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以及周總理的10條家規等均是。

其次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則,做出表率。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對社會有用之才,這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古人云;父母亦師;身教重於言教。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爲。

第三要構建和諧家風。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風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與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總之,要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係中健康成長。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以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爲人父母的素養,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

家風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通過日常生活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但願我們大家都來提高自己,不僅是學識,尤其是修養。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4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忍俊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着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薰陶着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它伴我成長,讓我成長爲一個善良、尊重他人的孩子。是什麼好家風改變了我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害人之心不可有”是我家的優良家風。記得那次我還小,外出遊玩過程中,閒着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着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着美麗的風景,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地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說道:“哎呀!你爲什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衛工人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爲會深深地刺痛他們的心!”聽着媽媽的喋喋不休的教訓,我漸漸地把紅得像小蘋果的臉蛋兒低到了地上——這次外出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對環境或者他人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該如何待人處事。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爲,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片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家風澆灌過的樹。家風又是一頂小傘,它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我想對好家風說:“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涌泉相報!”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5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了“好家風、好家訓”的倡導之後,爸爸就經常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於是在這個假期裏,應爸爸的提異議,爸爸、媽媽和我分別給對方設定了規定和準則,都希望對方能改掉他的壞毛病。

當天,爸爸正式的召開了家庭會議,拿出了紙和筆,開始制定規定,聽說我有權利給媽媽設定規矩我很興奮,給媽媽足足設定了八大條,其中就有“晚上不許玩手機”和“不準打罵孩子”這樣的規定,設定完畢交給爸爸審覈,居然全都通過了。當我看到自己的規定時發現居然有那麼多,而且竟然有“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驗算紙使用要整潔乾淨”,“書本不許卷書角”等等這樣的規定。我當場舉手表示反對,因爲這些都是我不愛做的事情。爸爸採取了投票的方法舉手表決,沒辦法,少數服從多數,我的—被駁回,我無奈的在規定上籤了字。

開始幾天,我很難完全遵守,因爲這些都是我以前身上的毛病,但是我看見了媽媽不再玩手機了,也不再大喊大叫了,也在努力的按照規定去做時,我在心中默默給自己加油,媽媽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鼓足了信心堅持做到規定上的每一條,慢慢的這些以前很難做到的也變的不那麼難了,不少毛病現在也都被改正了。說來也奇怪,自從我改掉了這些壞毛病以後,經常可以看到老師臉上對我的笑容,有的老師還因爲我的轉變給予了我口頭表揚。

其實我知道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通過規矩以身作則,改掉自己毛病同時,也改掉我的毛病,我要堅持按制定的家庭規定去做,不斷改掉自己的毛病,讓壞毛病從我的身上消失掉。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6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它引領我們前行。我的家風是:孝敬。

論語中有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我長輩身上得到充分體現。在我的記憶裏,每年節假日,姥爺都會去姑姥姥家探望他的母親我的太太,春節還會把太太接到家裏一同過年。姥爺和姥姥都已經七十多歲了,還要照顧九十多歲的太太很不容易。一日三餐他們精心安排,飯菜儘量做得美味可口。姥姥還要幫太太洗澡、剪指甲,照顧周到。去年夏天,太太突然身患重病住院治療,當時姥爺也患重感冒,他仍然冒着酷暑去醫院探望太太。一連三天,每天在路上奔波四個小時,累得消瘦許多。姥姥曾想替姥爺去,姥爺說他親自去看纔會放心,不然心裏不踏實。

不僅姥姥姥爺孝順,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去年底,姥爺因病要做手術,爸爸開車把姥爺送到醫院,跑前跑後辦理住院手續。手術當天,爸爸一直在手術室外等候,直到手術順利結束後把姥爺送回病房。當天晚上,爸爸一直陪護在姥爺身邊,徹夜未眠。第二天,爸爸僅休息幾個小時又趕往醫院,送去姥爺想喝的小米粥。媽媽工作忙不能請假,每天下班後都會去醫院探望姥爺,陪他聊天,直到姥爺吃完晚飯才離開。在我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姥爺順利出院。

良好的家風也感染了我。我在爸爸生病時爲他煮麪、炒菜,姥姥姥爺或爺爺奶奶生病時,我會打電話問候他們。只要有時間就跟隨我的父母去看望祖父母,陪他們聊天、打撲克、吃飯,大家一起心情很愉悅。

“百善孝爲先”,我家孝敬的家風得到良好的傳承,我要繼續向長輩們那樣,做個孝順的孩子。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7

如果說家如根莖,孩子似鮮花,那麼家風就是陽光,鮮花只有在陽光的照耀下才能清香怡人;如果說家如大地,孩子似小樹,那麼家風就是雨露,小樹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給人以溫暖,是人們起航的地方,也是人們避風的港灣。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決定着一個家庭成員的精神風貌;家教,決定着一個家庭成員素質的高低;家訓,決定着一個家庭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這樣一篇課文:華盛頓幼時非常調皮、好動。有一次,他舉起斧頭砍倒了父親那棵心愛的櫻桃樹。在父親盛怒之時,他卻勇敢地站起來承認錯誤。父親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非常高興地說:“孩子,我寧願砍倒100棵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假話。”也許,正是父親的寬容,才培養出華盛頓的勇敢和誠實,從而成就了一位令人敬仰的美國總統。一位寬容的父親,讓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誠實,還有勤奮、堅強、樂觀、大度。這些優良的品質將會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著名作家老舍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到:“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教師,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但是,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作者多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啊!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家風,曾經給作者多麼深刻的影響啊!

一個人不一定出身於書香門第,即使是生長在“貧民之家”,能有如此母親,能有如此家風,也將受益終生。

自從父親去世後,我們兄妹三人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母親一人身上。再加上侍弄農田,謹小慎微地處理與左鄰右舍的關係,母親的壓力非常大。母親又是一個性格內斂、脾氣倔強的人。所以,自小她就給我樹立了一個“女漢子”的形象。每當我們三人學習倒退或者是不如意的時候,她從來不會責罵我們不上進,而是責怪自己無能,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及時彌補孩子學習上的不足之處。在我們做錯事時,她不是斥責我們的頑劣無知,而是埋怨自己教子無方。這種教育方式,讓我明白一個人成長、成熟的關鍵是反省自身的不足,而不是尋找客觀理由來敷衍塞責。或許是受到母親的影響,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強,心態樂觀,抗挫折能力也很強,人際關係也不錯。

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是您以特有的教育方式,讓我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唯有多“自省”,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鮮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才能綻放美麗,小樹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我們每個人只有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健康成長,出類拔萃。

家風如陽,家風如雨。

  學家訓傳家風的優秀徵文8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5000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的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內心深處。同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家風家規是一個家庭的文化傳承,也是對後輩人的一種鼓勵和鞭策,好的家風家規,是經歷了很多事情形成的,是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每個家風家規都有很多刻苦銘心的事情記錄,他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文化的積澱和傳承。

我家有個木質小方桌,四四方方,端莊大氣,看上去很有時代感,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在這個小方桌上吃飯、寫作業、玩遊戲,可以說這個小方桌記錄了我們一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我考試完數學,家長在輔導我修改述學試卷的時候,很認真的對我說,“你是個小馬虎,很多錯的題目,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不認真審題寫錯的,分數不應該這麼低”,聽過後,我還很生氣,不服勁,認爲自己考的分數還不錯,於是給媽媽說我們班的某某某比我還低!家長聽了,馬上就說別忘了我們的家規“謙爲貴、信爲本”,做任何事情要謙虛,不懂就要問,絕對不能驕傲自滿,同時要講誠信,有信心,腳踏實地,勇攀高峯。聽了家長的話,自己內心一陣,低下了頭認真反思,“謙爲貴,信爲本”,本以爲六個簡簡單單的字,卻有這麼深奧的內涵,家規的力量原來這麼給力,當你驕傲的時候他會提醒你,當你迷茫的時候他會鼓勵你。從小到大我經歷了很多事,但是始終沒有忘記這六個字。這件事情雖然已將過去很久,但是當時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家規就是告誡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要走正道,匯聚正能量,不斷前行,不斷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現在已經成爲父親的我,更爲深刻的感受到家風家規的重要意義,有責任和義務把這六字家風家規繼承和傳承下去,讓下一代知道家庭的歷史、國家的歷史,做一個有目標、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一是讓孩子多看書,快速的掌握知識和了解歷史,增強對國家發展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讓孩子多參加實踐活動,多到黨的革命聖地、博物館參觀,瞭解中國的歷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三是以身作則,將“謙爲貴、信爲本”以實際行動讓孩子去用心感受到六個字的內涵。四是加強引導,孩子在成長中要加強引導教育,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家規家訓的形成是伴隨着每個家庭每個成員經歷的很多事情不斷演變而形成的。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看似雖小,但是隨着不斷的經歷和總結,家規家訓逐步形成。而且內容精闢,深入人心,不斷流傳,鑄就一個人的成就、一個家族的輝煌和一個民族的復興。